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北美第一位原住民牧師參孫奧康(Samson Occom)

北美第一位原住民牧師參孫奧康(Samson Occom)
⭕在美國1765年獨立之前,就已經有北美原住民族牧師,向族人傳福音。1759 年8月30日美國長老教會封立參孫奧康(Samson Occom)為牧師,也是北美第一位原住民牧師,他也是北美原住民族第一位以英文著書者。參孫奧康屬於莫西干族(Mohegan,或譯作莫赫根),Mohegan的意思是「狼人」,族群主要分佈在今日美國康乃狄克州。
※北美原住民族舊稱「印地安人」

💒 https://page.line.me/chelamchurch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關於《Haverim處境聖經》Podcast

 關於《Haverim處境聖經》Podcast

黃春生

為了預備處境查經班及長執會能夠實體與視訊同時進行,因此我買了一支 JLab TALK PRO USB 麥克風,這支麥克風可以提供指向收音、全向收音。指向收音適合錄製Podcast,全向收音適合多人會議使用。8月24日網路下訂,8月26日下午就收到商品,網購的速度還真是快。

8月26日收到麥克風後,我就來試音。原本一年前就申請Firstory帳號,但因為都沒有錄音麥克風因此也就沒有開播的機會,但當天一拿到麥克風後,就想測試看看,於是就這樣開播了第一集。到底要以哪一卷聖經開始呢?我想就從聖經的第一本經卷開始好了,於是我就從創世記第一章開始來測試,因為不想花時間NG及後製,於是一次錄完直接上傳

當我分享給查經班夥伴後,有人告訴我要放在Podcast上面,收聽的人會更多。因此,今天8月28日傍晚時,就試了一下,很方便就放到Apple的Podcast的頻道上。又覺得只放一集太少了,於是又連續錄了二集,完成創世記第一章的信息。

我將節目名稱取名為《Haverim處境聖經》,這個名稱有三個元素。
1.  “Haverim(חברים)” 這個字是來自希伯來文,意思是「夥伴、朋友」,在耶穌時代“Haverim” 特指研經夥伴─立約團體中一起學習上帝話語的門徒。我很喜歡這個字的意義,因此,我的研經部落格就是取這個名稱。
2.處境是查經班的方法,期待在處境對話中,更加的認識上帝的話語。也因此,未來也會邀請查經班的“Haverim” 一起來對話與錄製Podcast。
3.「聖經」是查經班及錄製Podcast的文本。

希望透過Podcast與更多人分享聖經,也希望透過Podcast邀約“Haverim”進行對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與支持。


❤️《Haverim處境聖經》 
⭕黃春生牧師說聖經 
在處境對話中認識上帝的話語 

In Hebrew, “Haverim(חברים)” means “friends.” In Jesus' day Haverim were companions in study - those dedicated disciples of the covenant community who studied God's Word together.  

希伯來文"Haverim"意思是"夥伴、朋友"。在耶穌時代"Haverim"特指研經夥伴─立約團體中一起學習上帝話語的門徒。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屬靈夥伴」。 

~黃春生牧師 N̂g Chhun seng bo̍k-su 

⭕Firstory 

⭕Podcast 

👉 請喝咖啡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李登輝秘錄:不是我的我

「不是我的我」
黃春生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主任牧師
2020.8.14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臺灣民主化重要的推手,在今日的臺灣,每一項政治工程裡,都離不開「李登輝因素」,無論認同與否,它都會一直影響臺灣。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在民主化的過程都是血流成河,從黨國既得利益者的權力爭奪、民主化憲政工程、軍隊國家化、國家主權與認同的轉變,都充滿兇狠肅殺,隨時都會死掉一大堆人。臺灣的寧靜轉型,成為了民主化和民主鞏固的典範之一,他對臺灣的貢獻早已不言而諭。「李登輝因素」的背後力量是什麼?就像他自己所披露的是上帝帶領他進行了一場「寧靜革命」。

本人很榮幸透過譯者龔昭勲認識河崎真誠先生,得以拜讀河崎真澄先生在日本產經新聞所連載的「李登輝秘錄」,在他嚴謹的訪問、考究、分析、客觀撰寫下,讓我們更加認識臺灣人親切暱稱的「阿輝伯」,特別在臺灣民主化艱難的歷程裡,留下這些重要的秘辛、史料。河崎先生將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及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以精練流暢的文字闡述,讓讀者親歷大時代裡的風雨喧囂,又渴望知道是什麼力量與信仰價值在帶領與支撐著李前總統。

