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十架七言(The Seven Words)

十架七言(The Seven Words)
「十架七言」是綜合四卷福音書的資料計算出來的,而馬可福音15:37所提及的「大聲喊叫」,則算為其他福音書作者所記錄的其中一言。

一、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加福音23章33-34節)

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所說的第一言(路加福音23:34),顯示了人完全意想不到以及完全不配得的愛心。祂為羅馬兵丁祈禱,並且正如彼得所暗示的(使徒行傳3:17),祂甚至為國家的宗教領袖祈禱。(這句話並不見於某些古卷,這種省略大概是由於有一位編者認為,耶穌代求的對象雖然包括猶太教的領袖,但主後70年的事件顯示,上帝並沒有寬恕這些在彼拉多面前控訴耶穌的人。)

二、那同釘的二個犯人,有一個譏誚他……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神嗎?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做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就說:「耶穌啊,你的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加福音23章39-43節)

第二言是向那位悔改的強盜說的(路加福音23:43),他看到十字架背後的冠冕及將來的榮耀,因而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路加福音23:42)。耶穌的回答實際上是這個意思:「不用等到萬世以後,而是在今天日落以前,你便與我同在樂園裏享受完全的福樂了。」

三、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她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約翰福音19章26-27節)

第三言(約翰福音19:25-27)包括了耶穌向母親及祂摯愛的門徒的遺言。這句話證明了耶穌的確是我們最佳的典範:一個「不侷限於自己的心,能夠安慰和同情別人」。雖然耶穌正身受極大的肉體痛楚,心靈也正忍受更大的折磨,但祂卻想到母親,且為她的將來打算。刀劍刺透她的心(路加福音2:35),但她兒子溫柔的話必定帶來深切的安慰及醫治。

四、從正午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馬可福音15章33-34節)

說前三言的時間是在晨光燦爛的午前。耶穌發出使人震慄的第四言(馬太福音27:46;馬可福音15:34),則大概是在那長達三小時、神秘、而超自然的大黑暗漸漸消散的時候(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

五、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約翰福音19章28節)

第五言(約翰福音19:28)緊隨在第四言之後。七言中只有這句話提及肉體的痛楚。耶穌拒絕接受混和了藥的酒(馬可福音15:23),卻喝了另一種飲品,以便潤一下祂乾灼的咽喉及嘴唇,好使祂能大聲地宣告祂的第六言。福音書作者注意到詩篇69:21下在此應驗了。

六、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 (約翰福音19章29-30節)

第六言(約翰福音19:30)是一個含意豐富的希臘文動詞 tetelestai,意即「它完成了」。這呼喊不是出自慘敗的受害者,而是出自勝利者──祂已完成責任,實現了所有的舊約預言和預表,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希伯來書10:12)。

七、日頭變黑了,殿裡的幔子從當中列為兩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加福音23章45-46節)

耶穌在最後一言(路加福音23:46)中引用詩篇31:5;傳統上這是虔誠猶太人的晚禱文。這樣,蒙救贖之人與救贖主成為那麼親切的兄弟(希伯來書2:11-13),以致他們在垂死的時候可以說一樣的話;將靈魂交在天父的手中──神是祂的父親,也是他們在基督裏的父親。

「七」是完全、神聖。耶穌的十架七言更是,阿們。

十架七言啟應文 (2015.4.3受難日祈禱會/2015.4.5復活節主日/黃春生牧師)
啟:「父啊!赦免;因為所做的,呣知。」
應:這句話教示阮:無(bô)赦免,就無(bô)新生命(sèⁿ-miā)(ê)開始。
啟:「我實在給你講,今仔日你欲及我佇樂園。」
應:這句話教示阮:永生的向望(ǹg-bāng),將驚嚇(kiaⁿ-hiahⁿ)轉化作信心。
啟:「老母啊,看,你的子!」「看,你的老母!」
應:這句話教示阮:相疼的心,帶來和好的關係。
啟:「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啥事放拺我?」
應:這句話互阮知:雖然遇到淆疑(giâu-gî)、軟弱,總是,上帝永遠𣍐會離開阮。
啟:「我嘴乾。」
應:這句話互阮知:十字架頂嘴乾的救主,用永遠𣍐會消失的疼(thiàⁿ)供應阮的渴望(khat-bāng)
啟:「事明白啦!」
應:這句話互阮知:十字架頂耶穌犧牲的疼(thiàⁿ),成做(chiâⁿ-chòe)挽回的祭,互阮及(kap)上帝的關係成做完全。
啟:「父啊!我的神交代你的手。」
合:阮欲(beh)(kap)耶穌做陣(chòe-tīn)(kóng):「父啊!我的神交代你的手。

