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人生三大問題與宗教信仰

人生三大問題與宗教信仰 (講義)
黃春生牧師2011/11/28馬偕護專 

一、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二、人生三大問題 
(一)人從那裡來? 
(二)人來世界要做什麼? 
(三)人死後要到哪裡去? 
三、人從哪裡來?談人與宗教的起源 
(一)中國神話盤古開天地 
徐整《三五曆紀》,部分存於《太平御覽》、《藝文類聚》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 
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 
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 
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 
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 
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 
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延伸閱讀:回答一位中國法律高材生的問題--關於創造的故事

(二)漢人對「天」的認識 
商朝將神(創造萬物的唯一主宰)稱為「帝」。「上帝」、「下帝」、「王帝」。 
周朝將神稱為「天」。「天子」。 
漢高祖開始,規定只有天子才可以拜天。 

東漢張道陵(公元142年)創設「五斗米教」,後為道教。 
明朝陳仲琳《封神榜》將商、周朝代能人及小說人物都封為神。

備註:《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 

(三)從紙錢起源來談道教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劉向傳》記載 
「凡咸陽宮中嬪妃、宮女一萬余人,全部生殉于驪山秦始皇陵中。陵修成,恐三千修陵工匠泄密,即封閉墓門,無一幸免。死者有顱骨穿箭,身分離,頭戴頸鉗,手腳桎梏,骨存斧痕,歷歷可辨,慘不忍睹!」 

唐《文宗備問》記載:以為紙錢乃始於魏晉南北朝時,南齊廢帝剪紙為錢用來陪葬。(公元498年) 
《愛日齊叢鈔》亦載「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

延伸閱讀:紙錢燒給誰?
延伸閱讀:基督徒看神主牌位

(四)古老印度的創造故事 
《吠陀》〈原人歌〉詩中描寫原人千頭、千眼、千足,萬物是他身上四分之一,天的不死界是他的四分之三,世界萬物都是從他的手腳生出。由原人的頭生婆羅門,肩生剎帝利,腿生吠舍,足生首陀羅,開啟了四姓制度之端。 

雅利安人是古印度統治階級,為了統治而衍生出這樣的「政治神話」。 

備註:佛教的六道輪迴在本質上是四道輪迴的改良版。 

(五)希臘的創造神話 
普羅梅底烏斯、艾比梅底烏斯。 

(六)佛教的緣起說 
人的生死是由無明引起,萬事萬物都從因果輪迴中生出。 
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明帝,公元60年左右。 
唐僧玄奘向西方印度取經。

唐朝第12代皇帝憲宗李純,派太監杜英奇去陝西鳳翔的法門寺迎接一寸多長的佛指骨舍利 
刑部侍郎韓愈《論佛骨表》:認為迎佛指簡直是傷風敗俗、貽笑四方,就因為這一篇,皇帝大怒要殺韓愈,幸虧有裴度、崔群這些大臣營救,保了他的性命,但因此被貶到偏遠的潮州做刺史。 

(七)兼談達爾文的進化論 
進化論的難題1:「化石缺環」(Transitionalfossil,俗稱Missinglink) 
進化論的難題2:「寒武紀大爆炸」(Cambrianexplosion) 
進化論的難題3:「不同物種DNA無法複製」 

(八)基督教的創造故事。 
為何說是「故事」? 
因為創造時只有上帝看到、知道,沒有人知道,就連「作者」也尚未產生。 
藉由「聖靈」的「啟示」 
創世記1:27說:「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祂造了他們,有男,有女。」 

結論:基督教對人生三大問題的回答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回答一位中國法律高材生的問題--關於創造的故事

回答一位中國法律高材生的問題--關於創造的故事 
黃春生牧師
2011/11/24下午17:53一位中國學生在FB上問我問題如下:
會否古人拜的是如來佛祖、女媧等一系列諸神?因為古時人民去的不是教堂等,而是寺廟,內面供奉的是佛或其他諸神。如果只是民間的愚昧無知的話,那麼中國人一樣是能生存至今。
另外,創造天地的有盤古,造人的有女媧。為什麼不相信的人會說是神話故事;但相反不能說神用7天時間創造天地是神話?是否關鍵在於一本聖經?那麼,我們亦有相關典籍來證明確有此事。

