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齋節-受難週-復活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齋節-受難週-復活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敬祝2025復活節充滿平安喜樂

 🎉敬祝2025復活節充滿平安喜樂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復活節在紀念耶穌基督為世人被釘十字架死亡、三天後復活,完成救贖的日子。復活是基督信仰最重要的事件,不可或缺。使徒保羅說,如果耶穌沒有復活,我們的信仰就「空空」,沒有任何價值。耶穌的復活,上帝應許我們也會像他一樣復活,而我們所受的苦總會過去。所有你所遭遇的困苦、痛苦、不公義的事,不再如此絕對。沒有任何一條路,像約伯遭遇坎坷的道路。它不停留在苦難中,它也不會恆久絕望,復活告訴我們未來是開放的,是有盼望的。有一天,你會走上一條新的路,而你現在所背負的重擔,將會卸下來。

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固定,但一定是在禮拜日。談到復活節日期的推算,必須先來認識猶太逾越節的計算,因為第一個復活節—耶穌的復活就是在逾越節後的禮拜日,也稱為「主日」(主耶穌復活日)。

猶太人計算逾越節是根據「春分」而來,古代的以色列人在春分前後,觀測到耶路撒冷出現「新月」的那天日落後,就是尼散月一日。逾越節(出埃及記12;利未記23:5)開始於尼散月14日(宗教曆的正月,即西曆3月至4月期間),連接七天,每天要獻祭,頭一日和第七日休息,讓人民守嚴肅會。耶穌死裡復活,是發生在「逾越節」後的第一日,而逾越節的時間可算是與「受難週」重疊。

由於,尼散月21日不一定是落在「主日」,導致日後復活節並不一定落在「主日」。因此,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規定復活節必須在「主日」舉行。直到主後第七世紀,教會規定復活節的計算,是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主日,也是一個為了迎接春天與新生命誕生的節日。

「春分」是白天與夜晚剛好各佔12小時的日子,日期大致上是在3月20-21日之間。由於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日不固定,因此復活節的時間大概就介於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1573年3月21日春分是星期六又逢月圓,隔日3月22日即春分月圓後第一個主日,算是最早的復活節起算日。

此外,為何稱為“Easter”?“Easter”一詞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意思是指冬日逝去後,春天(spring)的太陽從東方(east)升起,把新生命帶回,表示生命、光明、歡樂的恩賜者耶穌再次回到人間。

120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羅傑·培根(Roger Bacon)的英國修士觀察到,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在1000年中,儒略曆計有365,250天,而實際上,只過去了365,242個太陽日,每個儒略年都會稍稍“溢出”至下一個太陽年,任何日期都比日曆所指出的實際時間更遠。

1500年代中期,教宗貴格利十三世(Gregory XIII)意識到這個誤差的後果,並將解決方案委託給耶穌會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克裡斯托弗·克拉維烏斯(Christopher Clavius)。 明白事情原委的教宗於1563年在特倫特會議上認可了克拉維烏斯的發現。19年後,即1582年10月4日,貴格利簽署了一份教皇通諭(bull),頒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新日曆—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

基督教與天主教採取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在計算復活節的日期是一樣的。東正教仍採取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因此在計算復活節日期會有時間落差。今年2025年,難得都在同一日。


2025 復活節祈禱文

🙏 2025 復活節祈禱文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勝過死亡的永生上帝, 

在2025的復活節,我們懷著深切的渴望來到祢的面前。為台灣這塊土地,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威脅與動盪向上主祈禱。中共軍機繞台、軍演不止,共諜滲透軍中及各級行政體系,也從宮廟、黑道、社團收攏,再到國會收攏親共立委企圖癱瘓大法官的監督體制,消減國防力量,破壞社會安全網絡,武力侵略的陰影似乎逼近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 

主啊,我們擔憂邪惡的勢力即將破壞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上帝國的美好即將被邪惡所強暴。面對暴力與死亡的現實,我們的心會動搖。但今天,當我們再次思想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偉大事實,我們願重新堅定仰望祢。 

主耶穌,祢曾經被不義的極權勢力審判定罪,被羅馬權勢釘在十字架上,祢經歷了極大的羞辱、痛苦與死亡。然而,三日後,墳墓不能拘禁祢,死亡無法勝過祢。祢復活了!祢的復活成為我們信仰的磐石,是黑暗中不熄的光,是壓迫下仍堅定的盼望。 

