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國際強迫失蹤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isappeared)

 ⭕8月30日,#國際強迫失蹤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isappeared)

8月30日為國際強迫失蹤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isappeared),最早起源於拉丁美洲,意在提醒社會大眾關注因各種原因被政府消失的人權受害者。在過去的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有許多異議人士被強迫失蹤。而自1991年以來,據海基會統計,有將近600位台灣人在中國失蹤,其中不包含因案限制自由或其他黑數等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應正視全球各地仍不斷上演的強迫失蹤的狀況。

台灣李明哲在2017年3月前往中國旅行時,遭到中國政府秘密拘捕,被關押五年,在家人及人權團體的奔走下,2022年4月13日得到釋放。

2019年8月20日台灣李孟居前往中國出差,原訂隔日返台。但被中國關押二年,再限制出境二年,於今年2023年7月24日得到釋放後,前往日本,預定近日返台。

出生清寒家庭的中國基督徒維權律師高智晟,長年為弱勢團體代理訴訟。2004年,高智晟發表「關於法輪功問題致全國人大的公開信」,公開談論法輪功被打壓,因而遭到中國政府的無情整肅。2005年,他開始受到嚴密監控;2006年,被吊銷律師執照;最終在2006年8月,被強迫失蹤。往後的十幾年內,高智晟除了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外,反覆地被強迫失蹤、刑求及關押,2017年8月,高智晟再度被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香港銅鑼灣書店長年印製批評中國政府的書籍以及販售中國禁書,其中銅鑼灣書店的股東之一華裔瑞典籍的桂民海在2015年於泰國被失蹤,2016年才重新出現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在螢幕上宣讀明顯是遭到強迫而編造出的「自白」,更在2020年遭到中國以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起訴,判處10年有期徒刑。

近年來,在柬埔寨失蹤的人,包括來自中國、香港、菲律賓、臺灣、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各國。2022年,聯合國柬埔寨人權特別報告員維特(Vitit Muntarbhorn)8月26日結束訪查柬埔寨的11天行程,關於被騙到當地進行網路詐騙的受害者,他形容這些人正經歷「人間煉獄」,面臨虐刑甚至死亡。特別是中國人在西亞努港(Sihanoukville,西港)開設賭場,賭場關閉後轉成跨國詐騙。西港當地90%企業由中國人經營,黑道、官商勾結、賄賂貪腐極為嚴重。美國政府公布的《人口販運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形容,柬埔寨各級政府的貪腐嚴重限制了打擊人口販運的努力,指出有關官員共謀人口販運的指控可信,警方要突襲檢查前也會事先通報進行性販運的場所,以換取性招待或每個月收保護費。

2023《人口販運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https://www.state.gov/wp-content/uploads/2023/06/Trafficking-in-Persons-Report-2023.pdf

圖:載自Free Muslim Association,這是一個關注穆斯林自由的組織,致力於非暴力的關係。 

http://freemuslim.org


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

「婦女國防救援隊」(Women’s Defense Relief Corps)

「婦女國防救援隊」(Women’s Defense Relief Corps)

⭕1914年8月29日道森·斯科特(Dawson Scott)夫人成立「婦女國防救援隊」(Women’s Defense Relief Corps),成為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國內穩定的力量。

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斯科特醫生加入英國皇家陸軍軍醫隊被派到法國前線,留下道森·斯科特(Dawson Scott)夫人一人負擔三個學齡中的子女。也正是在英國1914年8月6日向德國宣戰後的第一個星期,道森·斯科特夫人首次顯示了她非凡的組織能力與文字力量,她在《泰晤士報》(The Times)撰文,呼籲女性組織起來,一起承擔國家艱困的時期,代替男性工作,使得更多男性得以參軍,並參與半軍事工作,進行自衛的軍事訓練、保護家園,防堵敵人的滲透。很快的就獲得全國婦女熱烈的響應,1914年8月29日「婦女國防救援隊」(Women’s Defense Relief Corps)正式成立,在全國各地也建立起分支機構,她的單純愛國熱情逐漸昇華到關注戰爭危害,戰後重建與世界和平。