參考書目
1. V. Taylor, Jesus and His Sacrifice, 1937,頁157起、197起
2. R. G. Turnbull, The Seven Words from the Cross, 1956

宣召
啟: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
應:這是生命中的寬恕泉源。沒有寬恕,我們就無法擁有美好的生命。
啟:我告訴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
應:這是生命中的希望泉源,將恐懼逐漸轉化為信心。
啟:「母親,瞧,你的兒子!」「瞧,你的母親!」
應:這是生命中愛的泉源。讓我們可以建立美好的關係。
啟: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應:這是生命中的信任泉源。這讓我們從心底了解,上帝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
啟:我口渴。
應:這是生命的轉變泉源。十字架上口渴的耶穌用永遠不消失的愛滿足了人們對愛的渴求。
啟:成了!
應:這是生命中的醫治泉源。耶穌在十架的愛讓我們內心破碎的一切變成完整。
啟: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應:這是生命中的靈修泉源。我們可以跟耶穌一起說:「父親啊!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23:43)
「母親,看,你的兒子!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19:26-27)
「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
「我渴了。」(約19:28)
「成了」(約19:30)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手裏。」(路23:46)

古倫神父台灣演講重點摘要

■前言:

兩千五百年以前,許多哲學家即開始嘗試來了解生命的藝術,早期的教會將耶穌認為是一個真正的生命引導者,我們可以把聖經了解成是一個教導我們怎樣過健康生活的藝術,讓我們透過耶穌的十架七言來進一步詮釋。

■第一句:「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

耶穌向我們生命中的罪惡感說話。有許多人生命中帶著恐懼,沒有辦法接納自己,這句話是一個寬恕的泉源,耶穌用這句話帶給我們希望,祂寬恕了我們,我們也當寬恕自己,以致能從罪惡的綑綁中解脫。什麼是寬恕?寬恕有五個步驟,
1.我必須允許傷痛的存在。
2.允許那個憤怒存在,這樣才能夠跟對方保持健康的距離,學習真正的寬恕。
3.用客觀的態度去分析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許對方不是真的要傷害我,他只是想要透過一些行為跟我建立關係。
4.真正的寬恕,寬恕不是只原諒別人所有的錯誤,而是將傷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趕出我們的心裡之外,不再將傷害攬在自己身上。
5.將寬恕擴大到自身以外,以慈悲憐憫來審視社會上發生的人事物。

■第二句:「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23:43)

耶穌向我們內心對死亡的恐懼說話。這第二句話是向右邊的強盜說的,讓他對死亡後的境界充滿希望。心理學家發現,逃避死亡是沒有醫治力量的,話語唯有帶著希望,它才是有價值的;沒有希望的話,就如同但丁所描寫的地獄,是一個完全沒有希望的地方,因此,基督徒當有一種使命,就是為此社會帶來希望。

■第三句:「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19:26-27)

耶穌向我們內心害怕失去關係的恐懼說話。每一個人都渴望去愛別人,也能夠被別人所愛,許多年輕人會向我抱怨,他感受不到他所愛的人的回報,似乎白白付出,我希望他們能感覺這個愛是屬於自己的,存在內心的,沒有人可以奪去,即使我們得不到對方的愛,也能感受到自我內心愛的泉源。約翰福音描寫:耶穌在十字架上完完全全的愛我們,所以,我們也當將上帝的愛傳出去。

■第四句:「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約27:46)

耶穌向我們內心對於被遺棄的恐懼說話。 這句話帶領我們接觸到內心的信任泉源,破除我們被離棄的恐懼,信任不是保證人生一帆風順,而是即便生病、遭遇意外、遇到難處,我都不會被上帝的手所遺棄。我們不必為了要證明自己的能幹,而在人前表現出強硬的態度,但內心卻是極度恐懼,我們應當讓上帝居住在我們的內心,完全的做我自己。

