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上帝觀對政治態度的影響——從信仰自由到民主守護的呼召

上帝觀對政治態度的影響——從信仰自由到民主守護的呼召

黃春生牧師 2025.4.10


前言:宗教與政治,應分離還是同行?


「宗教不要碰政治」這句話在某些脈絡中或許出自對政教分離原則的誤解,但在中國政權的語境中,它卻常是用來壓制宗教參與公共議題的政治伎倆。特別是在中國文化傳統裡,宗教長期被視為政治的附屬,從未真正擁有獨立自主的位置。歷朝歷代,宗教若不順服當權者,就被視為威脅政權穩定的亂源。

而在當代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下,這種傳統的「政教結構」不僅延續,更透過制度性壓迫達到新的極致。表面上的「宗教信仰自由」,實際是國家機器對宗教的全面操控與逐步消滅。

那麼,在這樣的歷史與現實背景下,台灣的基督徒應該如何自處?我們的上帝觀——也就是我們對上帝是誰、祂如何治理世界的理解——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政治態度與公共行動?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真正的信仰從來不是關在教堂內的虛浮靈性,而是呼召我們活出天國價值的現實見證。


一、上帝是誰?祂如何影響我們看待政治?


聖經中啟示的上帝,是一位全能掌權、關注公義、看重人類尊嚴與自由的上帝。祂不是抽離世界的靈體,而是介入歷史、引導萬國的主宰。

在舊約,上主伸手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王法老的奴役,這不只是靈性的釋放,更是政治與社會制度的鬆動(出埃及記)。

在新約,耶穌基督雖未直接建立地上政權,卻挑戰了當時的宗教與政治權威,用「上帝國」的異象揭示出一種超越人類政權的價值體系(馬太福音5-7章)。

耶穌的門徒,在羅馬帝國的壓迫下堅持「順服上帝勝過順服人」(使徒行傳5:29),這句話正是信仰在政治壓力下的公開見證。

因此,基督徒的信仰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活在現實中,並用上帝國的光來照亮地上的黑暗制度。我們相信上主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示錄19:16),這一點本身就對所有地上政權構成了挑戰。


二、政治中立是假議題:當信仰遇上極權


很多人主張教會應保持「政治中立」,但所謂「中立」,若是在不義面前選擇沉默,實際上就是與壓迫者同流。耶穌說:「不是就說不是,是就說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福音5:37)這是對曖昧態度的直接批判。

在當前的台灣社會,當我們面對的是一股持續向中國邪惡極權靠攏、輕視人權、破壞法治的邪惡政治勢力時,基督徒不能假裝這與信仰無關。因為一旦「中國模式」在台灣生根,我們今日所享有的信仰自由、傳福音自由、敬拜自由,都將岌岌可危。


三、福音的發展與自由社會密不可分


有人質疑:「參與政治會不會模糊教會的福音使命?」但歷史與現實都清楚告訴我們,沒有自由的政治環境,就沒有自由的福音空間。

在中國,共產黨拆除十字架、拆教堂,主日禮拜要唱紅歌,十八歲以下被禁止進入教會,學校教育的課本上教導「基督教是邪教」,又迫害無數基督徒、牧師,例如王怡牧師仍在獄中受難,這些都是最直接的證明。

今日台灣各種福音機構、基督教出版、神學教育、自媒體事工之所以能興盛,全賴於我們仍然擁有民主制度與法治保障。

若呼應中共的邪惡勢力在國會坐大,我們是否仍能自由傳講十字架的信息?是否能無懼講出「上帝才是掌權者」的宣告?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歷史的殘酷警示。


四、參與大罷免,是信仰的回應,不是政黨選擇


有人稱長老教會是民進黨的側翼,這真是笑話啊!長老教會在台灣,早於國民黨、民進黨,在長老教會對抗威權體制時,民進黨尚未出現。長老教會不會是民進黨的側翼,而是長老教會影響了早期的民進黨,若稱當時民進黨是長老教會的側翼或許還說得通。但我更期待,任何政黨、宗教組織都能夠成為「上帝國的側翼」,一起對抗敵基督邪惡極權的帝國,一起來促進上帝國的理想新國度。

這場公民罷免運動,不是政黨鬥爭,而是一場價值之戰。若我們自認是上帝國的子民,就要在地活出上帝國行公義、好憐憫的價值。這場行動正是見證我們是否願意:

不妥協於謊言與不義;

不容忍政教不分的極權統治;

不放棄為下一代爭取信仰空間的責任。

耶穌沒有逃避十字架的道路,祂也呼召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34)這並不是教我們熱衷於選舉或政治,而是在挑戰我們是否願意為真理與公義付代價。


結語:我們是台灣的基督徒,也是上帝國的見證人


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若教會噤聲,那麼我們可能將失去的不只是投票權,而是敬拜的自由與靈性的空氣。若我們不為台灣發聲,就無法真正為鐵幕封鎖下的中國靈魂守望。因為守住台灣的民主,就是守住未來福音進入中國的燈塔與基地,更是促進上帝國遍滿全地的前哨。

願我們不只是祈禱的信徒,更是行動的門徒。讓我們一起,在這場大罷免中,為信仰而站立,為台灣而選擇,為上帝的國發出見證!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1949年4月6日,四六學潮,臺灣首次校園白色恐怖

1949年4月6日,四六學潮,臺灣首次校園白色恐怖

1949年4月6日清晨,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派遣軍警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逮捕涉嫌「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之人員,居心叵測」之學生。此乃戰後軍警直接進入校園逮捕學生之首例,可稱為校園白色恐怖之濫觴,亦被視為戰後臺灣學運之指標,史稱「四六事件」或「四六學潮」。

二二八事件(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之後,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展開大屠殺,隨後展開清鄉、白色恐怖的大搜捕及屠殺。臺灣社會動盪不安,經濟困頓,加以自由思潮之激盪,關懷現實的學生乃透過社團、學生會等自治組織,以發文宣、貼標語、遊行、演說等方式批判政府施政之缺失,而共產黨之職業學生則趁機鼓動學潮以擴大事端。

1949年3月29日,臺大、師院及臺北中等以上學校之學生自治會聯合舉辦慶祝青年節營火晚會,會中決議成立全省性學生聯合會,俾團結學生力量,迫使政府當局改善現狀。4月1日,甫自南京返臺的省主席陳誠唯恐事件效應影響臺灣社會秩序,乃命副總司令彭孟緝清查主謀,並於4月5日進行逮捕。6日上午,軍警以優勢警力和武器衝破防線,大肆搜捕反抗學生,被逮捕的學生多達二百多位,最後遭起訴的學生十九位,不過,在後來的幾年中,未被起訴的部份學生仍陸陸續續遭到以各種罪名的「二度逮捕」(如「學生工作委員會」案,至少有五十人遭逮捕,或判刑或槍殺)。

四六學潮後,學生社團活動大受限制,自主性活動轉趨沈寂,反共及黨國教育深入校園,學術自由深受干預,社會言論自由之風氣頓失,顯示此一事件影響臺灣教育與學術發展至深且巨。


 圖:1949年4月6日警備總部電令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林宗義長老、林李美貞長老娘夫婦安葬禮拜

轉來厝(回家)

林宗義長老、林李美貞長老娘夫婦安葬禮拜

2025.4.2 基督教平安園 台北濟南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

約翰福音14:1-6 (台語漢字)

1「恁的心莫得迫腹;恁著信上帝,亦著信我。2佇我的父的家有多多厝宅;若無,就我已經給恁講啦。因為我去是給恁備辦所在。3若去給恁備辦所在,就欲閣來接納恁歸佇我,互我所佇啲的,恁亦佇遐。4我所去的所在,恁識彼條路。」5多馬給伊講:「主啊,你去的所在阮都呣知,豈會知彼條路啊?」6耶穌給伊講:「我就是路、是真理、是活命;若無對我,就無人就近父。」


親愛的弟兄姊妹,親愛的家屬與朋友:

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不僅是來向林宗義長老與林李美貞長老娘獻上最後的敬意,更是一起見證兩位上帝忠心僕人——如今「轉來厝(回家)」的時刻。

「回家」這個詞,在今天顯得格外深沉又溫暖。對於我們基督徒而言,「回家」並不只是生命結束的代名詞,它是一段旅程的終點,也是一個永恆開始的起點。正如詩篇236節所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這是上帝子民真正的家,是我們信仰終極的盼望。


