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跨過民主換日線,擺脫威權出頭天

跨過民主換日線,擺脫威權出頭天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一、民主換日線的歷史意義

2025910日,表面上看似平凡無奇,但對台灣而言卻具有深遠的歷史意涵。這一天,台灣的民主法治日數,正式超越了漫長的戒嚴歲月。從1949519日蔣介石簽下「戒嚴令」起,到1987715日解除戒嚴止,足足38年又56天。白色恐怖、思想箝制、言論打壓,深深刻劃在人民的集體記憶中。然而,從1987年解嚴至今,民主已走過相同的時間,並在910日的此時超越了威權統治。這條我們稱之為「民主換日線」的里程碑,象徵台灣翻過歷史新的一頁,民主的日子終於比威權多了一天。

這不僅是一個數字的轉折,而是歷史的證言:民主不是外來恩賜,而是黨外前輩與無數受難者以血與淚澆灌而來的果實。今天的我們,能在自由空氣中呼吸、能公開批評執政者、不必擔心暗夜裡警總叩門,都是無數犧牲者共同托付的禮物。


二、民主得來不易,更容易失去

民主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帶來自由選舉與公開言論,更在於它需要時時守護。歷史提醒我們:一紙戒嚴令,可以在瞬間剝奪人民的自由;而自由的恢復,卻需要世代的抗爭。若今日我們自滿於台灣在《經濟學人》全球民主指數名列前茅,忘記民主的脆弱,便會讓威權的陰影再次蠢蠢欲動。

台灣民主如今已邁入「中年」,不再有初期解嚴後的激情,卻有了沉重的歷史包袱與新的挑戰。內部,國族認同的爭議依舊拉扯;外部,中國威權的滲透與統戰更是日益強烈。甚至在國內,白色恐怖的記憶日被刪除,中正紀念堂銅像依舊矗立,蔣家後代仍能在選舉場上披掛光環,這些都證明威權遺緒並未徹底消失。民主的深化,若沒有公民的警醒與參與,將可能倒退。


三、從威權遺毒到民主信心

要真正跨過民主換日線,不只是時間上的計算,而是心靈與文化的更新。台灣社會必須:

1.深化歷史記憶:白色恐怖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祖父母輩仍在承受的創傷。唯有正視歷史,拒絕遺忘,方能避免重蹈覆轍。

2.培養民主信心:民主不是效率的對立面,而是保障人權與自由的唯一道路。人民要理解,吵吵鬧鬧的民主,遠比井然有序的獨裁更值得珍惜。

3.關懷土地與人民:民主不能只是制度層面的議題,更要落實於環境永續、弱勢保障、社會公義等面向。唯有結合土地的守護與社會的關懷,民主才不會淪為空洞口號。

4.堅守人權價值:台灣以人權立國,無論面對威權威脅或內部分裂,都必須不折不扣地守住人權的底線。


四、民主台灣的前瞻召喚

跨過民主換日線,並不意味我們可以鬆懈,而是提醒我們走向民主台灣國的責任更重。這條路需要:

1.公民的行動:民主的保障,不是靠少數政治領袖,而是全體公民持續的監督與參與。

2.教育的深化:讓下一代理解威權的殘酷與民主的可貴,避免歷史被抹去。

3.國際的連結:在全球威權復辟的潮流中,台灣更要成為民主的燈塔,與其他民主國家互相扶持。

4.社會的韌性:從防災、社福到能源轉型,民主不只是投票,而是人民共同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安全、公義、永續的社會。


五、擺脫威權,出頭天

2025年的「民主換日線」提醒我們:威權統治並非歷史塵封,而是仍可能透過各種形式復辟。唯有人民持續守護,民主才能持續成長。擺脫威權,不只是歷史的回顧,更是我們的未來責任。

我們要以行動證明:台灣不會走回頭路。台灣將在民主的道路上,持續深化人權、珍惜土地、培養公民社會,並昂首走向國際。擺脫威權出頭天,建立民主台灣國,這不是夢想,而是世代共同的承擔。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記念民主先靈慰靈祈禱文

記念民主先靈慰靈祈禱文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慈愛的上帝,

在這片土地的台灣人民歷經苦難與抗爭,

今天我們懷著謙卑與敬畏,

齊聚於此,跨越宗教與文化的藩籬。

在文化中元的祭典中,

我們以普世之心祈禱:

願和平、公義、憐憫臨到台灣與全世界。


【歷史記憶與先靈的安慰】

過去在中國國民黨獨裁統治下,
在青島東路三號的幽暗歷史裡,
無數追求自由與民主的靈魂曾經受極大的苦毒及死亡。
他們的血從地裡向上帝哀叫,

他們的聲音未曾消逝,
他們的勇氣及精神仍在台灣社會點燃火炬。

今天的文化中元祭,
不僅是傳統的超薦,
更是記憶、盼望與承諾:
願民主先靈得享安息;
願他們未竟的盼望,成為我們的責任;
願被壓迫的冤魂得著安慰,
願歷史的傷痕被看見並治癒,
願那些尚未被理解的奮鬥、
尚未被說完的故事,
以及尚未還原的真相,
在我們世代的努力中被照亮。


【公義的呼聲與未來的盼望】

上主啊,
祢是公義的泉源。
我們相信,沒有任何一滴為自由流下的血會被遺忘,
沒有任何一個受苦的靈魂會被棄絕。
祢呼召我們,使我們不向恐懼低頭,
而是以公義及良善的信念、勇氣與團結前行。