■第五句:「我渴了。」(約19:28)

耶穌向我們內心對飢餓的恐懼感說話。耶穌說這句話之後,士兵就用海綿沾醋給他喝,耶穌嚐了那醋。早期的教父認為,這象徵著耶穌把我們生命中的苦痛喝完了,然後把它變成甜美,所以這句話帶領我們走到轉變的泉源,轉變不全然是改變,改變較具有攻擊性,通常是因為不能接納現在的自己,所以為了自己好,才希望能夠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但轉變卻是比較溫和的,我允許接受現在身上所有的一切,包括內心的恐懼,如此我才能夠真的轉變。

■第六句:「成了」(約19:30)

耶穌向我們生命中對於破碎的恐懼說話。這句話希臘文的意思是:完全了、圓滿了,它帶領我們走向醫治的泉源,唯有接納內心的破碎,並把這一切交託在上帝的面前,才能真正獲得醫治。瑞士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的內心裡都藏有兩極的情緒,一邊是理智、一邊是情感;一邊是愛,一邊是攻擊性,譬如說如果有一位母親,她全心全意的為家庭奉獻自己,但是卻把自己的需求壓抑下來,這個母親有可能開始不斷的生病,身體呈現出想被關愛的渴望,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股自我治療的力量,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讓我們透過醫治的泉源,有勇氣接納我們心裡所有的一切,並把這一切交託在上帝的面前。

■第七句:「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裏。」(路23:46)

詩篇31篇寫到:「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裏;耶和華誠實的 神啊,祢救贖了我。」這是虔誠猶太人的晚禱,耶穌把這句話以「父親」這樣的開頭溫柔地表現出來,這樣親密的稱呼,改變了死亡的殘酷本質,將死亡看成是躺在上帝慈愛的懷抱裡,希臘的醫生跟哲學家都認為,唯有跟上帝之間保持關係,才能有一個健康整全的生命,今天有許多的研究都顯示,祈禱是具有醫治能力的,帶領我們接觸到內心寂靜的空間,也就是上帝居住的地方,讓我們感覺到自由,也不再為別人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形象所綑綁,擁有像家一樣的歸屬感。

■結語:

讓我們透過雙手交叉在胸前的儀式,靜默地領受早期教會的晚禱祝福--
我擁抱我內心的強處跟弱點,健康的地方以及生病的地方,已經被治癒的地方、或者還是破碎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或失敗的地方,具有活力的地方、或已經死氣沉沉的地方,僵化的地方、活力的地方,信任的地方、恐懼的地方,喜樂的地方、悲傷的地方,我關上自己的心門,保護我內心的寂靜空間,在這裡,上帝國臨在的地方,我是自由的,被治癒的、整全的,活出原始形像的、真實的,沉靜的、純潔的,而且有家的歸屬感,上主,請祢臨在這一個空間裡,讓神聖的天使居住在這裡,用祢的平安保護我們,祢的祝福,無時無刻的都臨在我們周圍,在我們的內心, 我們這樣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十架七言的生命藝術
(資料來源:古倫神父《遇見心靈365》《受難、愛與新生》,南與北出版社)

「人為朋友犧牲自己的性命,人間的愛沒有比這更偉大的了。」(約翰福音十五章13節)

透過我們默想耶穌的十架七言,並在默想中讓祂浸透我們的內心,這樣,我們就能夠逐漸被耶穌的靈充滿、改變。他們在這七句話中經驗到耶穌的精神,這七句話同時也濃縮了耶穌的精神,祂讓我們從話語中經驗到祂。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運用這七句話。第一個方式是:將這七句話放進我們經常陷入的七種恐懼之中。耶穌這七句話會轉變並醫治我們的恐懼。第二個方式是:把耶穌的十架七言當成我們的泉源,可以從中汲取力量,堅固我們的信仰,醫治我們的創傷。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醫治力量,從這些文字中湧向我們。第三個方式是:一直以來,我們都把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視為一個具體呈現拯救奧祕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將耶穌的十架七言引入我們的過犯與自責當中。於是,我們就能夠在這些話語中經驗到耶穌赦免的愛,並且能夠從自責的心碎與撕裂中獲得釋放。第四個方式是:耶穌的十架七言是愛的話語,在十架上,祂用這些話語完完全全地愛我們。如果,我們將這些話語嵌入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內心就會充滿了耶穌在十字架上顯示的愛。

