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只要學校在,民族就不會滅亡

只要學校在,民族就不會滅亡

面對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民族有滅亡之災時,猶太傳統談到偉大拉比約哈難•便•撒該(Johanan ben Zakkai,A.D. 30-90)的一個典故。他是名拉比Hillel的學生。相傳西元68年,耶路撒冷陷於羅馬軍團的重重圍困之中,城內的猶太人危在旦夕。當時,在對待羅馬人的態度上,猶太人內部分裂成兩派:一派是主張非暴力解決的鴿派,另一派是主張以暴力抗爭的鷹派。約哈難所屬的鴿派被鷹派關押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城堡中,行動受到了極為嚴格的限制。
約哈難先假裝生病,不久,就傳出了約哈難的死訊。把這拉比的遺體裝進棺材,以下葬為名,逃出了鷹派的監視。羅馬守兵想要以刀刺入棺材來驗屍,約哈難的弟子們紛紛跪下求情。最後來到了羅馬統帥部的所在地。
約哈難正視著司令官維斯帕先(Vespasian)的眼睛,十分認真地說:「我對將軍閣下懷著和羅馬皇帝一樣的敬意。」「閣下一定會成為羅馬帝國的凱撒的。」約哈難說:「我只有一個願望請你幫忙實現:給我留下一個能容約10多個拉比的學院,並承諾永遠不要破壞它。」維斯帕先同意考慮約哈難提出的要求,並說如果他的預言能夠成真,就會實現他保存學校的願望。
西元69年共出現四位凱撒,維斯帕先是當年最後一位被元老院任命為凱撒。維斯帕先上皇帝寶座之後,為了感謝約哈難拉比的預言,最終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當羅馬軍隊血洗耶路撒冷城時,他果然發出了一道命令,要求只留下一所小小的學校。這樣約哈難拉比在沿海平原小鎮雅比尼(Yavne/Jamnia,代下26:6)建立的聖經學院得以倖存。後來這學校成為近代猶太教的復興搖籃。
約哈難考慮的並不僅僅是幾十位拉比的生命,而是更要發揚他們所代表的猶太人熱愛學習的精神傳統。除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外,猶太人還很重視學校環境。猶太人之所以如此重視學校建設,是基於他們的文化傳統,基於他們對學校教育的不同尋常、高於一切的認識。猶太拉比認為,學校不僅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更是維護民族共同體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才能保證其子孫後代維護其民族身份,發揚猶太民族的精神。這一觀念如果用西元一世紀的這位猶太拉比約哈難•便•撒該的話來表述,就是:『只要學校在,民族就不會滅亡。』

Rabbi Yohanan ben Zakkai relocated to the city of Yavne/Jamnia, where he received permission from the Romans to found a school of Halakha (Jewish law). Zakkai's school became a major source for the later Mishna, which records the work of the Tannaim, and a wellspring of Rabbinic Judaism.

Rabban Yohanan b. Zakkai

JOHANAN B. ZAKKAI (猶太百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