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臺灣電力史

臺灣電力史紀念日

⭕7月31日,為臺灣電力史重要的一天

⭕1919年7月31日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成立

⭕1937年7月31日 日月潭第二發電所落成

⭕1905(明治38)年9月11日,臺北市街電燈點亮了!

臺灣各地逐步有正式的電力建設,於各地陸續設立發電廠。幾年後用電需求爆增,總督府於是於1910年代開放電業民營,到了1919年臺灣對電力的需求已非民營規模可滿足,故設立了「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大清帝國時期劉銘傳在臺北設置一小型發電機路燈實驗,沒幾日就宣告終止。1895日本治臺後,先於基隆及臺北等地以發電機小規模供電照明,電燈會社也隨之成立。在1905年終於在龜山完成了臺灣史上第一座水力發電所並以輸電線連接古亭庄配電所供應臺北、大稻埕、艋舺地區用電,1905(明治38)年9月11日,臺北市街電燈點亮了!

日本時代臺灣終於有正式的電力建設,於各地陸續設立發電廠。幾年後用電需求爆增,總督府於是於1910年代開放電業民營,到了1919年臺灣對電力的需求已非民營規模可滿足,故設立了「臺灣電力株式會社」。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於1919年7月31日下午一點半在臺北鐵道旅館臺灣電力總會正式成立,第一任社長由被譽為「臺灣醫學衛生之父」的高木友枝出任。第三任社長松木幹一郎在任內陸續完成日月潭第一發電所(1934年6月3日)、第二發電所(1937年7月31日),供應了當時臺灣近半的電力。松木幹一郎也被譽為臺灣電力之父。

⭕高木友枝醫學博士(Takagi,Tomoe, 1858年8月2日-1944年12月23日),日本福島縣磐城市人,衛生學家。1902年來臺灣,曾擔任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第二任校長、台灣電力株式會社首任社長、臺灣總督府研究所所長,高木友枝奠立臺灣全島的公立醫院的基礎,這些成就被認為是臺灣醫學衛生發展重要的基礎,被尊為「臺灣醫學衛生之父」。高木友枝是一位虔誠基督徒,是台北日本基督教會(台北濟南教會前身)的會友。台北日本基督教會大禮拜堂於1916年7月完工,同月15日至16日舉行演講會由高木友枝、大谷虞牧師及大島正滿教授等人主講。

⭕松木幹一郎,曾任東京市電氣局局長、協助後藤新平(1857-1929)主持東京市政調查會與「關東大地震」後的都市重建工作。昭和4年(1929)12月,在臺灣總督石塚英藏(1866-1942)邀請下擔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社長,以其對電力事業本質與核心最有經驗與體認,又因其在任時間最長,故績效也最多,也是執行力最強的臺電社長。松木在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任職期間,大力採用臺灣籍人士如第一位臺籍電氣工程師朱江淮(1904-1995)等人。朱江淮曾任台北東門教會長老、台北濟南教會長老。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廈原是總督府土木部,為總督府建築群中最為華麗者。
圖片來源:魚夫繪。
此建築後來作為今之國防部博愛大廈。

魚夫指出「關於臺電三大謊言」
一、始於劉銘傳的謊言
二、孫運璿帶來中國工程師修復的謊言
三、今日缺電的謊言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伯特利非洲衛理公會

 伯特利非洲衛理公會

1794年7月29日,在美國費城一間改建的鐵匠舖裡,前奴隸理查德·艾倫(Richard Allen)召集了一群在當地衛理公會受到歧視的黑人基督徒,成立伯特利(Bethel)非洲衛理公會(the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 AME),這是全世界非洲衛理公會的母堂,現已享譽世界。