十架七言之一:寬恕的泉源

「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什麼。」(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節)

耶穌十架七言的第一句話指出基督信仰一個重要的源頭:寬恕。許多人苦於無法寬恕自己,或者他們因為無法寬恕那些曾經傷害他們的人而備感痛苦。耶穌在十架上的這句話,就是一座讓我們飲用的寬恕泉源,藉此我們可以成功的寬恕自己與別人。寬恕是一座醫治的泉源。沒有寬恕,我們就無法擁有美好的生命。沒有寬恕,我們就無法與人共處。因此,當我無法接納自己,或者無法原諒別人時,我想要將耶穌這句話放進我的心理。

耶穌這句話也是我們寬恕別人的好方法。很多人會說:我無法原諒這個人,他傷害我至深。這時候,如果我告訴他們:「你應該原諒他,因為這是耶穌的命令。如果你不原諒他,會傷了你自己。因為傷害的負面力量就會一直潛藏在你心中,並且不斷深入你的內心。」這樣的話對他們往往沒什麼幫助。我不用一直告訴自己:我必須原諒他,而是試著在內心對傷害我的人說出這句耶穌的話。

受難週禮拜一 希望之路

「有人在那裡為耶穌預備了晚飯;馬大幫忙招待,拉撒路和其他的客人跟耶穌一起用飯。這時候,馬利亞拿來一瓶極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倒在耶穌腳上,然後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子裡充滿了香氣。」(約翰福音十二章2-3節)

在天主教的儀式中,受難週的禮拜一是使用福音書所記載的「耶穌受膏於伯大尼」這段經文。這一天,耶穌在朋友拉撒路的家裡,就是耶穌使他從死裡復活的拉撒路家裡。他的兩個姊妹馬大和馬利亞也在家中準備晚餐。這時候,馬利亞拿了瓶十分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倒在耶穌的腳上。他極奢侈地用了大量的香油膏。

早期的教父把這幕詮釋為「認知的奧祕」,這股怡人氣息從耶穌的死和復活之後充滿全地。相對於拉撒路的死所散發出的惡臭,復活的香味讓人聞起來心曠神怡。約翰透過這幕故事表示出,上帝的真實性可以讓我們用各種感官察覺出來。我們可以看見、聽見、嚐到、聞到和觸摸到上帝的存在。耶穌受難的故事是從一個女人的愛開始的。馬利亞為耶穌抹油不只表示她的愛十分豐富,更重要的是,耶穌在他的受難中無限制地將他的愛賜給我們。


十架七言之二:希望的泉源

「我告訴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3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第二句話也記載於路加福音。這是一句安慰的話。耶穌在我們對死亡的恐懼中說出這句話。每個人都了解這種對死亡的恐懼。有些人是害怕死亡之前的疼痛,有些人是害怕失去掌控權,或者是害怕將孩子或伴侶孤單地留下來。當然,也有人是害怕死亡的未知性,或者害怕失敗與下地獄。如果,我們讓這句話慢慢進入我們對死亡的恐懼當中,恐懼就會逐漸被轉化為信心。

耶穌在十架上的第二句話讓我們看見存在於我們靈魂當中的希望泉源,但是,這座泉源卻經常隱藏在恐懼之中。這句話不只是對我們死後可以與耶穌同進樂園的希望,同時也是一種盼望:當我們處於前景黯淡的境遇中,若我們願意轉向耶穌,就能跟耶穌同進樂園,然後這些充滿威脅與艱困的境遇就會被轉變為天堂的花園。「希望」永不止息。所以,我們也不該輕言放棄,即便是跟右邊的強盜一樣,被釘在內心撕裂或失敗的十字架上時也不該放棄任何希望。我們只要充滿希望地注視著被釘在我們身旁的耶穌,就能夠被耶穌完全接納。

受難週禮拜二 愛之路

「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鄭重地告訴你,雞叫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約翰福音十三章38節)

