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Sola on Reform 五個「唯獨」的改革信念

五個「唯獨」的改革信念
黃春生牧師

馬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的教堂門口

這禮拜天10月31日(2010)是宗教改革紀念日,這一天是紀念教會「歸回」的日子。為何說「歸回」?這個說法是出自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的說法,他們認為當時的教會如同「被擄巴比倫」,直到上帝使百姓「歸回」重新建造祂的聖殿。宗教改革始於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國威騰堡(Wittenberg)的城堡教堂(Castle Church)外貼上《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引發了宗教改革。
這場改革原本是在抗議教廷逾千年來腐敗、貪污和偽善。人民已經受夠了宗教上的獨裁、剝削和傷害,當時人人談論的重要議題就是如何淨化教會,使教會恢復信仰的美善,這場改革是聖靈最偉大的工作。當時,十六世紀「改革教會就等於改變世界」,而這場信仰回歸聖經與革新的運動,確實也帶來歐洲的革新。
當時出現許多的改革家,雖然各有各的神學上獨到的見解,但他們也有幾項且共同「合一」的改革信念。這五個「唯獨」的改革信念更成為改革運動的神學與思想的核心價值。

馬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的教堂門口
五個「唯獨」(Five Solas)就是:sola或solo就是拉丁文的「唯獨」。
1.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上帝的話語是我們生活和實踐上的唯一神聖權威。(提摩太後書3:16-17)
2.唯獨信心(Sola Fide):我們只能靠信心得救,而非靠遵守律法、道德。(羅馬書3:28)
3.唯獨恩典(Sola Gratia):我們只能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非靠自己的行為。(以弗所書2:8)
4.唯獨榮耀上帝(Soli Deo Gloria):我們所信、所作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榮耀上帝。(以弗所書2:9)
5.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我們只能靠基督和祂的善工得救。(提摩太前書2:5)

五個「唯獨」的信念,很明確地把上帝當成上帝,人不再僭越上帝的善工與榮耀,人真的謙卑在上帝的面前,讓聖靈來帶領教會更新人的生命。改革家也以這五個「唯獨」信念作為基督徒日常行為的準則,並教導信徒牢記並且加以遵守。當時,教會的音樂侍奉者--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總會為了感謝上帝而在作品上寫上一句Soli Deo Gloria當作簽名。這樣的信念在改革期間深植在許多敬虔的基督徒身上。如今,在個人「本位主義」高張的世代中,似乎工業革命「人定勝天」的遺毒蠢動之際,我們應該反省是否高舉「人的名號」而高過高舉「基督的名號」,過於看重人的身份、權勢而忘記上帝的作為。在紀念宗教改革的今天,教會與基督徒必須回歸到聖經的教導,「歸回」到「唯獨」的改革信念中。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好書推薦《幸福人生的八條道路》

