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生態關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態關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

每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是為了紀念義大利傳教士聖方濟各,宣傳愛護動物、尊重動物,正視、善待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動物。

「世界動物日」是一群生態學家於1931年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召開會議時所倡議的。他們最初目的是希望藉此喚起世人關注瀕危生物,慢慢才發展為關懷所有動物。他們以12世紀義大利阿西西城天主教傳教士聖方濟各的主保瞻禮日,10月4日,為「世界動物日」。因為聖方濟各與自然、小鳥等動物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世界動物日」的發展已超越了國家、種族和宗教等界限。

⭕2024年世界動物日主題:地球也是牠們的家。

WORLD ANIMAL DAY 2024: THE WORLD IS THEIR HOME TOO!

https://www.worldanimalday.org.uk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世界地球日50週年

🌏2020.4.22世界地球日50週年🌎
地球之旗的主要圖案是將阿波羅17號拍攝的「藍色彈珠」照片放置在深藍色的背景上,是環境保護運動的象徵。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各地總共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在美國地球日這個名號也隨之從春分日移動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題也轉而更加趨向於環境保護。
耶穌跟環保息息相關!知名經文「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3.16)「世人」希臘原文是kosmos,直譯是「宇宙」的意思!上帝差遣祂的獨生愛子來到世上,是因為祂深愛地球,關心生態的福祉。
👏懺悔祈禱: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懇求祢赦免我們毀壞上主創造萬物的多樣性;破壞地球的完整性,從而引發氣候變遷,而且消滅自然森林或毀滅它的濕地;我們污染地球的水源、土地、空氣以及它的生命。對大自然的犯罪就是得罪上主。地球受到破壞,引發生態的災難,這些都是人類的罪過,我們懺悔對這個世界所造成的傷害,祈求上主的寬恕。為我們所犯的一切罪過,懇求上主在耶穌基督裡寬恕我們,阿們!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螳螂~鐵絲蟲的魁儡

螳螂~鐵絲蟲的魁儡

鐵絲蟲是節肢動物螳螂腹部內常見的寄生蟲,幾乎每隻都有。螳螂基本上是鐵絲蟲的魁儡,螳螂受到鐵線蟲驅使覓食,主要是餵食體內寄生的鐵線蟲。

螳螂到溪水旁吸水,經常會將鐵絲蟲卵吸入,並驅使螳螂不斷覓食來供應鐵絲蟲的成長,等到鐵絲蟲逐漸長大幾乎是螳螂體長的三、四倍長之後,會驅使螳螂口渴而到溪邊,一但到溪邊之後,鐵絲蟲就會從肛門鑽出,進入溪水中產卵。沒多久螳螂也會死亡。

如果你有機會抓到螳螂成蟲,可以將牠放入水中,鐵絲蟲也容易因為有大量的水份而從螳螂肛門鑽出來。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RCA桃園鎘米污染事件簿

RCA桃園鎘米污染事件簿

鎘米是一種被鎘金屬所污染的稻田,種植出來的稻米產生的。 鎘是使用於塗料、塑膠,以及電池裡面的穩定劑。 鎘的半衰期長達10~30年。也因為驗出鎘米,而追查出一則台灣環保史上的夢魘。

RCA是美國無線電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簡稱,曾經是美國家電第一品牌,生產電視機、映像管、錄放影機、音響等產品。在臺灣經濟起飛時期的1970年至1992年期間,RCA在臺灣設立子公司「臺灣美國無線電股份有限公司」(RCA Taiwan Limited),並在桃園、竹北、宜蘭等地設廠。

1986年,美國無線電公司被美國奇異公司併購,繼續生產電視機之電腦選擇器。1988年,法國湯姆笙公司(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TCE)從奇異公司取得RCA桃園廠之產權。1991年,湯姆笙公司發現,RCA桃園廠有機化學廢料排入廠區造成污染。1992年,湯姆笙將RCA桃園廠關廠。1992年3月,湯姆笙將RCA桃園廠廠區土地所有權出售予宏億建設,宏億建設準備將此地開發成購物中心。

1994年6月1日爆發出,RCA桃園廠長期挖井傾倒有機溶劑等有毒廢料,導致廠區之土壤及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2005年7月5日,環保署表示,確認RCA原桃園廠汙染案的法定「污染行為人」是最初在臺灣設廠的RCA,RCA應負起整治責任。

2007年,由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北律師公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臺灣人權促進會及林永頌、魏千峰、李秉宏等多位律師共同籌組了義務律師團,除以RCA為被告外,並將奇異公司及湯普笙公司列為被告,透過法律訴訟爭取賠償。


【台版~永不妥協】
1970年代,美國RCA企業來台設廠,台灣熱情歡迎。1992年獲利了結,關廠離台,台灣開始做噩夢:廠區土壤及地下水嚴重汙染,光是桃園廠,至少有1,375人罹癌,其中216人死亡!汙染面積打破空前紀錄,至今難以回復。這是曾經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台灣,一道深刻的傷痕。

不只如此,台灣要打這個跨國官司,艱難重重。官方不積極,民間自力救濟,纏訟10年。RCA有的是錢,高薪聘請美國、日本、法國等重量級專家學者以「科學證人」身分出庭作證,企圖避重就輕、轉移焦點,為企業脫罪。而台灣憑恃的,卻是一群「憨膽」的志工:國內學界、法界、醫界各領域的專家,以及來自美國、日本等地的友人,都是免費參與這場漫長的戰爭。

最後,2015年4月27日一審宣判,RCA敗訴,對其中500名受害勞工判賠5.6億元,這對該公司是蠅頭小數,每人才獲賠100萬,而且還有1500人等待司法救濟。後天(7/28)即將二審結辯,讓我們為這群志工團隊加油吧!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從「全人福音」到「整全福音」

從「全人福音」到「整全福音」
黃春生牧師













福音是什麼?
「福音就是喜信、好消息(參考路2:10-12;羅10:15)。關於信仰、生命的好消息就是關於上帝降生成為人施行拯救,正如約翰福音所說的:「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福音的目的,正是讓人信靠耶穌基督,使人脫離因罪而致死的代價,使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福音的主角是誰?
福音的主角,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羅馬書1:2-4說:「2這福音是上帝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3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4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經文說,『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是指著耶穌的人性;『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上帝的兒子』,是指著耶穌的神性。所以,耶穌基督有屬人和屬神兩種的性情,他具有人性(耶穌)和神性(基督)。

「全人福音」(the holistic gospel)
福音是針對全人身、心、靈的救贖。福音固然以拯救靈魂為大前提,惟耶穌在世上傳道時,常以世人身體的需要為福音的入門,所以福音是關乎全人(身、心、靈)的好消息。藉由信靠耶穌基督,使人脫離因罪而致死的代價,使人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當主再來時,信徒朽壞的身體也都要復活,改變為榮耀的身體(林前15:52;腓3:21)。那時我們全人身、心、靈都要得著救贖,與永生上帝同在。

「整全福音」(the whole gospel)
如果,基督徒僅在乎或僅傳「全人福音」是不完整的,可能會讓人陷入自私、自大、自義當中。將福音私有化,只顧個人得著身、心、靈的救贖與平安,卻忘了福音的整全性、全面性。個人悔改,卻忘了群體、世界的悔改。個人得救,卻忘了群體、世界的得救。