今天,當邪惡再次以新面貌出現,有人輕忽歷史的傷痕,甚至舉起納粹的手勢、讚頌獨裁與殘暴——主啊,求祢憐憫台灣,不讓我們再走向無知與毀滅的深淵。願我們記得,歷史中每一滴血、每一道傷,都是警鐘,提醒我們堅持真理、公義與自由。 

復活的主,我們求祢使台灣人民剛強壯膽,不因中共的耀武揚威就妥協,不因政治的黑暗就絕望。願祢的教會在這地站立得穩,成為燈台,照亮人心的恐懼,指出那通往平安與真自由的路。 

主啊,祢已勝過死亡,我們就不再懼怕。祢的國不屬於這世界,我們的生命也不屬於任何地上掌權者。我們宣告,台灣的命運不掌握在任何強權手中,而是在祢永恆的旨意裡。我們也懇求聖靈催促全地走向上帝國的新世界,更新我們的生命承接上帝國的應許。

復活的耶穌啊,願祢的平安臨到我們,願祢的盼望堅固我們,願祢的榮耀充滿這片土地。奉那戰勝死亡、賜下永生的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2025 大齋首日

2025 大齋首日

初期教會開始大齋節期,其來源與耶穌基督在曠野四十晝夜的禁食祈禱相關聯。大齋期的拉丁字 Quadragosima 意思就是四十日。英文稱大齋期則為 Lent,這字是從古時Lencten一字縮短,意思是春天。所以,教會大齋期的意義大致可以說是在春天舉行的禁食、祈禱、默想和修養克己生活的節期。故此,教會鼓勵信徒在大齋期期間多作靜修禱告,以求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並修養克己節制的工夫,追求道德人格上的更加完善。正如主耶穌在曠野禁食禱告四十晝夜的一樣。 

大齋節期(Lent)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扣除六個主日),2025年是從3月5日起至4月19日止,傳統教會在這段期間會鼓勵信徒效法主耶穌的受苦,體驗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四十日的精神,也幫助信徒在受難週來臨前,過個警醒與悔改的生活。 

3月5日大齋首日(聖灰日,Ash Wednesday)晚禱中將舉行塗灰禮,在信徒的額頭上塗灰,作為悔改的記號。此外,也邀請兄姐在4月13日至19日,耶穌基督受難週靜默靈修,這段期間也避免參加喜慶宴樂及旅遊,和普世教會一起守節。




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2024大齋首日

 🙏 大齋首日泰澤祈禱

❖ 2/14(三)晚7:30 濟南教會大禮拜堂

⭕ 2024大齋節期(Lent)2/14~3/30

大齋節期(Lent)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扣除六個主日),2024年是從2/14(三)起,傳統教會在這段期間會鼓勵信徒效法主耶穌的受苦,體驗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四十日的精神,也幫助信徒在受難週來臨前,過個警醒與悔改的生活。

邀請兄姐在3/24-30耶穌基督受難週靜默靈修,這段期間也避免參加喜慶宴樂及旅遊,和普世教會一起守節。

大齋首日又稱為聖灰日(Ash Wednesday)、撒灰日或塗灰日。從聖灰日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直到受難日(Good Friday)前,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大齋首日傳統教會都會舉行塗灰禮,傳統上是將去年棕枝主日的棕枝燒成灰,在禮儀中塗在信徒的額頭上,作為悔改的記號。神父或牧師為每人塗灰時會唸創世記3:19下「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參考詩篇103:14)或唸馬可福音1:15「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今年(2024)大齋首日是在2月14日,我們在泰澤祈禱會中也將舉行塗灰禮。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基督升天日(Ascension Day)

  2023年的基督升天日(Ascension Day)在5月18日

根據使徒行傳1:1-11的描述,耶穌基督復活後第40日升天,第50日時,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

有關「升天節」的紀錄要到四世紀才出現,由復活日算起的第40日被稱為「升天日」(Ascension Day),而且必定在星期四。記念耶穌升天,離開門徒,回到上帝那裏,而門徒亦在這天受耶穌差遣:「到天涯海角,為我作見證。」(使徒行傳1:8)