其實你所問的問題是人生最重要的問題的第一項。在我看來,人生最重要的問題有三項:一、人從那裡來?二、人來世界要做什麼?三、人死後要到哪裡去?既然你問了第一個問題,我就按這個問題回答你。

首先,來談中國神話盤古開天地之事。
盤古故事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僅部分段落存於後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關於盤古開天的描述如下: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
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
天氣蒙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
啟陰感陽,分佈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
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
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
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
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從故事的記載裡面,你看出其描述嗎?
在中國創造故事中,一個古老「凡人」之死,居然化為天地。甚至,他的血液成為江河,筋脈成為地裏,汗成雨澤,他的左眼成為日,右眼成為月。而從他的死軀所長出來的蛆蟲卻化為黎甿(世人)。把這種故事當成真理的話,就未免太沒有常識了吧,這故事倒是很典型的虛構神話。

第二,我們來談談古老印度的創造故事。
在印度遠古經典《吠陀》〈原人歌〉詩中描寫原人千頭、千眼、千足,萬物是他身上四分之一,天的不死界是他的四分之三,世界萬物都是從他的手腳生出。認為由原人的頭生婆羅門,肩生剎帝利,腿生吠舍,足生首陀羅,開啟了四姓制度之端。
「婆羅門」則掌管祭祀,負責吠陀文獻的傳承,握有宗教上之實權,掌握了神與人之間的交通。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中的武士與國王,通稱為「王族」,從事政治與軍事等職業。
「吠舍」是雅利安人中的平民,從事農、工、商等業。
「首陀羅」是印度原住民族,他們的地位最低,沒有宗教、教育、獨立營生的權力,以勞動、服侍為職業,被認定死後無權再生,所以也稱為「一生族」。
雅利安人是古印度統治階級,為了統治而衍生出這樣的「政治神話」。神話故事要告訴最底層的首陀羅做人「要守本分」,因為他們上輩子有業障,這輩子才輪迴作首陀羅。
備註:佛教的六道輪迴在本質上是四道輪迴的改良版。

第三,來看希臘的創造神話。
希臘的創造神話記載普羅梅底烏斯兄弟二人,取黏土造人,另一老人盔毛修斯把他們兩兄弟造好的土人拿到太陽底下曬。有的曬過火成為黑人,有的曬的不夠成為白人,剛好就成為黃種人。
這種說法比中國、印度先進多了,至少說明世界還有其他「人種」。但本質上仍無法說明世界及宇宙的起源。

第四,來談佛教的緣起說。
簡單來說,佛教認為一個人的生死是由無明引起,佛教相信萬事萬物都從因果輪迴中生出,沒有絕對的存在者,人類緣起緣滅,不知根源何處。
佛教由創始者釋迦摩尼吸收印度教基本教義而來。印度學者認為,密宗中的巫術和咒語減弱了佛教所具有的道德力量,讓普通信眾感到有些困惑,因此佛教無法在印度深根。
古代印度長期處於戰亂、飢荒、疾病的狀態,民眾對佛陀的不殺生觀念產生了疑問。因此,佛教中的不殺生觀念在入侵者面前顯得十分蒼白,印度民眾投向了印度教,長劍和三岔戟一直是印度教的標誌。

第五,來談達爾文的進化論。
其實,還有古代埃及、巴比倫的故事,他們的創造故事與聖經所描述的有些相似。但現在,我要來談進化論觀點的創造。

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所提出的「理論」,他認為當今世界上幾百萬種生物,全都是由遠古時期,地球上出現的微小原始生物變形蟲,演變而來。原生物則是在原始地球演化下,由無機物合成,人類是由變形蟲一魚類一獸類一人猿一猿人,進化而來。目前已被科學家推翻,因為世界上看不到進化一半的半人半猿的猿人。

