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7年5月讀到台大張文亮教授(南門長老教會會友)的著作《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當時心裡就祈禱,希望有人能夠將這故事拍成電影。感謝上帝,如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被拍成電影《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The William Wilberforce Story),本部電影2月底在全美首映後,隨即躋身當地票房的前十名排行榜,6/1也將在台灣上映。在此,牧師推介這一部電影,希望兄姐能夠帶朋友去看,藉此更認識基督信仰。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描述18世紀的英國年輕議員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M.P. Aug.24,1759-July29,1833),他年僅21歲就被選為下議院議員,一生致力於廢除黑奴議題,提案遭遇多次失敗仍不氣餒;他成功統合了分裂的勢力,不畏與當權者保守勢力抗衡。在他多年努力下,最後英國國會終於在1807年通過廢除奴隸交易的草案。至今恰逢二百週年,這部電影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標誌性歷史事件而製作。
故事的主角威伯福斯之所以致力廢除黑奴,是深受到約翰‧牛頓牧師(Rev. John Newton, July24,1725-Dec.21,1807)的影響和鼓勵。牛頓牧師是威伯福斯的精神導師,在威伯福斯曾想放棄從政時給予許多鼓勵與啟發。牛頓牧師早先是奴隸販子,但遇見主耶穌後,生命完全改變,聖歌《奇異恩典》就是他所作的詞。該歌曲詞句意境深遠,旋律平和幽揚,是傳唱最廣、最知名的福音歌曲。多位知名歌手都曾演唱過此曲,也曾出現在多項歷史性場合上,全球有超過上萬個版本。在此,就簡略介紹,讓兄姐更能融入電影劇情。
威廉‧威伯福斯
18世紀時,年僅21歲的威伯福斯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一生致力於廢除黑奴議題,提案遭遇多次失敗仍不氣餒。在面對各界的仇恨、凌辱、毀謗,甚至生命的威脅,還有數以百計受金錢束縛的政治家反對。然而,20年後《廢除奴隸交易法案》正式在下議院多數通過。正當所有歡呼、雀躍聲落在了威伯福斯身上,這位偉大的人坐在位子上低著頭,淚流滿面。
現代的人已經無法想像,活在奴隸制度下的黑人何等可憐,而在18世紀,這個奴隸販賣最猖狂的殖民時代,販賣奴隸的暴利集團,挾制黑奴的巨大權力,深植各國當權機構。幾千年來的販奴惡習,已經麻木了時代的良知。但是威伯福斯與他七個朋友組成「克拉朋聯盟」,這八個人代表八個專長的結合︰政治(威伯福斯)、法律(史蒂芬)、經濟(桑頓)、教育(麥考利)、財稅(夏普)、外交(艾略特)、管理(格蘭特),與文學(克拉克森),以一生的時間致力於奴隸解放的和平改革。在排山倒海而來的反對、咒罵、威脅、抵制與壓力之中,他們不改初衷,在無數個場合公開要大家反省自己的良知:「記住!上帝造人,生而平等」,他由被誤解到成為普世公認19世紀的政治良知。
這八個人一生從政,可是最後都傾家蕩產、潦倒以終,但是他們倒下之時,為害千年的奴隸制度也一起倒下,而且不再起來。他們以法律的專業、理性的思索、人道的精神、不屈的毅力,透過立法的程序,幫助上千萬的奴隸,使他們獲得自由,終結了歐洲大陸幾千年的奴隸制度,觸發了日後的美國黑奴大解放。
除了解放奴隸以外,他們在訂定財稅與糧食政策、改善刑法、革新監獄管理、提出社會福利政策、推動禁止虐待動物法案、堅持宗教容忍法案、徹查政府貪污、呼籲議會制訂道德法案、持守外交道德、促成陽光法案、推行法案審查公開化、推行平民教育法案、訂立落後地區公平法制、廢除殘虐死刑屍首…為整個國家立下穩定不搖的根基。使英國在19世紀成為法制、科技、信仰復興、教育、商業的中心。
