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23日 星期四

東歐遊記-匈牙利歷史簡介

東歐遊記-匈牙利歷史簡介

自從羅馬帝國於五世紀瓦解後,不少民族的部落開始移居。此時,幾個匈牙利的部族離開了烏拉山(Ural Mountains),開始延著佛爾佳河(Volga River)和卡斯皮海(Caspian Sea)遷徙,其中最大一個部落稱為馬扎爾(Magyay),迄今許多匈牙利人都自稱為馬扎爾人。經過幾百年的流浪,匈牙利七大族終於在一千一百年前抵達了最後的家園,位於歐洲中部的喀爾巴阡盆地(Carpathian Basin)。自西元896年開始,在馬扎爾族長阿爾帕德(Arpad)的領導下從黑海北邊,遷徙至喀爾巴阡盆地定居。

伊斯特凡國王(Istvan)建立第一個王朝

阿爾帕德的後裔瞭解,如果要在歐洲生存,他和他的人民必須要入境隨俗,於是哥煞君主(Geza,972─997)開始改信基督教﹙即今日天主教,迄今匈牙利始終支持羅馬教宗的教制,約有70﹪人民信仰天主教﹚。他的兒子伊斯特凡(Istvan,即St. Stephen, 1000-1038)則是第一個建立匈牙利為國家的國王,主要政績包括立基督教為匈牙利國教,並發展國家行政結構,以及在地理上建立以縣為行政單位的基礎組織和管理國家領土。

伊斯特凡國王去世之後,繼續由拉斯洛一世(Laszlo I.,1077-1095)和科恩維斯卡爾曼(Konyves Kalman,1095-1196)帶領古匈牙利繼續維持繁榮盛景。貝拉四世(Bela IV.,1235-1270)登基時,蒙古來信命令匈牙利歸順,貝拉四世不從,於是1240年由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所統領的,蒙古塔塔爾軍進攻匈牙利(Mongol Tatars,1241-1242)。蒙古果然勇猛,幾乎將匈牙利屈服,但是1242年蒙古大汗握寇駕崩,拔都回去爭奪大汗寶座,使得匈牙利渡過亡國危機,之後匈牙利人才注意到興建城堡與發展市區的重要性。

十四世紀安主王朝(Anjou)疆界全歐最大

1308年安主王朝(Anjou)的卡羅羅貝爾特(Karoly Robert)登基。他和他的兒子拉又斯(Nagy Lajos)努力加強國王權力,和建立以王為首的封建組織基礎。拉又斯在位期間使匈牙利成為強國,領土範圍是匈牙利史上最大的,疆界邊緣北到波羅的海,南到地中海,東到黑海。

14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軍(Ottoman Turks)首先從巴爾幹半島出兵攻擊匈牙利國王南邊的封國,不過這個時候土耳其人還無法擊敗匈牙利。15世紀時國王馬提亞斯(Matyas - Matthias Corvinus,1458-1490)帶領匈牙利,因為多次對外的勝仗與對內採取的現代化政經措施,使匈牙利成為了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國家。

受土耳其統治150年,關鍵性的分裂,形成今日匈國版圖

馬提亞斯國王去世後,鄂圖曼土耳其軍又開始攻打匈牙利,在莫哈其戰役中(Mohacs,1526)匈牙利軍被打敗,揭開此後土耳其統治匈牙利150年的敘幕。1541年土耳其軍佔領了布達(Buda),結果國家被分成了三個部分:西邊被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控制、中部被土耳其軍統治、東南部泛西凡尼亞(Transylvania,目前屬於羅馬尼亞)則成為匈牙利文化及民族思想的根據地。

1686年匈牙利軍終於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回了布達,直到17世紀底,全國才完全從土耳其統治下解放。哈布斯堡王朝奪走了匈牙利的王權,持續200年的統治,匈牙利失去了先前的優勢以及歐洲強國的地位。