因此,我們有必要以上帝的眼光來看福音,正如耶穌的主禱文所禱:「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地上,不單單只個人,而是指群體、社會、國家,乃至於普世。因此,福音不僅帶給個人身心靈的救贖,更是要帶給世界的救贖與更新,我們要有寬廣的眼界,來看上帝的宣教(Missio Dei)。

「整全福音」透過「整全宣教」(integral mission, 西班牙文'misión integral')來實踐。就是將福音涵蓋的領域及時間,更整全、更清楚標示出來,也就是包括六個面向:宣揚福音、培育上帝兒女、愛心服事、改造社會、關懷受造界、福音與文化。使普世都得著福音的好處,正如保羅說:「聖經預先看到,上帝要使外邦人因信而跟他有合宜的關係,所以早已把這福音傳給亞伯拉罕,說:『萬民都要藉著你蒙上帝賜福!』」(加3:8)

整全宣教早在亞伯拉罕蒙召時已開始,萬民要因上帝的子民蒙福(參考創12:3;加3:7)。蒙祝福的範疇不僅的個人,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社區、文化、民生、道德、信仰、生態環境、資源運用、文化、社會公義、政治及社會制度上。

讓我們從「全人福音」到「整全福音」,從重視個人得救,轉而看重普是全面的得救。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基督徒為何要反核、廢核?

基督徒為何要反核、廢核?
黃春生牧師
作為一位基督徒、牧師,我很慶幸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一分子。因為,長老教會致力成為上帝的管家,在種族、人權、環境種種問題,總能提出許多信仰的反省,以及本於信仰所發出的先知性呼籲。正如二十世紀靈修大師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一書說到:「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一位真正靈修者也必定關注政治、社會正義與弱勢關懷。

在今年3月9日全台灣發起廢核大遊行之際,回顧二十一年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已經發表反核宣言,時間過去了,政府沒有提出任何綠能政策,錯過能源革新的契機。二年前鄰國日本2011年3月11日地震引發海嘯及核災,方圓隔離30公里,使得台灣人感受到危機。因為,台灣的核電廠都蓋在斷層上,又是老式的設計,安全性受到質疑,更是被國際原子能委員署點名的危險電廠,不僅如此,連興建中的核四廠也是蓋在斷層上,興建過程弊案連連,也數度被監察院糾正,其安全性更是堪慮。根據《自然》雜誌(Nature)發表研究顯示,全球最危險的三座核電廠,台灣佔了兩座。
2013.3.9凱道見

1872.3.9馬偕博士抵達北台灣將耶穌基督的愛與天國的福音傳給我們,過去宣教師愛台灣,本週3月9日台灣人要廢核愛自己的土地。所有的天然災害都還有復原的機會,一旦發生核災,這個災害是幾百、幾千年都無法復原的。3月9日是我的生日,這也是今年生日最要緊的行動,以此來愛土地,解除核災、核廢料,給下一代純淨無威脅的土地。從摩西開始,歷代士師與所有先知從上帝那裏領受的使命,都是充滿濃厚的政治性,一個不關懷政治的靈修者,是不配自認是行在上帝旨意裡,更無法見證「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套用《悲慘世界》裡,神父所說的一句經典台詞:「愛護他人,就是證明上帝的存在。(To love another person, is to see the face of God!)」同樣,實踐「關懷受造界」之信仰,也是證明上帝在我們心中。

1992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反核宣言

我們確信宇宙萬物是上帝所創造,人類負有維護自然界完整與和諧的使命。所以我們應改變以人為本位的管理方式,使自然生生不息,以保世代子孫永續福祉。

觀諸我們的鄉土台灣,因為人心貪婪自私,加上政府政策錯誤,導致生態環境遭受破壞,造成人與自然失去和諧,尤其當世界各國人民逐漸認識核能發電的毀滅性本質而紛紛停建和廢棄核電時,執政當局卻罔顧核電對台灣生存發展的巨大威脅,漠視人民的意願和學者專家的諍言,一意孤行,強行推動核四的興建。

為此,我們堅決向政府提出下列主張:

一、核能不是絕對安全能源,台灣不應發展核能電廠。
核能電廠一旦發生災變,其所帶來的毀滅性輻射傷害,萬年遺毒,尖端科技至今難以駕馭。尤其台灣地狹人稠,並處於地震、颱風頻繁的特殊地理環境;當局對核電的監督、安全管制又未曾落實,發生災變的可能性相對增大,這絕不是台灣可承受得起的。

二、核能廢料無法妥善處理,應停建甚至停止使用核能電廠。
核能廢料之處理舉世公認困難棘手,所以不應繼續使用核能發電,製造危害生態、威脅生命的廢料。目前政府不顧雅美人之反對,將核廢料置放於少數民族所居住的蘭嶼,是違反人道的。

三、重新檢討台灣的能源政策,開發安全、乾淨的替代能源。
核能發電從建廠、運轉、廢料處理、關廠後的輻射衰退期、土地的廢棄以至環保品質的要求等等,其成本是相當昂貴的。因此政府有責任全力開發太陽能、天然氣發電等安全的替代能源。

四、改變全體人民的生活型態,並提倡節約能源。
台灣人民在政府經濟利益掛帥的政策誤導下,汲汲於追求高度消費的生活型態,以致於過度消耗能源。政府應通過教育及大眾傳播媒體,加強宣導環保意識,並協助人民改變生活型態,放棄物質消費取向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質。

人類與整體生態環境是互惠互賴而共生共存的,因此我們堅決反對嚴重破壞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核能開發政策。我們鄭重呼籲全體教會兄弟姐妹、社會大眾,正視核電廠可能帶來的災變及危機,積極參予反核行動,同時力行簡樸的生活方式,珍惜上帝所賜的各項資源,讓我們為台灣全民和土地永續的福祉,全力以赴。

「世界和其中的一切都屬於上主;大地和地上的萬物也屬祂。」(詩篇廿四篇一節)
「人受託為上帝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四章二節)

議  長 陳道雄
總 幹 事 楊啟壽
主後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

關於核四廠的問題
核四根本是一輛拼裝車!核安委員林宗堯在《核四論》裡警告,核四有三大安全性問題:
1.儀控系統龐雜舉世首見,且由三個承包商各自分包,未來介面整合很容易隱藏未可預見之問題。
2.台電結合經驗薄弱之石威顧問公司共同參與設計,並自行採購設備,獨立施工及試運轉,以致於設計過程問題層出不窮,原設計公司不願意再支援。
3.核四並非標準設計,試運轉程序無前例可循,而台電在毫無經驗的狀況下自行測試,以致系統燒毀二次,導致控制室失電全黑。
因此,核安委員林宗堯直言「核四之安全度及穩定度,比較於核二╱核三,相差遠甚。」


關於核災及核能的問題

The Battle Of Chernobyl (搶救車諾比) Discovery 2011.3.18 紀念1986.4.26車諾比核災

核能是否為解決溫室效應之可行策略? 台灣大學物理系張國龍教授的報告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為動物祈禱

為動物祈禱
黃春生牧師
親愛的天父上帝,祢創造了一切動物而且喜愛祢所造的一切。願祢祝福所有的活物,也看顧那些貢獻人類及在人類家中服務的動物。牠們甚至貢獻忠實與愛,成為人類的夥伴。
不讓任何人以漠不關心、輕率殘忍的行徑來對待無力自保的動物。
讓豢養動物為寵物的人,能夠善待、教養動物,不因輕忽而使動物遭受無端的傷害。
祝福所有受禁獵或保育的動物,讓人們善待牠們,恢復上帝造牠們時的榮美與興盛。
求祢使人類善加照顧、珍惜動物,因為牠們是祢的手所造,心所愛的受造物。
因著主的慈愛,我們這樣祈禱,阿們。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蝴蝶與苦苓~為祖厝披新衣