升天日後的十天又稱為「升天期」(Ascensiontide),提醒基督徒專注等候聖靈的降臨。而升天日後的主日,傳統上又稱為「盼望主日」(The Expectation Sunday),提醒基督徒等候和期待聖靈的來臨,也期待主基督的再臨。「這位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升天,他也要怎樣回來。」(使徒行傳1:11)


🎞圖:〈基督升天〉,拉婓爾畫作,梵蒂岡博物館
Raphael, The Ascension, Vatican Museums


🎞圖:〈基督升天〉,魯本斯畫作
The Transfiguration by Rubens, 1605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復活節的日期與象徵

復活節的日期與象徵

黃春生

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固定

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固定,但一定是在禮拜日。談到復活節日期的推算,必須先來認識猶太逾越節的計算,因為第一個復活節耶穌的復活就是在逾越節後的禮拜日,也稱為「主日」(主耶穌復活日)

猶太人計算逾越節是根據「春分」而來,古代的以色列人在春分前後,觀測到耶路撒冷出現「新月」的那天日落後,就是尼散月一日。逾越節(出埃及記12;利未記23:5)開始於尼散月十四日(宗教曆的正月,即西曆3月至4月期間),連接七天,每天要獻祭,頭一日和第七日休息,讓百姓守嚴肅會。耶穌死裡復活,是發生在「逾越節」後的第一日,而逾越節的時間可算是與「受難週」重疊。

由於,尼散月廿一日不一定是落在「主日」,導致日後復活節並不一定落在「主日」。因此,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規定復活節必須在「主日」舉行。直到主後第七世紀,教會規定復活節的計算,是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主日,也是一個為了迎接春天與新生命誕生的節日。

「春分」是白天與夜晚剛好各佔12小時的日子,日期大致上是在320-21日之間。由於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日不固定,因此復活節的時間大概就介於322日至425日之間。1573321日春分是星期六又逢月圓,隔日322日即春分月圓後第一個主日,算是最早的復活節起算日。

此外,為何稱為“Easter”“Easter”一詞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意思是指冬日逝去後,春天(spring)的太陽從東方(east)升起,把新生命帶回,表示生命、光明、歡樂的恩賜者耶穌再次回到人間。


復活蛋

最常見的復活節象徵是「復活蛋」。要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來象徵復活,「雞蛋」就被賦予這象徵的寓意。

因為,小雞終身經歷兩次「出生」。第一次「出生」,由母雞產下雞蛋;第二次「出生」,由蛋殼中孵化並破殼而出。小雞兩回「出生」,就被拿來象徵耶穌道成肉身從馬利亞而生,以及復活的重生。

復活蛋被塗上各種顏色,隨著各地風俗而有不同意義。早前在台灣復活蛋都是用最容易取得的「紅花染」作為染料,象徵基督受難之血。有人用天然色素染成綠色,象徵春天的新綠。美國便流行以多種色彩代表彩虹,是復活的欣喜象徵。在歐洲甚至製作各種圖案,也有將家人繪製在蛋殼上,象徵家人在基督裡的新生命。


復活兔

兔子作為復活節象徵之一,是因為兔子多產,在歐洲看到野兔出現在雪地裡,象徵春天新生命開端及萬物甦醒。1940年美國華納兄弟動畫公司推出卡通賓尼兔(Bugs Bunny),風靡全球,因此有人也將復活兔稱為賓尼兔。


百合花

百合花又稱為 “Easter Lily”,是復活節左右開花。由於其純潔的顏色,花朵的高雅,一直被當做是耶穌復活的象徵。在復活節期間,教堂裡的佈置也習慣採用百合花,來代表著聖潔、新生與希望。


空墳墓

在聖經中復活節最直接的象徵就是「空墳墓」,因為耶穌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了。上帝的使者向來墳墓的婦女說:「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24:5)此後復活的耶穌也顯現給眾人看見,與他們同聚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他向彼得顯現,又向十二使徒顯現。以後他又一次向五百多個跟從他的人顯現;這些人多數還活著,雖然也有些已經死了。後來,他向雅各顯現,又向所有的使徒顯現。最後,他也向我顯現。(哥林多前書15:5-8)


羔羊

在聖經中復活節最重要的象徵是「羔羊」,是逾越節贖罪羔羊的具體化,上帝成為人,並為世人成為贖罪的羔羊。在〈啟示錄〉裡更直接以羔羊作為耶穌基督的稱謂。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為何每年復活節的時間都不固定?