好書推薦《幸福人生的八條道路:八福,Glückseligkeit》
黃春生牧師
過去的一週10/18-25,德國心靈大師古倫(Anselm Grun)神父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之邀在全台各地舉行17場巡迴演講,每一場平均都有千人以上參加,帶給大家在信仰及心靈上極大益處。
古倫神父是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宗教與心靈大師,在歐陸享譽甚隆,頂尖企業稱之為「靈性管理的導師」,他的著作共有兩百多種,30幾國的語言翻譯總冊數高達1800萬冊。他15年來所有演講、寫作的收入,累計約4億台幣,但是他全部捐給修道院,以從事教育與宣教等非營利事工。許多銀行與國際企業的經理人也常邀請古倫神父,就基督宗教的價值觀與企業管理的關係,到企業演講。有些天主教總理,也會不定期邀請古倫神父,提供基督宗教的價值,做為公共政治的諮詢。
古倫神父最新中文譯作《幸福人生的八條道路》,是我讀過在詮釋「山上寶訓—八福」最有神學深度的書,在應用上更是實踐廣度最為獨到的著作。在他的詮釋與應用之下,讀者會發現耶穌不僅是救主,更是帶領我們追求幸福的智慧導師,透過八福指引出如何在充滿苦痛失望的生活現實中,經驗到真正的幸福。個人覺得稍顯不足的是,古倫神父所詮釋「八福」比較偏向「個人內在」,而缺少「集體精神」的祝福,也許這和近來歐美將信仰視為個人私領域的氛圍有關係。但是,聖經卻是強調信仰是上帝子民的「群體」,這一點是每位基督徒需有的認知。
我在今年十月起逐章傳講馬太福音的信息,在今天(2010/10/31)剛好講到馬太福音第五章,古倫神父這本著作更開啟我不同的視域,幫助我更加深入耶穌所帶來的信息與幸福之道。我深知在四、五十分鐘的主日講道中,無法全面兼顧八福的內容,再加上今天台北東門教會姊妹詩班來訪,她們也預備了四十分鐘的棒鐘、詩歌與見證與我們分享,因此我僅能在第一場禮拜中概括地傳講八福的信息。對於想深入認識與實踐八福的弟兄姊妹,牧師會推薦這一本書好書。我也希望在馬太福音廿八次主日講道之後,還可以針對主禱文及八福,安排十次的主題式講道。
古倫神父在書中提到,希臘文中有三個字都代表「幸福」的意思:
1. 第一個字是「eutyche」,意思是運氣好,一種來自外在的幸福。例如,中了樂透。
2. 第二個字是「eudaimonia」,也就是跟人身上那個屬神的內心保持好的關係,也就是跟自己的靈魂和跟神之間都保持美好的關係。
3. 第三個字是「makarios」,這是奧林匹克山上的諸神才能享有的幸福;耶穌在「八福」中,連續使用八次這個字,我們可以將八福視為是耶穌為成功生命指出的八條道路。
耶穌在八福中教導我們如何在充斥著痛苦與失望的生活現實中,還能夠經驗到幸福。幸福是用錢買不到的,幸福就是:達到與自己完全和諧的境界。這條內在和諧的道路,我們必須自己去走、去經驗,並經歷耶穌所賜的幸福之道。關於古倫神父對八福詳細的詮釋與實踐,就需要讀者仔細去閱讀和體會了。
在八福中,耶穌宣告了八種祝福。他藉此鼓勵我們,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可以藉此獲得幸福。但是,幸福並不是說,我們一直都會有「幸福快樂的感覺」。只有那些能夠以敞開的心面對悲傷、痛苦的人,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耶穌指示了一條真實的幸福之路。耶穌並非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極樂無苦難的。八福所要表明的是:「即使如此,你還是可以獲得幸福。你不會一直都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依照我指示的八福之路來走,你就會有一個成功的生命。你會感謝上帝所賜給你的幸福。如果讓上帝掌管你,如果上帝國就在你心中,那麼,你就會擁有你在幸福的圖像中所渴望的一切。那麼,你就會完全自由、整全、擁有上帝創造的原始形像、信實、純潔和清澈。你就能完全自在,並在上帝找到安居之所。因為,有上帝的奧祕之處才是我們的安居之所。我們內心中,存有上帝奧祕之處,就是我們在自己身上所找到的安居之處。在此,我們跟自己的內心完全和諧,我們能夠完全認同自己,認同生命,認同上帝。」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第8課 聖經,越讀越有趣(講義)

《聖經入門學校》第8課  聖經,越讀越有趣 (講義)
◆學習目標
1. 學習查考聖經的步驟(觀察、解釋、關聯、應用)。
2. 認識多樣化的查經法。
3. 了解查經所需的幾項工具。

一、查經的步驟  (出埃及記1:1-22;馬太福音25:14-30)
1. 觀察(Observation)的階段—到底在說些什麼?
(1)到底經文中強調的內容是什麼?
(2)不斷重複提到的部份
(3)相互有關聯的事
(4)彼此相似或是相反的事
2. 解釋(Interpretation)的階段—這是什麼意思?
3. 相聯(Correlation)的階段—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1)有我要學習的榜樣嗎?
(2)有我要避免的罪惡嗎?
(3)有我要抓住的應許嗎?
(4)有我要禱告的事嗎?
(5)有我要服從的命令嗎?
(6)有我要具備的條件嗎?
(7)有我要面對的挑戰嗎?
4. 應用(Application)的階段—我要做什麼?
(1)應用要具體和實際。
(2)應用要有實現的可能性。
(3)應用要採取漸進式的方法。

二、查經的方法
1. 整合式(Synthetic)查經—望遠鏡式的研究
2. 分析式(Analytic)查經—顯微鏡式的研究
3. 主題式(Topical)查經—幻燈片式的研究
4. 節、章、卷(Verse, Chapter, Book)查經
5. 年代表(Chronological)查經
6. 人物(Biographical)查經
7. 歸納式(Inductive)查經

