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聖餐,作為上帝國革命的行動

 聖餐,作為上帝國革命的行動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聖餐在基督宗教禮拜中是神聖奧秘的禮儀,神學討論的焦點都關心餅和杯的本質有否被轉化,衍生出「變質說」、「同質說」、「紀念說」、「臨在說」等。但是,聖餐不只是基督宗教禮儀,而是一場寧靜卻強而有力的上帝國革命行動。


我們先來查看幾則核心經文關於聖餐的記載:

一、聖經經文的核心

1. 路加福音 22:19–20

「然後他拿起餅,向上帝感謝了,擘開,分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這樣做來記念我。」飯後,他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上帝的新約,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設立的。』」

在此,耶穌將最平常的餐桌行動轉化為新的盟約記號,顛覆了世人對於權力與榮耀的理解。

2. 哥林多前書 11:23–26

「我所傳授給你們的是我從主所領受的: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感謝上帝,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犧牲的;你們要這樣做,來記念我。』吃過後,他照樣拿起杯,說:『這杯是上帝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次喝的時候,應該這樣做,來記念我。』這樣,每逢吃這餅、喝這杯的時候,你們是在宣告主的死,直到主再來。」

耶穌基督死於羅馬帝國的政治迫害,死於猶太的宗教謀害,死於世上的暴力與權勢。使徒保羅強調:聖餐是對「主的死」的公開宣告。這不僅是回憶,更是持續的抗議——對抗世上一切的不公義,對抗暴力與權勢所建立的墮落國度。

3. 使徒行傳 2:42, 44–45

「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聖餐與團契緊密相連,形成一種「共享經濟」與「社群平等」的信仰新群體。


二、當時處境的洞見

1. 羅馬帝國的餐桌文化對比

在羅馬帝國的「宴會文化」中,餐桌常是權力、階級、榮耀的展示。富人坐上位、享用佳餚,窮人則被排除。聖餐卻徹底不同:所有人在主的桌前都是平等的,沒有奴隸與自由人、沒有猶太人與希臘人、沒有男與女的隔閡(加拉太書 3:28)。這是對帝國秩序與價值的顛覆。

2. 記念耶穌受死的「反抗」意涵

在羅馬世界,十字架是極致羞辱與政治處決的工具。基督徒卻在餐桌上「記念主的死」,等於不斷公開宣示:上帝國不是靠凶狠的武力,而是靠捨己的愛。這是最溫柔卻堅定的抵抗。

3. 聖餐作為「新群體」預嚐上帝國的滋味

初代教會的聖餐,並非只是一小片餅和一小口杯,而是建立上帝國的「新群體」。人們在同桌吃飯,跨越社會階級的隔閡,建立了一個新的生命共同體,預嚐上帝國的滋味——這是對帝國「以財富和權勢劃分階級」的直接挑戰。


三、聖餐革命的本質

1. 從「記念」到「實踐」

聖餐不只是靈性內在的紀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再現:分享、平等、彼此服事。更是對個人生命與價值的革命。

2. 從「個人」到「群體」

聖餐塑造的是一個「新造的群體」,這群體活在帝國壓迫下,卻見證另一種秩序——上帝國度的秩序。

3. 寧靜卻堅決

它不像起義那樣流血,但卻在日常生活中持續挑戰不義,建立一個屬於上帝國的「先知性群體」。


在聖餐禮儀中,領受小小的餅與杯,看似微不足道,卻成為上帝國度的「顛覆性符號」。聖餐提醒我們:真正的權力不在刀劍,而在捨己的愛;真正的革命,不是喧囂的暴力,而是溫柔而持續的分享基督的生命,直到基督再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