進化論的難題1:「化石缺環」(Transitional fossil,俗稱Missing link)
進化論還有一個顯著的錯誤,即解釋不了「中間類型」的滅絕。也就是考古學界所謂的「化石缺環」。

進化論的難題2:「寒武紀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
寒武紀前,地球上尚未有任何複雜的動物出現,但是到了寒武紀初葉(約五億三千萬年前),突然同時出現五十多門(比現在更多樣化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化石,並且完全沒有留下任何進化或演變的痕跡,故又名「動物大爆炸」。

進化論的難題3:「不同物種DNA無法複製」
達爾文時代尚無DNA科學的發展。猿猴變人學說的錯誤,從DNA結構不同、DNA長度不同、血液結構不同(無法輸血)、生育原則不同,甚至心靈活動不同可探得。

第六,我要來談基督教的創造故事。
為何說是「故事」?因為創造時只有上帝看到、知道,沒有人知道,就連「作者」也尚未產生。在基督教信仰裡,唯有上帝向人「啟示」,否則人無法探知生命的起源與永生的國度。雖說是「故事」卻是上帝用人所能懂的表達方法,向人啟示認識宇宙、生命起源的真理。

說到人的出現。創世記1:27說:「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祂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創造論的根基是建立在先有權能者上帝的存在,然後祂創造了宇宙萬物及人類。而人與萬物不同,乃在於人有上帝的靈,有上帝的形象。

聖經裏出現過恐龍嗎?

聖經裏出現過恐龍嗎?
黃春生牧師
有人問我說:「神在第六天創造生物,那麼是恐龍先,還是人先?」在回答此問題前,我想將這問題修改為「聖經裏出現過恐龍嗎?」

關於聖經中恐龍的記載爭議,一直以來是聖經學者之間爭議的問題之一。爭議的內容則涉及地球的年齡,對創世記的正確解釋以及如何解釋我們周圍的物理證據等等。
第一種解釋是,那些相信地球年齡較老的人,他們趨向於主張聖經沒有提到恐龍。他們認為第一個人類在地球上行走的幾百萬年之前恐龍就已經絕跡了。他們認為上帝啟示人撰寫聖經時,就不用提及恐龍,因為那是無意義的。
第二種解釋是,那些相信地球年齡較輕的人,他們趨向於贊同聖經確實提到了恐龍。只不過沒有使用現代的「恐龍」一詞,而是採用希伯來文TanniynTanniyn在英文版的聖經中有幾種不同的翻譯;有時被譯成「海怪」,有時被譯成「大蛇」、「古蛇」,最常見的翻譯則是「龍」。Tanniyn 看來像是某種身形龐大的兩棲動物。這種動物在舊約中出現了近三十次,在陸地和水裏都有。

我個人的看法比較接近第二種解釋。因為,舊約中除了近三十次提到這種巨型兩棲動物外,還描述了其他兩種動物,令一些學者認為聖經的作者指的就是恐龍。在約伯記中就描述說:「巨獸是神所造的物中最強大的,它的尾巴像香柏樹」(約伯記40:15ff)。雖然,一些學者試圖指認巨獸為河馬或大象;但另有學者則指出河馬或大象的尾巴都很細,無法比作香柏樹(聖經中特指黎巴嫩雪松 Lebanon Cedar,可長至40-50公尺)。反而恐龍可能性較高,例如腕龍屬或梁龍,牠們都有像香柏樹一樣的大尾巴。

