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主客易位」的生命覺醒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聖經:「現在啲活的毋是我,是基督佇我的內面啲活。我現在啲活,是靠信上帝的子啲活;伊疼我,為著我放拺性命。」(加拉太書2:20)
今天(2025)7月30日是臺灣民主之父~前總統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安息五週年,特別撰寫一篇講道篇作為信仰的反思。
一、從花瓶到舵手——歷史中的信仰抉擇
2022年7月30日,李登輝總統逝世兩週年。當天我受邀出席國史館舉辦的李登輝文物捐贈與新書發表會。那是一個滿懷敬意的日子,不只是對一位總統的追念,更是一場對一位見證上帝作為者的省思。
當天的演講中,政治大學李福鐘教授一語道破政治權力背後的真實:「李登輝不是蔣經國的預定接班人。」他通過史料來看,蔣經國每週經常召見開會的人是郝柏村、李煥,這二人才是「正統接班人」,在統治集團裡,李登輝不過是個被容忍的「臺籍花瓶」。李福鐘教授指出在民進黨組黨前,蔣經國召開因應會議,出席者是郝柏村、李煥等五院院長,甚至沒有通知副總統李登輝,這是有意排除臺籍者參與決策。
然而,正是在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猝逝,無「遺詔」的真空之際,憲法開啟了命運之門——李登輝依法繼任總統。這場「主客易位」的轉換,不僅是憲政的安排,更深的是信仰的領導。
李登輝如何面對當時黨內宮廷政治的逼宮、軍方的蠢動?
從李登輝的口述與《為主作見證》得知,他並未倚靠權術搏鬥,而是在讀聖經與祈禱中,尋求上主的引導。他與夫人曾文惠女士每日讀經、祈禱,這成為他面對逼宮、軍方壓力、宮廷政變謠言時的力量來源。李登輝總統在回憶中說,他的信心不是來自於權力,而是來自對上主的信賴——這也是他常說的:「我不是我的我」,取自加拉太書2:20——「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
二、「主客易位」的神學基礎——基督活在我裡面
加拉太書2:20是使徒保羅信仰生命的深刻告白,也是基督徒自我認同的重建起點。
這節經文在希臘文原文中關鍵詞「συνεσταύρωμαι Χριστῷ」(sunestaurōmai Christō) 表示「我已與基督一同被釘十字架」,是一種完成時的狀態,意指保羅的「舊我」已經結束,他的存在已經轉化。緊接著「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Christ lives in me)表明主客轉換的本質:自我不再是生命的中心,基督才是生命的源頭與方向。
這種主客易位的神學不是空泛的自我否定,而是價值觀的徹底轉向。不是自我消滅,而是自我重構。基督的生命進入我,使我有新的眼光、新的意志、新的行動。
李登輝總統的信仰見證正是這樣一個「主客易位」的轉化。他將自己從一個政治背景的專家轉向信仰裡的學生;從一個國民黨體系內的花瓶,到一個實踐民主、建立臺灣主體性的領導人。他的信仰不僅是一種信念,更是實踐——在政治現實中見證上主的旨意。
三、信仰不是私密——從內室走向歷史現場
李登輝總統贈送我《臺灣的主張》一書時,特別跟我分享他的信仰體悟,他說:
基督教「神在內心深處」的教義,可以說是「主客易位」的契機。在充滿強烈自我意識的內心深處,有博愛寬恕的神進駐,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自然會消逝,轉變為關愛他人。
這句話點出信仰不是逃避現實的內在旅程,而是轉化現實的公共實踐。上主進入人的生命,不是為了叫人做個安靜無聲的好信徒,而是為了呼召人成為時代的見證者、改革的勇士、社會的僕人。
談到李登輝對臺灣主體的關懷,李福鐘教授也提到一件史料來說明。1984年李登輝擔任臺灣省主席並被提名為副總統,當時李登輝受命去接待到訪的美國在臺協會處長李潔明(James R. Lilley),他是CIA出身的特務兼外交官。當時,李登輝私下贈送葛超智(George Henry Kerr,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美國駐臺北領事館副領事)所著《被出賣的臺灣》(Formosa Betrayed)給李潔明,這本書在國民黨時期長期被列為禁書。顯示李登輝內心對臺灣歷史真相的關懷與盼望。這並非政治操作,而是來自信仰中對真理與自由的追求。他冒著政治風險,只因信仰的良知不容他對歷史保持沉默。
如果蔣經國知道此事,四年後李登輝將不可能再次被提攜為副總統。李潔明一直保守此秘密,直到2000年才說出這段秘辛。
四、覺醒不只是個人,也要社會的轉化
「除非受壓迫者能夠在他們身內具體地『發現』到受壓迫者,接下來又發現自己的意識,否則他們仍會對自己所處的情境『認命』。」(《受壓迫者教育學》,保羅.弗雷勒, Paulo Freire)就是有聖神的內在,使得人想要掙脫束縛,來回應上帝國對於公義和愛的呼召。
主客易位不只是個人靈性上的轉換,也關乎整個社會價值的重構。二十世紀初期帶來美國的社會覺醒的社會福音神學家華特·饒申布士(Rev. Walter Rauschenbusch,1861年10月4日-1918年7月25日)所言:
「上帝國是我們每個人的至上任務,也是上帝給我們的最高禮物。」
饒申布士的神學強調:信仰不只是為得救,而是要建立上主的公義與和平在人間。上主不是只在禮拜堂裡掌權,而是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個面向中作主——政治、經濟、環境、教育、族群關係,皆是上帝國應實踐之處。
臺灣的民主進程正是一種集體的主客易位——從威權統治走向人民作主,從黨國體制走向人權保障。這一切的轉化,正是上主在歷史中行動的結果。而李登輝總統,只是那個願意說「是」的人,回應上主的呼召。
時至今日,主客易位也在許多追求獨立自主的國家氛圍中展現。這次的大罷免就是體現主客易位的精神,臺灣人亟欲擺脫大中國為主、臺灣為客的束縛。期盼主客易位的精神早日在臺灣全面性的開展。
對基督徒而言,還要進一步的主客易位,以上主為我們的中心,如同保羅所告白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這也是李登輝總統信仰的座右銘「我不是我的我」。
五、成為別人的祝福——信仰的公共性
主客易位的生命,會不自覺地影響他人。就像燈台一樣,光不是為自己而亮,是為周遭的人而亮。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是否願意將主權交回給上帝,讓基督活在我們裡面,進而使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是否願意像李登輝一樣,不讓信仰只留在禮拜堂,而是活在政治抉擇、歷史記憶、人民福祉之中?
結語:讓主掌舵,我們才得自由
弟兄姊妹,加拉太書2:20不只是保羅的信仰總結,更是每一位基督徒的自我省思:「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
當基督活在我們裡面時,我們會更敏銳於社會的不義、更積極參與改革、更願意為真理付代價。這樣的信仰不僅讓個人得救,也讓社會得著醫治。
願我們每一位都能經歷這樣的「主客易位」——讓基督在我們生命中作主,我們便能活出自由、活出盼望、活出轉化的見證。
願上主成為我們生命的舵手,使我們即使航行在驚濤駭浪之中,仍能堅定地向著公義與和平的彼岸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