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是「聖誕」不是耶誕

是「聖誕」不是耶誕
黃春生牧師
我這樣的呼籲已經有十幾年了,每隔幾年我就會寫一次這個主題,希望大家不再使用「耶誕」,而能使用「聖誕」。

在每年年底,走在街頭上,耳熟的聖誕歌曲已經悄悄地告訴世人聖誕節腳步近了,然大部分的人,卻不明白「聖誕」的意義。
「聖誕節」(Christmas)一詞,乃由「基督」(Christ)與「禮拜」(Mass)(天主教稱「彌撒」),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意乃指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大家齊聚一堂,共同禮拜(Corporate Worship),以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為人,道成肉身拯救的恩典。
1980年代新聞局查禁黨外雜誌,下令禁止說方言「台語、客語」,更通令各媒體不得使用「聖誕」,「聖誕節」在一夕之間被改為「耶誕節」。這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讓基督教團體深感錯愕。究其原因,乃威權時期的政府有感「聖誕節」一詞冒犯了「至『聖』先師」。沒和基督教團體討論下,將「聖誕」改為「耶誕」。不可否認的,「耶誕」因著媒體多年的慣用,以致「耶誕卡」、「耶誕樹」、「耶誕大餐」等等相繼出籠,許多基督徒和媒體人不明究理的跟著大稱「耶誕…」,若以台語來唸,音似「鴨蛋」更是不雅。這現象僅台灣特有,在其他的華人世界裡,仍以「聖誕」作為紀念耶穌基督降生的用語。
以「耶誕」代替「聖誕」的作法,除了略帶鄙視之外,還顯示出過去的主政者不尊重宗教人權。「耶穌」在希伯來文的發音,是Yahweh「上帝」與yeshua「拯救」兩個字的意義組合而成,發音為YehoshuaYeshua(音譯:約書亞),意思是「上帝拯救」。英文譯為Jesus,中文譯為「耶穌」。由此可見,「耶穌」名字是譯音,兩者應當連貫,不可分開。因「耶」既不是姓,也無法以單一的「耶」字代表耶穌的名字,就好像台灣的姓氏有人姓「張簡」有人姓「范姜」,我們絕不能簡稱他們為「先生」或「太太」,因如此一來,便會缺乏音與義的完整性。
對此,基督徒及媒體人應該堅持「聖誕」,而不要「耶誕」,不僅因為名字的完整性,也不僅是抗議當時主政者的粗暴。更因為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宇宙獨一的創造者「聖父」;「聖子」耶穌是唯一的拯救之路;「聖靈」是一切的復和者。唯有上帝配稱為「聖」,不容許世人(宗教教主、政治領袖等)僭越上帝的尊榮。音樂之父巴哈在他創作的樂譜都會寫上「榮耀唯獨歸給上帝」的意義也在此。所以,基督徒應將屬上帝的聖名歸給上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