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關於 Charlie Kirk

 關於 Charlie Kirk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2025年9月10日當地時間下午約12時10分,在猶他谷大學舉行的「美國回歸」巡迴集會上辯論擁槍權議題時,被約200碼(182.88公尺)外的刺客一槍打穿頸部,當場重傷並即時送院搶救,最終於下午2時40分因失血過多而傷重不治。

近一週以來,關於柯克討論度極高,正反兩面都有。柯克是誰?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清楚,我也是在這一週以來大量閱讀關於他的言論及介紹。由於柯克極強調他的基督徒身份,我想以一位基督教牧師的角度來看他的神學觀點與信仰的理解。


一、Charlie Kirk 背後的宗教與神學觀點

Charlie Kirk 是美國年輕保守派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創辦「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強調「保守價值」與「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

在宗教神學上,他傾向於白人福音派(Evangelicalism)中的基要主義與基督教民族主義(Christian Nationalism):

1. 基督教民族主義色彩

    • 基督教民族主義認為美國國家身份與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觀點,主張政府應積極維護基督教在公共領域的特權地位,並將美國視為一個由基督教信仰所定義的國家。
    • 柯克主張美國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基礎上的國家」,因此政府、教育、法律都應回到「聖經原則」。
    • 這與傳統的宗教自由不同,他更傾向將特定的基督教詮釋直接結合國家權力,甚至要抑制其他宗教。

2. 末世觀與文化戰爭神學

    • 柯克的神學底色偏向「文化戰爭」:認為世俗自由主義、LGBTQ+、進步派政策是在摧毀基督教文明。
    • 這種觀點與美國部分福音派流行的「屬靈爭戰」思維有重疊,把政治對手視為邪惡勢力,必須與之爭戰。

3. 缺乏社會福音的元素

    • 傳統上基督教也重視社會公義、貧窮人、難民、醫療與教育,但柯克很少觸及。
    • 他所代表的,是一種右派政治化的神學,強調「反墮胎、反同性婚姻、捍衛槍枝權利」,而忽略憐憫、扶持弱勢、環境保護等議題。


二、柯克被批判的點

大部分對柯克的批判是在於他某些的言行,羅列幾項:

1. 對移民的苛刻言論

柯克反對接納難民,甚至用「入侵」來形容移民,缺乏基督徒「接待寄居者」(申命記10:19)的精神。

2. 疫情期間的輕蔑態度

柯克曾在新冠疫情中散播錯誤訊息,批評口罩與疫苗政策,把公共衛生措施視為政府對人民的限制與控制。在這一點上,似乎忽略公共衛生防疫工作對老人與病人的重要性。

3. 政治暴力的模糊態度

在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2021年1月6日)後,他雖未明言支持暴力,但他表示理解川普支持者為何會攻擊國會。

4. 基督教民族主義的排他性

對於不同的基督教光譜,以及不同種族、性別、文化等,視為邪惡勢力,必須與之爭戰。


三、保守基督教是否會成為未來主流?

有人預測刺殺事件發生後,基督教保守主義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這反映出一種可能的張力,我的觀察如下:

1. 短期效應:可能強化保守派凝聚力

在重大事件後,保守派常把自己塑造成「被逼迫的信仰群體」,因此更團結。美國白人福音派確實仍是共和黨的重要基礎。

2. 長期趨勢:不一定會成為主流

美國年輕一代基督徒越來越關注氣候變遷、種族正義、貧窮議題。研究顯示,許多年輕人離開教會,就是因為無法接受過度的基督教民族主義與缺發包容的排他性。

3. 左右派神學的差異

保守派:強調性倫理(反墮胎、反同性婚姻)、維護傳統家庭與國家權威。

自由派/進步派:強調社會正義、貧窮人權益、種族和解、環境保護、社會保險、健保等。

兩者都自認忠於基督,但視角不同。問題是:若失去憐憫與公義,信仰就會淪為意識形態工具。


四、有點熟悉卻無法理解

疑似兇手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於案發隔日週四(9月11日)晚間向警方自首後被捕。羅賓遜出身於摩門教的保守家庭,父母均是註冊的共和黨人。鄰居形容他是「好家庭、好孩子」,羅賓森性格安靜、熱愛音樂,曾參與學校樂隊,他算是資優生ACT考試幾乎滿分,更獲得「總統獎學金」。但任何的暴力都不應被合理化。但為何羅賓遜會槍殺柯克呢?這還需要檢察官深入調查。

或許我們對於他們的立場「有點熟悉卻無法理解」,其實這正是全球許多基督徒面臨的張力:

我們熟悉「基督教」的語言,但發現它被不同的政治力量詮釋。當某些保守派把「基督教」與「仇恨、排斥、權力爭奪」連結起來時,確實會令人困惑與失望。

「基督教民族主義化的保守派政治神學」,常流於極端,缺乏憐憫。但基督教的未來不等於這個方向。真正的盼望在於持守公義、憐憫、謙卑的信仰核心,不被政治左右。

基督信仰的核心不是政治工具,而是:耶穌基督的愛與十字架,召喚人促進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在饒恕、和解、憐憫、盼望中,預嚐上帝國的滋味。上帝的國度是超越任何一個政黨,真正的主流應該是「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24)人人都應該謙卑待人,仰望創始成終的上帝,在聖靈的帶領下促進上帝國的新國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