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The Third Great Awakening/蘭菲爾(Jeremy Lanphier)

蘭菲爾(Jeremy Lanphier)

1857年9月23日,紐約市商人蘭菲爾(Jeremy Lanphier)帶領的午餐祈禱會中,聖靈大大動工,祈禱會從平時6個人劇增至每天4千人。火熱的祈禱會從從一城到另一城,遍及全美國,教堂及公共場所聚滿了祈禱的人,大量美國民眾明顯地轉向上帝。當時有一位年輕的牧師臨終前的一句話「興起盡忠為耶穌」,成了這次大復興的標語。著名的詩歌《興起盡忠為耶穌》(Stand Up for Jesus),就是1858年在賓州費城牧會的杜菲德(George Duffield)根據這句話寫的。有人估計,美國1858那一年內重生得救的人數達到50萬人。北美宣教史稱為「第三次大覺醒」(The Third Great Awakening)。

前二次的大覺醒,在發生在18和19世紀,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懷特菲(George Whitefield)、芬尼(Charles Finney)、慕迪(D. L. Moody)等人領導的時期。這兩次復興的共同點是:信徒認真讀經,信息簡單易懂,真誠的敬拜,存敬畏的心傾聽。聚會常連續幾天幾夜,極多的人當場認罪悔改痛哭,表現出得救的欣喜。《奇異恩典》這首流傳長遠的詩歌,歌詞寫出了英國18世紀末大復興的信息,歌譜的旋律則明顯代表了美國大覺醒運動的風格。這兩次大覺醒運動的果效,對今日的美國教會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而18到19世紀的美國,正面臨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前後社會文化的融合與開拓;兩次大覺醒運動的信息和清教徒思想,都成為美國主流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為人伸出援手Helping Hand for Men

「為人伸出援手」(Helping Hand for Men)
黃春生牧師

耶利米·麥考利(Jeremiah McAuley,1839 年出生於愛爾蘭凱里郡- 1884 年 9 月 18 日)和他的妻子瑪麗亞(原姓法伊)麥考利在曼哈頓下城創立了水街傳道會。他自稱為「流氓和街頭小偷」,1857年1月,19 歲的麥考利被控搶劫高速公路,被判有罪,並被送往新星監獄。在那裡,麥考利聽到一個名叫奧維爾加德納的人傳福音而信主。1864年3月8日,26 歲的麥考利被赦免並獲釋,並開始他的基督徒生活。

重生的麥考利遇到了投資銀行家阿爾弗雷德里克·史密斯·哈奇。在哈奇的支持下,麥考利1872年10月購買水街(Water Street)316號的房子展開「為人伸出援手」(Helping Hand for Men)的任務。這個事工也成為美國第一個援助無家可歸者及供餐的救援事工。1912年,原建築被拆除,新建四層樓。避難所更名為「麥考利水街事工」。2000年更名為「紐約援助事工」(New York City Rescue Mission),迄今仍不斷援助無家可歸者的援助工作。

🎞圖1:「為人伸出援手」(Helping Hand for Men)創辦人耶利米·麥考利1884 年 9 月 18 日安息。

🎞圖2:「紐約援助事工」(New York City Rescue Mission),無家可歸者的避難所。


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刪除結婚誓詞中的「服從」

刪除結婚誓詞中的「服從」

⭕1922年9月12日美國聖公會投票刪除結婚誓詞中的「服從」。
The American Episcopal church votes to excise the words "to obey" from its wedding service's marriage vows.

羅馬帝國時代,民間的結婚誓詞大多是寫男方願意提供物質、金錢來娶得女方,並且需要女方的父親或兄長的同意。近代基督教婚禮的「結婚誓詞」與結婚儀式的歷史並不久遠,甚至東正教只有神職人員的祝福,沒有所謂的誓約。

基督教會最古老的傳統婚禮誓約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教堂禮儀書,而且主要是延續天主教會的拉丁禮儀。1534年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會,成立聖公會,直到1549年9月6日出版《第一公禱書》的禮儀手冊,才將拉丁禮儀的結婚誓約翻譯成英語,今日基督教會普遍的結婚誓詞,都是從此翻譯而來。

這個婚姻禮文把「順服他」加進去,是從英國聖公會開始的,然後這個版本已經藉由1662年的版本,跟隨大英帝國(伴隨維多利亞的性道德),散播在世界各地的聖公會~ 一發不可收拾。

原本的誓詞中,新娘的誓詞有一句「你是否會順服(obey)他、服事(serve)他」,但是這個「順服他、服事他」並不是男性的誓約詞。1922年9月12日美國聖公會投票刪除結婚誓詞中的「順服」,被視為更合乎性別平等的決定,這對一百年前來說,可是劃時代的進步展現。然而但這個改變要等到1928年的公禱書出版才會看到。

基本上,1928年的公禱書是南方保守/低派的衰退。因為修訂的婚姻禮文,把男女雙方的誓約修為一致的 「你是否愛他、尊榮他、疼惜他」 男女雙方沒有差別。另外,還「祝聖」戒指。