為何每年復活節的時間都不固定?
黃春生

復活節的算法是在春分第一個月圓之後的主日。

「春分」是白天與夜晚剛好各佔12小時的日子,日期大致上是在3月20-21日之間。由於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的日期不固定,因此復活節的日期大概是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1573年3月21日春分是星期六又逢月圓,隔日3月22日即春分月圓後第一個主日,算是最早的復活節起算日。

今日(3/28)是2021年春分第一個月圓,因此,2021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4/4)則是復活節。

ps.2021年春分之後的月圓精準是在3/29凌晨2:50。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大齋首日 Ash Wednesday

大齋首日 Ash Wednesday
黃春生牧師

大齋節期亦稱四旬期(Lent)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扣除六個主日)。今年(2018)年的大齋節期從2/14(聖灰日)至復活節前夕3/31(墳墓日,傳統教會常在這一晚舉行Easter Vigil復活節守夜禮拜)為止,共46天,如果扣除六個主日,則是40天。第七主日就是復活節主日。

大齋首日是從聖灰日(Ash Wednesday)開始的,傳統上稱為聖灰日、撒灰日、或塗灰日。從聖灰日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直到受難日(Good Friday)前,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聖灰日當天傳統教會都會舉行塗灰禮,傳統上是將去年棕枝主日的棕枝燒成灰,在禮儀中塗在信徒的額頭上,作為悔改的記號。神父或牧師為每人塗灰時會唸創世記3:19下「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參考詩篇103:14)或唸馬可福音1:15「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今年(2018)聖灰日是在2月14日,我們在泰澤祈禱會中也將舉行塗灰禮。

守這聖禮的教會除了天主教,還有很多新教的宗派,包括路德會、長老會、聖公會、衛理公會等。每年能夠有機會認真為自己的過犯悔改也該算是一樁美事。

披麻蒙灰是古代為罪讖悔的舉動,表示深切的哀傷。初期教會曾經為獄中的囚犯、甚至是死囚施行「塗灰禮」。就是用草木燒成的灰燼,在他們的前額劃上十架記號;表示只要他們誠心為罪悔過,仍可以藉著十字架的恩典得赦免。第三世紀教父特土良的時期,信徒犯了嚴重的罪就必須披麻戴灰,表示謙卑懺悔和贖罪。初期教會以來,信徒在復活節前四十日舉行大齋節期,這段期間必須潔淨、齋戒,以撒灰懺悔的態度紀念基督的受苦,等待復活節的來臨。這項傳統對信徒有極深刻的啟發意義,直到1091年由大公教會教宗烏爾班二世,將大齋節期首日定為聖灰日,在當日為決志悔改的信徒舉行塗灰禮。

聖灰日之後接著四十天的苦修、齋戒期,目的也是希望效法主耶穌的受苦。通過為期四十日之久的齋戒,一方面是體驗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四十日的精神,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信徒在受難週來臨前,過個警醒與悔改的生活。雖然今日長老教會不要求信徒禁食嚴守四十日的大齋節期,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懺悔、靈修,體驗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操練。


(拉丁文)Memento, homo, quia pulvis es, et in pulverem reverteris.
(台語)人啊!你要記得!
你本是土粉,也欲歸佇土粉。
(華語)人哪!你要記得!
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創世記3:19下,參考詩篇103:14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復活節日期與復活節週期

復活節日期與復活節週期 (2016.3.27濟南牧函)
黃春生牧師 

每年復活節日期都不固定,但一定是在禮拜日。談到復活節日期的推算,必須先來認識猶太逾越節的計算,因為第一個復活節—耶穌的復活就是在逾越節後。猶太人計算逾越節是根據「春分」而來,古代的以色列人在春分前後,觀測到耶路撒冷出現「新月」的那天日落後,就是尼散月一日。逾越節(出埃及記12;利未記23:5)開始於尼散月十四日(宗教曆的正月,即西曆3月至4月期間),連接七天,每天要獻祭,頭一日和第七日休息,讓百姓守嚴肅會。耶穌死裡復活,是發生在「逾越節」後的第一日,而逾越節的時間可算是與「受難週」重疊。 

