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7月20日,林宗義教授紀念日

7月20日,林宗義教授紀念日

濟南教會長老林宗義(Lîm Chong-gī)教授,1920年9月19日出生於台南。他的父親就是台灣第一位留美哲學博士林茂生先生,林宗義自幼接受父親細心的栽培與教導,並在1939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就讀醫科。畢業之後,林宗義曾留於東京帝大精神科醫局擔任醫局員,其後留校擔任無給助教,並在東京都立松澤病院擔任精神科醫師。1946年,他回到台灣,在台北市錫口療養院(松山療養院,今日松德醫院)擔任主治醫師。

林宗義曾回憶道,終戰那段時間,是父親一生當中最得意,最快樂的日子,因為台灣人終於從奴隸的身份翻身成為主人。然而,緊接著而來的,便是一個顢頇腐敗的國民黨政權,以及在1947年,由於民怨積累多時,而終究爆發的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沒幾天,林茂生於3月11日軍人帶走、失蹤、遇害,林宗義曾經沉痛地提及,他和家人如何透過各種關係去尋找父親的下落,卻始終徒勞;另一方面,由於父親已經不在,林家還有弟妹需要照料,在母親持續變賣嫁妝,卻依舊無法貼補家庭支出的情況之下,林宗義成為那個主要承擔家計的人。

當時,台大醫院開始開辦神經精神科,林宗義是第一位神經精神科的主任,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第一位神經精神科教授兼主任。在那個戰後百廢待舉、資源與經驗匱乏的時期,林宗義開啟了台灣精神醫學領域的研究,並創立台灣精神醫學教育的模式,慢慢建立出一套精神醫學體系。

宗義長老創設台灣第一個兒童精神科門診,關懷在角落中的孩子。他們的愛不是情感而已,是有行動、有系統、有堅持的愛,是來自信仰的愛,是耶穌所教導的愛人如己。1965年,他開始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要職,管理心理衛生的相關事務,但也就是在這段時期,林宗義也因為身為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身份壓力,不得不帶著家人移居海外。

面對父親遇害的創傷並未讓林宗義選擇怨恨,他選擇走向更大的愛與真理,投身公共事務、倡議人權、推動台灣人民自決,因為他相信這是一條符合上帝心意的道路。

1973年3月19日,他與黃彰輝、黃武東、宋泉盛牧師等人,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這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種信仰回應:因為在基督裡,每一個民族都有尊嚴與選擇命運的權利。

解嚴之後,林宗義終於有機會回到台灣,他認為臺灣經歷過二二八事件,卻沒辦法像德國、日本一樣,有國際組織及時介入,並對加害者進行審判、釐清真相,後來又因為實施戒嚴,使得二二八事件的檢討更加被淹沒在遭到噤聲的時代氛圍之下。對此,他也開始透過民間的力量,推動二二八的平反工作。

1997年,林宗義長老與家人成立了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以熱愛鄉土、關懷教育、培育台灣優秀人才作為基金會的宗旨,身為基督徒的林宗義,盼望能透過教育,以自身的宗教情懷與人道精神,持續為台灣社會貢獻心力。2010年7月20日,林宗義長老於加拿大安息,旅世90年。

李美貞長老娘是台灣醫界中第一位具備社工師資格的人,她設立了台大醫院的社會工作室,讓醫療不再只是看病,更是看人。她看到的是病人背後的家庭、心理、社會處境,並以愛與同理心擁抱這些破碎與痛苦。長老娘2024年1月27日在加拿大安息主懷。

2025年4月2日家人攜帶林宗義長老、李美貞長老娘的骨灰返回台灣,在牧師帶領禮拜下,安葬他所深愛的鄉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