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自戀時代

【好書推薦】

Echo and Narcissus (1903)
自戀(Narcissism)的英文一字,來自Narcissus(水仙花)。Narcissus是希臘和羅馬神話人物,是世界上罕有的美男子,傾心於他的少女不計其數,但是他一個都看不上眼。某日,他在河邊看到自己的倒影,他看著看著,竟然愛上了倒影,最終他愛戀倒影而墜入河中,死後變成水仙花。
無視民意的總統,自以為是的教徒,無差別殺人兇手,著迷整型的明星,傲嬌無理的情人,自拍成癮的少年,目中無人的同事…這些人為何如此自戀、自我?



珍.圖溫吉(Jean M. Twenge)與基斯.坎貝爾(W. Keith Campbell)合著的《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一書,便會開始明白,「自戀人格」已成為在全球大城市生活的人相當普遍的心理問題,而且有不斷加深惡化的情況。


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
二位共同作者指出,不論西方或東方,自戀狂潮已經開始隨著教育、媒體和網路,襲捲全球社會及區域文化,形成一個前所未見的「自戀時代」。

在這個自戀時代裡,年輕人隨時自拍上傳網路、父母稱自己的孩子是「小王子、小公主」、名流藝人炫富、裸露,搏版面搶曝光,廣告催眠你購物,「因為你值得!」;職場同事無視團隊合作,政客自我感覺良好,厚顏不顧民意,甚至罪犯為引人注目而公然行兇…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或許習以為常,或許瞠目結舌,甚至可能深受其害。探究這些現象的背後,你會發現,這些行為全暗藏了「自戀」的陰影。





自戀,積極思考的失控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愛自己、做自己」能帶來自信和力量,難道不好嗎?

正向、積極思考是很好,但自戀者不是充滿自信,而是無可救藥的自大與自信,無視現實,不顧人際關係。膨脹、誇耀的「正向」思考態度強調自我欣賞、追求物質財富、外貌、名人崇拜和名聲,在信仰上的成功神學,極端的自大,上帝儼然成為人所驅使的對象,如此之下,對小自家庭教育,大至社會文化、經濟皆造成危害。自戀就像是疾病,由某些因素引發,並透過特定管道傳染,而全球文化為何近年來會出現如此演變,是什麼原因催化了這種現象?背後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自戀」,就是人的自我中心。

自戀型人格障礙

圖溫吉(Jean M. Twenge)對自戀者的生活記錄,指曾有自戀者經常將自己與耶穌相提並論,理由是他自己也是猶太人,而且亦是十二月底出生,「因此」內心陶醉自己與耶穌必有密切關聯。另外,一位自戀丈夫原打算出門替兒子買校服,最終校服買不成,卻買了自己喜愛的高爾夫球桿套裝回家;更有位丈夫購買一枚鑽石耳環給自己,代替送給太太的聖誕禮物。當然,自戀之所以成為「問題」,絕不止於這些生活趣聞,似乎只是滑稽好笑,無傷大雅。

不過,在剖析自戀為社會帶來何種嚴重問題以前,必須強調,談論「一般」自戀人格帶來的心理問題/心理病,跟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精神疾病,存在明顯區分,自戀型人格障礙會嚴重影響自身的生活,屢屢遭遇傷害、無法工作等。但自戀型人格往往成為他人的障礙或傷害。簡言之,二者不是程度上的不同,而是一個是傷害自己,另一個是傷害他人。

自戀型人格

當社會擁有自戀人格者愈來愈多,那麼,瘋狂消費、惡性競爭、盲目冒險、自私自利、攻擊謾罵、婚姻破碎等現象亦隨之極為普遍,我們先從婚姻談起。由於自戀者的自我中心、貪慕虛榮,他們會利用伴侶達到功利目的。例如,男自戀者需要一個能充當「花瓶」的女人,讓他感覺起來更有權力和魅力,受到眾人注目,一旦對方不能維持雙方的地位和魅力,便會立即結束關係,以其他可以滿足條件的女人代替。

這是基於自戀者將所有感情和心神投放在自己身上,情人不過是借來填補空虛,一段關係充滿利用和包裝,往往令伴侶、孩子的身心遭受極大傷害。圖溫吉(Jean M. Twenge)強調「許多與自戀者的關係都有一個美好的開始以及悲慘的結尾」,主要原因在於,自戀者人格特質至少能在短暫的人際關係中,散發出風趣與自信的一面,能一時迷倒身邊人,可是關係一旦延長,被利用的條件不再滿足,必換來撕裂與衝突,在自戀者潛意識中,替換一個人猶如物件,並無本質的分別。