信仰對李登輝弟兄而言相當重要,我稱他為「弟兄」是因為他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的會友。他在基督信仰中,找到了「我是誰?」這答案。他說:「(我)經過了唯心、唯物的思想,辯證的矛盾統一,遂找到了神的存在,在充分克服自我和對死亡的困惑找到答案。」這是他歷盡理性的思辨,內在的衝突,叩門回應上帝的信仰過程。他簽名贈我《為主作見證》的信仰自傳,並告訴我「我是不是我的我」的答案,他說:「『我是誰?』答案很簡單,我是『不是我的我』,我絕對不是自我,我也不是我。我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的我。」

李前總統1961年在同事楊基銓、劉秀華夫婦帶領下,38歲時在聚會所受洗,但在淡江中學就讀時期,各方面受長老教會影響頗多,之後擔任副總統時,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許多長老教會的牧師和信徒被警備司令部抓走。李前總統曾表示據他的了解,蔣經國先生對這件事沒有很了解,事後經人向經國先生報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經國先生感覺不應該將這些人關起來,希望儘早把他們釋放,所以蔣經國先生便安排他去處理。他認為成為長老教會的信徒,以長老教會會友的立場來了解情況是最好的辦法,因此就把聚會所的會籍轉到濟南長老教會,當時主任牧師翁修恭召集許多牧長開會討論,大家明白他的來意後便同意將教會籍轉入。

在他受洗的前一晚,上帝感動要他60歲後到山上去傳教,為了原住民做一些事,這件事情他一直記在腦中,但因為60歲時擔任副總統一職,周聯華牧師寫了一封信給他,表達說若是當牧師是很好,但是成為副總統更有影響力,可以做更大的事。擔任公職就成為他對上帝呼召的回應,藉著公職成為上帝使用的人。

李前總統在李登輝學校授課「國家領導的經驗」的講義中,提到領導者的條件共有五項,其中的第一項最重要,就是「有信仰才能了解內心的軟弱」,表示信仰的重要性。他說:「這是登輝在總統任期中,各種施政行為的內發性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Umwertung aller werte)的原動力,也就是登輝一生經歷各種困難處境,遭受攻擊能不被打倒,堅持原則的力量來源。」

在2005年臺灣神學院頒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給李登輝先生,那時教授會議送議案至董事會,我是董事會書記董事需要彙整議程,特別去深入探究李登輝先生的信仰歷程。他不僅是一位哲學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學習如何與上帝同行的神學實踐家。誠如他所說:「以『我是不是我的我』為出發點,由歷史、哲學觀點來看,現在生活在臺灣的人,我想每一位應該都是新時代的臺灣人。新時代的臺灣人應該也要從內在進行更新,以新的生命內涵實踐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因為大家都是新時代的臺灣人,所以對新時代的臺灣,具有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今天我們有幸從河崎先生的大作中,一睹臺灣波濤洶湧的秘錄,願看顧李登輝弟兄的上帝持續看顧臺灣,願上帝國的價值實踐在地上如同實踐在天上。 

(原訂2020年9月19日前出版的中文版《李登輝秘錄》,因校譯耽誤,延宕一年才出版。原本受邀寫此篇序言,也因故無法刊登,因此只能在此與大家分享。)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偕瑪烈安息主懷

Margaret MacKay (偕瑪烈) 
1919年7月7日-2021年8月21日
馬偕牧師三代人在台灣的宣教服事,
8月21日在劃下句點。馬偕牧師最後一個孫子,在8月21日下午在多倫多寓所,蒙主恩召,享年102歲。

(前排中間的小女生1925年照)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紀念臺灣護理之母—陳翠玉

⭕紀念臺灣護理之母—陳翠玉

今天是臺灣護理之母—陳翠玉,安息紀念日(1917年2月9日-1988年8月20日)。她出身彰化和美教會,二二八事件時陳翠玉曾幫忙安置幾位擔心會遭受危害的政府官員,但事後該批政府官員仍將陳翠玉列為需清算槍決的人員民單中。三月時逃離臺灣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系進修,在二二八事件風波結束後陳翠玉回到臺灣在臺大醫院護理部擔任主任。