理查德·艾倫於 1760 年 2 月 14 日出生在德拉瓦州一位奴隸主的家。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艾倫和他的家人被賣給了擁有種植園的斯托克利斯特吉斯。由於奴隸主的經濟問題,他賣掉了理查德的母親和五個兄弟姐妹中的兩個。理查德後來與一個哥哥和姐姐,三人開始參加當地衛理公會的禮拜,該教會歡迎被奴役和自由的黑人。他們的主人斯特吉斯雖然沒有皈依基督,但他們仍受持續參與教會聚會。

1775 年解放自己的奴隸的Freeborn Garrettson牧師開始在德拉瓦州傳教。他是美國獨立戰爭後許多衛理公會和浸信會牧師之一,他們鼓勵奴隸主解放他們的人民。當加勒特森到斯特吉斯種植園傳教時,理查德的主人被講道所感動,開始考慮擁有奴隸是有罪的想法。斯特吉斯很快就確信奴隸制是錯誤的,並為被奴役的人提供了購買自由的機會。1780 年,艾倫將自己的名字從「黑人理查德」改為「理查德艾倫」,從而獲得了自由。

理查德·艾倫自學閱讀和寫作。他在 17 歲時受洗加入衛理公會。他開始傳福音並受到當地奴隸主的批評。奴隸主被他的行為激怒了。後來,理查德就讀神學院,並於1784年12月著名的聖誕會議(Christmas Conference)通過牧師資格,該大會被認為是北美衛理公會的第一次大會。他為了讓黑人有一間不受歧視與干擾的教會,1794年7月29日,在美國費城一間改建的鐵匠舖裡,成立伯特利非洲衛理公會,此教會也是全世界非洲衛理公會的母堂。


今日伯特利非洲衛理公會:https://www.visitphilly.com/things-to-do/attractions/mother-bethel-african-methodist-episcopal-ame-church/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Walter Rauschenbusch

7月25日,華特·饒申布士紀念日



1918年7月25日,浸信會牧師、社會福音神學家華特·饒申布士(Rev. Walter Rauschenbusch,1861年10月4日-1918年7月25日)安息。他的著作,包括《基督教與社會危機》(Christianity and the Social Crisis)和《耶穌的社會原則》(The Social Principles of Jesus),影響了許多人,其中包括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他觀察到「饒申布士賦予美國基督教會一種社會責任感,此精神永遠不應失去。」
《基督教與社會危機》的核心主題:「基督信仰最基本的目的在於改造現今人類的社會成為上帝的國度,使其中所涵蓋的一切關係都可經歷更新以及依照上帝的旨意重新構成。」他認為,上帝國不是人類建造在地上的烏托邦。他說:「上帝國的來源是來自上帝的,不只是來源,也包括其過程與結束。上帝國是上帝彰顯祂的能力、公義、以及愛。」他更相信上帝國不斷地在進展中:「公義國度的進展一直就是階段發展的,就像我們的成聖那樣。人類在時間到來時即將到達終點,天文學上的時鐘已經發出滴答之聲,最後它總要敲打。同時,我們是向著上帝的國前進,每一小部份的實現都使我們獲得若干報償,都使我們渴望有更多的實現。」於是乎,他極力呼籲世人:「每一個人可以和上帝一同創建上帝國,也可以阻擾上帝國的進展。上帝國是我們每個人的至上任務,和上帝給我們的最高禮物藉著把它當作任務來接受,我們才能覺得它是禮物。藉著為它作工,我們才能進入那作為我們故鄉和住宅的上帝國的歡樂和平安的領域。」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耶穌會1773解散與1814復會

耶穌會1773解散與1814復會

⭕1773年7月21日教宗克萊門特十四世(Pope Clement XIV)解散了成立於1534年的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 Jesuits)。


1534年,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of Loyola)與其他6名巴黎大學的學生,在巴黎郊外聖丹尼斯(Saint Denis)小教堂的地下室成立了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 Jesuits)。宗旨即是由內部改革羅馬天主教會,同時希望能因此更貼近耶穌的心意。由於羅耀拉軍事背景的關係,他規定修會的成員必須對教廷與修會絕對服從。1540年,教宗保祿三世認可耶穌會成為天主教正式修會。

