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類型的愛
《婚前協談》單元2:培養並維護親密與成熟之愛
黃春生牧師
黃春生牧師
什麼叫愛?當我們用「愛」這個字眼時,我們的定義是什麼?是如某人說的:「在芸芸眾生中兩顆心跳頻率相同的心」,或是「外在彷如全身被觸電,內在有一種想表達的感覺」,還是「感覺你即將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
1. 愛的六種意思
加拿大的社會學家約翰‧黎(John Alan Lee)經由文獻收集及調查訪談之研究,將男女愛情分成六種意思:
(1)情慾之愛(eros):心愛的人的身體外表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他們對性的親密有強烈的渴望,並且是羅曼蒂克、激情的愛情。
(2)遊戲之愛(ludus):他們把愛情當遊戲、當消遣,所以會避免和伴侶形成認真的依附關係。他們典型的作法是,同時跟好幾個伴侶玩愛情遊戲。
(3)同伴之愛(storge):這種愛是隨著時間逐漸培養出來的,也會延續很長的時間,只是沒有那麼深的熱情成份。這種感情可能跟手足之情或友情很像。
(4)佔有之愛(mania):滿腦子都是心上人,而且一直需要心上人的注意和關愛,永不滿足。他們會強烈地愛著對方或是依附對方,當他們感覺對方沒有強烈愛他們時就會患得患失、非常焦慮不安與痛苦,對方陪在身邊就快樂像要飛上天,對方不在就會消沉沮喪。
(5)現實之愛(pragama):他們要找的對象是在個性、背景、價值觀、興趣等方面都能與自己相和的,要找到符合條件的伴侶才會開始培養比較深的感情。此類型的人期讓自己的酬賞增加,且減少付出成本的愛情。
(6)利他之愛(agape):或譯神聖之愛,是基督徒型的愛,滿有忍耐、恩慈,帶著犧牲、奉獻的態度,追求愛情且不求對方回報。
2. 愛的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史坦柏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愛的三角理論,認為愛有三大要素:親密感—友誼的要素;激情—動機的要素;承諾—認知的要素。
三種要素的組合可形成七種愛,親密感指的是溫暖、親密與彼此分享的關係。激情指的是相愛關係中強烈的感受(包括正面與負面),包含性慾在內。承諾指的是決心與意圖要維持這份關係,無論困境也不管要付多大代價。


激情加承諾產生愚昧的愛,一般而言,這種愛是在「旋風式的追求」下產生的,而由於閃電結婚,所以還來不及有時間培養親密感,所以當激情消退,膚淺承諾因欠缺親密感便無力支撐婚姻了。
親密感加激情產生浪漫之愛,儘管兩人都被此種愛強烈吸引著,也分享許多個人心事,但除非後來再加入承諾的要素,否則兩人的關係仍是難以持久。
親密感加上承諾就是同伴之愛,當結婚後激情逐漸消退,就會以這種愛為主。有些夫妻可以接受兩人關係中缺乏激情的要素,有些(或夫妻中的一方)可能會受誘惑而在外遇中尋求激情。他們會終止同伴之愛的夫妻關係,轉而追求新的浪漫之愛,可是這份浪漫的愛終究也會變成同伴之愛。
當三種要素都存在,則可得出第四種愛就是圓熟之愛。圓熟之愛中,有溫暖與親密,付出情感也接受情感的支持,想要讓心愛之人過得更幸福,分享個人擁有的財物。圓熟之愛中有某種程度的激情,包含對情感聯結、自尊、掌控、順從、和自我實現等需求。圓熟之愛中還有天長地久的承諾。當然大家最想要擁有這種使婚姻穩定、美滿的愛。當然這也是最難達到、最難維持的。
婚姻是否健康、穩定、美滿,問題就不是出在愛「夠不夠」和「需不需要」,而是在於兩人之間是哪一種愛,而那種愛能不能使婚姻健康、穩定而美滿。
※承諾:聖經常以「婚姻」、「約」來說明上帝和選民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