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1998年10月23日簽署《懷伊河備忘錄》,再到加薩戰爭
《懷伊河備忘錄》(Wye River Memorandum)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於1998年10月15日至23日在美國馬里蘭州懷伊河舉行的高峰會上談判達成的協議。該備忘錄旨在恢復1995年《西岸和加薩地帶臨時協定》(奧斯陸協定, Oslo Accords)的執行。
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首次出任以色列總理,與巴勒斯坦治理當局領導人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在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的見證下,1998年10月23日在白宮簽署懷伊河備忘錄。同一天,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第5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奧佩蒂分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剛剛達成的「以土地換和平」的臨時協議表示祝賀。該備忘錄確定將於1998年11月2日自簽署之日起十天生效。
1998年11月17日,以色列120名成員的議會以75票對19票批准了該備忘錄。1998年12月18日,克林頓政府和歐盟宣佈對雙方執行備忘錄第一階段感到滿意。雙方將立即加速恢復永久地位談判,並將堅定地努力實現在1999年5月4日之前達成協議的共同目標。
然而,以色列只實施第一階段的重新部署(F.R.D.)從C區撤出2%,而不是承諾歸還13%的西岸土地。雙方指責對方沒有履行《懷伊河備忘錄》規定的責任,協議的進一步執行迄今仍未完成。
2000年西岸激進阿拉伯人發動第二次起義(The Second Intifada),對猶太人進行街頭炸彈攻擊,2001年以色列政府開始築起隔離牆,2007年完成長達681公里的隔離牆,限制並剝奪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行動自由,圍牆與各進出路口配置檢查哨、拒馬、監視器與武裝士兵。
隔離牆越長,巴勒斯坦人抗爭就越升高,甚至在2006年1月的巴勒斯坦議會選舉,激進的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擊敗執政的法塔赫黨。選舉後,哈馬斯黨掌控加薩,並學習伊朗加緊加薩的「伊斯蘭化」。數年間哈馬斯發動幾波火箭彈攻擊以色列,以色列也強烈回擊,雙方皆造成諸多平民傷亡。
2014年8月27日,以色列和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以巴衝突暫時結束。之後,雙方仍有邊境衝突迄今,彼此仇恨造成無辜人民死傷,更是人類的大悲劇與邪惡。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從加薩發射逾5,000枚火箭彈轟擊以色列,加薩戰爭正式爆發。2023年10月15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阿巴斯表明哈瑪斯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並表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政策、項目、決策才是唯一合法代表,重申反對哈瑪斯和以色列殺害平民,呼籲雙方釋放平民、囚犯和被扣押人士。戰爭二年下來,大量平民在此次戰爭中遭到殺害。約有230萬巴勒斯坦人在加薩境內流離失所。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小組和人權組織指控以色列和哈瑪斯均犯有戰爭罪。2025年9月,聯合國獨立國際調查委員會認為以方構成種族滅絕罪。
在美國總統川普派特使的調解下,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10月10日生效,但19日就因以哈交火瀕臨破裂。美國副總統范斯21日出訪以色列,啟動第二階段的談判,該階段包括以色列全面撤軍、國際維和部隊進駐、建立臨時政府和哈瑪斯繳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