蝴蝶與苦苓~為祖厝披新衣
黃春生
昨天回到彰化竹塘掃墓,看到荒涼的祖厝,讓我想為祖厝披上新衣。復活節將至,正好提供荒涼地上新契機的異象。蝴蝶是復活節常有的圖像,因此,我想到可以復育及吸引彰化平原一帶的原生種端紅蝶、台灣粉蝶。
如何披上新衣?我想可以種植魚木,作為端紅蝶、台灣粉蝶幼蟲的食草,種植苦苓作為蝴蝶的蜜源,如此就可以為荒涼之地披上復活的新衣,讓祖厝新意盎然。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謝振昭老師早上來到教會,他與我分享,台灣蝴蝶多樣性是世界之冠,台灣應該善用蝴蝶發展生態文化與知性觀光。他也認同我的觀念,利用栽種台灣特有的食草與蜜源植物,來復育台灣特有的蝴蝶。我知道這是一個小小想法,希望在有限的能力下,能夠逐步落實此理想。
關於端紅蝶
端紅蝶 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 Fruhstorfer, 1908) 
形狀:
外形為酒瓶形
顏色:
外觀為乳黃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大小:
直徑約為 0.9mm,高約 1.8mm
特徵:
表面有 12-14 數條縱脊
生長分佈:

天敵:
卵寄生蜂
成長天數:
卵期約為 4-5 日
偽裝避敵:


形狀: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顏色: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有許多細小藍黑色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有白色短腺毛。中胸體側有一藍色圓斑,後胸體側有一橙色圓斑。氣門藍色,體側氣門線為橘紅色的連續疣狀突起
大小: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50-55mm
特徵:
胸節體側的大型藍色及橙色圓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成長天數: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並藉由體液壓力使胸節膨大,擬態毒蛇外觀藉以嚇阻敵人,或是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退騷擾者

形狀: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突起,向前伸出,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翅芽向腹面突出,前緣部位稍微呈弧形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外觀擬態葉片狀
顏色: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翠綠色或黃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為灰褐色
大小:
蛹長 28-33mm
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成長天數: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形狀: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後翅卵圓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
顏色: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端角有一大型三角形橙色斑,前翅前緣、外緣及沿橙色斑四周有一圈黑色帶紋,橙色斑內有數枚黑色小箭紋。後翅外緣及亞外緣翅室亦有不明顯之三角形黑紋。雌蝶外觀、色澤與雄蝶相似,但翅表黑色紋較雄蝶發達,三角形橙色斑內沿翅脈皆有黑紋分布,翅緣之黑色帶紋亦較雄蝶寬大雌雄翅腹底色均為白色,全翅佈滿褐色不規則波狀紋
大小: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0-70mm
特徵:
本種前、後翅表色澤不同,前翅端之大型三角形橙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生長分佈:
台灣平原、低海拔
天敵: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成長天數: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偽裝避敵: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季節:
四季
其他生態行為:


(圖:端紅蝶 謝憫震提供)









關於台灣粉蝶
台灣粉蝶 Appias lyncida formosana (Wallace, 1866) 
形狀:
外形為酒瓶型
顏色:
外觀為淡黃色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大小:
直徑約為 0.5mm,高約 1.4mm
特徵:
表面有 10-12 條細微縱脊
生長分佈:

天敵:
卵寄生蜂
成長天數:
卵期約為 4-5 日
偽裝避敵:


形狀: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顏色: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密布藍黑色之小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間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長有白色短腺毛,氣門白色,體側長有白色短毛
大小: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38-45mm
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成長天數: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或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阻敵人

形狀: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角狀突起,向前方稍微向上彎曲。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第 3 節腹節背方有角狀突起向兩側伸出,外型非常特別
顏色: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淡綠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及胸節背線為黃色並帶有藍黑色線條,腹節背方的角狀突起亦為黃色
大小:
蛹長 16-20mm
特徵:
蛹體前方細長彎曲的角狀突起及腹節背方向兩側伸出的角狀突起使蛹的外觀非常搶眼
生長分佈:

天敵: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成長天數: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形狀: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平直,端角稍微尖銳。後翅為卵圓形,外緣至肛角部位略呈方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前翅端角不似雄蟲般尖銳
顏色: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前緣有明顯之黑色鱗片分布,前翅及後翅外緣有鋸齒型黑色帶紋。前翅翅腹面底色為白色,前緣及外緣有黑色帶紋分布,端角部位有一黃色斑。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外緣有一黑色帶紋。雌蝶翅表底色大部分為灰色,各翅室有些許部分有白色鱗片分布。翅腹色澤與雄蝶相似
大小: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50-60mm
特徵:
本種前翅腹面端角有一小黃斑,翅端不似尖翅粉蝶般尖銳,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
生長分佈:
台灣平原、低海拔
天敵: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成長天數: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偽裝避敵: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季節:
四季
其他生態行為:



(圖:台灣粉蝶 謝憫震提供)









關於魚木


中文
台灣魚木
學名:
Crateva adansonii formosensis
科別
山柑科 Capparaceae
別名
魚木、臺灣三腳虌、樹頭菜、三腳桌
原產地
台灣特有種
用途
景觀植物、行道樹
生長特性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
型態描述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公尺,樹皮平滑;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互生,小葉長卵形,全緣;花為頂生繖房花序,黃白色,雄蕊暗紅色,突出。
關於苦苓


中文
苦楝
學名:
Melia azedarach L.
科別
楝科 Meliaceae
別名
苦苓、金鈴子
原產地
台灣生長於平地的河床沖積地。熱帶亞洲。
用途
花果可引蝶誘鳥,一年四季皆可觀賞,木材紋理美觀,適合製造家具。可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果實可供鳥食,供藥用稱金鈴子,為驅蟲藥。
生長特性
陽性植物。性喜高溫,生育強健。耐鹽鹼。
型態描述
落葉喬木,株高可達20公尺。葉互生,2-3回羽狀尖銳,全緣、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圓錐花序腋出;核果橢圓形,熟果黃色。花粉紫色。果實黃色,秋季成熟,果實為核果,外果皮為肉質。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體察聖靈的作為

體察聖靈的作為
(台灣教會公報3093期社論2011.6.6-12)
黃春生牧師

聖靈是基督徒每天勇氣和能力的泉源,是救贖歷史的引領者。門徒在聖靈降臨的時候得著能力(徒1:8);彼得在公會前的勇敢和雄辯,是受聖靈感動的結果(徒4:31);保羅在居比路制服以呂馬也是聖靈的工作(徒13:9)。基督徒面對危難時的勇氣,不受苦難所影響的喜樂,致力公義的先知性格,都同樣歸功於聖靈的工作。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第一卷中曾經清楚地對聖靈工作作出具體描繪:「聖靈注入萬物,使他們生長,在天地中賜他們生命,聖靈無界限,不屬於受造者,反而將力量注入萬物,將生命吹入他們至深的所在、性命的表現與所有的活動,祂確確實實是上帝的靈。」(《基督教要義》1.13.14)

聖靈並不是只有在特殊的聚會中工作,聖靈乃是從創世以來,就具體而微地充滿在萬物之中。但是,基督徒時常將聖靈的工作窄化成個人的靈性體驗,窄化成教會敬拜中的產物,而無法體察聖靈在普世及歷史中的作為,甚至忽略聖靈呼召基督徒參與普世更新及公義的運動。