此外,從考古學的發現裡。幾乎每一種古代文明都有某種關於巨型兩棲類動物的藝術性的描繪。刻在岩石上的物像,手工製品以及在北美洲發現的小型泥塑都跟現代對恐龍的描繪相仿。在美國猶他州白河谷所發現的遠古壁畫,可以清楚看到恐龍與人類共存。
在南美洲的石刻中,有人騎在像恐龍的動物上的圖像,讓人驚奇的是,那種動物很像三角恐龍、翼龍或看似雷克思貓的暴龍等樣的動物。
古羅馬鑲嵌,瑪雅陶罐和巴比倫城牆都證明人類對這些動物的好奇和興趣是跨越文化和地域的。
馬可波羅遊記裏認真的記述中也穿插了有關囤積寶藏的野獸的精彩故事。現代仍有目睹此類動物的傳聞,但人們多半對之持相當懷疑的態度。
除了這些指出人類和恐龍同時存在的真實人文和歷史證據外,還有些物理證據:例如在北美洲和亞洲的中西部有人和恐龍足印的化石同時被發現。但至少,人類出現以後,恐龍的數量變得極少。迄今美國蒙大拿黑腳印地安部落(Blackfeet Tribe)仍然堅信祖先流傳下來神靈「龍(Iniskim)」,他們會獻上「跺腳舞」來迎接Iniskim,因為自古流傳Iniskim出現時,大地為之震動。老一輩的黑腳印地安迄今還深信Iniskim的存在。

另外,從古生物考古的重大發現及「化石缺環」(Transitional fossil,俗稱Missing link)理論來看,考古並無發現進化階段中的化石可證明一連貫的進化。反倒是,「寒武紀大爆炸」(Cambrian explosion, 約五億三千萬年前)開始,地球突然同時出現五十多門(比現在更多樣化的動物)不同的動物化石,並且完全沒有留下任何進化或演變的痕跡。而在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智人」(Homo sapiens)推論是在二十萬年前開始,而最古老的智人化石在非洲發現時間可追朔至十六萬年前。這樣看來,恐龍大滅絕也並非完全滅絕,因此有些「漏網之魚」倖存下來,甚至與人共存一陣子,之後絕跡。

Alleged Stegosaurus carving
出現在1186年柬埔寨吳哥窟的劍龍浮雕考古學家Dr. Don Patton的研究發現
White River Canyon , Utah
美國猶他州白河谷的遠古壁畫-恐龍與人

White River Canyon , Utah
美國猶他州白河谷的遠古壁畫-恐龍與人
White River Canyon , Utah
美國猶他州白河谷的遠古壁畫-恐龍與人
White River Canyon , Utah
美國猶他州白河谷的遠古壁畫-恐龍與人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哈愛理命題Élie Halévy

哈愛理命題Élie Halévy

基督教奠基了十八世紀的英國社會改革。其實基督信仰是很具有改革與革命性格的。
 
法國歷史學家哈愛理(Élie Halévy)曾分析英國經歷工業革命的震憾,卻沒有發生像法國一般的流血大革命,他對此問題提出經典式的說明:「為什麼在歐洲各國中,英國成為沒有革命、沒有嚴重危機和突然變革的國家?」
哈愛理認為答案不在於英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而在於基督信仰,尤其是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所領導的宗教復興運動,對潛在的革命領導者具有主導性的影響。反觀法國,就是沒有以基督信仰為主體的改革,最後導致法國流血大革命。Élie Halévy這個論點成為著名的「哈愛理命題」,成為解釋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歷史最持久、最吸引人、最有用的學說。

當時,約翰衛斯理牧師看見許多窮人因小小的債務而入監,按當時的法律,囚犯必須償還債務才可出獄。但人既在牢中,又如何工作以還債呢?
約翰同情窮人,乃籌措特別基金,幫助這類囚犯出獄。同時,他履次帶領教會向議會呼籲修改法律,以解決窮人的困苦。
以後英國國會通過許多保護勞工及為窮苦大眾福利著想的法案,都是在教會的影響下所通過的。

此外,由魏恩牧師(John Venn)所帶領一群熱心為善的基督徒組成克拉朋聯盟(Clapham Sect),他們致力向社會上層傳福音;還努力在政治層面發揮影響力,改變政府違反信仰精神的決策。
衛斯理與克拉朋信徒,一在基層做實際的草根運動,一在議會奔走疾呼,透過立法執行社會公義。
衛斯理死前三天還針對黑奴解放寫信給克拉朋的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鼓勵他說:「上帝興起你,是為要成就榮耀的大事」,鼓勵他不可鬆懈。果然在1807年成功地廢止了英國的奴隸貿易,1833年奴隸得到解放,同年,此法令更適用於所有英國殖民地。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黃春生牧師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這句英文通常被翻譯為「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對某種事物非常地迫切需要且意志堅定,那他一定會發掘各種可行的方法去獲得或達到目標。(If you want something badly enough, you can find the means to get it.)