今日台灣面對將至的風暴,教會也要積極構思公民防衛中的行動。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牧師人權演說60年紀念日

今日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牧師人權演說60年紀念日

馬丁·路德·金牧師(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大遊行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說,推動美國近代人權價值。他的行動深受美國社會福音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影響。

今年2023年8月28日是馬丁·路德·金牧師人權演說60年紀念日,在此分享當時的演說及中文翻譯。



中文翻譯:
《我有一個夢》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人逐漸認識到,南北戰爭所致力解放黑奴運動,並沒有產生使美國黑人成為完全平等公民的預效果。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視黑人的法規和慣例層層約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國黑人常常被隔離開來,不能與白人同在一個學校上學,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個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後仍然和奴隸一樣被剝奪各種權利,他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國家的發展並非完全相稱。因此美國黑人的平等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黑人志願團體和教會以及其它各階層關心此事的美國人團體,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場爭取民權的運動。他們敦促國會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最後殘餘。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舉行的「為工作的自由進軍」是民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勵人心的,是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代表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所作的講演。 一位新聞記者指出,金氏的演講「充滿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徵和聖經的韻律」。他既義正嚴辭又有節制;公開宣揚—這是其基本哲學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徑;並且侃侃陳詞,雄辯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氏在講演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

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搾。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

就某種意義而言,今天我們是為了要求兌現諾言而彙集到我們國家的首都來的。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於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一九六三年並不意味著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需求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

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

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喬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克自拔。

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

我今天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

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

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來!

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8月27日,臺灣古道踏勘先驅楊南郡紀念日

 ⭕ 8月27日,臺灣古道踏勘先驅楊南郡紀念日

楊南郡(1931年11月28日—2016年8月27日),生於臺南市龍崎區,作家、登山家、臺灣古道踏勘先驅、西拉雅原住民,致力於南島語族文化與史蹟遺址調查研究,對臺灣有巨大貢獻,獲頒褒揚令和原住民族委員會「一等原住民族專業獎章」。2010年11月獲國立東華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表彰其長期致力於研究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的貢獻。

2016年9月18日於台北濟南教會舉行告別禮拜,作為台大山友的夥伴陳建仁副總統親頒褒揚令,並與台大山友一同唱《榛樹林之歌》(The Ash Grove)獻詩,師母王素娥(徐如林)說若有山友告別時他們都會吟唱這首詩歌來悼念。這首詩歌是英國威爾斯的古老民謠,也是著名的英語聖詩《Sent forth by God's blessing》。

延伸閱讀:http://chunsheng-huangchunsheng.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_28.html

⭕ 英國著名鄉村歌手Laura Wright所唱的版本,謹以此詩紀念楊南郡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k5Vb209Ng

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8月24日,烏克蘭獨立紀念日

 ⭕8月24日,烏克蘭獨立紀念日

烏克蘭曾于1917年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也是蘇聯的創始國之一。1952年起採用和原蘇聯國旗相似的帶五角星及鐮刀、鐵鎚圖案的紅旗,只是旗面下部為藍色寬邊。藍色是烏克蘭民族的傳統顏色,象徵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1990年7月16日,烏克蘭最高蘇維埃宣稱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與法律高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與法律,並有權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通過《烏克蘭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和俄羅斯、白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一起組建獨立國家,並改國名為烏克蘭。

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戰爭迄今已經一年半,請為烏克蘭的民主自由人權代禱,邪惡侵略者裂解。

⭕烏克蘭首都基輔洞窟修道院、聖索菲亞大教堂、救世主教堂。屬於烏克蘭正教會(Orthodox Church of Ukraine, OCU)

基輔公國的大公-智者雅羅斯拉夫 (Yaroslav the Wise)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而為了與君士坦丁堡競美,於公元11世紀在基輔建造聖索菲亞大教堂 (St. Sofia Cathedral) ,象徵著新的君士坦丁堡。