三、查經工具
1. 串珠聖經      2. 空白聖經      3. 經文彙編     4. 聖經辭典      5. 國語辭典
6. 聖經手冊/啟導本聖經            7. 註釋/講解書  8. 聖經錄音帶    ※發問

聖經的偉人:智慧與聖潔的領袖—但以理
但以理:「神是我的審判官。」

一、但以理的領導力
1. 自律的生活管理。(利未記11:10-12)
2. 禱告生活化。

二、但以理式的教會成長
1. 教會要單單倚靠神。
2. 教會不可與不信妥協。

 --------------------------------------

舊約經文目錄【填填看】

五經:創、(  )、利、(  )、(  )
歷史書:書、(  )、(  )、撒上下、王上下
(    )、拉、(  )、(  )
詩歌智慧書:伯、(  )、(  )、傳、(  )
大先知書:(  )、(  )、哀、(  )、但
小先知書:何、珥、摩、俄、拿、彌
鴻、哈、番、該、亞、瑪

門徒班-新舊約縱覽 (索引)

門徒班-新舊約縱覽 (索引)

新約綜覽投影片1-背景導論              新約綜覽投影片2-正典導論    
新約綜覽投影片3-四福音行傳導論
新約綜覽投影片4-書信啟示錄導論:pp.1-70   pp.71-138     
第2課 聖經的作者(講義)
第3課 聖經的多樣性(講義)
第4課 聖經的一貫性(講義)
第5課 聖經的組成(講義)
第6課 舊約–神的應許(講義)
第7課 新約–應許的成就(講義)
第8課 聖經,越讀越有趣 (講義)
第9課 聖經,應用在生活上(講義)
第10課 聖經,人生的指南(講義)
第11課 聖經,要正確地學習(講義)
第12課 聖經,教會成長的指南(講義)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一根火柴棒的價值

一根火柴棒的價值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卻可以摧毀一棟房子。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一旦發作起來,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禦。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要累積成功的實業,需耗時數十載,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一根火柴棒,是什麼東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項: 
1 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 
2 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 
3 頑固不冥的個性。 
4 狹隘無情的心胸。 

檢查看看,我們隨身攜帶幾根火柴棒?

縮減的漩渦

縮減的漩渦
黃春生牧師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說得好:「我們活在一個縮減的世界。」確實,「人正在一個真正的縮減的漩渦之中,愛情縮減為性,友誼縮減為交際、公關,大自然縮減為豪華賓館、室內造景,真實的冒險縮減為假冒險遊樂設施。一切精神價值都縮減成官能享受,文化則縮減成了大眾傳媒。」昆德拉對後現代的深刻反省,令我驚豔,他又說:「速度是技術革命獻給人類的一種迷醉的方式。」確實,我們的社會正處於企業不斷快速擴張,使我們對管理中的各種過去所發生的「小事」,對過去人際關係的「細微感受」視而不見,人越來越沒有歷史感。

自啟蒙主義開始,理性霸佔人類的思潮,「現代主義」則抬高人的理性,尋求以科學為基礎訴諸客觀事實 (objective reality),主張人定勝天,主張無神論。到了後現代,開始對啟蒙理性產生了懷疑,人類開始懷疑理性的份量,揚棄有唯一客觀事實存在的可能性。全然的客觀事實解體,意謂著「各說各話」,起而代之的是「詮釋群體」(Hermeneutic Community)為主體。但是,我們能否從「縮減的漩渦」跳脫出來,是否能從平凡的生活中去發掘「小確幸」呢?

以教會為例,教會是聖經詮釋的群體(Hermeneutic Community of the Bible)。教會作為聖經詮釋的群體, 透過教義的角度、歷史的路徑闡釋聖經, 就好像新約教會按照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詮釋舊約聖經。又如路茲(Ulrich Luz)以「效應歷史」(History of Effects, Wirkungsgeschichte)來強調每一個詮釋者都是不可避免的受到自身「所繼承的詮釋傳統」(inherited interpretive traditions)所影響,因此詮釋必與歷史互涉。換言之,從信仰群體的歷史中,我們才能重新發覺詮釋的意義,從效應歷史中,我們才能夠找到信仰的價值。

