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給角色、期待與界線下定義

《婚前協談》單元1:給角色、期待與界線下定義 
黃春生牧師

臨床觀察與科學研究都發現,夫妻關係中某些行為模式有助於婚姻的穩固,並使人對配偶感到滿意,另外有些行為模式則對夫妻關係不利,甚至構成嚴重傷害。

婚姻太早破裂的原因多半是夫妻對於經營婚姻時哪些是可行、哪些不可行一無所知。他們無意間延續造成夫妻關係功能不正常的行為模式,這類行為或來自原生家庭、或從浪漫小說、電影或電視節目中得到的浪漫想法。本單元將幫助你認清哪些行為不但可使夫妻關係功能正常發揮、和諧順暢,且可令生活幸福美滿,此外你也可看到如何營造長長久久的美好婚姻。

一、當代社會中的婚姻 

基督徒洗禮時看重與上帝的「誓約」,而婚姻的建立也在於相愛的二人彼此的委身、誓約。台灣的離婚率是全亞洲最高的,在統計上,基督徒的離婚率雖然低於平均值,但記住「上帝愛世人」(參考約翰福音3:16),這「世人」包括離婚、失婚、再婚、單身者,甚至是性別認同、性傾向與你的認知不同者,仍是教會必須秉持基督的愛予以牧養與關心的。

二、評估優點與有待成長之處 

◎相互拖累(Co-dependency)是每個人普遍都有的,此測試要測「拖累:不健康的依賴」的程度。 
◎拖累的特徵:困難同理,混淆問題,不好意思拒絕別人,過度負責而焦慮(完美主義),拒絕承認事實,易責怪他人,害怕對方生氣,很在意他人,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拖累通常需以「過程」來治療,既在過程中匡正。 

3.愛的風格 (點此連結)

三、人際關係循環    
兒童與訓諭一起成長,以長輩(雙親、撫養人、老師)的信息為基礎,做了早年的決定。目的在於獲得長輩(特別是撫養人、父母)的認可,同時也是獲得基本的生存。這訓諭與早年決定影響人以後的發展,成為「內在的兒童狀態」。 

溝通分析學派 Eric Berne(1910-1970), Games People Play 

Eric Berne,五種人格類型 


◎不行(don't) 
P:這事不要做,以免惹禍上身 
C:我不能自己做決定,因此我期待別人告訴我做什麼 
我再也不會為自己做決定 
我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我不做決定 

◎不要成為這樣(don't be) 
P:我希望沒生你 
C:我希望你愛我,即使殺了我也無妨 
我會照你想要的做,並且假裝我不存在於家裡 
如果事情變得不可收拾,我會自殺 

◎不要靠近(don't be close) 
P:(疏離)不要愛,不要親近,不要信任 
C:我不會靠近你,這樣我就不會受傷 
愛的愈深,恨的愈深,我再也不會信任男人(女人) 
只要我親近的人,別人就離開我 

◎不要成為重要的人(don't be important) 
P:(所說的話被打折扣) 
C:覺的自己不重要 
如果我成為重要的人,我永遠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不要孩子氣(don't be a child) 
P:(長子、女)要照顧弟妹 
C:很難讓自己保有情趣與赤子之心 
所有的工作都喜歡往自己身上攬 

◎不要長大(don't grow) 
P:(不要長大離開我)你在我的眼中都是小孩 
C:我一直停留在幼小無助的狀態,這樣我就可以從父母那裡的到好處 

◎不要成功(don't succeed) 
P:(父母挑剔)你連這個都不會做 
你怎麼那麼笨 
C:我是個失敗者 
不管我多棒,我永遠都不夠好 
我會做給你看,我做的到,即使拼了命 

◎不要成為你自己(don't be you) 
P:為了贏得父母的接納,成為父母所喜愛的類型 
C:我永遠無法取悅父母,父母比較喜歡弟弟,我要假裝是男生 

◎不要太理智也不要太健康(don't be sane and don't be well) 
P:生病時,得到父母的注意;當我生氣不吃時,得到安慰與想要的東西 
C:所以我要這樣做,父母才會注意,才會得到想要的東西 

