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原住民哲人高一生1954年4月17日歿

 ⭕高一生1954年4月17日歿

《台灣教會公報》 2408 期 1998年4月26日 p.16。

高一生(族名:Uyongu Yatauyungana、1908年-1954年),阿里山鄒族人,台南師範學校畢業,曾任警察、教員、鄉長。1954年4月17日以叛亂罪遭槍斃。

1954年4月17日下午二時三十分,高一生等六名在新北市新店安坑刑場執行死刑,在槍決前的訊問筆錄,高一生交代最後遺言:「一、妻不得再出嫁,須管教小孩;二、請政府沒收財產時,不要為難家屬;三、子女要集中幫忙母親耕農,不要上(止?)學;四、請政府將他們屍體火葬後,直接請政府送給他們家屬,不要再由他們家屬來領回」。

⭕阿里山鄒族部落的長老教會,摘自 《嘉義縣志》
民國三十五年(1946)在第一屆吳鳳鄉(今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的積極 拓展對外關係及尋求外界協助下,鄉長於是前往臺北與孫雅各牧師(Rev. James I. Dickson)洽談傳教及物資捐助事宜,隨後孫雅各牧師因地緣便利的關係,會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東門教會的黃武東、陳惠昌等五、六人進入達邦瞭解情況,當時雖無明顯的傳教活動,但也促成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進入阿里山鄒族部落傳教的先機。惟因二二八事件政府對山區的管制,嘉義東門長老教會的傳教工作也告中斷。

但屬於另一系統的「浸信會國際佈道協會」的周聯華牧師其傳教工作,則透過與政府的密切關係,以及醫療團、生活物質的幫助,在民國三十七年 (1948)初與幾個外國宣教士進入達邦,傳教工作持續進行到民國四十五年 (1956)左右,成果可謂豐碩,幾乎所訪問到的長者皆在此時受浸成為浸信會的信徒,包括高一生妻子高春芳、李永富長老、溫清川、莊榮貴等人。民國四十一年(1952)山區管制已趨緩和,長老會的傳教工作於是經由茶山部落李永富長老再度燃起,他一鄰一鄰去傳教,展開其宣教工作,有茶山部落方開榮、安德榮、安漢榮及李朝福等人來聽道,接受福音。民國四十三年(1954) 十月起,在山美每週有一次的固定聚會,此時也陸續在茶山、新美、山美各部落繼續傳教,民國四十四年(1955)二月傳入里佳部落,有感於信教儀式-「洗禮」尚未舉行,最主要受限於沒有牧師前來施洗。因此,李長老三月時 特地前往嘉義尋找教會,請求牧師能夠前往施行聖禮,而這一神聖任務最後 由浸信會執行。民國四十四年(1955)九月十三日於新美部落施行浸禮,有26 個人接受浸禮,成為第一批入教者。同月十六日此批入教者商議建立會堂,著手以竹子建立第一間會堂-「新美教會」,建立新美教會後幾天,李永富長老回到居住地茶山部落也建立一間以竹子搭建的簡單會堂-「茶山教會」。十月二十八日舉行第二浸禮,受浸禮者成為第二批的入教者。

由於感受到洗禮方式的不同,促成李永富長老更加積極的再度來到嘉義,終於在民國四十五年(1956)一月找到東門長老教會,使得長老教會亦更加積極地進入阿里山鄒族部落傳教,並在二月嘉義中會第二十五屆春季大 會,正式議決通過成立「山地部」,隨後許水露牧師上山到各部落傳道, 十二月十八日約有五十二位受洗,成為第一批在長老教會受洗的信徒,此批信徒散佈各部落,他們返回部落之後,聚集在信徒家中聚會。特富野除以信 徒家中聚會為主,偶有搭建簡單的會堂,卻屢遭破壞達五、六次之多,終在 民國四十六年(1957)再擴建會堂,宣告確立「特富野教會」。後宣道工作約停頓一年時間,至民國四十七年(1958)許水露牧師正式接掌山地部,成為首 任山地部長,阿里山鄒族部落的宣教工作組織正式底定;同年第一批與第二批信徒建立「山美教會」。民國四十八年(1959)陳庄次前往玉山神學院受 訓,民國四十九年(1960)受訓回去成為傳道師,積極地在鄒族各部落傳教, 同年建立「來吉教會」、「里佳教會」。相繼杜耕明等人投入宣教工作,使得長老會的傳教工作全盤取代浸信會,浸信會也在此時完全轉介所有的宣教、教牧工作給長老會,而退出鄒族部落的宣教工作。民國五十年(1961) 陳庄次牧師再建立「樂野教會」,至於「達邦教會」則遲至民國五十六年 (1967)才建立,至此阿里山鄒族部落的長老教會會堂宣告全部建成。

⭕推薦《高一生獄中家書》
https://www.nhrm.gov.tw/w/nhrm/Publishing_21090601064575217


圖:原住民哲人高一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