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老人與乞丐娘
聖誕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早在十一月底,相關的應景禮品,包括卡片、裝飾等物品都相繼在各種場所的櫥窗出現。但似乎很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甚至有人認為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生日,因為在這些應景之物中,最顯目,也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聖誕老人。甚至,在這之前許多歐美等基督教國家還會推出短期的「聖誕老人學校」,為的是要訓練有意當聖誕老人的人,知道怎樣使這個角色「稱職」,好讓看到的人喜歡。於是一年一度在慶祝耶穌降生與期待基督再臨的聖誕節,越來越像「聖誕老人節」,而離開耶穌基督降生的本意也就越來越遠。
其實,我不反對聖誕老人,但對於聖誕老人逐漸取代了耶穌降生角色的問題,就是基督教信仰墮落的危機。因為教會已逐漸高舉「聖誕老人」而忘記「榮耀歸主」的信仰精神。或許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對聖誕老人有積極的認識,因為聖誕老人畢竟也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他的善行值得我們學習。
聖誕老人即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第四世紀的小亞細亞人),他年輕時遊歷巴勒斯坦和埃及,回到呂西亞後不久就任米拉主教。因為他經常幫助窮困者與孤兒,更在聖誕節前夕使窮苦者也能得到一份來自「陌生客」所贈與的禮物感受到溫暖,並且為了不讓這些貧困的家庭之自尊心受到損傷,還得選在三更半夜大家熟睡的時候,偷偷地將禮物塞進屋內去。後來,又因為聖誕節在歸信耶穌基督的日耳曼人中,有著送禮的禮俗,逐漸在中世紀時聖誕節開始盛行聖誕老人送禮給小孩。
會有聖誕老人的出現,原本的用意是相當好的。但是,卻因為商人腦筋動得快,將聖誕老人給予商業化,使這原本在鼓勵、安慰貧困家庭的聖誕老人,演變成招攬顧客,或是街頭鬧笑娛樂大眾的重頭戲。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只知道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日子,相對的是越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和由來了。
或許我們可以讓聖誕老人少去「商業氣息」,而使窮困者多一份「溫馨」。如此,效法聖誕老人真正的信仰動機,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在台灣就有一位「聖誕老人」,她就是將基督的信仰實際活出來的人。但是,她前幾日九十三歲安息主懷。或許在慶祝聖誕節之前,我們也來追思這位沒沒無名的「乞丐娘—台北市私立愛愛院的院長清水照子」。
她,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六十八年前,她為了「愛」,遠從日本京都嫁到台灣來,卻意外地變成在台北照顧乞丐和殘疾孤苦遊民的「乞丐娘」。這個故事,得從日治時代的一九二三年說起,七十九年前,在台灣總督府商工課任職,出身淡水望族的施乾,在做貧民普查時,發現台北街頭乞丐很多,沒有人照料,因此遊說親友集資興建「愛愛寮」,專門收容乞丐,教導乞丐謀生的技能,幾年後,台北的乞丐漸漸地絕跡,但是,施乾的元配妻子,不久卻不幸積勞成疾去世,留下施乾孤軍奮鬥。
一九三四年,在日本曾經聽過施乾義行的清水照子,在鄰居的撮合下,嫁給施乾來到台灣,當時二十五歲的照子成為施乾的左右手,協助夫婿經營愛愛寮,但是她慢慢發現,她心目中景仰的,「仁慈、堅強又具有豪氣」的丈夫,在台灣的現實生活裡是那麼地不浪漫。
身為京都商人長女的照子,因為跟隨夫婿一起照顧乞丐,一度染患阿米巴痢疾,差一點送了命,但是她還是天天跟乞丐、蝨子和跳蚤為伍。因此,萬華一帶的鄰居都稱照子女士是「乞丐娘」。
台灣光復前一年,施乾因為過度操勞加上高血壓,以四十六歲壯年不幸病逝,當時三十五歲的照子,決定一肩挑起「愛愛寮」的經營重任。
早期的「愛愛寮」除了收容乞丐之外,也收容一些孤苦無依的小孩和殘疾貧病的遊民,後來經過幾次更名、整建,如今愛愛寮已經是政府立案,專門收容老人的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六十多年來,照子帶著院內員工,以及施乾元配的兩個女兒施明月、施美代,無怨無悔地投入這一項福利事業。她多次拒絕了日本方面和我國政府的個人獎勵,也很少在媒體上曝光,她說:她只不過是做了她認為應該做的事。
乞丐娘的女兒回憶說:「媽媽是日本有錢人家的小姐,雖然嫁到台灣很委屈她,但這麼多年,她就是信耶穌,靠信耶穌的力量,支持到現在。」乞丐娘認同台灣早已歸化為台灣籍,而她一天的開始就在在辦公室讀聖經、祈禱,以得一天的力量。
如今她的子女和第三代也投入了愛愛院的工作行列。大女兒施明月和二女兒施美代,都已經年過七旬,他們一家人,跟著無數的乞丐、孤兒、老人和貧病殘障的院民,同甘共苦、也一起成長。護士出身的施美代表示:她則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取得先生的諒解,才能夠留在愛愛院幫她母親的忙。又說:「孤兒和流浪兒都放在我家,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吃飯,我們姐妹都要服務他們,給他剪頭髮,給他洗澡,剪指甲,餵他吃,小兒麻痺,有的瞎子,都要餵他才可以去上學。」
如今這位台灣的「聖誕老人—乞丐娘」安息了,但是她的信仰精神—「愛是永不止息」。我想,若是少掉「商業的聖誕老人」,而多一些「慈善的聖誕老人」,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更充滿基督的愛。就讓我們以「慈善」來迎接基督的待降吧!