同樣在大教堂區域的洞窟修道院(Kiev Pechersk Lavra),於公元17至19世紀則扮演著將東正教的思想及信念傳布至整個俄羅斯世界之重要角色。和鄰近的救世主教堂(Church of the Saviour at Berestove)同樣受到聯合國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0年將著三座教堂區域列為世界遺產。

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1886年8月19日「神的教會」成立

⭕1886年8月19日,五旬節教派「神的教會」前身「基督徒聯盟」成立

1886年8月19日,浸信會牧師理查德·G·斯普林 (Richard G. Spurling) 受衛斯理的聖潔運動影響,在田納西州、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推動「末後春雨運動」(Latter Rain Movement),1886年8月19日成立基督徒聯盟(Christian Union)。

1923年該組織更名為田納西州克里夫蘭「神的教會」(the Church of God),被視為源於衛理宗的五旬節派教派,目前擁有數十萬成員。斯普林1935年5月24日安息後,他的兒子小斯普林接續這新的教派工作。「神的教會」也在台灣設立教會。

圖:理查德·G·斯普林 (Richard G. Spurling)

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1732年8月18日,莫拉維亞差派宣教師前往西印度群島

⭕1732年8月18日,莫拉維亞差派宣教師前往西印度群島

1732年8月18日,莫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 Brethren)在德國薩克森邦的Herrnhut(主護城,主的避難所),舉行激勵的差派禮拜,他們唱了100 首讚美詩,差派約翰·倫納德·多伯(Johann Leonhard Dober) 和大衛·尼奇曼(David Nitschmann) 擔任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今加勒比海)的傳教士。

當時 Herrnhut 是一個只有 600 名基督徒的群體,但是在1732年至1742年,十年間派遣了 70 多名傳教士。之後,莫拉維亞弟兄會又在英國成立五個莫拉維亞差會,管理五十多處傳道地區。他們習慣露天佈道,後來循道會的創辦人約翰.衛斯理也是受他們影響而信主,並效法他們露天佈道。

莫拉維亞弟兄會(MUB, Moravian Unity Board)散佈在歐洲、非洲、北美、中南美、南美、東西印度群島,信徒人數約有80萬人。



圖:約翰·倫納德·多伯(Johann Leonhard Dober) 和大衛·尼奇曼(David Nitschmann)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1773年8月16日,教宗克勉十四世勒令解散耶穌會

1773年8月16日,教宗克勉十四世勒令解散耶穌會

1773年8月16日,教宗克勉十四世(Clement XIV, 1705–1774)擔心耶穌會(Societas Iesu)勢力日益增強,於是解散耶穌會。41 年後,碧岳八世(Pius VIII)恢復了耶穌會。

耶穌會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伯鐸·法伯爾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這句話縮寫為「AMDG」。 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 IHS 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

圖:耶穌會會徽

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

1945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

⭕ 1945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10月25日聯合國成立,而盟軍代表也在全球各地同步舉行受降典禮。

1949年元月蔣介石從重慶致電陳儀就說道:「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託管地之性質。」1950年3月他在革命實踐院發表〈復職的目的與使命〉說道:「所以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

二戰以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均已「自決」獨立。1950年6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台灣法律地位未定」,台海中立化,開啟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

根據二次世界大戰後正式的國際條約,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所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日本僅明白表示「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權利根據與要求」,卻未規定日本放棄之後,台、澎主權的最終歸屬。


圖: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願意投降後,9月2日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的監督下梅津美治郎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上簽屬《降伏文書》,自此正式宣告日本願意無條件投降。(by wiki)

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台灣最後一位姑娘甘露詩(Gamble Marion Louise)

⭕台灣最後一位姑娘甘露詩(Gamble Marion Louise),2020年8月14日返回加拿大

台灣宣教史中,對單身女宣教師都稱呼「姑娘」。甘露詩(Gamble Marion Louise, 1939年6月1日生),1965年首度以加拿大長老教會差派的宣教師抵達台灣,就在新竹聖經學院擔任基督教教育的老師,同時教授英文。她也關懷原住民,於1965-1973年在泰雅爾教會服務。隨後,她返回加拿大繼續深造,完成後在加拿大就業,先後擔任教職及心理輔導師等。