聖靈的工作是緊緊結合上帝的旨意,當先知彌迦傳講神諭:「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6:8)就很清楚表明,公義、憐憫與靈性謙卑都是聖靈的工作。

今天,台灣基督徒必須反省,我們是否窄化聖靈的工作,是否對於社會公義、公共議題表現事不關己的冷漠。身為台灣基督徒,我們不能迴避的挑戰是「生態公義」,特別是在「經濟掛帥」當前,政府一味地追求經濟的成長,而不顧自然環境的破壞。為了財團,政府可以為國光石化犧牲環保,財團要的土地,政府日夜趕工、無所不用其極,苗栗大埔事件、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的開發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對此,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任憑上帝創造的美麗台灣受到破壞。

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是「稅賦與經濟公義」,當前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國家、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說,政府對房屋買賣等資本利得課稅「毫無作為」,又減輕營利事業所得稅、遺產稅,還舉債1.3兆,「等於花光子孫的錢」。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說,政府調整遺產稅率,資金卻流竄到股市和房地產,讓所得分配惡化。根據財稅資料中心統計,2008年最窮的5%與最富有5%家庭平均年所得差66倍;但2009年增加到75倍,增幅史上最高,貧富差距日趨嚴重。主計處2010年底調查更顯示,806萬受僱者中,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萬4431元,但其中359.7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淪為「窮忙族」。

在聖靈降臨節裡,思考這些議題,是為了幫助我們摒除對聖靈的窄化思維。使我們再次體察聖靈在普世價值上的公義作為,同時,懇求聖靈來更新及拓展我們對普世公義的關注。如此,我們才有資格祈禱說:「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2011.06.09 東華大學陳毅峰老師 朗誦創作詩作:我反對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我們都吃過避孕藥

我們都吃過避孕藥
~從避孕藥到環境賀爾蒙的影響
黃春生牧師

改變世界的藥
 今年是口服避孕藥問世五十週年,這一顆小藥丸影響世界非常的巨大,妳/你或許沒有直接服用過,但多少也間接接觸過。口服避孕藥的發明者翟若適(Dr.Carl Djerassi)生於維也納,於美國完成教育,是作家,也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教授。他在化學領域上的各項傑出成就曾讓他獲獎無數,最早年完成且廣為 人所知的,當屬1951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個口服避孕藥的合成,也因此被選入美國國家發明人榮譽廳榮譽榜。直到1960年5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才核准了世界上第一種避孕藥「安無妊」(Enovid)避孕藥給人稱作「改變世界的藥」,其來有自,單從英文裡字首大寫、並加定冠詞的「藥丸」(the Pill)一詞,指的就是避孕藥,從這一點來看,就可知道這小藥丸的影響力之大。迄今,口服避孕藥仍是美國最普遍的避孕方法。

口服避孕藥的推出,不是藥廠或是衛生主管機關在推動,而是兩名婦女。當時,正值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期間,瑪格麗特·桑格(Margaret H. Sanger, 1879–1966)和凱撒琳·麥考密克(Katharine D. McCormick, 1875–1967),兩人大力鼓吹並支持避孕藥的研究,她們期待藉此使得婦女得到解放。

當初,她們最理想化的希望避孕藥可以解決人口過多和貧困問題,也能使女性得到解放、地位得到提升。確實,在美國國內,避孕藥造就許多快樂家庭,因為夫妻能夠盡情享受性生活,而不必顧慮意外懷孕。而單身女性也不至於未婚先孕,因為她們有了預防的方法。

但是,後來人們漸漸看清了,避孕藥並不是控制人口及夫妻關係的萬能藥。它不能控制人口膨漲,不能減少貧困,不能降低離婚率或終止意外懷孕。避孕藥也沒有如預期的在1960年代引起性革命或性解放。婦女是因為女權運動而自我解放,她們把避孕藥作為掌控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她們對醫生和醫藥專業人士提出要求。她們挑戰製藥公司製造出更安全的避孕藥。當然,天主教會也面臨著挑戰。男女信徒,特別是女信徒決定,即使天主教會不贊成,她們也要使用避孕藥。】 無論如何,口服避孕藥確實影響人類社會五十年,對於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工作權以及兩性平權的貢獻之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無論男女,我們無形當中也或多或少都吃過避孕藥。

為何我們都吃過避孕藥?
避孕藥主要成分是女性卵巢所分泌的兩種性腺激素的人工製品;其中之一是助孕素(progestin),另一是雌性素(estrogen)。這兩種激素在成年女性體內隨著卵的發育、成熟及排卵,而有周期性的分泌,也造成了月經周期。藉由避孕藥將體內這兩種激素的濃度維持在低量的定值,則可能有效地阻斷腦下腺分泌兩種性腺刺激素,而使得卵巢不排卵,女性自然也不 會受孕。助孕素與雌性素都屬於類固醇(steroid)激素,藉由母親的胎盤可以進入嬰兒體內,藉由尿液排到水中,進入到土壤裡,經由食物鏈的循環再進入人體內,或許這些性腺激素僅是微量進入到人體內,但這些微量激素卻有可能激發我們體內的癌細胞,特別是引發乳癌。五十年來,避孕藥引發環境賀爾蒙之惡,迄今學界尚無研究,但確是值得我們警戒的。

(待續)
三十歲男 竟罹乳癌亡乳房長硬塊未注意 擴散至骨頭才就醫
青春期的乳癌
我們該如何面對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鳳眼方環蝶所帶來的生態危機

鳳眼方環蝶所帶來的生態危機

今天早上教會「花蝴蝶暑期兒童營」安排戶外教學,由謝老師帶領隊前往內湖 劍南蝴蝶步道 認識蝴蝶生態。由於天氣炎熱,大家提早出發,趕在上午10:30以前完成整個觀賞與解說,然後在11:00再搭車返回教會中餐及午休。
在劍南路上,老師發現鳳眼方環蝶的蟲蛹,掛在竹子上,外型彷彿是竹葉,這會讓單眼構造的鳥類誤以為是竹葉,而不會啄食蟲蛹。
鳳眼方環蝶是來自中國,十幾年前有人走私竹葉、竹子進入台灣,而夾帶鳳眼方環蝶的幼蟲。鳳眼方環蝶繁殖力很強,一年可以有八代,產卵一次可達上百顆。幼蟲喜愛啃食竹葉,成蝶喜愛吸竹液。台灣竹林向來不噴撒農藥,使得鳳眼方環蝶很容易存活及繁殖。
1998年6月13日,鳳眼方環蝶首次由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義工陳光亮先生於基隆海洋大學進行蝴蝶調查時捕獲到第一筆紀錄,此後該蝶行蹤即受到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的關注,發現紀錄也由原本的海門天險逐漸擴散至基隆海門天險、平溪…等地。十幾年下來,鳳眼方環蝶至今已經成為竹林內的優勢蝶種,由北到南擴散, 甚至遠及台東。
鳳眼方環蝶並無豔麗奪目的外觀,其酷似樹蔭蝶的樸素模樣如枯葉般有著良好的保護色,白天喜歡停棲於較陰暗的森林底層環境,晨昏時刻較活躍。成蝶並不訪花吸蜜,如多數蛇目蝶及環紋蝶般偏好吸食樹液及腐果。綜合以生態習性,若非刻意留意,鳳眼方環蝶行蹤實在稱得上隱密。鳳眼方環蝶對於台灣原生自然生態衝擊有限,不過對於其擴散的速度極快,適應力極強,很快將會使得台灣竹林受到嚴重的浩劫。