◎不屬於任何團體(don't belong) 
P:父母的社交狹小,不參予任何團體 
C:孤僻,沒有人會喜歡我,我不喜歡與人講話相處 


※結論:人們玩的遊戲,正循環vs.負循環。 


四、從自我防禦機轉到非理性信念 

※了解自我防衛機轉(ego-defense mechanism):否定、扭曲事實、潛意識運作 

◎潛抑作用repression:不承認事實,而將威脅、壓力,抑制到潛意識中 

◎否定作用denial:扭曲受傷的情感,來逃避心理上的痛苦。「視而不見」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積極表現出與原意相反的行為。「假冒為善」 

◎投射作用projection:將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別人擁有的特質」。一個男人對女人有非份之想時,卻推說是她在勾引。 

◎替代作用displacement:將心理能量轉移到弱小者。被上司罵則出氣在家人。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合理化自己的失敗,來緩和沮喪與痛苦。 

◎昇華作用sublimation:攻擊昇華成運動;性慾昇華成音樂。 

◎退化作用regression:想回歸兒童滿足安全感的時期。哭、極端依賴、吸允拇指、躲藏、黏著父母老師 

◎內化作用introjection:對任何價值觀囫圇吞棗。e.g.學習父親的暴力,並對下一代延續家庭暴力。有正向也有負向的內化。 

◎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自卑者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認同,避免自己有失敗的焦慮。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掩蓋缺點,或發展優點來彌補缺點。不要看我的缺點,請看我的優點。 

◎抵消作用undoing:用一些方式來抵消自己的罪惡感。e.g.比拉多洗手、外遇的先生送禮給太太、父親用錢來抵消他對孩子的關心。 

五、挑戰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是負面消極的思想與行為。治療者挑戰案主的思考模式,幫助案主找到理性觀念,使其建立新的觀念與感覺,而有重新的學習。可透過諮商員,或團體治療等(如The Johari Window)所帶來的挑戰與覺醒。 

若是團契成員懂得發覺人際關係循環中的非理性信念,則團契生活是種最佳挑戰與覺醒的團體環境。通過學習彼此積極的信念達到正循環的人際,並建立成熟的自我(成熟的自我有理性的觀念)。 

六、夫妻一體 


婚姻是一種獨特的關係,世上絕無僅有。當二人彼此相愛、互相委身,在上帝與眾人面前建立結婚誓約時,就是和配偶形成一個新的社會單位,兩人成為一體。但是,與你的配偶成為一體,並不表示你需要去除自己的身分認同,夫妻混合在一起而無差別。你不需要跟另一半糾纏在一起而失去自己的獨特性。 

你和配偶也可以合為一體,包含了兩個人,不光是兩個「我」,還有一個「我們」的身分。 如果你很享受單身生活,還沒準備好隨著「我們」的身分而調整行為,那你就不應該結婚。 

或許說明夫妻成為一體的一個好方法是,夫妻好比由兩個半圓結合在一起的圓圈。兩個半圓形狀相同,代表夫妻彼此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不同的顏色則代表雙方各有獨一無二的身分認同。當兩個半圓放在適當的位置,亦即彼此關係非常美好,就形成一個新的實體,就是一個圓圈,代表「我們」。 

七、社會角色的要求 

相信你應該很清楚,社會對於夫妻的角色是有某些期待的。你倆一結婚即進入一種新的角色——伴隨而來的是社會期待的行為模式。你們的行為再也不能跟單身的時候一樣,社會期待你們有不一樣的行為,你的配偶期待你有不一樣的行為,後來連兒女也如此期待你們。 

剛開始,社會期待作丈夫的你表現愛妻子、犧牲自己、養家糊口。至於妻子,社會期待你回報丈夫的愛,與丈夫攜手創造美滿幸福的家庭。此外,社會也期待你倆和諧相處、互相體貼、彼此支持,有效發揮社會單位的功能。 

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社會對於夫妻角色的定義與現在大不相同,而且更具體,但後來因女性社會地位的改變,導致混淆,不知夫妻角色應如何方為適當。其實你倆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父母各有本身的社會條件,帶給你們不同的榜樣,加上其他社會化的因素,以及你們對於夫妻應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也許在你們祖父母的那一輩可以依照刻板的方式扮演各自的角色,但到你們這一輩就沒辦法了。最好你們一進入夫妻關係時就認定,夫妻的角色將是富有彈性的。這並不表示夫妻角色將要完全互換,不過,的確表示夫妻角色將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 