以個人為例,我們擁有許多共同生活的「詮釋群體」,家人、親友、同事等共同圈。但是,我們往往落入「縮減的漩渦」,我們忘記與孩子曾經有過的生活「小確幸」,忘記夫妻起初的「小確幸」。要跳脫「縮減的漩渦」,就需要從歷史中回憶我們生命中諸多的「小確幸」,時時懂得感恩,體會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才能跨越人生乾巴巴的沙漠。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乾巴巴的沙漠而已』-村上春樹
※〈小確幸〉,《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小確幸」就是說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哪些是「小確幸」呢?很多事物都可以,當你用心去體會就會看見,當你用感謝的心去看待時,就會看見。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推薦好書:《勇氣心理學》

推薦好書:《勇氣心理學》
黃春生牧師
阿德勒(Alfred Adler)是出生奧地利維也納郊區的猶太基督徒家庭,他是心理學及醫學博士,是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創始者。時下心理諮商正夯的正向心理學(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和復原力原理(抗壓力, resilience theory),普遍應用在高危險群青少年輔導、自殺防制及靈性提升,都是源自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其中,復原力是指個人處於苦難、挫折、失敗等逆境時的心理協調與適應能力。復原力(抗壓性)強的人,在遭受挫折後,能夠忍受和擺脫挫折的打擊,在逆境中保持健康、正向的心理與行為能力,乃是「勇氣」的表現。

現在關於阿德勒「勇氣」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已經被楊瑞珠(Julia Yang)教授及其夫婿布雷根(Mark Blagen)教授加以整理、著作成書 The Psychology of Courage:An Adlerian Handbook for Healthy Social Living ,如今更翻譯成中文 《勇氣心理學:阿德勒觀點的健康社會生活》,並於(2010)10月剛剛上架,是一本值得我們閱讀的好書。本書中也介紹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中十六種激發勇氣的工具,能幫助我們突破自我,促進復原力有極大的益處。

自從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以「泛性論」為基礎,主張人類的一切行為均可溯源於「性」以來,便有許多繼起的精神分析學家紛紛提出不同的意見,對佛洛伊德的泛性論作了許多革命性的修正。這些新的觀念統稱為「新精神分析學派」,特別是阿德勒,以「自卑情緒」為其中心思想,創立了「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他也是從精神心理層面去研究同性戀精神的第一人。他以平易輕鬆的筆調,對自卑感的形成,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將其轉變成對優越地位的追求, 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等,有非常詳盡的分析。凡是想克服自卑感,培養自己優雅氣質和高尚風度的現代人,絕不能錯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此外,阿德勒為自卑者找到生命的出口,勇氣心理學因此而生。在阿德勒的價值中,個體和大眾的心理健康可以被視為賦予個人能量以追求幸福快樂的建構和特質。因此,心理學應該要欣然採納能提升及預備個體去承擔生活責任的價值觀。因此,我們需要有關懷的勇氣。

 「勇氣」是促進個人幸福感與改善世界的動力,我們需要勇氣來面對害怕、克服自身的不適任與缺陷、彼此關心、忍受痛苦,以及幫助我們與自己、家人、社會及全人類和諧共處。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李拐其人其事

李拐其人其事

我的岳母是嘉義東後寮教會出身,在一百年前當地有一個很美的故事:前清末年東後寮有一個土匪頭目李拐,平日燒殺擄掠,姦淫搶奪無惡不作,清朝官府對他是很頭痛。一 回禮拜六土匪李拐和兄弟們搶奪之後,晚間途經義竹教會門口,李拐被教堂的歌聲所吸引,他就吩咐兄弟們先回去,自己就獨自在禮拜堂門口聆聽青年為主日禮拜獻詩的練習。此時,教會牧師發現李拐在外面聽,於是邀請李拐進入教會,並且向他傳福音,說明上帝的誡命。很奇妙地,李拐竟然流淚接受耶穌做他的救主。黃武東牧師的父親黃碖,是清朝末年的舉人,在地方上極受人尊敬。宣教師曾經多次向他傳福音,但都被他所拒絕,並堅稱中國所傳的倫理道德更勝過聖經所說的。有一回黃碖聽到無惡不作的李拐信耶穌且變好了,他覺得不可能,故說:「這樣的人如果信耶穌會改變,我也要信。」上帝就是這麼奇妙地使李拐成為黃武東牧師一家人信耶穌基督的福音僕人。大正四年(1915),黃家由李拐帶領全家信主,入牛挑灣教會。確實是這樣,上帝會用各種方式來揀選人,也會用各種我們想不到的方式來訓練祂的僕人。