2001年再度回台灣,在新竹聖經學院擔任教職。2004年7月,因顧及家人,提出退休計畫返回加拿大,但2年後,她決定再回台灣,擔任志願宣教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派任至淡江中學,除擔任學生課餘輔導外,教導學生提昇英語能力,也協助學校辦理相關的英語外交事務。

2009年陪同北部大會、淡江中學訪問加拿大聯合長老教會,取得從未公開之1868-1923年第一代來台灣的加拿大宣教師馬偕博士等人的手寫遺稿,2010-2011年著手將7000多張的微膠影片手稿,判讀打字成為電腦英文檔。2012年6月完成「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英文版發行。並委請台灣駐加拿大代表處李大維代表協助,與台灣代表團親赴加拿大,致贈加拿大國會圖書館、渥太華大學、多倫多大學Knox神學院、牛津郡等單位,協助完成臺加文化交流。甘露詩於2015年獲選為「績優外籍宗教人士」。2015年在馬偕紀念醫院的贊助下,繼續完成「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5本套書之中文版發行。

在全球疫情嚴峻的處境下,甘露詩於2020年8月14日在好友送行下離開台灣返回加拿大,她在台灣服務超25年。有人稱甘露詩為台灣最後一位姑娘;但也有人說,我們還有韓麗絲(Carys Humphreys)姑娘啊?不過,韓姑娘已經入籍台灣成為「正港的台灣人」了。

⭕延伸閱讀:鄭仰恩/在時代處境裡不斷蛻變成長的女宣教師—甘露詩姑娘(Gamble Marion Louise)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美洲第一位受洗的原住民

 ⭕1587年8月13日曼科 (Manko)受洗,為美洲第一位受洗的原住民

華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 1552年—1618年10月29日)探險隊成員前往羅阿諾克(Roanoke,位於美國北卡萊納州) 為曼科 (Manko) 施洗,曼科是第一位皈依新教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


圖:華特·雷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

2023年8月10日 星期四

8月10日,美國及澳洲衛理公會的紀念日

 ⭕8月10日,美國及澳洲衛理公會的紀念日


1760年8月10日,第一位來到美國的衛理公會牧師菲利普·恩伯里 (Philip Embury) 抵達紐約。

1815年8月10日,澳大利亞第一位衛理公會牧師塞繆爾·利 (Samuel Leigh) 抵達雪梨。 衛理公會目前是澳大利亞第三大教派,擁有 10% 的信徒。

基督教派「衛理公會」,1738年由英國約翰·衛斯理(1703-1791)和其弟查理·衛斯理於倫敦創立。原為英國國教聖公會內的一派,後逐漸獨立。該宗認為傳統教會運作已不足以應付當時的社會問題,主張著重在底層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宣稱求得「內心的平安喜樂」便是幸福。

衛斯理兄弟以感情豐富的方式講道,但在當時的教會文化中並不受歡迎,特別對當時講求冷靜的英國國教聖公會來說,是很大的極端,因此,聖公會不允許他們以這種熱情的方式在會堂裡講道。但許多底層的人民深受他們的講道所感動,紛紛歸信基督。

約翰·衛斯理所創立的衛理宗(Wesleyans),主張聖潔生活和改善社會,注重在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在美國獨立後,美國衛斯理宗脫離聖公會而組成獨立的教會。其後教會又分裂為美以美會、監理會、美普會、循理會和聖教會等。於1939年,美以美會、監理會和美普會合併成現今的衛理公會。

1949年國民政府戰敗來台灣後,來自中國的衛理公會傳入台灣成立「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港英時期,及中國赤化後,在香港衛理宗主要有二支:循道公會、衛理公會,在1975年合併成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圖:衛理公會會徽



2023年8月5日 星期六

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

 

