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日本流浪漢之母

日本流浪漢之母
黃春生牧師
台灣「乞丐娘」清水照子,於今年十二月初安息主懷,享年九十三歲。十二月廿四日聖誕節前夕在高俊明牧師的主理下舉行告別禮拜。前總統李登輝和總統陳水扁都前往致意,追悼並頒發褒揚令給這位被譽為「台灣乞丐娘」的施照子姊妹。

照顧貧病者超過半世紀的台北市私立愛愛院榮譽院長清水照子,本身就是一個愛的傳奇。她是日本人,當初被淡水慈善家施乾所創辦的「愛愛寮」義行所感動,這是專門收容乞丐、鴉片癮者、精神病和痲瘋病患的收容機構;施乾在日本時代的任職商工課,在訪查艋舺地區的貧戶時,有感當地為數眾多的乞丐生活淒苦,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就變賣家產設置「愛愛寮」照顧乞丐並賙濟社會弱勢者。此舉曾獲日本總督府的表揚,也在一九二九年被日本天皇「御下賜金」嘉勉善舉,而這位名門出身的高等女校畢業生在經過親戚介紹後,在一九三四年來台嫁給施乾,歸化為台灣人,成為終日與貧病乞丐為伍的「台灣乞丐媽」,甚至在丈夫過世後,毅然繼承亡夫的遺志扛起經營改制後的「愛愛院」營運。即使後來年邁也愛心不減當年;她常把自己的薪水捐出來供院內使用,每天一早會帶領院民向上帝祈禱,求主賜福愛心給每個人。

近日有一位日本牧師來台灣,她的愛心同為世人所敬佩,她就是人稱「日本流浪漢之母」的森本牧師。

森本牧師的兒子回憶母親照顧流浪漢之初,他的反應,他說:「起先我真的很不能諒解母親,因為她常常帶流浪漢回家吃飯。我寧可一個人去廁所吃飯,聞糞便的味道,還勝過那些流浪漢的味道。」但如今,他已經成為母親的助手。

在日本「山谷」這個地方,若說不認識森本牧師的人,就會被稱做是「潛入者」,意思是不被允許住在山谷的人。「山谷」是從江戶時代東京地區台東區內所使用的一個地名。與大阪、橫濱並列為日本三大著名臨時雇工的集合市場。七十年代日本經濟不景氣,大量臨時工失業,露宿街頭,成了流浪漢,人數之多,高達一萬五千名。

這些流浪漢的命運,卻因著森本牧師而改變。森本牧師不但在日本山谷地區,建立了一千多人的教會,為二千多人施洗,還完成一百萬人以上的食物供應。

森本牧師分享說,她關心這些流浪漢,是因著耶穌深切憐憫世人所發出的「斷腸之愛」,這個愛讓耶穌為世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鼓舞著她奔向山谷地區無助的人們。森本牧師三十年來服事流浪漢始終如一,她歸納三十年來的傳道生活為一句話,每一天都是「愛的吶喊」的日子。那種吶喊貫穿到每一位聽者的靈魂去,那份愛化成復活的生命,將每一個人的生命從黑暗變為光明。

近年來我們在台灣不斷聽到教會追求「大充滿」,談教會復興的策略,但其實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徹底地實踐耶穌基督愛的誡命。有人認為他讀過許多次聖經,也聽牧師講道或參加許多的聚會數年,但是要緊的是,上帝的信息有沒有觸動你的內心,讓你願意委身去愛上帝,去愛人如己呢?