1951年國民黨派遣至臺大護校擔任校內教官的劉淑章女士構陷陳翠玉,後續陳翠玉雖得到最高法院宣判無罪證明清白,但感於受到打擊而決定離開臺灣前往海外。後來,陳翠玉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服務18年,但當時波多黎各人民爭取獨立的情況讓她理念走向支持臺灣獨立建國。1980年從世界衛生組織退休後,陳翠玉開始參與臺灣相關的民主活動、及參加臺灣同鄉聯合會等社團。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

1986年陳翠玉組成促進臺灣民主、婦女地位為目標的組織「全球性婦女臺灣民主運動」(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該組織除了以「WMDIT」簡稱、並以臺灣話中發音類似的字詞「穩得」作為稱呼。

1988年世界臺灣同鄉會首次於臺灣本地舉行,陳翠玉便想再次回到臺灣參加,但因個人返臺簽證因已遭取消而無法直接回臺,中間則以重新申請美國護照、並從新加坡轉飛方式才成功返臺。但因年事高、身上已有狹心症與返臺前多處奔波,陳翠玉於7月31日回到臺灣後感到不適而前往過去所待的臺大醫院治療,在醫院期間陳翠玉仍併發出其它症狀;之後在8月20日離世。

陳翠玉的告別禮拜在8月26日於臺北市中山南路3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舉行,當時在林宗正牧師臨時起義下,帶領送葬隊伍衝撞總統府抗議。

台灣主權獨立宣言30週年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四宣言」30週年
今天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四宣言30週年的紀念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主權獨立宣言」(1991年8月20日)

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而言,「台灣主權獨立宣言」代表了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理念的具體落實,是繼「三個宣言」之後最重要的宣言。若說「三個宣言」是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嘗試性建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就是其政治關懷的成熟思維,而「台灣主權獨立宣言」 便足以代表長老教會政治關懷的所有具體作為。綜觀 1991 年之後長老教會所發表所有重要的政治關懷文告,都不脫「台灣主權獨立宣言」所揭示的範圍,故它又被稱為「第四宣言」。



2021年8月17日 星期二

柯維思1877年8月17日領洗

柯維思1895攝於加拿大Woodstock


⭕柯維思1877年8月17日領洗,時9歲
柯維思生於1869年2月2日。1877年8月17日領洗,時9歲,幼時入私塾6年。1882年馬偕開設理學堂(牛津學堂),首屆學生有18名,柯維思和嚴彰(又名贛,嚴清華之弟)二人算是第2屆,1883年入學。因成績優秀,1888年起留校任助教,並在滬尾偕醫館實習,也常隨馬偕傳教旅行。

馬偕於1893年8月帶家眷(妻聰明,長女媽蓮,次女以利及長子叡廉)休假返加拿大,而維思同行。1895年返台。維思或可以說是台人遊學(留學)北美洲的先河。返台後仍在牛津學堂協助教學,兼偕醫館,並協助馬偕的傳教及教會事務。他和陳清義曾受命整理北部教會的會籍,並分有成人部及小兒部。他學會攝影,現存許多有關馬偕照片是他所拍的。

1899年3月9日柯維思娶馬偕次女以利(Bella Mackay, 1880~1970),陳清義娶馬偕長女媽蓮,由馬偕主婚,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證婚舉行婚禮。1900年2月8日子柯設偕(Seth Mackay Ko)誕生。

1900年6月馬偕從最後一次噶瑪蘭傳道旅行返來,就發覺喉嚨有異樣,就醫仍未見好。11月維思及清義陪馬偕赴香港診療,翌年1月返台,而於6月2日去世。這一年多,就是維思、以利夫婦經常在側照料馬偕,而維思多次代替馬偕講道。(關於馬偕最後的病情、死亡及葬儀,維思及以利各有留下記錄)。

圖片載自 http://www.laijohn.com/Mackay/MGLB/a/photo/Sou.htm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高長1866年8月12日受洗

