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台灣人如何反制中共「第五縱隊」的裡應外合?

台灣人如何反制中共「第五縱隊」的裡應外合?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近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一再釋放武力犯台的威脅,讓台灣人民深切感受到極權的壓迫陰影。歐美多個民主國家也不斷提醒台灣,必須正視中共的長期侵略布局。歷史昭示我們:獨裁政權從來不會單憑外部武力發動戰爭,而是往往先透過「第五縱隊」在對手國家內部製造撕裂與混亂,進而尋求「受邀介入」的藉口。當前,台灣社會已可見統戰組織與假訊息的活動軌跡,甚至假借「人民」之名,呼喊「反獨裁」卻實則呼喚外力,這正是典型的「以民主之名反民主」的伎倆。

然而,獨裁如同古代的法老,雖一度高舉權杖,卻不能長久抵擋上主的公義。上主不會容許任何敵基督的統治永遠踐踏人民。對台灣而言,這正是一個呼召:我們要在真理中清醒,在公義中站立,在憐憫中彼此扶持,成為有韌性的社會。面對外部威脅與內部滲透,台灣的公民社會、民防團與自訓團,正需要同心協力,學習如何辨識假訊息、挫敗第五縱隊的挑撥,並以行公義、好憐憫的生命見證,守護民主自由,建造合乎上主心意的國度。


一、什麼是「第五縱隊」的特徵?


「第五縱隊」(fifth column) 一詞最早源自1936年西班牙內戰,指的是潛伏在內部、實際上效忠外來勢力的群體。他們不必正面出兵,就能在敵國內部製造混亂、削弱民心,為外部勢力的入侵或影響鋪路。若應用在當代台灣的處境,可以整理出幾個主要特徵:

1. 假借人民名義,實則服務中共勢力

他們常打著「愛國」「正義」「人民的聲音」的旗號,但實際上是傳聲筒,為中共政權輸送輿論和政治能量。以落實中共統戰頭子王滬寧所強調的「群眾路線」與「話語權戰爭」。

2. 操弄議題、混淆視聽

第五縱隊擅長透過假消息、片面資訊、斷章取義來製造社會分裂。他們可能將台灣的民主機制中的衝突放大,誤導為「獨裁」「不公」,以便為外部干預製造藉口。

3. 跨界滲透與結盟

第五縱隊往往與親中的政黨、社團、媒體、甚至宗教組織合作,形成「在地代理人」,表面上宣稱人民的自主聲音,實際上是替中共極權代言,對內分化,對外呼應。

4. 弱化民主信心,擴大社會裂痕

第五縱隊透過持續的負面宣傳、攻擊司法與選舉制度、散播陰謀論、挑撥民主陣營的夥伴關係,削弱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信任,使極權勢力得以標榜「穩定」、「有效率」的統治。

這些特徵其實與歷史上所謂的「第五縱隊」運作模式相似:以內部力量呼應外部壓力,形成「裡應外合」,最後為侵略者鋪路。


二、台灣該如何防止「以民主來反民主」?


在台灣的處境中,我們需要兼顧民主自由與自我防衛。我們可以從神學與公民社會進行哪些反思?

1.  深化民主教育,免於被假消息操弄

《彌迦書》6:8提醒我們:「世人哪,上帝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面對挑戰,台灣人民的力量來自於真理、公義與愛的上帝國價值。

民主不是群眾情緒的操作,而是基於真理與公義的制度與核心價值。台灣需要強化媒體識讀、深化台灣主體歷史教育,提升人民的公民素養、法律素質,分辨「真民意」與「假民意」,並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與選舉,避免極權代理人壟斷話語。

2. 建立全民韌性,落實公民防衛

中共的滲透與假訊息,往往利用社會的矛盾與不信任。台灣需要透過 全民防衛教育、社區自訓團、非暴力抵抗訓練(Civilian-Based Defense),讓人民不易被煽動。依循 Civilian-Based Defense (CBD) 理念,演練非暴力抗爭,避免人民被挑撥走向暴力對抗,削弱中共製造「台灣失序」的藉口。

強化資訊安全(SDG 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與民主素養(SDG 4:優質教育),才能避免民主制度被反民主力量所顛覆。

3. 以信仰與公義作為社會的根基

基督信仰提醒我們,政治權力不是偶像,國家的終極價值在於是否反映上主的公義與憐憫。

面對獨裁中國的統戰與滲透,台灣人民被呼召成為「上主的僕人」,在公共領域作光作鹽,堅持民主、人權與自由,促進上帝國的新國度而努力。

4. 實際行動:從社區到社會國家

防止孤立化,台灣需要形成「公民社區國際」的防衛網絡。

許多在地的公民團體、教會、社區組織,如火如荼舉辦公民教育工作坊、防災自訓團、防災士培訓、民防團等,培養人民互助的能力。把防災演練與民主教育結合,培養危機中的互信與合作能力,讓人民在災難與危機中仍能彼此守護。提升城市韌性,讓社區成為民主最堅固的堡壘。

此外,我們還需要提高到國際層次:持續與國際民主國家建立連結,透過台灣民間社群、教會、NGO 與國際盟友合作,形成 SDG17(促進目標實現的全球夥伴關係),讓世界看見台灣堅持民主、人權與自由的見證。