鳳眼方環蝶 Discophora sondaica tulliana Stichel, 1905

2009/8/4鳳眼方環蝶 南侵八卦山脈

 
台灣大紅胡蜂的蜂巢掉落在劍南路的步道旁。
左邊蜂巢有口蓋者才能順利羽化。其他沒有口蓋的蛹,因為失去胡蜂的餵食,應該無法製作口蓋,也無法順利羽化。





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後山埤的記憶

後山埤的記憶

4月12日新聞報導台北市「最後一塊大型綠地(202兵工廠)」即將消失,將成為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之後,作家張曉風女士大動作地下跪請命,希望202廠的185公頃土地都不要開發,為台北市保留最後一塊大型綠地。這塊地位於台北市的後山-四獸山與中研院之間,面積有185公頃。大安森林公園約26公頃、中正紀念堂約 25公頃、青年公園24公頃多,松山菸廠的18公頃,然而202兵工廠的綠地比台北市中心這四大「綠地」總和還大
馬英九擔任市長時,公開說202兵工廠機關用地遷移後,將設置全市性公園http://images.plurk.com/3645477_45f8a4bebba8f8dac38fe3840cf04785.jpg http://images.plurk.com/3645477_ab7ff0925aa34552a8b87571b4e6d40a.jpg 現在卻不認帳。 

看到這新聞的時候,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的時光。在國小時候,我經常與同學、鄰居跑到202兵工廠的後山埤去玩,當時屬於202兵工廠的靶場後來都廢掉了,成為信義計畫區,且現在都成為豪宅區。而進出兵工廠還有一條輕便鐵路,可將武器運出,當時的鐵軌行經國父紀念館仁愛路一側,再沿著光復南路旁(如今成為停車場)銜接到縱貫鐵路,也就是現在的市民大道。記得小時候,經常到靶場裡撿拾彈頭,我們撿來當紀念,但附近居民卻是撿來賣錢。後來聽說那裡有槍斃死囚,我和同學就不再去靶場了。如今,這一帶僅剩唯一的城市記憶就是202兵工廠大水池的濕地。

小時候在202的後山埤水塘戲水時,遇見一條超大水蛇,至少有三公尺長,這足足是小學生身高的二倍。雖然受到驚嚇,但是,我和同學、鄰居仍經常跑去探險,那地方是我們童年的後花園。就像是卡通哆啦A夢與大雄家的後山,回想起來後山埤已經超過30年沒去過了。 

這185公頃的地確實是很大,財團、政客覬覦這塊超大的餅,有如惡狼口中的肥肉。2008/08/06行政院長劉兆玄率政務委員朱雲鵬、金管會主委陳樹等人赴鴻海集團土城總部與郭台銘會談,希望鴻海能加碼投資台灣。鴻海郭台銘回應政府愛台投資,宣布有意建造「總部新市鎮」,發展成為太陽能光電、節能減碳、智慧科技等新科技的「數位環保科技城」,具備無線寬頻、科技生活、數位醫療、生態永續等特色,預計容納 24萬人,全部投資至少一千億元,並表示「視各地方政府爭取的態度」決定造鎮地點。當然也吸引台北市政府想主動爭取鴻海的投資。

鴻海所需的土地是整個202兵工廠,這也難怪會引起環保界、文化界等的抗議。我個人覺得保留原有綠地生態,就不用興建第二個、第三個大安森林公園。我覺得臺北市的綠地已經很少了,真的不需要在此地建立生技園區,更不要讓財團壟斷獲利。而應該將生技園區設在需開發的縣市,均衡城鄉差距。若是財團真的是要為繁榮台灣貢獻,那麼選擇經濟弱小的鄉鎮來開發,更能達到「貢獻台灣」的願景。

友站連結: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保護濕地高雄縣市做的比台北縣市還好
高雄市洲仔濕地公園
高雄市援中港濕地公園

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很奇怪的烤肉政策

很奇怪的烤肉政策
黃春生牧師
在漢族文化習俗裡,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是傳統上家人團聚的三大重要節慶。就如今居住在台灣不同地區的人們,每逢這三大節日,少不了舟車勞頓、來回奔波於兩地之間,為的就是與家人團聚,重續天倫之樂。雖然這三個節慶對於國人來說,強調家人團聚的意義同樣濃厚,但由於慶祝中秋節的時間是在農曆的八月十五日,皎潔的月光、又圓又大的月亮,自古以來被視為圓滿吉祥的象徵,更適合用來代表家人團圓歡聚的時刻,也因此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當大人小孩在漆黑的月光下圍圈促膝閒聊,望著高掛天邊的月亮,總會引發遐思,說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但今天「中秋節—團圓節」儼然成為「烤肉節」,為何會有如此演變?有人去發掘,原來二十年前萬家香醬油,推出了一支「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因為廣告推出的時機剛好是中秋節之前,生意大好。相隔幾年,金蘭醬油密集推出「金蘭烤肉醬」的電視廣告,要爭奪市佔率。因此,萬家香醬油推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新版本廣告以為抗衡,再加上大賣場強力促銷,「一家烤肉、萬家香」的廣告詞深植人心,更成為「中秋烤肉」的濫觴。
我本人不喜歡烤肉,因為討厭油煙,也為了健康及環保因素。若不是用木炭燒烤,而是使用其他方式的無煙燒烤,我比較能接受。
進十年來,地球溫室效應加劇,減碳救地球是我們這一代的使命。何況,基督徒被呼召成為環境的管家,更不能放任環境的惡化與破壞,能夠避免溫室效應惡化,都是我們需要加以實踐的。
但是,我想不通,台北市政府為何在去年(2007)帶頭烤肉,這個點子卻是出於一個曾任「環保」署長的人。當時台北市政府開放11處河濱公園讓民眾烤肉,並在大佳河濱公園舉辦中秋晚會。原本這11處都是河川保護地,禁止烤肉的地區,被查獲者可罰1200元到6000元的罰金;但當時的市政府卻反其道而行,真令人不敢苟同。同時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也發揮極大的「沒公德心」,烤肉後的髒亂、灰燼到處都是。希望「大有為的政府」不要再有烤肉政策。
今年8月中旬「野鳥學會」發起「今年中秋新主張-中秋不烤肉,減碳新生活」的連署活動,這個立意很好,因此,我也參加連署。至少,我和家人中秋節不烤肉,也不會參加烤肉。
減碳不烤肉,我們將能:呼吸新鮮的空氣、身體健康、生活更清新、視線更清楚、地球暖化減緩、保護動物棲息地…。中秋不烤肉,我們可以與家人溫暖的說話、與朋友輕鬆的聊天、白天賞鳥、晚上觀看貓頭鷹、看滿天的星星、好好的看月亮…。除掉木炭烤肉,其實我們的環境會更清新,身體越無負擔,我們生活的品質也會更好。希望上帝的管家們,我們一起響應減碳不烤肉。
20080907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獨角仙的飼養

獨角仙的飼養
甲蟲王者的環保使命 (2008年暑期兒童營)
教育部創業提案:甲蟲糞便也能變黃金 2018.2.8


恭喜你!在營會中已經學習到對生命的敬畏、對環保的關懷,以及獨角仙飼育等甲蟲基本知識。經過檢定合格者,可獲得獨角仙的幼蟲或成蟲,你可以按照下列的飼養方式,好好的加以愛護及飼育。