由於,尼散月廿一日不一定是落在「主日」,導致日後復活節並不一定落在「主日」。因此,主後325年尼西亞會議規定復活節必須在「主日」舉行。直到主後第七世紀,教會規定復活節的計算,是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死後第三天復活的主日,也是一個為了迎接春天與新生命誕生的節日。 

「春分」是白天與夜晚剛好各佔12小時的日子,日期大致上是在3月20-21日之間。由於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禮拜天時間不固定,因此復活節的時間大概是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1573年3月21日春分是星期六又逢月圓,隔日3月22日即春分月圓後第一個主日,算是最早的復活節起算日。

此外,為何稱為“Easter”? 此稱呼通常被視為沿以古巴比倫Ishtar(月亮/月神)的音譯。也有一說,Easter 乃指太陽東方升起之處。復活節是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因此Easter特指此日。但也有人為免混用Ishtar的巴比倫月神,因此主張捨用Easter Sunday而改用Resurrection Sunday。

在教會曆的算法,「復活節週期」是從復活節主日開始到聖靈降臨日止,共五十日。復活節是教會年曆的中心,作為紀念基督的復活,而復活是基督教會的信仰根基(哥林多前書15:14下)。按照主耶穌所說,祂被釘死之後第三天將復活。 

從復活節開始起五十日,共有七個主日,慶祝耶穌基督死裡復活,感謝祂為人類帶來喜樂與盼望。在復活節後第四十日為升天日(Ascension Day),根據使徒行傳1:3的記載,耶穌復活之後曾經向門徒和眾人顯現,並傳講上帝國的事,約有四十天之久,因此教會傳統上就將復活節後第四十天的星期四當成升天日。這日也是為了紀念耶穌復活後回到天父上帝的右邊,在神學上表達出救恩的完成,即道成肉身、由童女降生、被釘死在十字架、復活、升天等救贖工作。而從復活到升天之間有四十天的顯現,也再次驗證「主已復活,祂實實在在的復活了!」這句話。 

從升天日到聖靈降臨節前夕(Whitsun Eve)的十天期間則稱為升天節(Ascensiontide)。根據使徒行傳1:14-15的記載,在這段期間使徒和眾人約有120名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祈禱,其中並有使徒的講道。因此,教會傳統上會在此期間舉行祈禱、禮拜等聚會,以等待聖靈的降臨。因為主耶穌升天時,他曾應許要再來臨,並且命令門徒奉他的名向世人傳揚悔改與赦罪的福音,並且等候從上面來的能力(聖靈的能力)。(路加福音24:45-53) 

聖靈降臨節(Pentecost Day)在教會歷史上很早就被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第一次的聖靈降臨是在五旬節那一天(使徒行傳2:1-4);五旬節是指逾越節後的第五十日,這一日是猶太人三大節日之一的七七收穫節(逾越節、七七收穫節、住棚節,參考申命記17:16-17),因為是逾越節的次日算起七個禮拜,又逢猶太人收割大麥的日子,因此稱為「七七節收穫節」(民數記28:26-31)。這是可說是猶太人住入迦南地之後,開始步入農耕生活,為慶祝農作物收割的感恩節日(出埃及記34:22)。他們要把收成的穀物拿一捆給祭司,在安息日的隔日(也就是第五十天)將之獻給上帝(利未記23:15-22)。 

在耶穌基督時代的猶太人已經很少守這個猶太人的感恩節,他們已將這日用來紀念「頒布律法日」,認為這一日是摩西在西奈山得到上帝的律法,因此這一天反而成為紀念摩西頒布上帝的律法,更勝過於紀念收穫節。初代教會的基督徒在五旬節時得到聖靈的充滿,而勇敢向人傳福音,成為教會建立的肇始。原本慶祝農作物收成的收穫節,在聖靈降臨後,已經成為慶祝靈魂收割的聖靈降臨節。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祂為我們承受羞辱