⭕1898年8月5日,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逝世紀念日。

巴爾頓(William Kinnimond Burton, 1856年5月11日-1899年8月5日)來自蘇格蘭愛丁堡,他在1881年擔任倫敦衛生保護協會(London Sanitary Protection Association)的常駐技師。日本在1886年爆發霍亂流行後,從英國聘請巴爾頓擔任內務省衛生局顧問技師,並受聘擔任日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衛生工學」課程的教師。

大清帝國時期臺灣上下水道建設皆無,因缺乏乾淨的飲用水及排水系統,時常爆發傳染病,當時的臺灣人平均壽命甚至不到四十歲。

1895年,日本開始治理臺灣,1896年在日本內務部衛生局局長後藤新平的推薦,臺灣總督桂太郎延聘巴爾頓來臺灣擔任衛生工程顧問技師,在臺灣各地從事衛生調查及水道建設之調查工作;濱野彌四郎亦被聘為衛生工程技師,負責協助巴爾頓。

巴爾頓在臺灣的三年期間,考察臺灣全島及澎湖的衛生狀況,規劃設計「淡水水道」及「基隆水道」,成為臺灣自來水道的開創者,也開啟了臺灣自來水的發展。

1899年,巴爾頓先生為勘察水源罹患瘧疾而辭世,由其學生濱野彌四郎繼續上、下水道的建設,接續打造基隆、臺北、臺中、臺南等主要都市的水道計劃與建設。

臺語稱「自來水」稱作「水道水(chúi-tō-chúi)」,就是呈現通過「水道」來的乾淨水源。當我們使用乾淨的用水時,別忘了兩位臺灣自來水之父-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 以及濱野彌四郎(1869 ~ 1932年12月30日)。

圖:巴爾頓銅像,原立於自來水博物館前,二戰後消失,由日本藝術家蒲浩明重新雕塑。

圖載自:https://artouch.com/artouch-column/content-62852.html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1792年8月4日,在巴黎共和政府命令下,關閉所有教堂

 


⭕1792年8月4日,在巴黎共和政府命令下,關閉所有教堂。

1789年5月5日至1799年11月9日爆發法國大革命,歷經10年6個月又4天,廢除獨斷專行的君主封建制度。

1790年11月27日,國民議會通過《教士宣誓法》(Serment civique),要求全體天主教神職人員必須宣誓向民族、法律和國王效忠。經路易十六批准,該法1791年初開始執行。國民議會沒收法國天主教會的教產,開始拍賣,並以之為發行新貨幣紙鈔(assignats)的保證準備金。

1791年4月13日,羅馬教宗庇護六世發出通諭,要求尚未宣誓的神職人員拒絕宣誓,並要求所有已宣誓者在四十日內撤回誓言。通諭宣稱所有自行選舉的主教和神父為無效,其後的主教祝聖則為瀆聖行為。這則通諭在法國被禁止發表,但仍在私底下被大規模傳播。儘管許多已宣誓的神職人員撤回了誓言,但這一事件已經造成了法國教會的分裂。堅持宣誓的神職人員是少數派,被稱為「宣誓派」或「憲政派」;多數神職人員,包括幾乎所有主教和半數本堂神父拒絕宣誓,被稱為「不宣誓派」。法國大革命和羅馬教廷的對立已無法避免。

直到1792年8月4日,在巴黎共和政府命令下,關閉所有教堂,8月26日,估計約有75000名神職人員被勒令在「限期15日內離開法國」。隨後爆發「九月大屠殺」,僅就巴黎地區而言,2 小時內有 120 名神父被從監禁處拖出來,未經審判即予處決。到 1793 年底,地下教會的「黑神父」遭逮捕後,常被處決。1793-4年被稱為「恐怖統治」期間(Reign of Terror)。

圖:《教士宣誓法》(Serment civique)最後期限1792年大遊行


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從西班牙起航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從西班牙起航

1492年8月3日,克里斯多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從西班牙起航前往“印度群島”。 儘管這位探險家的部分動機是為了追求黃金和榮耀,但他也將自己視為一名傳教士。 他認為,如果有一條通往東方的海上捷徑,傳教士可以更快地被派往那裡,從而使基督徒能夠在主再來之前「福音要傳遍天下」(馬太福音24:14)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