但我喜歡將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翻譯更為白話「只要有意志,就會找到方法。」甚至,也可以衍生出一句話「只要有耐心,就會找到答案。」(Where there is a sufferance, there is a answer. )

重點永遠不是速度,而在於方向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3:13-14這樣說:「弟兄姊妹們,我並不認為我已經贏得了這獎賞;我只專心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全力追求前面的事。我向著目標直奔,為要得到獎賞;這獎賞就是屬天的新生命,是上帝藉著基督耶穌呼召我去領受的。」我對這句經文的理解是,當我們以專心、積極的意志向著目標直奔,我們就可發掘可行方法。但重點永遠不是速度,而在於方向。正如保羅清楚他的方向是來自上帝的「呼召」。

箴言29:18a「沒有異象,民就放肆。」這也提醒我們異象(方向)要比速度重要。以澳洲被發現的例子來說好了。

十八世紀後半葉,歐洲探險家來到澳大利亞,發現了這塊「新大陸」。1802年,英國派弗林達船長帶船隊駛向澳大利亞,想最快佔領這塊寶地。與此同時,法國的拿破崙為了同樣的目的也派阿蘭船長駕駛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亞。
於是,英國和法國進行了一場時間上的比賽,法國先進的三桅船很快便捷足先登,佔領了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並將該島命名為「拿破崙領地」。隨後他們以為大功告成,便放鬆了警惕,他們發現了當地特有的一種珍奇蝴蝶,為了捕捉這種蝴蝶,他們全體出動,一直縱深追入澳大利亞腹地。
這時候,英國人也到了這裡,當他們看到法國人的船隻,以為法國人已佔領了此地,非常沮喪,但仔細一看卻沒有發現法國人,於是,船長立即命令手下安營建寨,並迅速給英國首相報喜,幾天後,法國人興高彩烈地帶著蝴蝶回來時,這塊面積相當於英國大小的土地,已經牢牢地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了,留給他們的只是無盡的悔恨。法國人雖然提前到達目的地,但是他們在沒有完全達成目的時不小心,就偏離了自己的方向,導致功虧一簣,前功盡棄。這個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注意行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有了方向之後,還需要意志

在奔跑的過程裡,我們可能遇見挫折、攔阻,但是「不要為了耽誤頭一班火車而懊悔,因為還會有下一班列車。」只要有意志,就會找到方法。但是,負面情緒無法締造出意志的能量,保羅要我們忘記背後,除去負面思維與情緒,以積極的態度全力追求前面的事。

有一個人,他在21歲時,做生意失敗。 
22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24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政。 
26歲時,愛侶去世。 
27歲時,一度精神崩潰。 
34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5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47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52歲時,當選美國第16任總統。那就是美國林肯總統! 

雅各書1:2告訴我們「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和合本)

意志過於常人的法國皇帝拿破崙(Napoleon)這樣說:「只有在傻瓜的字典裡才找得到『不可能』的字。」("Impossible" is a word to be found only in the dictionary of fools.)。對於一個擁有堅強意志與決心的人來說,有了使命、異象之方向後,就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從巴門宣言看占領華爾街運動

從巴門宣言看占領華爾街運動
黃春生牧師
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勒1933年上台,為了鞏固政權,揚言團結德國人民效忠政府,嚴格控制各種組織團體,包括教會,當時親納粹的「德國福音教會」(German Evangelical Church)擁護希特勒,在納粹政府主導下改名為「德國基督教」(German Christians),主張德意志是上帝新揀選的民族。1933年7月,德國所有教堂都懸掛納粹黨旗,教堂講道宣讀的是千篇一律的頌詞。在希特勒的要求下,教會通過亞利安條款(Aryan Paragraph),強制不准猶太基督徒參與被按立的事工。納粹還提出了「領袖原則(Führer prinzip)」,宣稱希特勒是德國先知,有著與基督和使徒同等的權威;整本聖經應該在希特勒的教義和信念裏被解釋。