英國聖公會在1980年推了一個修訂適用版,當時也是把obey拿掉,提供了幾個誓約可以選,但原則都是「男女雙方是一樣的」。1980的版本,是經由大主教授權,是英國聖公會合法的禮文,但1662年的版本,依舊有從國會來的法律地位。當今的英國聖公會,八、九成的婚禮都是採用1980後的修訂禮文,但是也有極少數結婚新人,堅持採用1662年禮文。

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內的國家教堂(屬於美國聖公會)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台北神學校校長大川正就任

台北神學校校長大川正就任紀念,1940年9月10日

台北神學校即今日台灣神學院,創校可追溯至馬偕博士於1872年在台北淡水創立的「逍遙學院」,初創時期並無固定校區,以巡迴各地形式教學傳道,直至1882始有固定校區即今日真理大學內的「理學堂大書院」(現通稱為「牛津學堂」 Oxford College)。馬偕博士於1901年6月2日蒙主恩召。此後,學院由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繼任院長。

1907年至1916年由學有專精的約美旦牧師(Rev. Milton Jack)主持校政,學院確立學年制度,並於1914年春天將院舍遷至台北雙連的臨時校舍,以等候「台北神學校」新舍之落成。1931年4月又遷往砲台埔「牛津學堂」舊址,並由孫雅各牧師(Rev.James Dickson)任校長。

1937年12月學校再度遷回雙連的台北神學校原校舍,1940年中日戰爭期間,南部教士會亦決定關閉台南神學校,因此南北兩所神學校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合併為聯合神學校。同年9 月9日南神十五名學生由黃主義教授率領北上在台北神學校就讀,並參加9月10日大川正教授就任院長感恩禮拜。1944年由於太平洋戰爭,學校被日軍方徵用,學生也被迫參加新店煤礦的「學徒勤勞奉仕」之勞役,翌年5月31日(即美軍在沖繩島作戰時)台北神學校宣告停課。

1945年日本投降,台北神學校在雙連復校並改稱台灣神學院。南部大會於1948年4月召回任教於台神的滿雄才牧師及南部學生返回台南神學院復校。1956年台灣神學院從雙連遷移到嶺頭現址。

台北神學校校長大川正就任紀念,於台北雙連。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舊金山和約》70週年

《舊金山和約》70週年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

今天2021.9.8是《舊金山和約》70週年。

《對日和平條約》(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簡稱《對日和約》,通稱舊金山和平條約或舊金山和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份同盟國成員與日本簽訂的和平條約,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的戰爭紀念歌劇院簽訂,並於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49個簽約國不包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起草人為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正文以英文書寫,並以法文、西班牙文、日文等三種語言之正式譯本。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的政治地位、以及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和約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這也是二戰後,關於臺灣主權與地位唯一的國際條約。
(英文)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日語)日本国との平和条約
(法文)Traité de paix avec le Japon
(西班牙文)Tratado de Paz con Japón

《舊金山和約》(Th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日本首相吉田茂簽約畫面。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Rev. William Campbell甘為霖牧師逝世一百週年紀念

甘為霖牧師逝世一百週年紀念

今天是甘為霖牧師(Rev. William Campbell, 1841年4月11日~1921年9月7日)逝世一百週年的紀念日,甘為霖牧師1921年9月7日於英國去世,旅世80年。

甘為霖生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長老教會牧師,19世紀後期在臺灣南部傳教。1871年12月20日~1878年11月25日,他第一次在臺灣宣教,當時是臺灣西部為大清帝國佔領。1873年3月中旬,甘為霖搭乘挪威帆船達芬妮號(Daphne)從安平港出發,繞道臺灣南岬(鵝鑾鼻),沿東岸上行,到淡水拜訪馬偕。他訪問五股坑教會及艋舺教會,再由馬偕陪同步行南下,由淡水→中壢→竹塹(新竹)→新港。在新港,甘為霖和馬偕辭別,馬偕返回北部淡水,甘為霖繼續南下,他巡視了內社、大社、埔里各地教會後,他前往水社湖(日月潭),拜訪了水蕃四社(水社、活蘭、北庫、頭社),才經由巡迴南部教會回到台南府城。

甘為霖估計全台約有一萬七千名盲人,這些盲人大多以乞食或算命為生,還有一些是勞動者。他目睹台灣盲胞求生的悲慘現象,決定幫助他們改造他們的生活品質。1887年,甘為霖趁返回英國之際,向格拉斯哥的教會募得資金500英鎊,同時刊印盲人使用的凸版書。1889年返台,他開始著手計劃建盲人學校事宜。1891年10月,租用台南府城洪公祠,期限5年,創立全臺第一所盲人學校,因此被稱為臺灣盲人教育的開創者。他在臺灣時間是1871至1917年,共46年。由於他的貢獻,他獲日本政府頒發旭日章與瑞寶章,英國諾克斯神學院頒贈名譽博士學位。

(網路上常見的公開黑白圖片,我後製加上一些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