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詩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詩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Handel's Messiah

Handel's Messiah



1741年8月22日,喬治·費德利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ändel)將自己關在家裡開始創作《彌賽亞》(Messiah, 作品號HWV 56),此神劇是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作品。韓德爾在24天後完成了創作。光是演奏完所有曲子就需要三個小時,且韓德爾創作的是總譜,亦即本身涵蓋所有的樂器、聲部的安排,實在無法想像他是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完成這部作品。充滿著神秘經驗,韓德爾說:「我在創作的時候,我不知道那時我是否在自己的身體裡面。」

韓德爾在低潮時,創作《彌賽亞》這部神劇,在樂譜最後,他寫下「SDG」(Soli Dio Gloria)「榮耀獨歸上帝」,此劇之後,終其一身韓德爾都沒有再創作世俗歌劇,唯有專注在神劇的創作。

《彌賽亞》1742年4月13日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首演,首演時有18人唱詩班,使用了33件樂器;莫扎特(Mozart)於1789年曾將本曲重新配器,將樂隊編制擴充至古典時期的規模,亦加入了一些樂器,所需要的人數因而有所增加,同年的倫敦演出有275位人聲和248件樂器的記錄;1859年倫敦舉行韓德爾逝世100週年紀念會時,合唱團人數高達2765人,樂器460件;1869年美國波士頓「和平日節慶」演出時,更創下了一萬人合唱《哈利路亞大合唱》、500件樂器伴奏的記錄。

⭕Handel's Messiah in Grace Cathedral (舊金山主教座堂)

https://youtu.be/2-QV_I-xseA

演出:American Bach Soloists (美國巴赫獨奏家)

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人權聖歌《We Shall Overcome》

人權聖歌《We Shall Overcome》

黃春生牧師

19世紀初,黑人聖歌(Spirituals),主要是基督信仰之歌曲,以聖經的信息為主,並強調「如何與神的靈同住」。1865年正式宣佈解放黑奴後,隨著奴隸制度的廢除,黑人聖歌成為更高尚的音樂,廣泛地流行於音樂會中,甚至在教會中被用作敬拜使用。

其中一位著名的黑人聖歌或黑人靈歌代表人物Charles A. Tindley牧師,他是Bainbridge教會的牧師,他在1901年發表聖歌 “I’ll Overcome Some Day”。他的歌曲繼承了黑人聖歌的傳統,為貧困的和社會底層人民帶來盼望與安慰。

馬丁‧路德‧金恩牧師(Martin Luther King, Jr.)在爭取人權時改編成為現在人所皆知的人權聖歌 “We Shall Overcome”。這首詩歌作為1963年8月28日向華盛頓進軍的主題歌,那天馬丁‧路德‧金恩牧師表了他的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

1月15日是馬丁‧路德‧金恩牧師的生日,美國訂每年一月第三個禮拜一是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來紀念他。

Charles A. Tindley牧師所作的聖歌在六十年代是十分流行的,大部份被編入「錫安之歌 (Songs of Zion)」歌集內。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We'll walk hand in hand, 
Someday. 

Oh,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not afraid, 
We are not afraid, 
Oh, no, no, no,

'Cause, deep in my heart, 
I do believe, that 
We shall overcome, 
Someday.

總有一天,
我們一定會勝利,
我們一定會勝利,
我們一定會勝利。

哦,在內心深處,
我相信
總有一天,
我們一定會勝利。

總有一天,
我們將攜手共進,
我們將攜手共進,
我們將攜手共進。

哦,在內心深處,
我相信
總有一天,
我們一定會勝利。

我們不畏懼,
我們不畏懼,
我們不畏懼,

哦,我們決不畏懼。
因為在內心深處,
我相信
總有一天,
我們一定會勝利。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Adoro te devote

Adoro te devote《我今虔誠朝拜》
這首曲子是十三世紀聖多瑪斯阿奎納(Saint Thomas Aquinas)所做的「聖體頌」,用於領受聖體時吟唱。全曲分成七段落:

Adoro te devote, latens Deitas,
我今虔誠朝拜,無形之天主,
Quae sub his figuris vere latitas :
主在餅酒形下,隠藏真本體,
Tibi se cor meum totum subjicit,
我之心靈全部,唯歸屬於祢,
Quia te contemplans totum deficit.
因瞻望祢奧蹟,心喜不自主。

Visus, tactus, gustus in te fallitur,
眼見手摸口嚐味,引我入迷途,
Sed auditu so1o tuto creditur:
獨有耳能聽正道,我乃成信徒,
Credo quidquid dixit Dei Filius:
一切吾主之聖訓,信之深且固,
Nil hoc verbo veritatis verius.
上天下地之真理,從祢口中出。

In cruce latebat sola Deitas,
昔在十字架上,隠藏祢神性,
At hic latet simul et humanitas :
今在餅酒形下,人性亦不顯,
Ambo tamen credens atque confitens,
二者我皆信仰,二者並宣揚,
Peto quod petivit latro paenitens.
緬懷於上帝國,如右盜所望。

Plagas, sicut Thomas, non intueo
雖不能像多馬,見主的聖傷,
Deum tamen meum te confiteor :
但我也要歡呼,告白我信仰,
Fac me tibi semper magis credere,
「我主,我的天主!」求賜我熱心,
In te spem habere, te diligere.
常有信望愛三德,日後得榮冠。

O memoriale mortis Domini,
噢,生命之糧-主死亡的紀念,
Panis vivus vitam praestans homini,
能給人帶來生命,
Praesta meae menti de te vivere,
求使我一意為祢生活,
Et te illi semper dulce sapere.
並常在祢身上得美好體會。

Pie pellicane Jesu Domine,
主、耶穌,良善的鵜鶘鳥,
Me immundum munda tuo sanguine,
請用祢的血來洗滴我污穢,
Cujus una stilla salvum facere
祢的寶血使人得救,
Totum mundum quit ab omni scelere.
療癒世界創傷。

Jesu, quem velatum nunc aspicio,
耶穌我今仰瞻,祢隱藏形像,
Oro fiat illud quod tam sitio :
誠心懇求於祢,滿全我渴望,
Ut te revelata cernens facie,
日後揭開帳幕,享見主榮光,
Visu sim beatus tuae gloriae. Amen.
面面相對瞻仰,歡樂永無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