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當宗教成為統治工具時

【當宗教成為統治工具時】


佛教初傳中國,依附於黃老。漢明帝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供印度來的僧人竺法蘭與迦葉摩騰居住,並且譯出了第一本佛經——《四十二章經》。此時佛教還不為大多數人民所知悉,主要流行於上層社會。


魏晉時期,所譯佛經比以前增加很多,佛學開始從依附老莊玄學獨立出來,佛道儒三家相互影響和競爭。


南北朝的統治者把佛教看作有助統治和維持社會太平的工具。由於政權更迭,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發動過「滅佛」的活動。


到了隋唐時期,佛教勢力漸長,佛教的興隆與國家的政治支持密不可分。


大宋帝國時,禪宗和淨土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大宋雕刻了第一部雕版漢文大藏經。佛學與儒學和道教進一步相互融合,走上了「三教合一」的發展主流。


大元帝國時,遵奉藏傳佛教,以喇嘛為國師,來穩定西藏、蒙古的統治。更進一步使漢人予以認同這個外來政權。


大明帝國初期,統治者從制度上限制佛教的社會地位,將佛寺分為「禪」、「講」、「教」三種。且曾經取消藏傳佛教的特權,但出於政治需要,仍在西北設藏傳佛教的僧官,優禮西藏喇嘛。


大清帝國,沿襲明制,加強僧官制度,給藏傳佛教領袖很高的待遇,同時又加強了中央的管理權。在藏區和蒙古地區,佛教在經過宗喀巴大師的宗教改革後,有了更大的發展,並且最終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特有的社會制度。


在「政教合一」的操作下,滿人的大清皇帝被信奉佛教的藏人和蒙古人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他的皇冠上就有一個菩薩的黃金雕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漢人的皇帝「獲此殊榮」。[參考:大清帝國史權威日裔美國歷史學家羅友枝(Evelyn S. Rawski),《最後的皇族: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


近代中國軍閥割據、戰事連連,各宗教發展受限,歷經文化大革命,教勢更是萎縮。但在中共「改革開放」下,樣板宗教紛紛林立,導入俗世企業的經營,甚至被賦予政治統戰目的,嚴格說起來在中國官方的宗教都屬於「黨國宗教」,跟「黨國企業」一樣,目的都是在擁戴黨國的造神運動。


今天,「黨國宗教」帶著統戰目的,向臺灣與東南亞伸出魔爪,無疑是要擴張與赤化世界。相較於軍事戰爭的代價,宗教統戰、政治統戰、經濟統戰、文化統戰都是成本便宜且可長可久的工具。當宗教成為統治工具時,臺灣必須對這種「溫水煮蛙」的陷阱,要更加儆醒。




以下載自:新唐人報導
孔子學院大外宣失敗,復旦教授: 下一步利用佛教

台灣中央社報導,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當天舉辦「中國的佛教公共外交」講座,由上海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劉宇光主講。

劉宇光說,中國佛教信徒總數多過東南亞國家,且佛教在起源國印度已式微,而中國擁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及上座部佛教等傳統大型佛教,中共因此大肆宣揚中國是「佛教新祖國」。中共在海南島開辦南海佛學院,真正目的是吸納柬埔寨、老撾等國家的僧侶,藉機發展與東南亞國家的宗教關係,並利用這些國家宗教界對政府的影響力促進雙邊關係。

長期以來,中共對國內的各種宗教都是採取兩手政策,即高壓打擊與部分拉攏相結合,以為其所用。

據自由亞洲電台去年11月報導,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有研究中國佛教的學者指出,中國佛教組織在海外進行的宗教活動,正被中共政府所利用,已經成為中共在海外擴展政治影響力的工具。

中國佛教研究者王達偉(David L. Wank)也在研討會上表示,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共政府就已開始把佛教作為其外交政策的一種工具來利用。中共政府掌控的中國佛教協會,在2015年已正式把「向全球推廣佛教」 納入其制定的所謂「五年計劃」中,要求佛教徒「到全世界各個國家『講好中國故事』」。

前中國建設部高級結構工程師何立志曾披露,他看過時任中共國家宗教事務管理局局長葉小文的內部演講,葉小文稱,#共產黨的最終目的是在地球上消滅所有的宗教,消滅人對神的信仰,而現階段允許宗教存在,只不過是策略性的臨時政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