在受難週的禮拜二我們讀的是約翰福音中的一段經文。在這段經文中,約翰描述耶穌跟門徒的晚餐。回應耶穌的愛可能有三種不同的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耶穌最愛的門徒、一個彼得和一個猶大。

沒有人可以保證他不會像彼得一樣膽小地否認耶穌,也沒有人可以確定自己絕不會像猶大一樣出賣耶穌。有時候我們會出賣自己某些神聖的信念,因為我們突然覺得某些事情更為重要,所以我們出賣了曾堅定、神聖地允諾別人的事,或者我們之前認為至高無上的事。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向猶大一樣陷入絕望的境地,而是讓我們像彼得一樣,在失敗中仍願意接納耶穌的愛,並確信,耶穌的愛比我們的過犯更偉大。

但是,我們也不該停留在彼得和猶大的角色。在我們心裡還有那個靠在耶穌胸前休息的門徒。耶穌把我們抱在他充滿愛的懷中。我就是那個耶穌所愛的人。許多人都不相信耶穌對我們的愛,因為他們無法接納自己。所以,在內心描繪出這幅「約翰之愛」的圖像,是一個很好的練習,直到我們深信耶穌真的愛著我們。「約翰之愛」也讓我們確信,我們內心真的有個純淨的核心,這是耶穌所愛的地方。

十架七言之三:愛的泉源

「母親,瞧,你的兒子!」「瞧,你的母親!」(參照約翰福音十九章26-27節)

耶穌在十架上的第三句話是擷取自約翰福音。這是對耶穌的母親和耶穌鍾愛的門徒所說的話。所以,這句話也邀請我們用新的方式來默想這個耶穌所鍾愛的門徒的奧祕。這是給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圖像。耶穌在十架上跟這兩個人說的話,今天也要對著我們說話;在我們面臨關係失落、缺乏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人際關係恐懼症;以及害怕失去友誼與愛當中對著我們說話。

耶穌把祂鍾愛的門徒交給母親當成兒子,也把馬利亞託付給這位鍾愛的門徒當母親。母親與兒子是一種關係的概念。母親是指跟另一個人所存在的母子關連,而兒子就是關連到某個母親。十字架讓我們清楚看到,當我們能夠跟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時,我們才是真實的人。同時,這支將馬利亞和約翰連結在一起的十字架,對我們來說也是希望的記號,在十字架之下,我們的關係失落現象也會得醫治,而且,當我們能夠將內心一切對立連結起來時,我們也就能夠建立美好的關係,因為,在這樣的關係中,各種對立將會互相連結,並因此能合而為一。

受難週禮拜三 信任之路

「我所傳授給你們的是我從主所領受的: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感謝上帝,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是為你們犧牲的;你們應該這樣做,來紀念我。』」(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節以下)

我們在受難週的禮拜三聖禮儀式用的福音書經文,是關於猶大出賣耶穌的故事,就像馬太所描述的一樣(馬太福音二十六章14-25節)。猶大到大祭司那裡去,跟他說:「如果我把耶穌交給你們,你們願意給我什麼?」(馬太福音二十六章15節)。拉丁文這裡用的是「tradere」,希臘文則是「paradoso」,這兩個字同時具有「交付」(Auslieferung)和「傳遞」(Uberlieferung)的意思。也就是說,耶穌的受難和「交付與傳遞有關」。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與聖餐中把自己交付給我們。祂把自己遞交給我們。這是所有「交付」行為的最深層核心,也是我們在教會傳統中最重視的核心:在所有教會傳統中,耶穌把自己交付給我們。如果我們只有傳遞出規範與儀式,那麼,教會的傳統就會淪於空泛。所以,重要的是,我們在傳遞出耶穌基督的拯救時,也把我們自己一併交付、傳遞出來。唯有當我們將自己交付在自己所承擔的任務時,唯有當我們在一切的事上,把自己交付給上帝時,我們生命才能結實纍纍。於是,我們就不只是被遞交在他人手裡,而是把自己奉獻給別人。這樣,我們就能夠成為他人的祝福,就像耶穌成為我們的祝福一樣。

十架七言之四:信任的泉源

「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二十七章46節,馬可福音十五章34節)