以下李拐的故事摘錄自《黃武東回憶錄》第一篇第八章第一節「李拐其人其事」

五十多年來,我隨身帶著的皮夾子裡,始終珍藏一張相片,照片上穿著粗布對襟服的老人,雙目炯炯有神,彷彿乃然注視著我,看著我為主做工。

這個人就是李拐,我在照片背面寫著他的名字,並寫上明治四年一月九日生,昭和十五年九月廿一日別世,是他引導我們全家改宗,成為我生命中第一個轉捩點,堪稱為我家屬靈的保母。

李拐是前清的土匪頭目,年輕時打家劫舍,強姦殺人習以為常。據拐叔後來告訴我們,他當土匪時, 必隨身攜帶信石,以備萬一被官兵逮捕時吞服自盡。

日本人到台灣後,拐叔乃不務正業,但以不再隨意放火殺人。兒玉當總督時,濫殺台胞無數 任意冠以匪徒罪名,拐叔當時也懷著毒藥隨時準備就逮後吞食,不願被矮寇斬首示眾。想不到在那次大捕殺中他竟安然度過,沒有被抓。

小時候我最喜歡聽拐叔談他當土匪的經歷,有些片段至今記憶猶新。據拐叔講,土匪最講義氣,他們多能遵守三點原則:不搶本庄、不殺婦孺、不侵同業。

既然都是搶外庄如何知道誰是同業?原來當時一般人家夜間都不點燈,同行家裡便在夜間點燈為記。一次,他們到某庄搶劫,見有一戶燈亮著,為首的人乃派探子先去打探,得知是孕婦難產,大家見不是同行,便湧入行搶。其中有一人,要搶奪孕婦手腕上的手鐲,一時退不下來,竟欲以刀砍其手。拐叔見狀立即將該部下打退,並斥嚇他豈能做此一屍兩命的缺德事。

拐叔也提過一次他搶烏糖舖的經過,他在搶劫中,不料這家糖舖雇有許多保鏢,他欲奔逃竄入一小巷,卻迎面碰著一名保鏢,正舉著槍對著他。當時自覺無命修唉,幸運的是扳機未響,拐叔立即奔向前奪走槍枝。

第二天中午,拐叔提起槍邊把玩邊說,昨天差點死於這支槍下,突然手指無意間碰觸到扳機 ,槍聲竟然響起,拐叔不禁暗暗慶幸自己命大。

父親開柑仔店時,拐叔時常到店裡白吃白喝,因為他是土匪,無人趕得罪,先父也只好任其需索。一天,拐叔又到店裡取了一些日用品後,拿到櫃臺要父親算帳,父親大驚不知他要算甚麼帳。拐叔乃更詳細的對父親說,他過去常來百吃白拿,不知拿了多少,請父親把這些帳全部算一算,看連同這次拿的一共若干,他要還清。

父親聽後更感訝異,也不知過去的賬要從何算起。便敷衍拐叔儘管吃喝,別說這些,拐叔顯得不好意思,要父親下次他來時一定要告訴他欠多少,他就要還多少。

以後他又到店裡幾次,每次都催父親要告訴他積欠的數目。之後父親暗中觀察他的行動,有時看他還挑著蓮霧、拔仔等到庄頭叫賣。父親見到拐叔這種不尋常的舉動,心中納悶不以。一日 他忍不住跑到拐叔家去探究竟。拐叔當時還是個羅漢仔,只在庄裡有一小塊祖先留下來貧瘠不能耕種的厝地,中間有一棵蓮霧樹平日無人整理。父親到那兒一看,看見四周已經圍有籬笆 ,土地闢為菜園,裡面還開一口井,並在井中設置釣鉤及吊桶,以便灌溉菜園。先父還發現蓮霧樹的樹枝上還紮者土,預備接枝,這些轉變更令父親驚奇不已。

奇怪的事不斷發生,父親發現他每到禮拜六便不賣菜,跑到店口看到鄉人在玩斬甘蔗等遊戲 ,就對著眾人講道理講,不時還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說什麼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等成語。