目標:
1. 了解昆蟲的完全變態過程:卵→幼蟲(L1-L2-L3)→蛹(前蛹-蛹-羽化)→成蟲。
2. 飼養甲蟲的幼蟲,比較不用擔心食物的來源,不需像飼養蝴蝶、蠶一樣隨時需補充樹葉等食草。
3. 獨角仙從卵、幼蟲、蛹、成蟲,時間約1年,很適合學生進行短期生態觀察。
4. 沒有低、中、高年段限制,也適合親子共同飼育。
5. 可培養學生飼養寵物的責任感、與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義。

飼育方式:
一、入門者:2-3齡幼蟲
1. 幼蟲食物:腐植土。請不要拿種花的土來養,更不可以拿其他的東西給牠吃。
腐植土是植物枯萎後,被酵母、菌菇、微生物分解後的腐朽木屑及枯葉。甲蟲的幼蟲就成為大自然界的分解者。
栽種菇類的太空包就是腐植土,只是這種腐植土沒有野外的雜菌,而是使用木屑加入黃豆粉、玉米粉、米糠等等,放入酵母,使其發酵。種菇之後,廢棄的太空包,就成為甲蟲幼蟲最佳的食物。
2. 飼養箱:15公分以上的塑膠盒子(盒蓋要打洞,通風),放2隻可養到3齡。養殖箱內如果幼蟲數量太多,尤其是3齡幼蟲,會發生互咬的情形。因此,數量越多容器越大。(獨角仙的幼蟲可以混養,但並非所有的甲蟲都可以飼養在一起)
3. 腐植土的溼度以拳頭緊握成一團,沒有水流出為最佳狀態。太乾請噴水,太濕請把土倒出來報紙上,稍微晾乾。若在蟲店購買腐植土,通常濕度已經調整好,詳細可問蟲店老闆。
4. 濕度維持:腐植土表面每3-7日噴水一次。太乾燥時,可增加一次。
5. 定期清蟲糞,可選用塑膠籃子來篩(L1-2,約2-3個月換。L3,約1-2個月換)。蟲糞很乾淨,不會有異味。如果嫌麻煩嫌髒,請不要養,可送回重新教會。或者使用更大的容器,裝更多的腐植土。1隻幼蟲從小到大,約吃5公升的腐植土。我曾經拿大桶子放入5公升腐植土飼養幼蟲,放在陰涼處,僅注意濕度即可,不用定期清蟲糞,最後也養出8公分的成蟲。
6. 討厭的小黑蚊(木蚋),可在容器口蓋上不織布或貼上透氣膠布防止小黑蚊(木蚋),跑進去,就算跑進去,也無所謂。因為腐植土是很多昆蟲共通的食物。木蚋不會叮咬人,不會傳播疾病。
7. 請讓幼蟲靜靜的在飼養箱內,不要把它當成貓狗一樣的寵物,天天倒出來玩。尤其4月份開始就禁止再倒出來,因為幼蟲準備化蛹。化蛹時被干擾,容易羽化不全或死亡。
8. 要將飼養箱放在陰涼的地方,千萬不要放在太陽直曬到的地方,昆蟲的散熱系統不好,很容易因為悶熱而死亡。
9. 幼蟲吃完的腐植土,當牠羽化成蟲之後,廢氣腐植土或蟲糞可以拿來種花當肥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二、蛹的階段

1. 四月起,不要再倒出來玩,請耐心的等待,放暑假前就會出來和你見面。屆時可和同學比比看誰養的大。

2. 三齡末的幼蟲會準備進入蛹期,牠會停止進食並開始不安的到處爬動找尋適合化蛹的地方,找到合適的地點後,牠會開始將體內的糞便排空,並用這些潮濕並附有黏性的糞便,做出一個光滑堅硬呈直立的橢圓形蛹室,蛹室完成後幼蟲即在蛹室中靜待蛻變,這個階段稱做「前蛹期」。
3. 大約再10-15天後便會蛻去幼蟲的外皮變成蛹,顏色呈橘黃色,化蛹及羽化的階段是最要小心注意的,因為這個時期是牠們最脆弱的時候,應該減少對牠們不必要的騷擾。大約再4-5週後便會羽化成獨角仙了,剛羽化的成蟲會蟄伏大約7-10天,成熟後便會自行鑽出土表。

4. 耐心的等待,好像期待孩子出世的父母一樣。

5. 當小朋友不小心把蛹挖出來時,教牠們製作人工蛹室,解救一個小生命,小朋友學習如何解決問題。


三、羽化成蟲:我不要吃西瓜,我要吃昆蟲果凍
1. 6-7月是台灣獨角仙羽化的旺季。前蛹約10-15天,蛹期約4-5週,羽化後還會在土裡蟄伏7-10天。(南部在5月初,北部在6月初就可以看到羽化的成蟲)
2. 公蟲和母蟲請分開飼養,除非準備繁殖,否則請分開飼養。
3. 請不要把2隻公蟲養在一起,否則牠們會打架,身體就會受傷,最後當然死亡。
4. 母蟲則比較沒有關係,可以養在一起。
5. 成蟲食物:昆蟲果凍,若要餵食水果時(香蕉、鳳梨皮、芒果皮),請記得常更換,以免滋生果蠅。水分多的水果(西瓜)更不要,以免拉肚子。昆蟲果凍可在蟲店購買,也可用人食用的果凍,但甜份過高,昆蟲所需養分不足。
6. 成蟲飼養環境:飼養箱、果凍、水苔保濕,放入攀爬木避免獨角仙無法翻身。若無水苔,也可以放入腐植土3-5公分。避免太陽直曬,溫度不要超過30℃,環境需通風。
7. 獨角仙餓了就會吃果凍,不要擔心牠為什麼不吃。果凍以2-3天吃完最好,超過3天的果凍最好換掉。
8. 土質惡化容易有蟎,請用水沖一下或以軟刷子刷除,或全換新腐植土。此種屬木蟎,對人不會影響。
9. 不要忘記獨角仙是夜行性的昆蟲,而且向光性很強。白天不動是很正常的。

四、成蟲的終身大事
1. 成熟的成蟲才可交配。成熟的成蟲,每日約可吃一顆果凍。不成熟的成蟲,產下的卵容易爛蛋。
2. 母蟲只需交配一次,交配成功(時間15分鐘-1小時),之後立刻移走公蟲。
3. 交配成功與否:眼見為憑。別無他法。
4. 交配過的母蟲,就可以開始佈置產卵環境。

五、生命的延續:產卵的階段
1. 繁殖箱:長300×寬195×高205 mm,蓋子需要打洞通風。要讓獨角仙繁殖才需要如此布置。
2. 腐植土:下層10-15公分土壓緊,上層5公分土鬆軟。
3. 腐植土上面要放果凍、攀爬木。
4. 放入交配過的母蟲,2-3週後將土倒出,蟲卵大多產在底部土塊內,請用湯匙收集在小容器內,約10-15天孵化成一齡幼蟲。
5. 母蟲要給予充足的食物,有時候可以暫時將牠放在小容器內,裡面只放果凍、微濕水苔(或微濕衛生紙)。餵食到母蟲在玩果凍,再將她放回產卵箱中,放入前,腐植土一定要壓緊。
6. 反覆步驟1-5。
7. 一個繁殖箱放一隻母蟲。多少食物,多少蛋。所以再經2-3週後就要挑蛋一次,讓母蟲再生更多的蛋。放二隻母蟲以上,會互相干擾,且生得更少。