教會使命:如同加爾文所強調,信仰不僅是內心的事,也是公共的召命。我們要用「信仰與良知」守護民主,抵抗極權勢力的謊言與操弄。


結論:不容任何裡應外合,堅守台灣的民主防線


中國將於9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所謂「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不僅高舉軍事力量恫嚇台灣,更企圖竄改二戰史觀,進而強調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更令人警惕的是,中共透過統戰與宣傳,積極策動「第五縱隊」,企圖營造「台灣內部出現親中聲音」的假象。據國安單位掌握,某幾位中國國民黨前高層與中常委有意高調出席此類閱兵,無異於向北京與國際社會傳遞錯誤訊號,可能被利用為「台灣自行邀請統一」的藉口。

歷史早已教導我們:獨裁者往往在「內應」的呼應下發動戰爭。正如聖經所警戒的,法老再怎麼高舉權杖,也無法長久抵擋上主的公義(出埃及記的啟示與彌迦書 6:8 的呼籲皆清楚顯明)。若我們不警醒、不自守,極權的勢力就會乘虛而入。

因此,台灣人不能天真地認為民主會自動延續,更不能允許任何政黨或個人以「人民」之名行「投降」之實。我們必須:

1. 堅守真理:不被謠言、假訊息與扭曲的歷史牽著走。

2. 建造韌性:加強民防訓練、資訊安全與社區互助,讓社會不因挑撥而瓦解。

3. 守護公義:要清楚表態,任何人前往「中共閱兵」都只是背叛民主、自由與人權價值的行為,絕不代表台灣人民願意放棄自由與主權。

4. 結合國際:與全球民主盟友站在一起,抵抗「CRINK」邪惡獨裁軸心的虛假敘事。

台灣是上主所眷顧的土地,我們的民主不是偶然,而是歷代人民流血流汗的結晶。面對中共及其「第五縱隊」的陰謀,我們必須更加清醒,彼此守望,相信「上主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詩篇28:7)。唯有如此,台灣才能繼續成為自由與公義的燈塔,不被黑暗吞沒,而是照耀世界。





1945年9月2日,越南宣布從法國殖民下獨立建國

 ⭕1945年9月2日,越南宣布從法國殖民下獨立建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的數小時內,越南共產主義領袖胡志明宣布越南脫離法國而獨立。他在宣言中引用了美國《獨立宣言》的語句,宣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我們不可侵犯的權利——生命、自由與幸福!」這段話使聚集在河內巴亭廣場的龐大人群歡呼不已。然而,胡志明所夢想的統一共產主義越南,卻直到三十年後才真正成為現實。

胡志明生於1890年,1911年以法國輪船的廚師身份離開越南。幾年當水手後,他曾住在倫敦,隨後移居法國,並於1920年成為法國共產黨的創始成員之一。之後他前往蘇聯,學習革命策略,並積極參與共產國際的活動。1924年,他來到中國,開始組織流亡的越南共產黨人。1927年遭中國驅逐後,他輾轉各地,直到1941年才返回越南。

在越南,他組織了越盟(Viet Minh)游擊隊,以武裝尋求越南獨立。1940年,日本占領法屬印度支那,並與效忠維希政權的法國官員合作(維希政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納粹德國扶植的法國傀儡政府,正式國號為「法蘭西國」)。與此同時,胡志明與同盟國接觸,協助在華南的對日軍事行動。1945年初,日本驅逐越南的法國殖民政府,並處決多名法國官員。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正式投降,胡志明趁勢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獨立。隨後,法國軍隊奪取越南南部,並與越南共產黨展開談判。然而談判於1946年破裂,法國軍艦轟炸北越的海防市,造成數千人死亡。

作為回應,越盟於1946年12月19日在河內發動對法軍的攻擊,揭開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序幕。在這場長達八年的戰爭中,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支援越盟,而美國則援助法國及反共的南越勢力。1954年,法軍在越南西北的奠邊府慘敗,被迫進行和談。日內瓦會議決定以北緯17度線劃分越南:胡志明領導北越,保大皇帝統治南越。

1950年代後期,胡志明在南方組織共產游擊運動—越共(Viet Cong)。北越與越共成功對抗一連串由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並從1964年開始承受美國長達十年的軍事介入。胡志明於1969年9月2日去世,距離他宣布越南脫離法國獨立剛好25年,並在其勢力統一南北越、建立共產政權前的將近六年。1975年,南越首都西貢淪陷後,被改名為「胡志明市」。

今日越南仍是社會主義共和國,實施一黨制,由越南共產黨(CPV)為國家唯一合法的統治,政治權力高度集中,缺乏制度化的政黨輪替或有效監督機制。名義上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但三者之間的分立與制衡在實務上明顯薄弱,司法與議會通常難以脫離共產黨的掌控。對媒體、網路與公民社會實行嚴格控制,對社交媒體平台與個人帳戶實施嚴格審查與監控,並禁止公民採訪政府貪腐相關議題。

越南現況在制度開放與民主參與方面尚有距離。我們祈禱專制獨裁早日瓦解,呼籲建立包容、公平、透明且負責任的合議制度。

🎞圖:巴亭廣場。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上朗讀《獨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