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5日 星期六

東歐遊記(二)

東歐遊記(二)

台灣人習慣出國都會買些禮物回來餽贈親友,我想來想去餽贈教會兄姊最好的禮物就是分享此次的學習心得。在上週有幾位兄姊向我反映,牧師是否能夠將所有遊記 的內容拿給他們先睹為快,但說實在的,我尚無時間整理相片、筆記,因此只能夠每星期整理一部份之後,再將所見所聞刊載於牧師專欄與兄姊分享。

在此我要分享第一站在匈牙利的見聞。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其實是位於多瑙河左右兩岸的兩個獨立城市,由於城市持續發展,直到1873年被合併在一起, 並成為匈牙利首都。

匈牙利在建國之初,就從國王開始皈依基督教。匈牙利第一位國王伊斯特凡(Istvan, 1000-1038)雖然僅活到38歲,但是他在國境內推行皈依基督,使得羅馬教會後來將他列入「聖人」之列。我想主要是要「犒賞」匈牙利對羅馬教會的擁 護。

此外,在十四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從巴爾幹半島出兵襲擊匈牙利,又加上15世紀時國王馬提亞斯(Matyas - Matthias Corvinus,1458-1490)抵禦鄂圖曼帝國的入侵,而保存羅馬教會不被異教入侵。因此,馬提亞斯也被列入「聖人」,並建有富麗堂皇的馬提亞斯 教堂。

其實在我看來,興建富麗堂皇的教堂或是用「聖人」一名來犒賞,都會使得教會逐 漸世俗化,轉而重視「名位」。確實,中世紀的腐敗就是從這裡可以看到端倪。雖然歷史上有無數貢獻者,但是他們都只是上帝的僕人,如摩西、大衛、保 羅等。

做一位基督徒必須認識到,教會是以耶穌基督的名所建立的,而不是為了紀念人。在一般世俗社團、政治裡面,常常注重排場與地位、名號之安排。但是,在基督教 會裡,我們只提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且耶穌基督也教導我們,「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馬可福音10:44﹚。

但是,在中世紀時期,羅馬教會相當世俗化,教廷更廣封「聖人」,推行贖罪券,而導致信徒對「聖人」、「聖物」、「功德」之追求,而遺忘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拯 救與中保。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長老教會就相當堅持不以人的名字來設立教會,原因就是要避免高舉人的名,卻忘記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我們長老會的創始者約翰٠加 爾文在去世之前,就立下遺囑交代,不可在他的墓碑刻上他的名字,因為他不希望後代為了紀念他,卻將耶穌基督的名字給遺忘了。

很可惜地,今天有的教會信徒很喜歡在教會裡留下自己的名字,我想大概是怕後代忘記他的名字。所以,就將建廟的那一套拿來建教會,在廟宇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柱 子、每片牆壁,或是重要器具都會寫上捐獻的人名和金額;所以,他們為了使信徒奉獻更多,就用此種方式來「引誘」會友奉獻。這樣是很不對的。別忘了,巴別塔 的事件,就是人想將自己的名傳遍天下。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信仰認知:基督徒在教會裡留下的名字越少,耶穌基督的名就越得榮耀。

看到中世紀時的教堂時,雖然美麗。但畢竟它是中世紀信仰墮落的歷史痕跡。看到中世紀的教會對「聖人」、「聖物」崇拜,而遺忘耶穌基督的救恩,所以我們當警 惕以此為借鏡。

除了信仰的反省之外,我們不僅要佩服匈牙利人對於古蹟的維護。當我們 坐船遊覽多瑙河兩岸風光時,發現布達佩斯豐富的人文與歷史就在古蹟中呈現在我們眼前。曾經留學法國巴黎的林鴻佑牧師說,多瑙河的布達佩斯景色優於塞納河的 巴黎景色。這是因為地勢較高的布達城仍保存許多及珍貴的城堡。而賽納河兩岸無古城堡,僅有十八世紀的民宅。

在多瑙河畔的佩斯最有名的建築是,十八世紀所建巴洛克式「國會」,這個國會也是全歐洲最美麗的國會。若是你喜歡欣賞中世紀的建築藝術,這裡值得你計畫一 遊。


國會:尖塔高96米,長268米寬118米。裡面有691個房間,所有樓梯加起來總長21公里。屋頂為紅白相間的新哥德式建築,有歐洲最美的國會之稱。據說設計此建築的工程師鞠躬盡瘁,不但抱病監工,還不幸在建築快落成前幾週撒手人寰。
國會後方的教堂是仿造英國倫敦的韋斯敏斯特教堂(又譯:西敏寺)

瘟疫紀念柱:紀念1679年流行的黑死病。在歐洲幾乎重要的廣場上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瘟疫紀念柱。又稱三位一體柱,因為柱的頂端刻有聖父、聖子、聖靈,藉此紀念上帝的恩典,使瘟疫得到控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