我很盼望台灣能有更多像清水照子、森本牧師這樣的基督徒,為黑暗世代的人點亮希望的燭光。為此,小會也於上週五制訂重新教會關懷基金辦法,期待這個基金有你的參與,使得許多困苦的人得到幫助,讓他們看見從基督那裡來的盼望。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重新教會關懷基金辦法
制訂日期:2001年12月28日
第一條:關懷基金為關懷本會與社區家庭,因緊急發生生命、財物重大傷害或損失,以致影響正常生活或有生命危機者而設置。
第二條:基金分兩類
1. 經濟援助:無償捐助每月三千至一萬元,為期一年。經小會核可,可以展延。若救助原因消失或減緩時,則隨時停止經濟援助。
2. 生活關懷:協助取得其他社會救助,輔導其生活更趨積極。
第三條:關懷基金之給付,由小會員提出,經小會審查核可。但不得超出基金的資產。
第四條:關懷基金來源,會友自由奉獻,或其他奉獻。
第五條:若有特殊情況,受捐助者得以列席會議說明。
第六條:會計作業時,受捐助者應匿名,但在議事錄中應列出受捐助者姓名及受助原因。
第七條:本辦法經小會制訂,自公佈之日起實施,修改亦同。

2001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哈利波特》造成你的恐懼嗎?— 從哈利波特談信仰的教育


《哈利波特》造成你的恐懼嗎?— 從哈利波特談信仰的教育
黃春生牧師

英國暢銷的兒童科幻童書《哈利波特》,11/15被部分人士召開「剝開哈利波特的真相」記者會中,言詞灼灼強烈抨擊為鼓吹巫術之後,反而造成許多人想要一窺本書,甚至此記者會反而替電影版的《哈利波特》做了最佳宣傳。既然召開記者會,它就成為公眾事件,因此,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鄭仰恩副教授於11/16在自由時報發表他的看法,最後他以當代美國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話做為結論,尼布爾就批判這類保守反動的福音派基督徒說:「當他們試著要『為基督成為愚拙』時,他們卻成了道道地地的大笨蛋。」 因此,鄭仰恩牧師建議大家放輕鬆,快快樂樂去欣賞一場「哈利波特」的電影!

《哈利波特》被指控為「巫術、撒但」,因此許多基督徒父母禁止孩子去看,甚至許多人產生了「哈利波特恐懼症」。就有我們教會的主日學學生來問我說:「牧師!我能不能去看《哈利波特》?媽媽說,牧師說『可以』才可以去看。」我說:「當然可以!」

我想今天這個事件,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反省信仰的本質與信仰教育。

一、對聖經更瞭解,心胸就越開闊

當我們越認識真理,真理就會使我們得到自由(約八32)。早在十年前個人電腦逐漸普及之際,有保守派基督徒就斷言「電腦」就是「撒但」的化身,因為這些教條主義者以英文A為六、B為十二、C為十八的六的倍數類推下去,宣稱computer這幾個字母的數字總和會是「666」。因為啟示錄十三章18節說,「666」之數字代表「獸」或「撒但」,所以,這些保守基督徒,急呼反對電腦的使用。如今,電腦或是網路也成為福音事工重要的工具;而這些保守教派,如今不再宣稱電腦是撒但,反而廣為使用電腦來處理日益增加的福音事工。

硬要將高度象徵的數字「666」直接窄化瞭解是很危險的。在猶太文學裡「7」象徵完全、神聖。而「6」乃是七缺少一而成為六,換言之「6」就是不完全、不神聖(邪惡)的意思。而猶太人以連續三次來表達最高級的形容,例如「聖哉、聖哉、聖哉」就是「至聖」的意思。同理「666」就是指極不完全,極邪惡的意思。

若我們用心認識聖經,信仰就不會窄化與迷信。而更能以開闊的胸襟去與人分享信仰,不然有可能落入「賓拉登的回教基本教義派」的思考模式,就會常常在想如何為上帝發動聖戰,如何為上帝熱心。

二、慎防盲目的信仰

中世紀(十一至十六世紀)許多盲目的信仰行為,如「獵女巫」,當時只要被懷疑是女巫的人,盛行鑑別的方式就是將被指認為女巫的婦女投入河中,只要浮起來的就是女巫,沉下去的就不是女巫。據歷史學者統計約略有十萬名婦女因此遭到殺害。這些女性很多都是信仰上的覺醒者,只是她們反對「盲目的信仰」,當時這些宗教裁判所後來竟然成為羅馬教廷審判改革教會的工具。同樣地,當時這些信仰盲目者以為自己在為上帝大發熱心,卻不知自己已經成為邪惡者的打手。