威伯福斯年輕時曾過著一種以自我為中心、奢華的生活,唯那「偉大改變」的事情發生-歸信了耶穌基督。而這一刻意味著他對生命價值的改變,也看到他在靈性上的危機,遂把繼承的財富至少四分之一捐給了窮人,而上帝拯救與保守的恩典亦臨到他的身上。後來,因為他政途失意而執意成為一名牧師,但受到身為牧師的牛頓影響,牛頓牧師看到威伯福斯的「天職」是政治,是上帝對他真正的呼召。正如後來他寫信給威伯福斯時說的「主興起了你,是為了他的教會和他的國家的好處。」
約翰‧牛頓
約翰‧牛頓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西班牙人,從事航業;母親是英國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渴望兒子能受良好教育,並成為牧師,她時常為此心願祈禱。約翰自幼隨母熟誦經文及聖詩。不幸在他七歲時,母親病逝,而她的禱告在30年後才蒙應允。
母親去世後,約翰上了兩年學,因寄宿生活嚴謹而輟。11歲時隨父親上船過著航海的生活,繼而被徵兵,逃役又被捕回。退伍後,在販賣奴隸船上工作,經常在非洲一帶販賣黑奴。他足跡遍四海,道德日益墮落,不久染上了水手們放蕩的生活習慣,吃喝嫖賭,奸詐欺騙,無所不為。日後因鬧事,反在非洲作奴隸之僕,過了幾年非人的生活,幸而他在英倫的父親聽到這消息後,就差人前往營救。1748年春,從非洲返英的途中,遇到強烈風暴,船險沉沒,他在怒濤中,向上帝呼求:「上帝啊!求祢救我安抵港口,我將永作祢的奴僕。」船長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使他對基督徒的生活產生愛慕之心。在漫長的航程中,他讀到肯培斯(Thomas Kempis)的「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心受感動,矢志悔改。
1755年,他與妻子Mary Catlett定居利物浦,作觀潮員為生,並隨約翰‧衛斯理研讀拉丁文及希伯來文聖經,偶而也證道。1757年成為安立甘教會的修士,1764年6月17日他39歲被按立為牧師,他在餘生中竭力反對蓄奴。聖歌《奇異恩典》的歌詞正是他重生的經驗。他一直為上帝工作,到82歲才退休,當時他說:「我記憶力衰退,但我記得二件事,即我是大罪人,基督是大救主。」在他離世前,他為自己寫下了墓誌銘:「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位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但藉著救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復建並赦免,指派宣傳福音的事工。」他葬於英國奧而麗教區的聖彼得與保羅教堂(St Peter & St Paul, Olney, Buckinghamshire)。
聖歌《奇異恩典》
《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一詩中,約翰牛頓自稱為「卑鄙惡者」,不配蒙主「恩典」,但主耶穌竟將此恩典施於其身,當他得知基督深愛罪人,並為罪人受死,他心中充滿無限驚奇,進而知曉眾罪已蒙恩赦。約翰牛頓從一個身歷萬劫,遭遇絕境的落難人,轉變為一個博貫群經,榮神益人,蒙主重用的鼎鼎大名宗教領袖,正是「奇異恩典」最好的寫照。
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歌,作曲者已不可考,據研究應屬18世紀蘇格蘭或愛爾蘭曲調,黑奴解放後,這首歌就在美國黑人教會中被傳唱,以致於常被認為是美國傳統歌謠或黑人靈歌,目前的樂譜由美國福音詩歌作曲家艾克沙(Edwin Othello Excell, 1851-1921)改編。這首曲子曾被John Baez以無樂器伴奏的清唱方式,作成單曲唱片發行,並蟬聯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第一名,這種以靈歌蟬聯排行榜首位的情形雖非僅有,但也可看出這首詩歌的撼動人心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