有一次,他拿了一個西瓜當教具,西瓜上正好停了一隻蒼蠅,他邊轉動西瓜邊告訴鄉人說,俗話說天邊海角是不正確的,天沒有邊,海也沒有角,地不是平的,而是像這個西瓜一樣是圓的 。地球會轉動,但人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和蒼蠅一樣,西瓜轉牠也不掉,說得圍觀著個個目瞪口呆。

父 親看他不但改邪歸正,而且文盲居然會唸詩句、講地理,心中納悶不已。一直到他在來要求清帳的時候,終於忍不住問拐叔,究竟什麼原因使他有此劇變。拐叔平靜的說,父親一聽他入教,卻猛搖頭反對,說:「拜蕃仔教,大不孝啊,你千萬不能信!」拐叔只答覆說:「耶穌教不是蕃仔教,更不是大不孝,耶穌教乃是敬拜一位創造天地的上帝,叫人要孝敬父母,不要行竊,要行善,切勿欠債,有債必還。因此,我才來清帳。」說後再請父親無論如何要讓他還清這筆帳。

父親深受感動,隨便說了一個數字。拐叔立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點算給父親,並言名不足部分,他日將拿來還清,不久果如其言悉數還清欠款。

拐叔的奇蹟引起父親的好奇,一時向拐叔說我想跟你一起去做禮拜好嗎?拐叔看到父親這知書達禮的讀書人,竟肯和他一起去做禮拜,一時感動得淚流滿面。

拐叔乃詳細告訴家父,禮拜堂在牛桃灣,從這裡步行要走六哩路。做禮拜是在每個禮拜的禮拜日,就是日曆上印紅字的那一天。禮拜時間夏天自十一點開始,冬天自十點。禮拜只有一個小時,我們路遠八點就要出發。做禮拜的衫褲不必太好,只要清潔就好。禮拜後一起吃飯,飯菜都是信徒隨個人的意思帶來的,吃完了午飯以後,傳道先生或舊的會友即來教我們白話字,吟聖詩、學祈禱、唸聖經。休息,然後於下午三點再做一次禮拜,禮拜後即可回家,禮拜是有傳道牧師講道理,你讀書人比較更容易聽得懂。父親聽過後,興沖沖地回到家裡。要兩位母親早早準備,禮拜天全家和拐叔到牛桃灣教會聽道理做禮拜。

我當時年七歲,已略懂事,記得母親聞言後,兩人抱神主牌大哭。但因攝於父親的威嚴,不敢不從。不久父親決定改信上帝,命將供在正廳的神主牌取出毀棄時,母親起初乃偷偷藏著,逢祖宗忌日便取出偷拜。祭拜時,我又是擔任把風的任務,當時最困難的是香味不易清除,常常拜過後,母親便急急打開門窗,以扇子揮去室內香味。

此後,父親當然也不再請叔公來祭祖 ,僅珍藏一本族譜。可惜這本族譜在我於1973年離台赴美時,無隨身攜帶。我決定暫不返鄉後,囑咐子女到景美住宅整理,始發現連同多數藏書、照片等,均告失竊,甚至連一個頗富紀念價值的書櫃也告遺失,誠為一大憾事。

父親未信教前,染上鴉片癮,當時雖有意戒除,惜無力做到。改信後,父親堅心決意祈禱、認罪,曾為了抗拒煙癮,夜間睡於院裡草捆堆上,終於把這惡習改掉。此後父親的性格亦改變很多,脾氣較以前溫和,兩位母親才因此受感動,燒毀神主牌,全心虔敬信主。

教會早期的會友,多數是務農、做工的赤腳兄弟,少有讀書人信主。這就是李拐聞家父欲同去教會時,感激流淚的緣故。先父第一次隨拐叔到牛桃灣教會時,不但我們一家四鄰聽說讀書人也信教,因而隨我們前去的竟達十三戶之多。後來這些人便常由拐叔帶領 ,逐戶進行家庭禮拜,我家每次就寢以前,由大姊帶領吟聖詩,並恭讀聖經,輪流或共同祈禱。

※1985 年《黃武東回憶錄》由洛杉磯台灣出版社出版。1987年他與黃彰輝牧師同儕,接受母校台南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之學位。1990年《黃武東回憶錄》台灣版,由前衛出版社出版,1990年第3版。
黃武東回想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