當我們害怕孤單或被遺棄時,耶穌就用這句話對我們說話,改變這些恐懼。如果連耶穌在十字架上都有覺得被遺棄的一刻,然後對著上帝大聲呼喊出他的危難,那麼,耶穌就是藉此邀請我們不要刻意忽略自己的孤單,而是允許這樣的孤單感受存在。

耶穌的哭喊鼓勵我們面對這種恐懼;他透過禱告將孤獨轉變成信心,這讓我們從心底了解,上帝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當上帝不伸手干預,當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毀於一旦,當我們得了不治之症,當事業和生活前途茫茫,當一切都陷入瓶頸絲戶要步入終點時,有時候也會讓我們覺得上帝似乎離開了我們,我們也需要用控訴和抱怨來祈禱。唯有當我們有勇氣對上帝呼喊出我們的抱怨時,我們的孤獨感才能被轉變。我們內心不是只有害怕被遺棄的這種恐懼感,其實,我們內心還有信任。然而,唯有穿越恐懼,才能進入我們內心的信任泉源。我們首先應該讓耶穌的話進入我們的孤寂當中,然後,這些話就可以引領我們穿越孤寂,直到信任的泉源。

受難週禮拜四 轉變之路

「接著,他拿起杯,向上帝感謝後,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吧;這是我的血,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了使眾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馬太福音二十六章27-28節)

德文中的聖週禮拜四稱之為「Grndonnestag」,字根源自於「哭泣」。這讓我們想起懺悔中所流下的眼淚,因為我們在生命中不斷出賣耶穌。但是,最重要的是聖餐儀式,也就是耶穌在受難前一夜與門徒共進的晚餐。我認為,我們應該在這一天默想三個重要的主題:第一,「聖餐」,這是耶穌留給我們做為代表愛的遺物;第二,「洗腳」,這表達出耶穌所有的愛和生命;第三,在客西馬尼園的孤獨,在這裡,耶穌獨自跟天父「搏鬥」。

祂為門徒所擘的餅象徵祂即將面臨的殘忍死亡,祂為我們撕裂自己,讓我們的生命不被撕裂。一方面,耶穌把血當成祂表達愛的形式,另一方面祂說血就是盟約。祂想起上帝跟祂子民結合的盟約。透過十字架的死,耶穌更新了這個盟約,上帝在祂獨生子身上與我們永遠連結在一起。祂用祂愛子的血將這個盟約緊密連結。

「腳」象徵著我們跟世界的關係。我們用雙腳走進世界,也讓我們被世界所沾污。耶穌撫摸著我們這個世俗的部位,讓我們脫離世界的權勢。耶穌獨自一人與上帝搏鬥。耶穌在客西馬尼園實現了祂自己教我們的禱告:成全上帝的旨意,即使我們無法理解它。我們也應該在用《主禱文》祈禱時,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並相信上帝的旨意對我們和對其他人都會帶來拯救。

十架七言之五:轉變的泉源

「我口渴。」(約翰福音十九章28節)

十字架上口渴的耶穌用永遠不消失的愛滿足了人們對愛的渴求。耶穌口渴另一個象徵意義是,耶穌渴求著人們。祂渴望人們相信,祂可以打開祂們的眼睛,讓祂們看見上帝愛的奧祕,這份愛在十架上得以完全。祂渴望著人們可以將他們的乾渴仰望上帝,並在上帝裡面經驗到渴望與乾渴獲得滿足。

耶穌對這句話深入我們對飢餓、口渴與匱乏的恐懼。很多人害怕他們在生命中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或著被上帝或其他人忽略。耶穌將這句我們熟悉的話說出來了:「我渴了」。我們渴望著被愛、渴望生命、渴望被關懷。如果我們在喝酒或水時默想我們因此而解渴了,我們就會逐漸意識到自己靈魂深處的乾渴;我們希望自己不要枯乾、生命不要空虛,生命的靈不要熄滅,不要過著艱苦的生活。喝水時會讓我們感到身體為之一振,或著當我們喝一口酒時,我們就好像在重新品嚐生命。這可以為我們解渴。耶穌基督透過十字架上的第五句話對我們宣告,祂可以解除我們內心深處對愛與生命的渴求,我們在祂裡面可以獲得平靜,因為祂的愛觸摸並滿足了我們深層的渴望。聖餐就是耶穌基督用它道成肉身的愛,來滿足、餵養我們心靈飢餓與乾渴的地方。

