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WW I、Great War,簡稱一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直接稱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此也稱為「歐戰」。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法蘭茲·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蘇菲·霍特科在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共管領土的首府塞拉耶佛視察時被塞爾維亞王國普林齊普刺殺身亡。史稱「塞拉耶佛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受到塞爾維亞在歐洲動盪的巴爾幹地區野心的威脅,奧匈帝國決定,藉著報復斐迪南大公被暗殺的事件,向塞爾維亞發動軍事入侵。 在獲得其強大的盟友德國的無條件支援後,奧匈帝國於1914年7月23日向塞爾維亞發出了嚴格的最後通牒,除其他外,要求塞爾維亞境內的所有反奧地利宣傳都應被鎮壓,並允許奧匈帝國對大公的謀殺案進行自己的調查。儘管塞爾維亞接受了奧地利的所有要求,但奧匈帝國於7月25日與另一個國家斷絕外交關係,並採取了軍事準備措施。與此同時,俄羅斯—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半島的強大支持者—警惕著迫在眉睫的危機,開始了對奧地利進行軍事動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參戰國,就是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對抗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這場歷經四年多的戰爭,同盟國陣亡的士兵約3,382,500,協約國陣亡的士兵約5,497,600人,因戰爭造成平民死亡約2,493,000。總死亡人數約11,373,100人。
在這場人類大浩劫中,我們不禁要問,十九世紀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的大旗以來,掌握知識者自信自負,認為人定勝天,理性可以克服一切,通過教育可以促使人類進入大同世界。雖然理性主義使歐洲文化、政治達到了頂峰,但還是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理性真的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嗎?為何透過理性的眼睛望出去的景象,竟是更加狂傲、虛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