在中國戰爭侵略的野心、
在轉型正義尚未完成的困境之中,
我們更要舉起民主的火炬,
以民主守護土地與生命,
以人權捍衛尊嚴,
以團結抵抗謊言與恐嚇。

願這場「民主普渡」
不僅僅是儀式,
而是一個時代的呼喚:
讓我們成為真理的見證人,
讓我們成為公義的守護者,
讓我們成為愛與憐憫的實踐者。


【激勵人民的宣告】

願憐憫如大水湧流,
願公義如江河滾滾。
願台灣人民記住歷史、記住民主的殉難者,
並在困境中仍舊懷抱希望。

我們宣告:
縱然前路艱難,
我們不放棄、不退縮;
縱然黑暗逼近,
我們仍守住心中的光,
那是不會熄滅的真光,
照亮我們邁向自由的道路。

上主啊,
願祢的國度在這片土地扎根,
使愛勝過仇恨,
使真理勝過謊言,
使公義勝過壓迫。

願我們與民主先靈同在記憶裡相連,
與子孫後代同在盼望中前行。

以真理與愛同行,
直到上帝的國度臨到。

阿們。



戰爭發生時,如果沒有食物,可以進入無人經營的便利商店拿取食物嗎?

 戰爭發生時,如果沒有食物,可以進入無人經營的便利商店拿取食物嗎?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這個問題很重要,也觸及到倫理、法律與社會責任的灰色地帶。我們可以分幾個面向來了解:


一、法律與平時規範


在和平時期或政府仍然有效運作的狀態下,進入無人經營的便利商店取用食物,通常會被視為竊盜或侵入罪。即使商店「沒有人顧」,所有物資仍屬於公司或個人財產。


二、戰爭、天災與極端狀況


然而,若進入戰爭或重大災難,社會秩序失去基本功能(如商店完全無人經營、物流斷絕、政府難以即時援助,也包括農作),情況就會不同。

根據國際人道法(例如日內瓦公約、和海牙公約以及一些其他條約、判例法和習慣國際法)強調,平民在戰時有存活的基本權利。

災害倫理(disaster ethics)中,有「生存優先」的原則:若為了維持生命而不得不使用現成的食物,行為可能被社會默許。

換句話說,在沒有其他生存來源時,拿取食物是「不得已的行動」,類似神學中所說的「例外狀態下的憐憫法則」(compassion over law)。


三、公民倫理與社會責任


但「怎麼拿、怎麼用」很重要:

1. 只取所需:不是趁亂囤積或破壞。

2. 留下記錄:例如寫紙條註明「某月某日因生存需要取走XX物資」,自己也須記錄,這樣日後若社會恢復秩序,仍能補償。

3. 社群共享:若有人比你更脆弱(老人、兒童、病患),應優先給他們。

這種做法呼應《彌迦書》6:8「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在極端處境中,仍要守住人性的光亮。


四、現代實務的啟示


根據SDGs的提醒,我們是可以先預備的:SDG2 消除飢餓與SDG11 永續城市與社區都強調在危機中建立糧食韌性。

個人與家庭平時就應該預備適當的「家庭防災儲糧」兼顧營養、口味與保存期限,採用「滾動儲糧法」定期更新食材,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避免過期。平常時期,囤糧至少3天、最好是7天的量。因應戰爭可能,建議1-3個月囤糧。

此外,我們也可以增進防災知識,在災難發生時,不至於慌亂無章。台灣農業部已有「戰時糧食配送站」的規劃,民間也有「社區糧倉、食物銀行」的設置,但是不普及。

戰時,地方政府與賣場將設置「民生必需品配售站」(採取配售制),各地方政府也會開設「戰時災民收容救濟站」,提供食物配給。如此一來,人們就不必陷入「要不要進商店拿食物」的困境。


五、借鏡日本緊急囤糧建議


日本也是地震等天然災害頻繁地區,累積許多對抗災害的社會韌性。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食育指南》建議的家庭緊急囤糧清單相當完整,包括:

1. 飲用與烹飪用水:每人每日約 3 公升,一週約需 21 L

2. 烹煮設備:攜帶爐具與每人每週約 6 顆瓦斯罐(兩人約 12 顆)。

3. 主食類:米飯(2 公斤 × 2 包)、即食杯麵 6 個、乾麵如素麵(300 × 2 包)、義大利麵(600 × 2 包)、預煮飯 6 包,以及其他如穀片、保久乳等。

4. 蛋白質配餐:真空包裝熟食 18 份(如牛丼、咖哩)、義大利麵醬 6 包,以及 18 罐任選罐頭。

5. 副食與零嘴:洋蔥、馬鈴薯等可久存蔬果,醃梅、乾海帶、乾裙帶菜、果汁、蔬菜汁,即食味噌湯,巧克力、餅乾及其他零食。

此外,方便嬰幼兒、老人與慢性病者食用,建議家中備有奶粉、嬰幼兒餐粥、老年即食粥及低鈉配餐,已符合特殊飲食需求。也應準備一次性餐具、濕紙巾、酒精、爐具與瓦斯罐,以確保無電、無水狀態下仍能烹煮與衛生維持。


結論:

在戰爭或重大災難、生命受到威脅而無其他選擇時,拿取無人看顧的商店食物可被視為「生存行為」,不是「道德敗壞」。但我們仍需保持節制、留下補償的可能,並以社群互助的精神來行動。若是可以的話,個人與家庭至少囤糧三個月,可以穩定社會抵抗災難與戰爭的韌性。


日本農林水產省(MAFF)《食育指南》:

https://www.maff.go.jp/j/syokuiku/guide/pdf/00_en_guide.pdf


全民國防應變手冊:

https://adma.mnd.gov.tw/files/web/191/file_up/100004/60/全民國防應變手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