受難週禮拜五 醫治之路

「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十八章36節)

在今天受難禮拜五是耶穌被判釘十字架的日子。透過我們在受難禮拜五聆聽受難的經文,我們不只是聽見耶穌的受苦,更聽到了耶穌用超越世上的力量勝過這些痛苦,在此,上帝的愛滲透並轉變了這些痛苦。此外,我們在約翰福音的受難故事中也聽見這樣的宣告,那些臨到我們身上的苦痛並無法擊碎我們,反而讓我們更加對上帝的愛敞開自己,這份愛在十架上永遠勝過仇恨。耶穌的榮耀在十架上被彰顯出來。約翰福音一直強調這一點。彰顯榮耀的意思就是:讓全世界都看到這愛。這裡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象徵意涵。耶穌的愛達到了一個終點;祂對人類的愛在十字架上達到「完全」的境界,人的身上沒有一個地方是不被耶穌的愛所觸摸的。舊約經文被成就了;這裡所發生的一切是都滿足了對拯救與轉變的渴望。

祂讓一切破碎的都再度完整。耶穌把祂愛的靈魂賜給所有人。這可以從一段經文得知:「祂交出祂的靈魂。」耶穌在十字架上充滿慈愛地對我們俯下身來,並把祂的愛、靈魂、力量交給我們,讓我們被祂愛的靈魂所充滿,用另一種方式生活並改變這個世界。

耶穌十架七言之六:醫治的泉源

「成了!」(約翰福音十九章30節)

耶穌把「成了!」這句話放進我們對於自己的脆弱所產生的不安與恐懼之中。有一位憂鬱的女士告訴我,她害怕生命的基礎容易碎裂,她的生活架構會毀於一旦,然後她就只能夠坐在破碎生活的瓦礫堆中。還有些人會害怕他們的生命是由一堆無法黏合的碎片所組成的。他們覺得自己不完整、不圓滿、被撕裂成許多獨立的部份。耶穌對我們這些恐懼說:「完成了,完成了。一切都整全了。」整合了所有對立的十字架,讓這句話得以成就。

耶穌在十架上完成了祂的愛,祂的愛讓我們內心破碎的一切變成完整。祂讓我們內心被撕裂的部份、有崩塌危險部分,都連結在一起。講完這句話之後,耶穌就垂下頭,並交出祂的靈魂。耶穌在祂的死亡中對人們慈愛地垂下頭,並把祂的靈魂交給我們。耶穌在十字架上讓人得以更新。耶穌把自己的靈澆灌到他們身上。這份顯明在十字架上完全的愛,在世界上散布開來,並從那時候起,改變了人類的認知。這是一種醫治的力量。從這份愛產生了一種無法停止的行動。耶穌在十架上澆灌在我們身上的靈,用一種前所未有且突破未來的方式,轉變了我們的想法和感受。耶穌的靈在我們身上變成了醫治、拯救、拓寬認知與全然轉變的泉源。

受難週禮拜六 靈修之路

「我是永存者!我曾經死過,現在活著,而且要永遠活著。我掌握著死亡和陰間的鑰匙。」(啟示錄一章18節)

我們默想耶穌今天被放在墳墓中,整個世界都在沉默地靜止在「上帝死了」的奧祕裡。耶穌不只是死了,而是死了三天。在祂的死亡中,祂下到死亡的國度裡。

每個人都會經歷到「某個夜晚,在那種充滿黑暗的遺棄感中,沒有任何一個安慰的聲音傳進來,或者,某一道門,只能讓你一個人孤寂地踏進去,就是那道死亡之門。這個世界的所有恐懼,最終就是這種孤寂的恐懼。」在這個對終末孤寂的恐懼中,受難禮拜六的信息要傳進你的心裡:耶穌基督已經穿過了那道最後的孤寂之門。祂已經下到陰間國度。這個信息的意思就是:「即便是在那個沒有任何話語能夠傳進來的最後夜晚,我們每個人都像哭泣、被驅逐的孩子,還是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著我們,有一隻手在牽引、領導著我們。」受難週的禮拜六意味著,耶穌親自走過孤寂,所以,人類的孤寂就已經被戰勝了。

