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長老教會的禮拜根據與更新

長老教會的禮拜根據與更新  
黃春生牧師

昨天(2011/6/26)三重眾教會在金陵女中舉行使命異象日,這是我去年擔任聯合會主席所提出來的計畫,在新任主席的交託下繼續辦理。禮拜程序就是以重新教會第一場禮拜的程序來進行,接著舉行聯合祈禱會,感謝上帝的帶領,讓一切充滿感動,也願將這份感動化為合一與宣教的行動。

下午闖關的最後回饋,我聽到不同教派的兄姊分享,他們非常享受在禮拜與祈禱中,禮拜有現代也有傳統的元素,有歡慶也有內省的深度。既然許多人對今日禮拜都很有感受,我就來談一談長老教會的禮拜程序,以及我對禮拜更新的看法。

論到禮拜程序,長老教會或改革宗教會從十六世紀宗教改革以來,並未把自己的禮拜儀式定死在某種形式上。因此,禮拜堂的布置與禮拜程序,不同的長老教會彼此之間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主軸程序是不變的。那麼長老教會禮拜的主軸程序是什麼?有何聖經根據呢?

長老教會禮拜的主軸程序

長老教會禮拜的主軸程序,主要是根據以賽亞書6:1-8而來的。這段經文所描述的禮拜程序如下:

(一)宣召(6:1):偉大君王駕崩,因憂國憂民而呼召眾人進入聖殿敬拜。

(二)讚美(6:2-4):含啟應與信仰告白。聖歌隊頌讚有如六翅天使撒拉弗的讚美,讚美的歌聲彷彿從地上穿透到天上。撒拉弗的讚美方式,則含有詩歌讚美,「彼此呼喊」的啟應,與信仰告白的意味(6:3)。

(三)祈禱(6:5-7):祈禱包括認罪與赦罪。以賽亞自認自己是嘴唇不潔又住在嘴唇不潔者的中間,這相當於禮拜中個人的認罪,並為社會認罪代禱。接著,上帝的使者以火炭來赦罪。通常教會會以耶穌基督的寶血之經文作為解罪文。

(四)信息(6:8上):「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這一段經文是上帝在說話的時段,相當於禮拜中的讀經與講道。

(五)回應(6:8下):以賽亞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回應上帝的信息,即演化成禮拜中回應上帝話語的時段,包括以奉獻來回應,以服事來回應(消息報告),最後接受祝禱來受差遣。

雖然,我們今日的禮拜程序,並不完全相同,但是並沒有脫離以賽亞書6:1-8的禮拜程序主軸。這樣的禮拜程序,歷經數百年的儀式添加,天主教彌撒儀式從主後七百年起,就形成繁瑣的程序。直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長老會除去許多繁文縟節,恢復到以賽亞書6:1-8的禮拜程序,並以本土語言讀經及講道,而不用天主教視為高貴神聖的拉丁語來講道。1644年英國韋斯敏斯德會議所通過的《禮拜指南》(A directory for the publique worship of God),就列出當時長老教會的禮拜程序,就是根據以賽亞書6:1-8的禮拜主軸程序而來。

皇家的禮拜

以賽亞書6:1-8的禮拜程序又被稱為「皇家先知社會關懷型的禮拜」。以賽亞稱上帝是「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6:5),既然稱上帝為大君王,意指以賽亞進入聖殿敬拜就如同晉見國王的禮儀。而聖殿也如同上帝的皇宮,不是一般人可隨意進入的,更不是雜亂叫賣的「菜市場」。要進入皇宮,必須要稟報,然後等待「宣召」方可來到大君王的面前。「宣召」一詞,乃是繼承古代皇家用語,我們可以想像,文武百官要晉見國王,必須等候國王的恩准,在宮殿官大聲宣召「宣…晉見」,此時朝見者才能進入聖殿。此外,我們也可以想像被宣入殿者,他的身份地位也必定崇高,必定與國王有所關連。

這種晉見國王的宣召意涵,在我們的禮拜中已經逐漸被遺忘,甚至司會者也會漫不經心的照本宣科,而忽略他的身份乃是皇宮的宮殿官,他伺立在上帝身旁,同時也引導人晉見上帝。是會眾遺忘禮拜的皇家內涵,則容易對禮拜的參與隨隨便便,對上帝的崇敬反倒比對世上權柄的崇敬還要低。當我們失落禮拜中的皇家內涵,自然就無法感受到以賽亞的經驗,更無法聽見天使的天籟,無法領受上帝的聖言,更無法決志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如果有說,也將是三分鐘熱度。