六、名留千古的勇士:標本製作

1. 在野外,獨角仙交配完後,母蟲就找地方產卵,最後累死在腐植土內。通常野外捉的母成蟲都交配過,可以直接布置產卵環境讓牠生。

2. 人工飼養的獨角仙,因為食物充足,所以壽命大約2-4個月。
3. 獨角仙死了,請不要難過,你可以將牠們做成標本,永遠懷念牠們。


學習心得:
1. 從照顧昆蟲的學習過程當中,體驗父母親教養子女的辛勞,生命教育的意義就融入在這教學活動之中。
2. 學校、公園落葉很多,可加以收集變成腐植土讓學生飼養昆蟲。但未經處理的腐葉、朽木容易有雜蟲危害,建議到蟲店購買腐植土比較方便。
3. 枯樹枝讓它腐朽,可飼養鍬形蟲。鍬形蟲吃過的腐木可以給獨角仙幼蟲啃食。
4. 分享彼此飼育的獨角仙,提升成就感。
5. 小朋友對於自然生態的保護有更深的體會。
6. 認識甲蟲的生存環境,尊重自然的永續。
7. 小朋友從飼養當中,體驗生命教育,從標本製作體驗生命的價值。

重新教會社區教育中心~關心您
24143台北縣三重市中寮街16巷23號‧02-2978-0077

歡迎參加本會相關聚會:
1. 兒童主日學-幼兒、國小學生:每週日上午8:45-11:00。社區教育中心‧重新路三段128號4F-3。
2. 少年團契-國高中學生:每週六晚7:00-8:30。社區教育中心‧重新路三段128號4F-3。
3. 主日禮拜-成人:每週日上午9:00-10:40、11:00-12:40。重新教會禮拜堂‧中寮街16巷23號。

2008暑期兒童營課程

7/14
7/15
7/16
7/17
7/18
主題:獨角仙的一生
操作:甲蟲觀察
檢定:甲蟲學習單1
主題:鍬形蟲的一生
操作:幼蟲飼育
檢定:甲蟲學習單2
主題:蝴蝶
科學DIY:氣墊船/浮力
主題:環保及指標生物
科學DIY:白努力定律/氣流
檢定:甲蟲升等考試
主題:藍蝶飛舞
科學DIY:滑翔機/浮力-引力-推力阻力
檢定:甲蟲王者考試
生命教育-聖經
生命教育-聖經
生命教育-聖經
生命教育-聖經
生命教育-聖經
7/19戶外教學 7/20結業式/頒獎

鄰近的蟲店:(資料從網路下載,請先打電話詢問營業時間,請記得~貨比三家不吃虧)
喜蟲天降-三重店
02-2983-4251 三重市重陽路二段19巷15號

以下的影片是孩子在2008/6/29所錄製的:
波麗菲夢斯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polyphemus/鞘翅目Order Coleoptera-花金龜科Cetoniidae

2004年8月27日 星期五

大水過後

大水過後
黃春生牧師

八月廿四日清晨中央氣象局發佈艾利颱風路上警報後,牧師立刻打電話請清松執事聯絡住在教會附近的執事和兄弟,於下午二時前來教會協助將貴重物品往高處搬移。台北縣政府自二年前納莉颱風之後已經增設抽水機,且都已經測試沒有問題,加上這回雨量預報比不上納莉颱風,因此,心想我們僅將物品移至比膝蓋高的地方即可。千算萬算也無法預知台北市捷運局包商的偷工減料,使得箱涵封水牆被沖毀釀災(參自由時報2004年8月27日二版)。

八月廿五日清晨三時風雨漸大,深夜中從里長那裡傳來數次的廣播,請里民將車輛移往高處。之後接到陳謝好姊妹打電話來告知水已經快淹進來了,水已經從水溝蓋冒出,很快地到三點四十分已經淹到膝蓋處。教會一樓也到了小腿處,於是急忙地將車子移出。在風雨中我一邊開,一邊祈禱,希望颱風傷害能夠最小。

在路上我繞了一下,一方面希望找到地勢高的地方停車,另一方面也看教會附近四周道路的情況。當時,整個中寮街到中正南路已經進水嚴重,很多機車泡在水裡面,中正南路和重新路三段口因為漏電,聽到路人說之前已經導致二人涉水回家被電送醫,而整個路口管制無法通行,心中頓時也為傷者代禱起來。

再繞到縣立醫院的門口水也淹到腳踝處,立體停車場已經並排停滿車子,三寧街一帶也開始淹起水來,繞來繞去都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就在此時,心想縣立醫院是救人的地方地勢應該很高,原本想停入醫院內但車位已滿,這時心中忽然有個感動,於是將車開到醫院後方,果然一點積水都沒有,更令我感恩的是有一個停車格為我預備著。停好車,回到教會去巡視,中寮街已經淹到膝蓋,教會門口也已經淹到大腿。回家吧!一切等到大水過後再說吧。

八月廿五日禮拜三早上八時左右接到高雄建工教會牧師來電,告知該教會有一名嫁到三重的青年王瓊桾的先生江孟旻涉水觸電身亡,家屬整夜都在醫院傷心度過。放下電話隨即通知黃錦雲長老一同趕到縣立醫院,雖然黃長老正接受癌症化療中,但她的體力和愛心總是令人感謝上帝。經過一番涉水繞路,終於抵達縣立醫院探望這家悲傷欲絕的家庭。孟旻是位藥師剛在我們仁化街新開一間藥局,但一個廿九歲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

大水過後總會放晴,打了幾通電話探問住在一樓容易淹水的會友,得知大家都平安,心中放心不少。會友中除了教會對面的陳謝好姊妹家淹水嚴重之外,要算是吳介元兄(吳千住牧師的父親)在堤防邊泉州街的家店面淹水及腰最為嚴重。

當天晚上大水已經全消退,原本打算隔天將抽水馬達換新並移至二樓之後再來清洗,但一群青年自動到教會打掃,在黃錦雲長老和洪美女姐的指揮之下很快地將堆積的污泥清除,之後教會附近的長執和社青輪班也加入清除行列,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才各自返家。

八月廿六日早上有些婦女和松年也主動加入清潔行列,來到教會整理和擦拭,也有青年來到教會協助清運垃圾,下午詹烜炎執事來到教會及附近進行消毒工作,很快地一切都就緒了。聽聞仁義教會青年到吳介元兄的店,協助清除淤積十幾公分的污泥,心中大感安慰。只是整條重新路、正義南路和中央南路環河南路一帶泥濘不堪,個個路口的泡水家具和垃圾堆積如山,南三重彷彿歷經浩劫之後。

之前納莉颱風雨量更為驚人,因為抽水機故障導致教會等低窪處淹水,但也不像這次的嚴重,聽老一輩的居民說這是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若是抽水機故障,所淹的水應該較為清澈,這次因為人為疏失才造成大量污泥從淡水河和捷運工地湧入。

台北縣、市的捷運工程都是由台北市捷運局施作,其直屬監督機關就是台北市政府,因此,捷運工地的防颱措施自當由台北市捷運局負責,並由台北市政府監督。這次艾利颱風來襲,台北市境內所有堤防缺口,都以高標準來防護,例如基隆河流域的內溝溪中游提防缺口,臨時提防就速建十一點五六公尺,淡水河流域台北市境內的堤防也在十點四七公尺到十一點三七公尺之間,也就是說,相隔一座台北橋的三重市,提防也必須在十公尺以上才對,然而,台北捷運局在三重境內的捷運工程破堤處的臨時提防卻只做了八公尺,顯見台北市政府對於台北縣境內的捷運工地之防護措施根本是漠視。台北市長馬英九先生一開始就否認是捷運問題引起水患,直到土木技師公會會勘,確認包商承包箱涵工程未依圖施工而導致箱涵破裂,使得淡水河污泥沿著箱涵管道灌入三重地區,之後馬市長才說抱歉。若是比照台北市納莉颱風淹水三十公分賠償十萬元,每十公分增加十萬元的辦法,來認定此次三重的水災補償,有可能就需賠償二十億元。

希望政治人物和大家都能夠記取教訓,因為許多人為此付出慘痛代價,甚至付出生命。大水過後總會放晴,願上帝安慰王瓊桾姊妹,也幫助他們早日走出生命的陰霾。

2000年7月20日 星期四

紙錢燒給誰?