耶穌在約翰福音14章裡所說的,不是對死亡的安慰詞而已,是對永恆的保證:「佇我的父的家有多多厝宅」這不是一個抽象的安慰,而是一個具體的邀請——祂要我們知道,死亡不是終點,而是一道門,通向祂所預備的地方。

林宗義長老與林李美貞長老娘的人生,正是這段經文的活出。他們相信耶穌是那條路,是通往父的家的道路;他們在世上的腳步,正是走在這條天路之上,直到今天,他們抵達了終點,進入上主為信祂的人所預備永恆的住處。


回家的人生:活出信、望、愛的道路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林宗義長老與李美貞長老娘的一生,就是這條道路的見證。


1. 他們走在「真理」之路上

當他們面對台灣的動盪歷史,他們不選擇沉默。林宗義長老的父親林茂生教授,在1947年被帶走失蹤,成為二二八悲劇中的台灣菁英知識分子代表。但這段創傷並未讓林宗義選擇怨恨,他選擇走向更大的愛與真理,投身公共事務、倡議人權、推動台灣人民自決,因為他相信這是一條符合上帝心意的道路。

1973319日,他與黃彰輝、黃武東、宋泉盛牧師等人,發起台灣人民自決運動,這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種信仰回應:因為在基督裡,每一個民族都有尊嚴與選擇命運的權利。


2. 他們走在「愛」之路上

李美貞長老娘是台灣醫界中第一位具備社工師資格的人,她設立了台大醫院的社會工作室,讓醫療不再只是看病,更是看人。她看到的是病人背後的家庭、心理、社會處境,並以愛與同理心擁抱這些破碎與痛苦。

宗義長老創設台灣第一個兒童精神科門診,關懷在角落中的孩子。他們的愛不是情感而已,是有行動、有系統、有堅持的愛,是來自信仰的愛,是耶穌所教導的愛人如己。今天台大醫院精神科原本有許多醫師要出席,但我請人告知他們不要勞師動眾,墓園腹地不大無法容納太多人,因此僅以家屬參加為主,也因此教會長老陳喬琪醫師代表台灣精神醫學界來參加。


3. 他們走在「生命」之路上

他們不是逃避世界的人,而是進入世界,把信仰活出來。他們在醫學、教育、國際組織中發光發熱,因為他們深知:基督的生命在他們裡面,就要在這地上結果。他們的努力、付出,讓許多人在他們的身上看見基督的愛與生命。


◎留下的,是記憶;傳承的,是信仰


今天我們懷著不捨,將這對夫婦的骨灰安葬於他們深愛的土地。他們在加拿大安息,如今回到台灣,長眠於這塊土地——他們的「地上之家」,成了我們對他們的懷念之所。

但我們也知道,他們的真正歸宿,不在這裡,而在父的家。他們的名字,已刻在羔羊的生命冊上。他們的生命,已在天上得著記念。

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只是成就,不只是榮譽,而是信仰——一條靠著耶穌的道路,一份在患難中依然不動搖的盼望,一個對這世界與來世皆不失望的愛。


◎走這條路的邀請:你願意回家嗎?


在場的每一位親友,無論你信主或不信,我想以這段經文邀請你思想:你知道你的終點在哪裡嗎?你知道「那條路」嗎?

多馬曾問耶穌:「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回答:「我就是那條路。」

這是一條信心的道路,走的人不一定偉大,但願意信;這是一條恩典的道路,走的人不一定完美,但願意回應。

林宗義長老與李美貞長老娘走完了他們的旅程,他們回家了,而我們仍在路上。這不是結束,而是邀請。他們一生的見證,成為我們的榜樣。他們的信仰不只是言語,更是行動;不只是私人的信仰,更是公眾的見證。他們愛主、愛人、愛台灣,用盡一生回應上帝的呼召。

你願不願意也走在這條路上,將來能與他們在父的家中再相見?


結語:再會,不是告別,是信心的應許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將他們的骨灰安葬在他們所摯愛的故鄉土地,按聖經所說的塵歸於塵、土歸於土,我們送的是骨灰,懷的是感恩,領的是盼望。

他們在主裡已經「回家」,我們則在路上繼續奔跑。但因著耶穌的應許,我們不憂愁,我們知道:

祂已為我們預備地方,

祂將再來接我們到祂那裡去,

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願我們都回家——在信心裡回到天父的懷抱,

在行動裡活出愛與公義的見證,

在盼望中等候那一天,再相聚於榮耀的天家。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