基督也下到我們靈魂的陰暗國度裡。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陰間,一個陰暗的國度,裡面有我們不願被看見的東西,我們想要壓抑的或想要排擠一切。因此,體驗受難週的禮拜六也就是跟著基督下到我們靈魂的深淵。

十架七言之七:靈修的泉源

「父親阿,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祢手裡!」(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6節)

如果我們讓耶穌最後這句十架上的話,傳進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當中,是非常有幫助的。耶穌的這句話要將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變成信心。耶穌的話讓我們在恐懼中知道:我們不會在黑暗中死去,而是會死在上帝慈愛的懷抱中。生活可能還是如此惡劣地與我們作對,死亡可能也還是如此殘酷,即使我們昏迷死去,或突然因為意外而遭死亡吞噬,但,在我們最後跟真實的上帝相遇的那一刻,我們還是可以跟耶穌一起說:「父親阿!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祢手裡。」這時候,我們的死亡就是躺進上帝溫柔的手裡,在這裡永遠會被接著、抱著、愛著。

所以,我們可以將耶穌最後在十架上的話當成我們虔誠的泉源。虔誠的信仰表現和靈修生活是否真實,人是否真的轉變了,是體現在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上。所以,我們每天晚上在上床睡覺之前,都可以因著對耶穌的信心做這樣的操練,因為耶穌勝過了死亡,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禱告:「親愛的父神,我把我的靈魂交在你的手中。」然後,睡覺可以變成一種死亡的操練,藉由我們永遠躺進上帝父親與母親般的懷抱中,感受到永遠的護祐。

復活節主日 喜樂之路

「星期日清晨,天還沒亮,抹大拉的馬利亞往墳墓去,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移開了。」(約翰福音二十章1節)

復活節包含了許多面向,所以我無法在此一一提及。它不只包含了復活的奧祕、從墳墓裡起來的奧祕、起來進到生命裡的奧祕,還包含了勝過死亡的愛的奧祕。

還有很多其他的圖像在描述復活節的奧祕。天使移開墳墓門口的大石,這塊大石頭同時也是阻礙我們生命的大石頭。復活的意義就是活在沒有任何阻礙當中,掙脫攫獲我們的各種綑綁,讓我們經驗到復活的自由與寬廣。因此,教會從那時起就渴望著,將萬民帶到陽光底下,帶進復活耶穌的奧祕中。復活的基督就是真正的陽光,在復活節的清晨昇起,它可以永遠驅散黑暗,把亮光照進我們的黑暗中。所以,每天早晨都可以變成復活奧祕的默想。我們可以在復活節時思考許多事,例如復活節的歌曲哈利路亞、復活節蠟燭的奧祕、以及已經發生在我們生命中,有關自己的復活奧祕和耶穌宣告我們將從死裡復活,獲得永生的奧祕。

復活節的祈禱

「她們發現石頭已經從墓門前給滾開了。」(路加福音二十四章2節)

復活的主耶穌,請祢今天讓我參與祢的復活。請祢牽我的手,帶我走出恐懼、自暴自棄、黑暗、絕望的墳墓。請為我解開緊抓著我的各種綑綁,將祢的天使差遣给我,讓他推開那塊阻礙我、把我困在墳墓裡的大石頭,帶領我進入祢復活的寬廣和自由當中。陪伴我越過這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讓我現在就已經可以越過這個世界進到復活的世界,讓這個世界的法則和要求不再掌控我。

請用祢的靈充滿我,讓我跟門徒一樣,在這個世界成為祢復活的可信見證者,也讓其他人可以藉著我,抬頭挺胸地跟祢一起起身進入真實的生命,進入愛和自由的生命裡。在復活的今天,請祢用更多的愛充滿我,這份愛勝過死亡,勝過讓過我動彈不得的衝突,勝過我內心的僵化,勝過讓我痛苦的關係失落感。讓我在復活節時充滿信心地起身,進入祢在此應許我的生命,進入連死亡也無法摧毀的永恆生命,因為我的生命已經分享了祢復活的榮耀。阿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