高長1866年8月12日受洗

高長(1837-1912),是長老教會在臺灣所得第一個果子,於1866年8月12日在打狗(今高雄)旗後由廈門來的宣教師宣為霖牧師(Rev. William Sutherland Swanson)領洗。高長領了洗,並向吳文水學習道理。漸漸的,他覺得只是讀聖經、吟聖詩,是不夠的。他說:「我要去傳播道理。」馬雅各醫師先不贊成,是要試探高長的決心,告訴他種種初代傳道者現實上的危險和艱辛。他說:「你不要傳福音,在我這裡幫忙,所得的薪水,比傳道者的謝禮更多,經濟上比較寬裕。」高長說:「不要緊,我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生活。我是為了使命,歡喜為耶穌來吃苦。」當時尚未有神學院、或聖經學院的專業訓練;他只從馬雅各醫師和其他傳道師那裡,接受簡單的訓練,就到處去傳道理。當時也沒有教會,開拓時期的佈道,十字路口,人多聚集處,就是講壇,就是傳道所。高長受造就並受派做傳道,是臺灣第一位本地出身的傳道者,也是臺灣第一個因傳道而下獄的神職人員。

高長是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永寧人,1864年28歲時來臺灣尋姊求職。大姐在府城(今臺南)西門城外,外新街開苧子店 (布袋等) 。高長起初當伙夫,後自營事業虧本欲往廟宇卜問王爺,行經看西街,看人圍觀於馬醫生開設的拜堂做佈道,也前去圍觀。看人在傳蕃仔教(當時對基督教的蔑稱),那人正說:「上帝是真的,人必拜祂……」 聽後心有所動。之後,高長便常去看西街拜堂聽佈道,與吳文水相識,受他推薦給馬醫生,受雇於禮拜堂負責管理及伙食。從此一直追隨馬雅各醫生,並向吳文水學習道理。因為馬雅各醫生不是牧師,所以等到1866年8月12日,由駐廈門的宣牧師宣為霖牧師來施洗,有四位施洗入教,高長是其中一位。另外三位領洗禮者陳清和、陳齊、陳圍。

高長有5男3女:長男高金聲是永寧同宗之子,幼年父母雙亡,無以為生,8歲時隨親戚渡海來台,投靠高長夫婦,被收為養子。他相高長的次男高篤行,都是牧 師。三男高再得、四男高再祝、五男高再福都是醫師。高家第二代,非牧即醫。三男高再得醫師和侯青蓮女士共育有十三名子女,高俊明牧師排行第十二。

高長一生貧苦,有人勸他:「你的孩子多,應該買些土地,留給子孫。」他說:「我無須留土地給子孫,高家的寶貝,就是耶穌基督。信耶穌的人,就是我的好子 孫;如果不信耶穌,我就不認他是我的子孫。」祖父常對子孫說:「我沒有留下金銀財寶給你們,我所留給你們的產業,就是主耶穌,和一本聖經。」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Tower of Pisa

Tower of Pisa

1173年8月9日比薩塔開始興建。(圖:wikipedia)


著名的比薩斜塔於1173年8月9日開始興建,當初的設計並沒有設計傾斜。因為土質不均勻及鬆軟,1372年完工之後,開始向東南傾斜。比薩塔座落於義大利比薩主教座堂旁,是教會建造的鐘塔,高54公尺,八層樓裡,有七口大鐘。1990年1月7日進行扶正44公分,持續11年,於2001年12月15日再度開放。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Florence Cathedral

全世界最大的「穹頂教堂」1420年8月7日施工


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頂教堂」,由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 設計,1420年8月7日開始施工。佛羅倫斯大教堂又稱為聖母百花聖殿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第一座佛羅倫斯大教堂建於393年,歷經城市變遷,而有興建大教堂之需。現址在1296 年 9 月 9 日由樞機主教瓦萊里亞納 (Cardinal Valeriana)安置基石興建,該殿於1380完成,僅「穹頂」一直無法完成,直到1418年8月19日舉辦建築設計比賽,最後由建築師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 勝出。「穹頂」於1420年8月7日開始施工,1436年初完工,3月25日,在教宗尤金四世(根據佛羅倫薩曆法是一年中的第一天)舉行大教堂獻堂禮拜。
⭕國家地理雜誌曾錄製佛羅倫斯大教堂「穹頂」興建介紹,讓我們一窺此建築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