耶穌會成立不久,就開始向亞洲、非洲、美洲派遣傳教士,向中國派遣傳教士始於明朝嘉靖年間,大明帝國萬曆十一年(1583年)入廣東肇慶的利瑪竇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耶穌會傳教士,他和後來的耶穌會教士在西學東漸所做的史無前例貢獻。耶穌會在中國的發展,在大明崇禎十年教徒有4萬人,到大清帝國康熙三十九年達30萬人。

十七世紀,耶穌會士在西班牙海外殖民的同時,為拉丁美洲先前遊牧的原住民建立了村落,保護當地人民不受西班牙殖民者的壓迫與殘害。這些村落在以後的150 年間不斷地的擴大,延伸至當時西班牙與葡萄牙殖民地的邊界,使他們大為惱怒。馬德里條約重新劃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殖民邊界後,1756年葡萄牙殖民者責難耶穌會引發的七個村落的反殖民主義戰爭。因此導致1759年葡萄牙驅逐耶穌會,1762年法國國會取締耶穌會,1767年西班牙驅逐耶穌會,三國君主呼籲教宗取締耶穌會。部份原因是當時在中國的傳教士中學西傳掀起歐洲社會思想界的風潮,不見容於王室,因而向教宗施壓,但被教宗克萊門特十三世駁回。

1772年,下一任教宗克萊門特十四世(Pope Clement XIV)就任,向三國君王妥協,1773年7月21日宣布解散耶穌會。直到1814年,教宗庇護七世頒佈「對眾教會的關注」詔書,恢復耶穌會。

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也是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2022年7月20日 星期三

阿波羅11號登月紀念

阿波羅11號登月紀念

德州韋伯斯特長老教會(Webster Presbyterian Church)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紀錄片

https://vimeo.com/343491779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船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Neil Alden Armstrong (尼爾‧阿姆斯壯),成為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類。登月團隊包括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二人。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從1961~1972年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的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共有17次任務,從Apollo 11號至Apollo 17號共有12位太空人登陸月球,而Apollo 11號的阿姆斯壯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並且說出了「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經典名言。!

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則在太空船上主持聖餐,他是來自德州韋伯斯特長老教會(Webster Presbyterian Church),每年該教會會在最接近7月20日的主日舉行「月球聖餐」。根據美國長老教會的說法,該教會被稱作為「太空人教會」(the Church of the Astronauts)。韋伯斯特長老教會位於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附近,是當時許多太空人及太空中心員工的聚會場地,包括參與美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計劃──水星計畫(Project Mercury)的太空人約翰.格倫(John Glenn),也是該教會會友。格倫同時也是美國首位環繞地球的太空人。直到今天,韋伯斯特長老教會在「月球聖餐」主日禮拜中,仍會朗讀詩篇8:3-4「我仰視你親手創造的天空,觀看你陳設的月亮星辰。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必朽的人算什麼,你竟關懷他!」

🎞圖1:艾德林(Edwin Buzz Aldrin)太空船上主持聖餐


🎞圖2:德州韋伯斯特長老教會



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美國女權運動發源地~塞內卡福爾斯(Seneca Falls)衛理會教堂

美國女權運動發源地~塞內卡福爾斯(Seneca Falls)衛理會教堂

1848年7月19日,300多人聚集在紐約州塞內卡福爾斯(Seneca Falls)的衛理公會教堂開會,第一天7月19日只有女性開會,隔日才開放男性加入。會議討論「社會、公民和宗教狀況以及婦女的權利」,發表了美國第一個婦女權利公約「塞內卡福爾斯公約」,該會議及教堂被稱為女權運動的發源地。該運動也促使七十年後美國女性的投票權。

