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柯林頓與馬英九的「NEVER」

柯林頓與馬英九的「NEVER」
黃春生

馬英九日前(2010/4/30)接受美國CNN記者Amanpour專訪的談話中宣示:「永遠不會要求美國人民為台灣而戰(We will never ask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這讓我想到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由於國際社會的冷漠,在短短百日之內導致80萬到117.1萬人被屠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訪問盧安達時,特別為美國當時的袖手旁觀,向盧安達人民道歉,並表示「絕對不再(never)」讓類似悲劇發生。(參閱拙著《世紀末大屠殺—哀悼盧安達種族屠殺》)

也許是出於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事件的殷鑑,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國總統柯林頓就因此派遣航空母艦趕赴台灣海峽,表態付之行動為台灣而戰。因為,捍衛自由、和平與人權的普世價值,在1994年的盧安達被冷漠以待,但這樣的悲慘錯誤絕不能在人類歷史中重蹈覆轍。

如今,馬英九總統同樣說出「NEVER」,表明台灣不會要求或期待美國為台海穩定與安全而戰,完全否定國際和平互助的機制與價值。馬英九的說法幾乎與中國的說法一致,中國不是也向美國強烈表達「中國人的事不需要美國插手」嗎?此外,令我聯想到的還有ECFA問題,中國說ECFA是對台灣的「經濟讓利」,難道馬政府的「NEVER」是對中國的「政治讓利」,這二者的對價關係極為明顯。任何國家的領袖,在國家危急時都會爭取保家衛民的外援,有誰還會主動切斷、拒絕盟友的伸手呢?除非是吃裡扒外、裡應外合的奸細小人。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日本在1951年簽訂安全條約,為美日安保關係提供了初始基礎。但這條約受到左派的日本共產黨及保守派的杯葛。當時,日本政治圈「親美」與「親中」壁壘分明,1955年日本大選時,左派的政黨,如日本共產黨紛紛連結。右派的自由黨、民主黨結合成「自民黨」。結果大選中,親美的右派大獲全勝。1959年修改1951年的安全條約,1960年1月19日新的美日安保條約在華盛頓簽訂。美日之間的安全條約約加速日本戰後重建,也奠基了日本50年的繁榮,日本將削減軍事的經費,用在基礎建設與發展上。迄今,美日安保條約的範圍還含括「鄰近周邊」,這個模糊語詞指的就是台灣。這條約維繫冷戰以後的太平洋島鏈防堵中國向東擴張。

過去六十年,台灣之所以能夠獨立昂揚於西太平洋,成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關鍵在於歷任國家元首「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莊敬自強態度,以及與美國建立脣齒相依、合則互利的一致價值使然。

如今馬英九的一席「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的言論,已經向國際社會表達出,他們對台灣安全可以「冷漠視之」,這樣的人來擔任國家總統是令人擔心的。 

註:母親節以此文章獻給母親「台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