2016受難週靈修默想~祂為我們承受羞辱
320(禮拜日)棕樹主日
祂真是個義人
彼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祂究竟犯了什麼罪呢?我查不出祂有該死的罪狀。我要叫人鞭打祂,把祂釋放了。」群眾繼續大聲喊叫,堅持把耶穌釘十字架;他們的呼喊終於得勝。
羅馬統治者與猶太當局有過協議,即羅馬不過問猶太宗教事務,但死刑仍必須經過羅馬統治當局的許可,因此要以宗教問題來促成羅馬當局判定耶穌死刑,有實際上的困難。
猶太宗教領袖以帶有叛亂罪責的狀子告耶穌,彼拉多審慎審判後,認為查不出耶穌有任何罪狀,甚至強調說:「連希律也查不出他有罪。」他不認為可以把耶穌判死亡,頂多是「叫人鞭打祂,然後把祂釋放了。」彼拉多如此堅持三次,換言之,控告耶穌的罪名根本就是虛構,不能成立的。真正的問題是在群眾的「呼喊終於得勝」,作者用這句話刻劃出整個審判的結果,根本就是冤枉、扭曲事實。
把「群眾繼續大聲喊叫」的景況拿來比較前不久他們曾站在耶路撒冷城門口歡呼:「讚美上帝!願上帝賜福給那位奉主的名而來的!願上帝賜福給以色列的君王!」就會發現是同樣的群眾、同樣的呼聲,卻是生死不同的結果。
1815622日,法國名將拿破崙因戰敗退位,被人押去聖赫勒拿島準備度過餘生。在走過街道要去搭船時,群眾夾道罵他,向他吐痰、丟雞蛋、丟蕃茄,辱罵他「賊!叛國賊!」這情景使他想起1804528日,他以勝利者姿態成立帝國時,那時群眾也是夾道簇擁,高聲喊叫:「拿破崙萬歲!拿破崙萬歲!」當時他是權勢高漲到連羅馬教宗也得聽他指揮。但經過短短11年,當他戰敗,同樣的群眾、同樣的人民,喊叫的話卻全然不同。因此,拿破崙說了一句話:「最歡迎你的人,也可能是後來最討厭你的人。」又說:「耶穌是如此際遇過,我也這樣體驗到!」
默想:我們是否也像當年那些群眾一樣,喊叫著要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今日的教會是否活出十字架苦難的意義?若是沒有,十字架對我們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沒有意義就如同是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當時喊釘十字架的人也是如此,他們認為耶穌一死,問題就解決了。對他們來說,耶穌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希望藉釘死耶穌,把祂永遠除掉。

321(禮拜一)訓誨日
真正跟隨耶穌
耶穌說:「由她吧!這是她留下來為我安葬之日用的。常常有窮人跟你們一起,但是你們不常有我。」
馬利亞對主真的愛與猶大對主假的愛,成了強烈的對比。猶大說得很好聽:「為什麼不拿這香油膏去賣三百塊銀子,來分給窮人呢?」把香膏賣掉,一大筆錢獻給主,放在錢袋裡不好嗎?猶大欲以假的愛來獲取別人的認同與支持,表面上他很有愛心,記念窮人、關心窮人,但私底下他卻是「常常盜用公款」。他心裡應該是在想,如果有這一筆錢,他就有機會從中竊取利益。
耶穌沒有立即審判猶大,乃是要給他再一次悔改的機會。耶穌說:「常常有窮人跟你們一起,但是你們不常有我。」行善有很多機會,我們可以隨時行善,但有時候愛主的機會過去就沒有了,所以要抓住機會來愛主。
在此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要除掉不好的動機與行為,就是需要以耶穌正確的教導來取代。這一點也是耶穌要給猶大的機會和教導。同樣的,我們如果有不好的、邪惡的動機與行為,就必須以耶穌的話語來修正。在此,我們知道馬利亞才是真正跟隨耶穌的人。
耶穌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後,便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中,由於撒都該人不相信死人復活的事,如今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使他們感到頭痛。除非採取適當行動,否則他們的權力基礎、影響和教訓都站不住腳。因此,他們計畫把拉撒路這個證據先行除滅,他們壓抑真理,以鞏固本身的地位和影響力。對猶大、撒都該人而言,追求自我中心的利益乃是生命中最強有力的行為動機。
默想:自我中心的人,無法成為真正跟隨耶穌的人。馬利亞為了愛主,付了代價,極貴的香膏要用很多的錢才能買到,她不是一個有錢的人,但為了愛主卻甘願付出了所有!跟隨耶穌不是口頭說說,而是需要付上代價。你曾為了跟隨耶穌付上什麼代價?