八、角色互補 

有一點非常重要,你們要各自審視自己的角色期待,並坦承說出心裡的想法。研究顯示,幸福婚姻的特點之一就是,角色互補。如果你們彼此都能很符合對角色的期待,必能免掉許多因期待不同而起的衝突。約會或追求過程的好處之一,就是找到期待互相符合的終身伴侶。當然了,縱使你們對角色的期待仍有不同,還是可以解決的,但通常在釐清的過程中會給婚姻製造很多不愉快。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你們都不會依照傳統去扮演各自在婚姻與家庭中的角色。你們可能都需要或想要出外工作賺錢,你們的角色要求很可能跟傳統父母完全不同,就像父母跟祖父母那一輩截然不同一樣。在今天,作妻子的妳可能和丈夫教育程度一樣,妳可能也在外頭工作,並與丈夫一起決定家中大事。妳會期待丈夫幫忙做家事、照顧孩子。妳的薪水可能比丈夫還高。當孩子生病,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必須留在家裡陪小孩,可能妳和丈夫一樣都希望不耽誤工作。你們的期待可能包含各自分擔一半家事責任。妳有沒有想過,如果丈夫還抱持傳統的家庭觀念,並期待你們的婚姻和家庭照傳統的方式過,妳會怎樣? 

九、角色期待 

美滿的關係跟期待有很大的關係,覺得滿意或失望,全看你倆關係的實際情形符不符合你的期待。在你成長過程中目睹不同的人的相處方式,於是你在有意或無意間對夫妻應有怎樣的互動關係,形成了某種定見。更具體來說,對於另一半應該怎麼對你、對你的父母、對子女,乃至對別人,你內心已有許多期待。你不一定很清楚你的期待是什麼,但當配偶不符合你的期待時,你會覺得失望,有挫折感。 

要緊的是你的期待應該要合理,也要切合實際。不合理且不實際的期待會嚴重傷害夫妻關係,一個有用的作法是,把你的期待一一列出來,看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然後把不合理的期待拋開,把你認為合理的期待說給另一半聽。 

你所有的期待加起來就等於你心目中的理想婚姻,但不要以為另一半心目中的理想婚姻會跟你的一模一樣。另一半並不能測知你內心的想法,你也無法測知另一半內心的想法。你倆都必須將心目中的理想描述給對方聽,兩人不一致之處,需要討論以取得共同解決之道。在我協談的夫妻中,最常出現不一致的地方是,對於家事責任的期待、如何教養子女,如何處理金錢,以及如何滿足配偶在性方面的需求。 

十、關係界線
(圖:社會、家庭、夫妻、社區、人類、界線) 

從系統的角度來了解婚姻最適合不過,一個系統包含幾個相互關聯的部分或次系統。每一個系統和次系統之間都有清楚的界線,以及規範的角色。夫妻多半不會想到婚姻系統中是有界線的,尤其在婚前更不會去想。當兩人的關係尚完好無損,其實並不需要去思考界線或角色的事。但當兩人關係開始有點緊張時,若能檢視此系統到底出了什麼事,對夫妻關係會很有幫助,因為當你了解關係架構,就能介入並改變情況,並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婚姻常被人誤解,因看來頗為弔詭,甚至互相矛盾,夫妻成為一體又同時是兩個不同的人。如果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系統就通了:在這個系統裡有兩個構成要素(丈夫和妻子),彼此互動、相互影響。兩個要素各自在系統內運作,同時保持適當的位置和特色。 

每個系統都有界線與其他系統區分,而每一要素(或次體系)也有與其他要素(或次系統)區分的界線。為了保持每一個系統或次系統的獨特性與功能,這些界線是不可少的。界線不一定是有意或刻意設定的,有時候,是在暗示下而定的。某些界線內的區域可能可以隨意跨越(見附圖紫色部分),但其他區域的界線可能相當嚴格。界線如劃定清楚並予以保護的話,系統就可以運作的很好。如果界線不清不楚、沒有界線或侵犯界線,就會破壞系統的均衡,功能就開始失常。

(圖:丈夫、妻子、界限) 

界線就是規範系統的規則與角色,你可以把界線想成地界,這邊屬於你的,那邊屬於你配偶。界線劃定你和配偶各自的責任範圍,例如,當妻子對丈夫說:「請你出去,不要待在廚房,每次你煮菜就把廚房搞得一團亂。」她是在劃定界線,她對丈夫說廚房是她的地盤,她不喜歡他侵犯界線。又如,當父親對青少年的兒子說:「誰給你權利決定弟弟已經夠大可以熬夜看電視?應該是你媽媽和我來決定。」他是在劃定界線。又如,當丈夫對妻子說:「我非常愛妳,當我不在家時,也會非常想念,可是妳不可以每隔幾小時就打電話到辦公室找我,我要上班哪。」他是在設定系統的界線。 