三、語言不能指揮撒但

在此《哈利波特》風波中,大部分基督教書房紛紛把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因為,保守之士宣稱,當一般人唸著《哈利波特》書中的咒語,靈界的撒但一定會跟著做事。而孩童正是那種可能會照著書中各種巫術而行的一群,所以特別容易被捲入黑暗世界。這種把語言的力量高舉到可以請動上帝、驅動撒但,實非聖經的觀點。

聖經中的上帝與撒但,都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存在」,都能自由決定是否要進行某一件工作。不過撒但的行為要受上帝權柄的管制,而上帝的行動也受其屬性的限制。但絕非透過下達特殊言語指令(或禱告、或咒語)就能隨意驅策之。就像我們也不可能透過言語就能百分之百隨意指揮其他人行動一樣。

同樣地,近來教會界盛行「宣告」,似乎通過宣告撒但就會被驅離,眾人就會聽信福音,是這樣嗎?若是那麼簡單,教會就印製許多「宣告文」,交給信徒回去宣告就好了,一切福音的事工都不用傳、不用做。有那麼簡單嗎?

想想保羅的宣教方法:除了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真理之外,我不傳別的。保羅站在雅典的亞略巴古,以當時人們所能夠明白的方式,傳講基督信仰的大能!保羅並不是站在充滿偶像的雅典街道上大聲「宣告」,或告誡他們要遠離撒旦,保羅乃是宣揚基督﹗

四、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在聖經裡面也有哈利波特版的書卷:《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啟示錄》,這些充滿許多圖像敘事的啟示文學,確實豐富古代人的想像空間。這些想像空間大的書,確實很吸引人,例如Michael Ende的《說不完的故事》(電影《大魔域》)、托爾金(J.R.R Tolkien)的《魔戒》等文學就為大人、小孩所喜愛,如今《哈利波特》也是一樣。

在基督教著名的英國文學家當中,魯益師(C.S.Lwise)的系列童話故事也充滿這類圖像的意境,也被世人所喜愛。魯益師的作品中《那里亞故事集》、《獅王‧女巫‧衣櫥》、《銀椅子》、《黎明號的遠航》等作品,都大量地使用巫師的角色,作為故事中的人物,甚至也在童話的世界中呈現出巫術的圖像。這樣的文學性處理,為心靈世界的想像開啟一個親子對話的空間。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曾說,她與自己的小孩一起閱讀過魯益師七冊的《那里亞故事集》,因此她與孩子有一個分享信仰的對話空間。就如同,聖經中的啟示文學時常成為信徒與牧師對話的題材。因此,我們不要抹滅兒童的想像力、好奇心及冒險性。而是與孩子一起思考、對話,這樣才有意義。就像牧師願意與信徒討論聖經中的啟示文學。

希望我們的信仰教育不是建立在對撒但的恐懼,而是建立在對上帝真理的追尋﹗

2001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聖誕老人與乞丐娘

聖誕老人與乞丐娘

聖誕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早在十一月底,相關的應景禮品,包括卡片、裝飾等物品都相繼在各種場所的櫥窗出現。但似乎很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甚至有人認為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生日,因為在這些應景之物中,最顯目,也是最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聖誕老人。甚至,在這之前許多歐美等基督教國家還會推出短期的「聖誕老人學校」,為的是要訓練有意當聖誕老人的人,知道怎樣使這個角色「稱職」,好讓看到的人喜歡。於是一年一度在慶祝耶穌降生與期待基督再臨的聖誕節,越來越像「聖誕老人節」,而離開耶穌基督降生的本意也就越來越遠。