會議組織者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Elizabeth Cady Stanton) 是美國女權運動的先驅領袖之一。她也是一個極為優秀的作家及演說家;她跟蘇珊布朗威爾安東尼 (Susan B. Anthony) 於1869年成立了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 (National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並並肩合作,一起為鞏固婦女投票權而努力。終其一生,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都身為女權的發言人,而她的女兒哈里奧特斯坦頓布萊奇 (Harriot Stanton Blatch) 則繼續她母親的衣缽。

🎞圖:塞內卡福爾斯(Seneca Falls)衛理會教堂,舊教堂如今是美國婦女權利國家歷史公園。


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教皇無誤論 Papal Infallibility

1870年7月18日投票533票支持、2票反對,通過「教皇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

梵蒂岡第一次會議(Vatican I Council)於1868年6月29日由教宗庇護九世(Puis IX)召開,是羅馬天主教會第20次大公會議,共744位教會領袖出席。

此次會議在1870年7月18日投票533票支持、2票反對,通過「教皇無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教宗庇護九世正式頒佈為天主教教義,此教義有很嚴格的規範,規定教宗在那種情況下的言論才可算絕對無錯誤。總括來說,所謂教皇無誤,並不是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絕對正確,而是他代表教會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才列入無誤的範圍,梵蒂岡的文獻這樣說:

We teach and define that it is a dogma Divinely revealed that the Roman pontiff when he speaks ex cathedra, that is when in discharge of the office of pastor and doctor of all Christians, by virtue of his supreme Apostolic authority, he defines a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to be held by the universal Church, by the Divine assistance promised to him in Blessed Peter, is possessed of that infallibility with which the Divine Redeemer willed that his Church should be endowed in defining doctrine regarding faith or morals, and that therefore such definitions of the Roman pontiff are of themselves and not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Church irreformable. (Vatican Council, Session IV, Const. De Ecclesia Christia, c. iv.)

近代有關教皇無誤論的討論,就不能不提及德國的神學家漢斯.昆(Hans Kung),他在一九六零年代初在天主教神學界被認為是一位明日之星,在梵蒂岡第二次會議中,以三十多歲的年紀就被委任為神學顧問,積極參予改革天主教。

漢斯.昆在1967及1970年分別出版了兩本書:《教會發微》(The Church,台灣光啟出版社有中譯本)及 Infallible? An Inquiry,直接挑戰及批評天主教教會的絕對權威及教皇無誤論,他的論據是:教會並不是一個停滯不前的個體(stagnant entity),而是一個建立在歷史當中,又要不停地對周遭文化作出適當的回應。

漢斯.昆主張只有神本身方是永無謬誤,教宗是人,所以不能是永無謬誤,但即使是上帝之言,各時代的人也應按個人的特定感受去理解,不變的真理應由各時代的人依照自己的處境問題而重新加以領會。

聖彼得大教堂彼得聖座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西里坦殉道者(Scillitan Martyrs)

 西里坦殉道者(Scillitan Martyrs)

180年7月17日,來自北非努米迪亞(Numidia)附近小鎮西里拉(Scilla)7男5女攜帶「聖書和保羅書信」被捕,在羅馬迦太基總督薩圖尼努斯(Saturninus)面前受審,均被判斬首。其中被斯佩拉圖斯(Speratus)聽宣判,大喊:「感謝上帝!」納塔查魯斯(Nartzalus) 則說:「感謝上帝,今天我們是天堂的殉道者。」

由於沒有人會放棄他們的基督教信仰,所有 12 人都被斬首。西里坦殉道者(Scillitan Martyrs)的記載是北非最早的拉丁文獻之一。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胡忠信 專訪 黃春生牧師

 ⭕台灣長老教會,過去、現在、未來

介紹台灣長老教會的歷史,以及她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先知先覺者角色,同時也介紹基督教公民人文主義。

胡忠信 專訪 黃春生牧師

https://youtu.be/tpxKnW_jl5Q


⭕️胡忠信觀點 | 新聞大解讀

專訪 黃春生牧師

李前總統與長老教會

https://youtu.be/IlNbVGNLm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