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二戰終戰80週年:破解中共史觀與主權攻防

二戰終戰80週年:破解中共史觀與主權攻防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一、前言:歷史不是任由中共塗抹的畫布

今年(2025)年8月15日是二戰終戰80週年,中共正在啟動「3個80週年」(即抗戰勝利、聯合國成立與「台灣光復」80 週年)的宣傳戰、法律戰與心理戰,延續其一貫試圖改寫中日戰爭史實的手法,曲解戰後國際政治安排,並繼續妄稱台灣屬於中國。面對中共藉由終戰80週年進行的統戰,台灣人必須戳破中共的謊言,以確保台灣的主權。

2025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這場全球性衝突不僅改變了世界政治版圖,也塑造了戰後國際秩序。然而,中國共產黨在對內宣傳與對外統戰中,持續改寫中日戰爭史實,將其塑造成中共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勝利的敘事,忽略乃至抹煞中華民國政府在抗戰的核心角色。更進一步,中共曲解戰後國際政治安排,將《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片面解讀為台灣歸屬中國的「國際承認」,並結合宣傳戰、法律戰、心理戰,加大對台灣的統一壓力。

二、中共改寫歷史的三個手法

1. 抹煞中華民國的抗戰地位

歷史研究顯示,1937-1945年間的對日全面抗戰,是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導,並獲得同盟國的軍事與外交支持(如史景遷 Jonathan Spence、《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均明確指出)。中共的游擊戰雖在某些區域造成干擾,但其主力部隊多採取保存實力策略,並未承擔正面主戰場的主要損耗。中共卻在官方教材、影視作品與外交場合中,將抗戰成果據為己有,甚至將「中華民國」的名字從史料中消音。

2. 曲解戰後國際條約

《開羅宣言》(1943)只是同盟國領袖的新聞公報,並非法定國際條約;《波茨坦公告》(1945)則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依《舊金山和約》(1951)放棄台灣、澎湖的主權。然而,日本在該條約中並未將台灣主權移交中國,這一關鍵事實被中共刻意忽略。戰後國際法學者(如Liao, Shaw, & Chen, 2004)指出,台灣的國際法地位至今未經最終確定。

3. 利用聯合國席位更換的混淆

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席位,並未涉及台灣主權歸屬。然而,中共卻不斷將該決議包裝成「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國際認可,並向各國施壓接受這種說法。

三、中共統戰工具的升級版:四戰策略

中共對台灣的對外操作不僅限於外交孤立,更採取「三戰」策略(宣傳戰、法律戰、心理戰及代理人戰爭),並已在數位時代擴大影響力:

1.宣傳戰:透過官媒、社群平台、影視內容、國際論壇,輸出「台灣自古屬中國」的論述,並在海外及華人社群與學術圈滲透資源。

2.法律戰: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南海仲裁爭議的法律化敘事、對外發佈「台灣地圖」等,試圖創造「事實上的法律共識」。甚至,藉由中國國民黨立委陳永康等人提案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9條,其提案理由第10點指出:「兩岸之間尚未在法理上終結1949年以來的內戰狀態」,並強調「在攸關『主權』的事務上宜予以淡化」。對於陳永康的提案,根據立法院文書所載,包括王鴻薇、鄭正鈐、羅廷瑋、李彥秀、林德福、廖先翔、廖偉翔、林思銘、黃健豪、游顥等國民黨立委都連署支持。

3.心理戰:利用軍機繞台、經濟威脅、假訊息製造社會恐慌與政治分裂,弱化台灣民眾對主權獨立的信心。

4.代理人戰爭(proxy war):透過中國國民黨、民眾黨在立法院進行立法權叛變,削弱台灣民主防衛韌性、國防能力。甚至,透過立法權癱瘓司法權、行政權等。

四、台灣的反制與破局之道

在國際現實與法律基礎上,台灣可以採取多層次策略,搓破中共謊言並鞏固國際支持:

1. 正本清源的史實重建

建立國家級的抗戰史與戰後條約研究中心,出版多語言史料與國際法白皮書,凸顯中華民國在抗戰中的核心角色。這論述僅在於釐清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日戰爭的糾葛,而不涉及台灣主權。

透過國際學術合作,將《舊金山和約》與《開羅宣言》法律效力的正確解釋傳遞給世界各地研究者與媒體。依國際法而言,戰爭的始末是從宣戰到和平條約生效為止,所有經過協議後的權利義務須在和平條約生效以後才能產生法律關係。1951年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1952年又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中日和約》,但是在這些和約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並未表明台灣主權歸屬於何方。

2. 國際法與國際關係的雙軌論述

以《蒙特維多公約》(1933)之國家四要件(人民、領土、政府、對外關係能力)證明台灣具備完整國格。反駁「一中原則」的誤導,且大多數國家僅承認北京政權代表「中國」,並未承認台灣屬中國。

3. 數位外交與公共外交

建立多語言數位外交平台,向全球年輕世代以短影音、互動內容呈現台灣民主價值與主權立場。強化與印太民主國家的民間連結,如美國、日本、韓國、澳洲、菲律賓、印度,建立民主防衛聯盟的軟性基礎。

4. 社會韌性與認知戰防禦

在教育體系中加入媒體素養與國際法知識,讓年輕一代具備辨識假訊息與國際法判斷力。建立跨政府與民間的「假訊息應變中心」,即時澄清中共心理戰的操作。

五、前瞻視野:主權獨立不是終點,而是責任

台灣的主權獨立論述不應只是防禦,而要積極展現台灣能為世界民主、人權、永續發展做出貢獻。例如:在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台灣在公共衛生、科技創新、災害應變等領域具領先經驗,可作為國際夥伴。

將台灣定位為「印太民主的前哨」與「全球公共財的提供者」,提升台灣在國際社會不可取代的戰略價值。

六、結語:真理是民主的盔甲

歷史的真相與國際法的基礎,是台灣在國際政治中最堅固的防禦。中共可以編造故事,但無法改變《舊金山和約》,更無法否定台灣在民主、自由、人權上的實踐。當台灣堅定立場、廣結國際民主陣營,就能讓謊言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