紙錢燒給誰?
有一次問一位燒紙錢的小孩,說:「你知道紙錢燒給誰嗎?」他說:「媽媽叫我燒,我就燒。…反正燒完就對了。」我想很多人也不知道燒紙錢的意義為何?特別對燒紙錢的起源認識更有限。

兵馬俑保護了誰?

《孟子‧梁惠王上》就記載一段話,「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在孔子的時代有些有錢人與貴族開始製造「人俑」來陪葬,孔子認為這在心態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而且遲早會導致用活人陪葬的惡果,所以孔子才指責最初製造人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人迷信死人與活人一樣,在陰間有許多需求,不僅以土製的假「人俑」來陪葬,就連墓穴中也放入金銀財寶、衣服布匹。後來,果然有帝王及達官貴族等有錢有勢之人,用活人、活馬來陪葬,以凸顯自己的尊貴,到陰間仍有人服事他。這正應驗了孔子所擔憂的。死人真的會使用這些陪葬品嗎?陪葬的兵馬俑真的能保護死者嗎?事實證明,財物不是被盜墓者偷盜,就是和 陪葬的人、馬也一起在墓穴中腐爛發臭而已。生前享盡榮華的慈禧太后,殉葬品多不勝數,穿上七七四十九層壽衣不說,嘴裡更含著碗大的夜明珠,連貼身內衣褲都是純金打造,是如假包換的金縷衣,但她死後不只被盜墓者偷個淨空連遺體也被扒得全身精光,落得暴屍空墓的下場,豈不諷刺。

紙人、紙錢是破除陋習的替代方案

這種以活人為俑的陪葬行為,在中國各個朝代不斷變本加厲的蔓延開來。《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漢書‧劉向傳》記載:「凡咸陽宮中嬪妃、宮女一萬余人,全部生殉于驪山秦始皇陵中。陵修成,恐三千修陵工匠泄密,即封閉墓門,無一幸免。死者有顱骨穿箭,身分離,頭戴頸鉗,手腳桎梏,骨存斧痕,歷歷可辨,慘不忍睹!」單就秦始皇一人來說,包括嬪妃、宮女、武士、侍衛、修陵工匠等全部陪葬的活埋人數就上萬人,這些人沒有拒絕的權力,殉葬時,大多正值壯年,有些甚至才十幾歲,青春年華就被活埋斷送了,實在很可憐!

直到南北朝時期,南齊東昏侯(即永泰帝—蕭寶卷,公元四九八年)在連年爭戰國庫空虛之下,為了節省開支,才提倡剪紙為錢,來代替金銀財寶陪葬。戴埴《鼠璞》與洪善慶《杜詩辨證》說到:「紙錢起於殷長史,南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

而唐代《文宗備問》文獻記載:以為紙錢乃始於魏晉南北朝時,南齊廢帝剪紙為錢用來陪葬。《愛日齊叢鈔》亦載「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之後王輿發明印紙為錢,更有做紙人、紙馬來代替活人和活馬的陪葬。如此一來,才慢慢破除了原本以活人來陪葬這種泯滅人性的陋習。所以,就當時的狀況而言,發明紙人、紙錢實在是濟世救人的義舉,這也是知識份子為了拯救迷信悲劇所想出來不得不然的替代方案。儘管如此,當時的人積習難改,直到西魏時期(公元五三五年),才漸漸接納,印紙為錢,用紙人、來代替活人,但幾百年來,受此遺害,無辜喪生的人也只能留待歷史來討回血債了吧!

至於在紙錢上印上神明像,則始於唐朝道士王嶼。《唐書‧王嶼傳》說:「漢以來者皆有鎰錢,禱神而用紙錢,則自王嶼始。」又說:「璵專以祀事希倖,每行祠禱,或焚紙錢,禱祈福祐,近於巫覡。」換言之,將紙錢印上神明像,並廣泛用於祭祀,是始於道士王嶼,盛行於唐朝。此後,道教樂於此道之祭祀。

紙人、紙錢成為現代人的迷思

許多人不知紙錢的起源,乃是古人為了破除將活人陪葬的迷信與風俗所設,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仍然大量的燒紙錢、紙人、紙馬,甚至有人燒紙賓士、紙飛機、紙 金庫、紙電視、和紙樓房等,真是無知可憐,枉費勞力辛苦所賺得的金錢。近年來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籠罩之下,世界各國都在倡導儉樸,但台灣卻每年燒掉約一百四十億元左右的紙錢、紙馬、紙人等祭品,實在浪費。

不但如此,燒紙錢等物品,往往也容易引起火災,特別在清明時期是火燒山的「旺季」。甚至有人在路邊燒紙錢祭拜亡魂時,因紙灰未完全熄滅,而燙傷小孩的雙腳的事件。不僅如此,燃燒這些紙製的「祭品」,會造成空氣污染,環境不潔;尤其紙灰不能回收,使得森林的砍伐加劇。如此愚昧和枉費,又對死人無益處的惡風,需要今日的知識份子起來勸戒與匡正,早日破除焚燒紙錢的惡習,使後代子孫不再被此種惡習所綑綁。

紙錢的出現,是為了破除將活人陪葬的泯滅人性的陋習。仔細一想,死後的世界是「靈」的存在,既然是靈的存在,就無須和肉體一般,需要世間的俗物。換言之,紙錢、紙馬、紙樓房,或點慈母燈等,都是沒有用。燒得愈多,反而是金紙店愈高興,黏紙樓房的商人賺大錢的機會。

今日需要你我摒棄惡習

從歷史的探源裡我們可以發現東昏侯、王輿,他們在當時確實做到了移風易俗的行為,救了許多活人和活馬,改燒紙錢、紙人、紙馬。他們成功了第一步,如今我們 應該完成第二步,就是破除愚昧的風俗,不燒紙錢、紙人、紙馬。實際上,人死之後不會再來吃活人的食物,也不需用錢財,反而我們要在父母活在世上的時候,誠心孝敬他們。

很可惜,絕大多數國人的心靈仍被此迷信所禁錮。作為廿一世紀的世界公民,我們都有時代的責任,對於那些反智的迷信陋習必須加以摒除,如此才是台灣人的福氣。



2015再思
神明是聖者,聖者必定德性超凡,必然重視公德、是非分明,因此祂絕對不會保佑害己害人的缺德之人(破壞環境,浪費資源,還危害國民健康不害己害人嗎?)。所以,焚燒紙錢,必定為神明所不喜歡。
嗯,假神才喜歡「聚賭(報明牌)」、「燒金、放蜂炮」、「艷舞」...

相關連結:
1. 鬼月話中元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