聖誕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早在十一月底,相關的應景禮品,包括卡片、裝飾等物品都相繼在各種場所的櫥窗出現。但似乎很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甚至有人認為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生日,因為在這些應景之物中,最顯目,也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聖誕老人。甚至,在這之前許多歐美等基督教國家還會推出短期的「聖誕老人學校」,為的是要訓練有意當聖誕老人的人,知道怎樣使這個角色「稱職」,好讓看到的人喜歡。於是一年一度在慶祝耶穌降生與期待基督再臨的聖誕節,越來越像「聖誕老人節」,而離開耶穌基督降生的本意也就越來越遠。
其實,我不反對聖誕老人,但對於聖誕老人逐漸取代了耶穌降生角色的問題,就是基督教信仰墮落的危機。因為教會已逐漸高舉「聖誕老人」而忘記「榮耀歸主」的信仰精神。或許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對聖誕老人有積極的認識,因為聖誕老人畢竟也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他的善行值得我們學習。
聖誕老人即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第四世紀的小亞細亞人),他年輕時遊歷巴勒斯坦和埃及,回到呂西亞後不久就任米拉主教。因為他經常幫助窮困者與孤兒,更在聖誕節前夕使窮苦者也能得到一份來自「陌生客」所贈與的禮物感受到溫暖,並且為了不讓這些貧困的家庭之自尊心受到損傷,還得選在三更半夜大家熟睡的時候,偷偷地將禮物塞進屋內去。後來,又因為聖誕節在歸信耶穌基督的日耳曼人中,有著送禮的禮俗,逐漸在中世紀時聖誕節開始盛行聖誕老人送禮給小孩。
會有聖誕老人的出現,原本的用意是相當好的。但是,卻因為商人腦筋動得快,將聖誕老人給予商業化,使這原本在鼓勵、安慰貧困家庭的聖誕老人,演變成招攬顧客,或是街頭鬧笑娛樂大眾的重頭戲。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只知道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日子,相對的是越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和由來了。
或許我們可以讓聖誕老人少去「商業氣息」,而使窮困者多一份「溫馨」。如此,效法聖誕老人真正的信仰動機,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在台灣就有一位「聖誕老人」,她就是將基督的信仰實際活出來的人。但是,她前幾日九十三歲安息主懷。或許在慶祝聖誕節之前,我們也來追思這位沒沒無名的「乞丐娘—台北市私立愛愛院的院長清水照子」。
她,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六十八年前,她為了「愛」,遠從日本京都嫁到台灣來,卻意外地變成在台北照顧乞丐和殘疾孤苦遊民的「乞丐娘」。這個故事,得從日治時代的一九二三年說起,七十九年前,在台灣總督府商工課任職,出身淡水望族的施乾,在做貧民普查時,發現台北街頭乞丐很多,沒有人照料,因此遊說親友集資興建「愛愛寮」,專門收容乞丐,教導乞丐謀生的技能,幾年後,台北的乞丐漸漸地絕跡,但是,施乾的元配妻子,不久卻不幸積勞成疾去世,留下施乾孤軍奮鬥。
一九三四年,在日本曾經聽過施乾義行的清水照子,在鄰居的撮合下,嫁給施乾來到台灣,當時二十五歲的照子成為施乾的左右手,協助夫婿經營愛愛寮,但是她慢慢發現,她心目中景仰的,「仁慈、堅強又具有豪氣」的丈夫,在台灣的現實生活裡是那麼地不浪漫。
身為京都商人長女的照子,因為跟隨夫婿一起照顧乞丐,一度染患阿米巴痢疾,差一點送了命,但是她還是天天跟乞丐、蝨子和跳蚤為伍。因此,萬華一帶的鄰居都稱照子女士是「乞丐娘」。
台灣光復前一年,施乾因為過度操勞加上高血壓,以四十六歲壯年不幸病逝,當時三十五歲的照子,決定一肩挑起「愛愛寮」的經營重任。
早期的「愛愛寮」除了收容乞丐之外,也收容一些孤苦無依的小孩和殘疾貧病的遊民,後來經過幾次更名、整建,如今愛愛寮已經是政府立案,專門收容老人的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六十多年來,照子帶著院內員工,以及施乾元配的兩個女兒施明月、施美代,無怨無悔地投入這一項福利事業。她多次拒絕了日本方面和我國政府的個人獎勵,也很少在媒體上曝光,她說:她只不過是做了她認為應該做的事。
乞丐娘的女兒回憶說:「媽媽是日本有錢人家的小姐,雖然嫁到台灣很委屈她,但這麼多年,她就是信耶穌,靠信耶穌的力量,支持到現在。」乞丐娘認同台灣早已歸化為台灣籍,而她一天的開始就在在辦公室讀聖經、祈禱,以得一天的力量。
如今她的子女和第三代也投入了愛愛院的工作行列。大女兒施明月和二女兒施美代,都已經年過七旬,他們一家人,跟著無數的乞丐、孤兒、老人和貧病殘障的院民,同甘共苦、也一起成長。護士出身的施美代表示:她則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取得先生的諒解,才能夠留在愛愛院幫她母親的忙。又說:「孤兒和流浪兒都放在我家,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吃飯,我們姐妹都要服務他們,給他剪頭髮,給他洗澡,剪指甲,餵他吃,小兒麻痺,有的瞎子,都要餵他才可以去上學。」
如今這位台灣的「聖誕老人—乞丐娘」安息了,但是她的信仰精神—「愛是永不止息」。我想,若是少掉「商業的聖誕老人」,而多一些「慈善的聖誕老人」,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更充滿基督的愛。就讓我們以「慈善」來迎接基督的待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