其實,我不反對聖誕老人,但對於聖誕老人逐漸取代了耶穌降生角色的問題,就是基督教信仰墮落的危機。因為教會已逐漸高舉「聖誕老人」而忘記「榮耀歸主」的信仰精神。或許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對聖誕老人有積極的認識,因為聖誕老人畢竟也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他的善行值得我們學習。

聖誕老人即聖尼古拉(Saint Nicholas,第四世紀的小亞細亞人),他年輕時遊歷巴勒斯坦和埃及,回到呂西亞後不久就任米拉主教。因為他經常幫助窮困者與孤兒,更在聖誕節前夕使窮苦者也能得到一份來自「陌生客」所贈與的禮物感受到溫暖,並且為了不讓這些貧困的家庭之自尊心受到損傷,還得選在三更半夜大家熟睡的時候,偷偷地將禮物塞進屋內去。後來,又因為聖誕節在歸信耶穌基督的日耳曼人中,有著送禮的禮俗,逐漸在中世紀時聖誕節開始盛行聖誕老人送禮給小孩。

會有聖誕老人的出現,原本的用意是相當好的。但是,卻因為商人腦筋動得快,將聖誕老人給予商業化,使這原本在鼓勵、安慰貧困家庭的聖誕老人,演變成招攬顧客,或是街頭鬧笑娛樂大眾的重頭戲。結果是越來越多的人只知道聖誕節就是聖誕老人的日子,相對的是越少人知道聖誕節的意義和由來了。

或許我們可以讓聖誕老人少去「商業氣息」,而使窮困者多一份「溫馨」。如此,效法聖誕老人真正的信仰動機,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在台灣就有一位「聖誕老人」,她就是將基督的信仰實際活出來的人。但是,她前幾日九十三歲安息主懷。或許在慶祝聖誕節之前,我們也來追思這位沒沒無名的「乞丐娘—台北市私立愛愛院的院長清水照子」

她,是道道地地的日本人,六十八年前,她為了「愛」,遠從日本京都嫁到台灣來,卻意外地變成在台北照顧乞丐和殘疾孤苦遊民的「乞丐娘」。這個故事,得從日治時代的一九二三年說起,七十九年前,在台灣總督府商工課任職,出身淡水望族的施乾,在做貧民普查時,發現台北街頭乞丐很多,沒有人照料,因此遊說親友集資興建「愛愛寮」,專門收容乞丐,教導乞丐謀生的技能,幾年後,台北的乞丐漸漸地絕跡,但是,施乾的元配妻子,不久卻不幸積勞成疾去世,留下施乾孤軍奮鬥。

一九三四年,在日本曾經聽過施乾義行的清水照子,在鄰居的撮合下,嫁給施乾來到台灣,當時二十五歲的照子成為施乾的左右手,協助夫婿經營愛愛寮,但是她慢慢發現,她心目中景仰的,「仁慈、堅強又具有豪氣」的丈夫,在台灣的現實生活裡是那麼地不浪漫。

身為京都商人長女的照子,因為跟隨夫婿一起照顧乞丐,一度染患阿米巴痢疾,差一點送了命,但是她還是天天跟乞丐、蝨子和跳蚤為伍。因此,萬華一帶的鄰居都稱照子女士是「乞丐娘」。

台灣光復前一年,施乾因為過度操勞加上高血壓,以四十六歲壯年不幸病逝,當時三十五歲的照子,決定一肩挑起「愛愛寮」的經營重任。

早期的「愛愛寮」除了收容乞丐之外,也收容一些孤苦無依的小孩和殘疾貧病的遊民,後來經過幾次更名、整建,如今愛愛寮已經是政府立案,專門收容老人的台北市私立愛愛院,六十多年來,照子帶著院內員工,以及施乾元配的兩個女兒施明月、施美代,無怨無悔地投入這一項福利事業。她多次拒絕了日本方面和我國政府的個人獎勵,也很少在媒體上曝光,她說:她只不過是做了她認為應該做的事。