先知的社會關懷特質

基督信仰不是私有化或獨善其身,而是要參與上帝在世界的更新,對苦難的世界有福音的使命。以賽亞的先知活動正是如此。從經文的脈絡來看,以賽亞書第6章的上文是一連串災禍的審判語(賽5章),下文是亞蘭與以色列聯軍對猶大國的威脅(賽7章)。

以賽亞時代的社會罪惡導致苦難,第5章提及六項災禍:1.貪婪炒地皮(5:8-10)。2.終日花天酒地(5:11-12)。3.懷疑上帝的審判(5:18-19)。4.顛倒是非的司法(5:20)。5.自作聰明(5:21)。6.賄賂枉曲正直(5:22-23)。這也難怪,以賽亞深感自己也身處罪惡極深的社會,他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通過以賽亞書第5章的經文,我們看到上帝與先知以賽亞的社會關懷取向。

此時,猶大國內部腐敗(賽5章)、國王駕崩(賽6:1)、外患逼近(賽7章),先知以賽亞的心情沈重是可想而知的。他必是在看不到社會的良善,見不到國家的希望,又自己徬徨無助時,才特別到聖殿去找上帝想辦法。

以賽亞是擔憂國家社會的危機而被上帝「宣召」晉見。同樣地,我們對個人、生活、家庭、事業、社會、國家與世界憂慮時,乃是上帝呼召我們去晉見祂,並差派我們去關懷苦難的世界。也是因為這種先知的社會關懷特質,使得長老教會的禮拜有著「先憂患,後安樂」的信仰文化。

今日禮拜的更新

除了從以上二點,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禮拜的神學內涵之外。我們也可以從以賽亞書6:1-8來探討今日禮拜還有哪些需要更新之處。

(一)讚美的更新:火熱的敬拜

聖歌隊、敬拜團的服事就像撒拉弗。當以賽亞聽到聖歌隊頌讚時,他彷彿聽到撒拉弗的天籟。因此,聖歌隊、敬拜團的服事需要仿效撒拉弗,除了侍立在聖殿的前方服事,他們還「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遮臉、遮腳表示自己在上帝面前的謙卑與對上帝尊榮的崇敬,因此帶領敬拜者,不適合穿著「鮮豔奪目」的服裝,而應穿著詩袍或謙卑儉樸為主。

所選唱的詩歌,應該如同撒拉弗頌讚上帝的「聖潔」、「榮耀」、「至善」,又宣告「赦罪」的恩言。撒拉弗的讚美方式是「彼此呼喊」,聖殿的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想必是節奏「震動」門窗,甚至人心也為之震動;而「煙雲」象徵撒拉弗所散發出來的熱情,換言之,這是一場充滿「火熱」的敬拜。

(二)祈禱的更新:會眾的祈禱

祈禱包括認罪與赦罪。以賽亞自認自己是嘴唇不潔又住在嘴唇不潔者的中間,這相當於禮拜中個人的認罪,並為社會認罪代禱。坦白說,我們在禮拜中的祈禱時間太少,都是司會帶領會眾祈禱而已。甚至,祈禱內容常常忽略認罪與赦罪的內涵。為了加以改善,或許我們可以先邀請會眾開口同心祈禱後,再由司會帶領眾人祈禱。

(三)信息的更新:決志的呼召

我們不知道以賽亞先知在這次的敬拜中,所聆聽的信息多長,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他有聽到上帝呼召:「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牧師擔任上帝話語的僕人,講道是最重要的服事之一,他必須聆聽上帝的話語,再將上帝所要他傳講的信息傳講給會眾。但是,許多牧師往往講完道,卻沒有「呼召」,這也是我需要反省與努力的地方。每次講道的最後,我都會提到二項反省或可以實踐的信息。在第二場禮拜裡,我就會用比較多的時間來呼召,而在第一場禮拜裡,我也希望能夠加強呼召的部分。

(四)回應的更新:獻身受差遣

有呼召,當然就需要給會眾一段回應決志呼召的祈禱時間。甚至,我也期待邀請決志者來到台前,讓長老們為他們代禱與祝福。上帝沒有拒絕以賽亞所帶來的問題,但上帝也沒有告訴他詳細的解決計畫。反而,上帝只給以賽亞幾句話,要他出去傳(賽6:9-10),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

面對上帝的呼召,以賽亞獻身受差遣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回應上帝的話語,包括以奉獻來回應,以服事來回應。但禮拜中的「奉獻」往往被窄化成金錢的奉獻,其真實的意義乃是「獻身」。如果,我們能如先知以賽亞一般的關懷社會,或願意像耶穌基督取僕人的樣式成就光和鹽的使命,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有多成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