界線不只是為了使你們和其他系統有所區分,也是為了保護你們的獨特性,好讓你們對彼此的關係有安全感。如果夫妻要成為一體,同時又能自由地作自己,就需要有這些界線。許多人的婚姻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夫妻間未設定適當的界線,以致一再侵犯對方的次體系,最後雙方都受妨礙,無法好好發揮各自的功能。 

十一、設定界線 

為什麼有些夫妻很難設定界線呢?可能有一方怕惹對方生氣,怕另一半因此不愛他(她),甚至夫妻關係破裂。有時可能是因為之前曾令配偶受傷,以致在罪疚感或羞愧下,不敢定界線。或許你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另一半侵犯界線,你可能會想說一些話好讓他明白他已侵犯妳的界線。 

在過程中,妳可能會想如何讓他更清楚妳的界線,可是話未出口妳卻遲疑了,因為若說出來,另一半可能會不高興。妳認為惹他不高興是一件不太仁慈的行為。妳可能會因為妳從前對他不好、不夠愛他又不肯原諒他,而有罪疚感。然而,妳可不要忘記,恢復關係不只是透過愛和溫柔的對待方式,也要透過誠實。如果你一直不把界線定出來,另一半永遠不曉得自己侵犯了界線,所以會繼續侵犯下去,而你也會一直覺得很不高興。如要改善這種關係,就要以溫柔的方式對配偶說實話。 

界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個人,但我也要澄清一點,定界線並非為了讓對方,無論是配偶或子女,聽命於你。你要曉得,你無力改變任何人的行為。其實,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力量改變自己遠比設法改變對方的效果更好。雙方都設定界線後,還必須尊重對方的自由。 

十二、如何設定有效的界線 

先確定你的界線是很清楚的,你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感受,以及界限的設定負責,可卻無法為別人的感受負責。別人也不能為你的感受負責。不要說:「我不開心都是你的錯」這種話,因為事實不是那樣。你要為自己的快樂負責,你可以選擇如何回應發生在你週遭的事。無論是為配偶的感受擔起責任,或把自己的感受歸咎給配偶,都是因為界線混淆不清,結果必使婚姻功能失常。 

小心不要設定假界線,有時夫妻會負起其實並不想負的責任。他們可能繼續服務另一半,照樣付出可內心卻充滿厭惡。或許這種厭惡感是有理由的——尤其當付出愛的時候卻反而讓配偶繼續自私、不成熟、功能失常。如果你找不到好理由說「是」、「好」,那倒不如不說。 

有些界線可能是基於怒氣而定的,你可能在過去受過傷害,或許曾經被人佔便宜,現在你說:「我再也不讓任何人利用我。」於是你在這種心理反應下設定界線,可是這界線卻傷害到你目前的關係。設定界線是為了關係的好處,例如,假設你以正義的原則設定界線,你們夫妻關係很可能會出問題,因為你的配偶不可能不違反這種界線。如果你希望人生處處公平,那你的人生肯定不好過。就算你的婚姻真的達到正義,很可能會把婚姻本身給犧牲掉了。稍後你將會看到更多比正義的原則更能發揮功能的一些夫妻互動原則。 

你應該了解一件事,並非所有的痛苦都是不好的,不一定要不計代價避免任何痛苦。有些痛苦會帶來成長,況且,你所感受的痛苦不一定是另一半傷害到你。就像在物理治療中,一些延展的運動雖令人痛苦,卻有益身體健康;同樣地,夫妻關係中某些痛苦是有可促進健康的。設定界線的時候,想想你的配偶會有何經歷?會令他痛苦嗎?會促進關係健康嗎?還是只有製造傷害?若是只帶來傷害,那或許你應該重新檢討。覺得痛的時候就說,不要忍著不說。你需要讓配偶知道他所做的事傷害到你了,不然他怎麼知道他侵犯到你的界線?界線必須清楚,不可含糊。只要界定清楚,就比較不會被侵犯,也比較不會惹來生氣的反應。 

最後一點,留意被動設定的界線。所謂被動設定的界線,就是只在意配偶的行為,而不是自己的。下面這句話:「只要你跟我道歉,我就原諒你」的人,就是被動設定界線的例子。 

延伸閱讀:專題:愛有條件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