乞丐娘的女兒回憶說:「媽媽是日本有錢人家的小姐,雖然嫁到台灣很委屈她,但這麼多年,她就是信耶穌,靠信耶穌的力量,支持到現在。」乞丐娘認同台灣早已歸化為台灣籍,而她一天的開始就在在辦公室讀聖經、祈禱,以得一天的力量。

如今她的子女和第三代也投入了愛愛院的工作行列。大女兒施明月和二女兒施美代,都已經年過七旬,他們一家人,跟著無數的乞丐、孤兒、老人和貧病殘障的院民,同甘共苦、也一起成長。護士出身的施美代表示:她則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取得先生的諒解,才能夠留在愛愛院幫她母親的忙。又說:「孤兒和流浪兒都放在我家,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吃飯,我們姐妹都要服務他們,給他剪頭髮,給他洗澡,剪指甲,餵他吃,小兒麻痺,有的瞎子,都要餵他才可以去上學。」

如今這位台灣的「聖誕老人—乞丐娘」安息了,但是她的信仰精神—「愛是永不止息」。我想,若是少掉「商業的聖誕老人」,而多一些「慈善的聖誕老人」,如此我們的社會將更充滿基督的愛。就讓我們以「慈善」來迎接基督的待降吧!

2001年12月2日 星期日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的由來 (2001/12/2待降節第一主日)
黃春生牧師
古英語Cristes maesse即今Christ's mass。其簡寫為Χmas,Χ為希臘文Χριστοs (基督)的第一個字母。現今教會普遍以12月25日為耶穌的聖誕日(12月24日午夜為聖誕夜),聖誕節前的第四個禮拜日起就是教會曆(新的聖年)的開始,聖誕節前的四個禮拜就是所謂的「待降節」(Advent)四大主日。從待降節第一主日到隔年1月6日的神顯節(Epiphany)止,稱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 今年在12月2日到2002年1月6日)。 

在初代教會僅盛大慶祝神顯節,並沒有特別慶祝聖誕節,但根據亞歷山大的克利免的記載,可知在第二世紀時,曾在5月20日慶祝耶穌誕辰;在336年時東羅馬帝國將1月6日訂為聖誕節,以紀念耶穌的出生與受洗。至於耶穌出生的月日無可考。 

自313年起君士坦丁登基為羅馬帝國皇帝,並信奉基督教,336年羅馬教會則將12月25日訂為聖誕節。一般認為選在12月25日可能與古代羅馬和日耳曼各地所舉行的慶祝農業神沙拖努的誕辰,和祭祀太陽神密特拉的誕生(冬至)有關。又君士坦丁大帝見當時絕大多數的羅馬人與日耳曼人已經歸信基督,就用將基督取代他們原有的神祇,特別是在希臘神話故事裡的太陽神有「最偉大不可征服的主宰」之稱,故以耶穌取代太陽神的誕辰。之後又於379年被希臘東方正教接納為聖誕紀念日。 

當時羅馬人會在聖誕節節期之間,用青枝綠葉和燈飾來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在條頓人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的宗教儀式,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木材,品嚐甜點,張掛樹枝,探訪親友互贈禮物等慶祝活動。而象徵溫暖與長壽的光與火,一向是冬季節日活動的內容,而冬季的常青樹象徵著奮鬥與生命,很快的也成為聖誕節的內容之一。 

聖誕節本來就不是一個為熱鬧、狂歡、花費而設的日子,乃是上帝為拯救人類的日子,而基督徒以記念耶穌基督的誕生所帶來的拯救而感恩。因此,教會應當用心設計一個有意義的禮拜,來表達「上帝拯救世人的佳音」,並感念耶穌的愛與教訓。聖誕活動和聖誕禮拜不僅要重述耶穌的誕生意義,還要讓會友重新通過伯利恆,耶穌卑微的降生,再一次在靈裡經驗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