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今天早上很悶熱

悶熱
雲含著淚水往裡吞,風也失去他的熱忱而躲藏起來。
是誰使得雲憂鬱,是誰使得風沈默?
在大樓與大樓之間,在路樹與路燈交會處,
憂鬱沈默感染每一個人,
光影失去它的穿透力,晦暗盤據不屬於它的地盤。
------------------

今天早上很悶熱有感而發。
除了表達天氣悶熱,也表達週五的心境,也表達我對政壇的晦暗的無奈。
聯想到,今天的台北好灰色,就像如今政壇的顏色。
晦暗盤據民主台灣,過去獨裁政權何時才能退休,讓年輕活力的本土政治展露熱情。
當然文本一出,就不再屬於作者的詮釋。
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交會,想必有新的詮釋,更能啟動心靈的感受。

推薦: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Holzwege》(中譯:林中路;英譯:Off the Beaten Track)。
海德格把詩當作他的救贖

海德格晚年隱居在德國黑森林的山林小屋裡,沉浸在存有的沈思中。對他而言每種事物都是存有的自我開顯,當海德格思想逐漸進入所謂的Kehre(轉折),而在晚期思想中多次討論了道(Tao)和道家思想。

海德格對於中國的道家思想多所稱讚,認為老子所提出的道(Tao)和希臘的先蘇時期哲學一樣,都是一種存有思想,一種回到思想基源的新思想之路,足以克服西方形上學所造成的存有遺忘的危機。

詩最能讓主體開顯其存在。藉由主體的開顯,存有者亦能意識到其存在的價值。甚至在開顯的過程中,晦暗退出,真理乍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