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掃墓一定要在清明節嗎?

掃墓一定要在清明節嗎?
黃春生牧師

說到清明節,大家很容易就會唸上一句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晚唐詩人杜牧(803-852年)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很生動的描述清明景象與旅人孤獨心境。清明時節,雖然是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時候,但「春天後母面」天氣卻是變化無常。尤其是在中國江南一帶,清明時節往往是陰雨綿綿。杜牧在清明時節寫景詩中,抒發離鄉孤獨的出外人,獨自走在他鄉的濛濛細雨中。清明時節,本該是家人團聚、攜手踏青或結伴掃墓之時。但他現在卻是孤身一人,原本就心情凄楚,再加上煙雨濛濛下個不停,更添幾分愁倘和孤獨。對孤獨旅人來說,此時喝杯燒酒除了可以排遣惆悵,還可驅寒。於是他問熟悉在地的牧童何處可吃酒?遙指前方春意濃濃的紅杏花林子,那裏就有酒店。有了排遣惆悵且具春意的希望之所在。但基本上不是在談論掃墓的事。

古代,掃墓的時間主要在「寒食節」,因為是在冬至過後的105日,因此又稱為「百五節」。寒食節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習俗。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在當時是件大事。因此,不能生火煮食,而以潤餅捲生冷食物來食用。在中國古代的「春祭」就是在「寒食節」這一日進行的又因寒食節是在二十四節氣的清明之前一日,後來寒食節與清明就混為一談了。現在中國華北地區仍有寒食節掃墓祭祖的風俗,甚至韓國仍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掃墓的日期並非一定要在清明節。中國重慶、內蒙古、山西、山東等地習慣在農曆春節掃墓。有些潮汕人在重陽節掃墓。粵東的客家人在元宵節掃墓。台灣北部客家人習慣在元宵節後掃墓,南部客家人習慣在春節後掃墓。日本人則習慣在春分、秋分時掃墓。總之,掃墓的日期沒有一定要在清明節。

何時清明節成為「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成為「民族掃墓節」是在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政府為紀念黃帝所訂制的,中國共產黨繼承這凝聚「民族主義」的儀式,每年在清明節時,他們會在陝西黃陵舉辦全球華人共同返國祭拜黃帝的活動。中國的民族主義統戰觸角更深入到台灣的原住民當中,甚至統派的騎牆份子樂為馬前卒,混淆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意識。(參考2015.3.26原住民是炎黃子孫?原民會主委:讓人見笑)


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原本是不放假的。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政府將「民族掃墓節」訂為國定假日,放假一天,其實是為了紀念蔣介石的逝世。換言之,這是統治者造神的遺毒之作。個人認為,掃墓不一定要在清明節,可以是在任何日子,若選擇安息者的生日、忌日也很有紀念意義。對基督徒而言,選擇在復活節前後更為有意義,因為基督徒深信上帝給人復活的應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