322(禮拜二)辯惑日
埋入的生命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在神學院教課時,有學生問我,一項服事要多久才合宜?一位牧師在一間教會多久才合宜?這沒有標準答案,但我通常會這樣回答:「最好是先埋個45年再說。」長老教會的法規就是在實踐這樣的精神,長老、執事一任4年,如果沒有「埋」的決志,就會搖擺,無法成就更美的服事。跟隨耶穌的人,必須像一粒麥子埋入的生命。
「埋」代表捨己。既然是捨己、犧牲,就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反而是要付出時間、恩賜、金錢。上帝揀選亞伯拉罕時說:「我要賜福給你,使你大有名望;這樣,人要因你蒙福。」(創世記122b)既然財富、才幹、恩賜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因此,知道對上帝心存感恩是非常重要的(參考申命記811~20)
「埋」代表專一。當一個人很專心讀書時,我們會說他「埋入書堆」。有時我們也會聽到「與其誇誇其談,不如埋頭苦幹。」「埋」也代表「專一」在上帝所交託的服事上。
「埋」代表辛苦。台語諺語「做到流汗,互人嫌到流涎」,就是表達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辛苦。但感謝主,上帝的話語帶有應許,「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之前所付出的辛苦,在上帝的保守下,最後都值得了。
「埋」代表孤單。埋下去,意謂著看不見陽光,沒有掌聲、沒有肯定,有時是很孤單的。有時上帝會刻意讓我們經歷一段孤單的操練。孤單並不代表孤獨、寂寞無伴,有時上帝要以孤單的環境來操練我們。例如,約瑟在成為埃及宰相之前,經歷13年的牢獄與奴隸的孤單生活;耶穌在曠野也經歷40日的孤單操練。
默想:「埋」才有機會經歷上帝的應許:如果死了、埋下去,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如果不願意「埋」,就永遠看不到上帝的應許。

323(禮拜三)退修日
悔改或執迷不悟
耶穌說了這話,心裡非常傷痛,就宣佈:「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
耶穌為了罪人而心裡傷痛,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此時主耶穌心情必然倍感傷痛,因為祂親自揀選、朝夕相處、真心所愛的門徒,剛才還親自為他們洗腳;耶穌親自謙卑自己做模範為門徒洗腳的教導,也挽回不了猶大為了私自利益,而企圖出賣祂。
相對的,誰才是耶穌所鍾愛的門徒?是側身挨近耶穌懷裡那一位;像孩子依偎在父母的懷裡一樣,這是多麼溫馨、感人的一幕。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跟主耶穌的關係都可以如此親密,只看我們願不願意。成為主所鍾愛的門徒或成為出賣耶穌的人,在於是否存有敬畏上帝的心。
耶穌愛所有的門徒,祂給予猶大悔改的機會,說:「我蘸一塊餅給誰,誰就是了。」主耶穌暗示出賣祂的人就是猶大,同時對猶大說:「你所做的,快做吧!」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鼓勵他去做出賣主耶穌的事,事實上是經過指明之後,給他悔改的機會。
雖然主耶穌藉著暗示、提醒,讓猶大有悔改的機會,但非常可惜,猶大並沒有把握,他仍是執迷不悟、一錯再錯,導致落到自盡的地步。
默想:猶大與耶穌所鍾愛的門徒成為強烈的對比;一位是執迷不悟沒能把握悔改的機會,另一位是挨近耶穌,與祂親近。在記念耶穌基督的受苦時,你是否把握悔改的機會,挨近耶穌?

324(禮拜四)洗足暨聖餐日
立約與謙卑服事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我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應該彼此洗腳。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
將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故事,比較馬太福音書與路加福音書記載耶穌在曠野受撒但試探的故事;撒但提供給耶穌的條件是「一切權柄和財富都給祢」,這豈不是很誘惑人的東西嗎?台灣有很多人爭著要選總統、縣市長、立委、各級民意代表,甚至在教會裡也有很多人十分在意議長、中委、長老、執事選舉,但是多少人是心存當「僕人」之心?
耶穌在出來傳道之先,就先經過很嚴酷的考驗,在飢餓難捱中,試探者提供了食物、權柄、財富的誘惑。因此,當耶穌看到門徒一再爭論著誰大誰小時,祂用當時奴僕替主人接待客人最基本的工作──洗腳來訓練、教導門徒,也讓門徒知道,我們不會因為替別人「洗腳」,就變得比別人矮一截,使自己在上帝面前失去了光彩。假若我們有真實愛人的心,用愛別人的心志謙卑自己去為別人服事,在上帝眼中我們仍是尊貴的。
主耶穌藉用「洗腳」,做了屬靈的教導,即指蒙主寶血洗淨的人,是已經得救的人;就像洗過澡的人全身都乾淨了,只需要洗腳。也因此,我們發現謙卑洗腳更深層的意義就是得救的屬靈意義。藉由洗腳的表面意義,讓我們認識到與上帝立約的意義,進而謙卑服事。
默想:為人洗腳的人,必須自己先洗腳,才能為他人洗腳。事奉人的人,必須先潔淨,以潔淨的心與上帝立約,才能事奉他人。