與哈布斯堡王朝、俄國周旋,展開紛擾不斷的近代史

為了促使政治和經濟的轉型以及保護匈牙利語和文化,19世紀匈牙利的貴族著手了一次民族改革運動。1848年春天,革命浪潮襲捲歐洲各地,引發3月15日的佩斯革命(Pesti Forradalom)。在匈牙利軍打贏了許多場主要戰役後,1849年4月4日哈布斯堡皇帝把王位交還給匈牙利,匈牙利即宣布為獨立的國家,科速特拉又斯(Kossuth Lajos)被選為國家領袖。這個在歐洲最久的民族革命,同年夏天又被哈布斯堡的援軍俄羅斯軍鎮壓,1849年8月13日匈牙利向俄羅斯投降。

十九世紀奧匈帝國「雙重時期」是黃金時代

1867年,匈牙利與哈布斯堡達成妥協,建立奧匈帝國。新成立的帝國除在外交、國防及財政等行政單位上是共建的,其他如立法機構、政府內閣及首都是雙重的。因著這種行政和立法的劃分,1867年至1918年期間也名為「雙重時代」。雙重時期的奧匈帝國是匈牙利的「黃金時代」。

匈牙利的「黃金時代」也隨著1914年奧匈帝國加入第一次大戰時結束。在德國和同盟國成員之一的奧匈帝國投降後,奧匈帝國隨即瓦解。第一次大戰結束後的「特例安能和約」(Trianon)把大部分原本屬於匈牙利歷史性的領土分別割讓給捷克斯拉夫、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三國,使匈牙利的面積從以前的282,87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92,963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從以前的1,800萬減少到760萬。目前土地約台灣的2.6倍,人口約台灣的一半。

兩次大戰元氣大傷,國土人口銳減

一次大戰後,匈牙利與德國重新發展聯盟關係,這在經貿上給匈牙利產品保證了市場,使匈牙利的經濟情況開始慢慢好轉,並使許多在1920年割讓的失土也能夠收回。不過匈牙利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因為當時與德國聯盟,到最後也跟著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1年跟德軍一起進攻蘇俄。但當時納粹(Nazis)認為匈牙利並不是可靠的盟友,所以在1944年佔領了匈牙利。匈牙利國內另有法西斯黨的獨裁專制。1945年4月匈牙利被所謂反「軸心國」的俄軍解放接管。名義上的「解放」實際上等於入侵。

淪入鐵幕,1956「匈牙利抗暴事件」展現民族自尊功敗垂成

1947年起被共產黨統治。蘇聯政權在匈牙利實行審判、監禁、虐待、死刑等迫害。恐怖政治及史達林式(Stalinist)的獨裁政權隨之而來;被強迫發展工業化使得國家的經濟結構改變,人民的生活水準明顯下降。

1956年10月發生了反共產主義革命,也就是所謂的「匈牙利抗暴事件」。當初開始時是以和平的方式訴求政治上的民主,最後卻形成武裝衝突。新政府總理納吉伊姆勒(Nagy Imre)要求蘇聯軍隊撤軍,宣布匈牙利為中立國並退出華沙協議,請求聯合國的協助。同年11月,蘇聯軍隊重新攻擊匈牙利,革命宣告失敗。蘇聯提選的新任總理卡達爾亞諾斯 (Kadar Janos) 本來承諾實行民主的社會主義制度,不過後來卻執行死刑和報復的手段。

率先改革,成為第一個執行民主的東歐國家

1988年在英雄廣場發生抗議共產統治事件,不過蘇聯共軍並未鎮壓,或許是因為蘇聯軍方叛變將總理戈巴契夫被軟禁(事後戈巴契夫順利脫困,解散蘇聯)。至1989年底東德、蘇聯及歐洲其他共產國家相繼和平瓦解。

匈牙利更在1990年舉行大選,民主論壇(MDF)贏得了選舉,成為執政黨,開始發展多政黨的民主政治。1998年的大選中,反對黨匈牙利公民黨獲得勝利,八年即政黨輪替。迄今匈牙利仍再學習民主政治,而宗教上仍舊支持羅馬教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