自戀人格在各行各業,會令工作環境帶來充滿羞辱、指責和惡性競爭的問題。美國進行過一項調查,90%的護士指醫生曾以言語羞辱她們;另外,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U.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經常感受到同事的「敵意」;更有研究指,一些企業發現在解僱那些自戀者的「混蛋」之後,利潤明顯提高了,即使被革職的自戀者工作效率高,他們離開後依然對提升企業利潤有良好影響。

自戀時代的悲劇

事實上,自戀者的問題並不「及身而止」,可能延禍養育成自戀的下一代。就典型自戀孩子影響學業的研究,找來就讀基礎心理學課程的大學生,被評為自戀分數最高的,成績最差;被評為自戀分數最低的,每每是系裡成績奪A的學生。箇中原因,是自戀學生對自己表現的判斷不切實際,認為自己相當優秀,留在虛無飄渺的幻想之中。

最嚴重的自戀孩子,高度自尊到了一個地步,更會出現極強反社會人格的暴力傾向,害人不淺。《自戀時代》舉引了不少槍殺案例子。2007年4月,韓裔學生趙承熙,在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把三十二名師生槍掉,再吞槍身亡,他犯案前,宣稱:「拜你們之賜,我像耶穌基督一樣死去,以啟迪世世代代軟弱與毫無防禦能力的人。」此外同年12月,羅伯特.霍金斯(Robert Hawkins)在購物中心開槍射殺九人後自殺,遺書寫道:「可是想一想,我他媽的就要出名了。」構成這類慘案,背後固然有不同層面的因素,但歸納犯案者的人格特質後,連採訪案件經過的記者,事後分享相關案件內容感受到犯案者強烈的「自戀」傾向。

書中諸多實例,切入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媒體網路、物質消費、宗教信仰、人際關係等層面,列舉出各樣例證及數據,幽默地就自戀現象的成因、迷思,以及對「表現自己、唯我獨尊」,作者批判目前蔚為風潮的成功必備觀念,進行引人深思的敏銳分析,同時提出有效的對治之道。

扭轉自戀的世代

在自戀風氣興盛的世代裡,極端的二極,不是過度的崇拜權力、榮譽與財富,就是過度迷戀自我、標奇立異、酸刻嫉妒、逃避現實、難耐艱苦。

作者建議我們面對社會的自戀問題,一方面我們盡可能「迴避」與自戀者接觸,免得受傷或受影響;另一方面要從根本著手,父母可減少對孩子過份的讚賞,應將優點放在孩子完成事情的意義上,而不是迷戀個人先天的獨特性,同時應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念。除了培養個人內省和謙虛的特質外,我們亦應盡量建構新的社會風氣,將榮譽感投向奉獻、慈善和環保等方向,以能夠造就整體社會利益為自豪,代替完全宣示個人能力和炫富的生活觀

「自戀」確實是當今世界性的普遍現象之一,二位作者發掘此現象的嚴重性,並試圖提供他們的建議來扭轉自戀的世代。我個人認為,自戀是來自人類根源性的罪—自我中心,不將榮耀歸給上帝,甚至將自己視為「上帝」。自我中心表現出來的即是「自大、自義、自私」,這三項自我中心的展現,可以歸納聖經中所指人類的罪。

罪的問題,人無力解決,唯有靠著上帝的恩典,唯有靠著上帝的贖罪方法,就是通過謙卑悔改信靠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來「因信稱義」。

作者簡介
Jean M. Twenge ,擁有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已經出版GENERATION ME與合著 THE NARCISSISM EPIDEMIC,並在許多重要媒體如: Time, USA TODAY,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發表,並受邀參加電視Today、Dateline、廣播節目National Public Radio’s All Things Considered。作者現在與丈夫及3個孩子定居於聖地牙哥。

W. Keith Campbell,北卡萊納大學博士,喬治亞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任,腦與行為科學研究計畫主持人,自戀人格量表,探索量表 Exploration Scale (Green & Campbell, 2000)。

七星中會北一區牧長讀書報告 (2015.9.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