325(禮拜五)受難日
與基督同受苦
耶穌出來,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到了「髑髏岡」(希伯來話叫各各他),在那裡,他們把祂釘在十字架上。
難道一定要藉由保留給奴隸的死刑──釘十字架,才可以使世界得救嗎?這不僅是一種慘死,還是一種恥辱。一定要藉由一具屍體使猶太人得救嗎?屍體是不潔之物,應當盡力從他們當中除去。一定要藉由一個被判處死刑、懸在刑架上,身帶上帝咒詛印記的人,使人得救嗎?加略山上的觀眾嘲笑耶穌,要祂從十字架上下來。
至於門徒,我們自然可以想像他們是如何的驚恐無措。彼得雖然剛剛承認耶穌為彌賽亞,卻不能承受耶穌所宣布的苦難和死亡。耶穌在受難前宣布了大家都要為祂的緣故而跌倒,祂大聲祈禱、流淚祈求(希伯來書57),祂是多麼地孤單無助啊!祂的母親和那些跟隨祂的女子們,眼見心中的最愛即將逝去,情何以堪!她們為祂嚎啕痛哭,心如被刀刺透。這是她們心中沉重的十字架。
有誰受苦比祂所受的更甚呢?耶穌那忠誠服事的一生並沒有平和寧靜而終,祂並沒有罪,卻忍受了深切無法測度的痛苦,祂在十架上的呼喊:「上帝啊!為什麼離棄我?」
痛苦在基督裡究竟有何種意義?十字架確實是絆腳石,然而一個隱藏的奧祕藉由十字架啟示出來。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不單如此,祂為那些釘祂的人們禱告;祂饒恕了加害於祂的人。十字架成為救贖人類的工具,上帝也因此而赦免了世人的罪,與迫害、死亡、苦難、血等都成了很重要的名詞,使我們憶起救贖大恩。十字架不再是一種恥辱,首先是給基督的,其次是給基督徒的一種要求、一種榮譽的頭銜。
默想:基督徒蒙召去分享的,是否就是這痛苦?是的,我們蒙召與基督結合,甚至在基督的痛苦裡與祂結合。

326(禮拜六)墳墓日
公開認主
這些事過後,有一個亞利馬太人約瑟向彼拉多請求,准他把耶穌的身體領去。彼拉多准了他的請求,約瑟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
當耶穌被埋葬時,有兩位很特別的門徒出現,一位是亞利馬太人約瑟,另一位是尼哥德慕;這兩個人都是暗暗作門徒的人。尼哥德慕因自己是法利賽人、猶太公會的議員,所以不好意思在白天公開找耶穌,擔心如果被人看到會遭受議論。因此,他偷偷、暗地裡來見耶穌,詢問耶穌關於重生的問題。而亞利馬太人約瑟也是暗暗作了耶穌的門徒,原因也是怕猶太人知道,而有損自己的利益。然而當耶穌死的時候,兩人都決定不再暗暗作門徒了,如今他們要公開宣揚他們是耶穌的門徒。
此事對初代信徒與我們來說是何等的鼓勵!你是否也曾經在暗處作基督徒呢?在家人、親友、同事間,不敢公開作見證,也不敢向人宣揚耶穌的福音,因為我們怕被人譏笑,怕被人知道我們是基督徒。求上帝憐憫我們!

默想:當我們越思想耶穌的救恩,祂為我們的罪被鞭打、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那是何等羞辱的事情,耶穌卻願意為我們承受這樣的羞辱。我們為什麼只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為了我們的軟弱,而不願意承認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