當時,絕大多數「德國基督教」淪為希特勒國家社會主義下的傀儡,小部分不滿德國基督教的基督徒開始形成「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後來在神學教授卡爾‧巴特(Rev. Karl Barth)和阿摩森(Hans Asmussen)召聚下,有138位來自18間教會的代表,於1934年5月31日聚集在工業城巴門(Barmen)的格馬克教堂(Gemarker kirche),召開「巴門大會」(Barmen Synod),通過這份神學的信仰告白《巴門神學宣言》(Theological Declaration of Barmen),強調教會只能效忠基督,引起德國教會界極大迴響,但之後因內部溫和、激進兩派意見不同,加上外有納粹的迫害,對希特勒後來的安樂死計畫與猶太大屠殺事件,認信教會便無法發揮積極的影響力,也因此在二次大戰後消失。起草巴門宣言的牧師們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甚至帶來被殺的危險。(例如,迪特里希‧潘霍華 Dietrich Bonhoeffer)。

《巴門神學宣言》第一條告白說「聖經是唯一上帝的話,不論是生、死,我將永遠順從。」「除了上帝話語,沒有任何的權力、人物能夠成為上帝的啟示,」拒絕接受德國基督教的錯誤主張,強烈控訴擁護納粹的教會「偏離這永恆不變的基石,並且違背律法與憲法。」對於教會的角色,第五條指出:「教會沒有義務為政府宣揚政策,但有義務和責任宣揚聖經的教訓和耶穌基督的主權。」

《巴門神學宣言》起草者神學家卡爾‧巴特因拒絕效忠希特勒,1935年被解除波昂大學教職,返回故鄉瑞士;心繫德國的巴特發現,相對於德國教會因反納粹遭到的壓迫,和瑞士的教會對納粹保持沉默,對鄰國基督徒苦難的冷漠以對,巴特批評瑞士基督徒自私的態度,不斷與瑞士的教會領袖辯論,他認為這是瑞士教會史上一段「羞愧得不願再想起的時期」。

《巴門神學宣言》中強調,上帝與耶穌基督的話語,應呈現在宣講的話語和聖體,是教會的基石等內容,讓12間原屬於德國全國基督教會的地方教會,在1973年共同訂定《盧恩堡協議(Leuenberg Agreement)》組成「歐洲新教共同體」(CPCE, The Community of Protestant Churches in Europe又名「盧恩堡教會團契」),並公開宣稱過往宗教改革時期的古老教義,不再適用於現代處境,因此他們要跨越教派、互相認定、接受彼此封立的牧師,也要相互允許行使聖禮,這是德國教會在跨越教派藩籬的一次突破,而《巴門神學宣言》則是扮演了關鍵性影響的角色。

20世紀中期以來,美歐是自由化與全球化的贏家,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是貧富兩極分化和中產階級的淪陷。《紐約時報》社論就表示,2000年金融危機前,美國1%的人口擁有全國23.5%的財富;但1970年代末期,1%的極富人口只擁有10%的全國資產。如今貧富懸殊加速社會M型化(M-shaped Society),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華府高官與國會議員沒人在聽。

2011年9月17日美國民眾在紐約發起的「占領華爾街運動(Occupy Wall Street)」,美國保守教派不但沒有與99%受迫者站在一起挺身反抗,甚至反過頭來責備抗議者!這讓我們看到,基督徒沒能學得歷史的教訓,「一句不要干涉政治」就使基督徒對社會及政治關懷怯步。為什麼納粹時代的德國教會大多支持希特勒?為什麼1960年代以前的美國白人教會大多支持種族隔離政策?這正是基督教會無法分辨隱藏在政治及社會結構與思想之中的惡,被更大的惡所誘惑、牽引、誤導而不自知。

但有一個可喜的現象,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柏克萊等學校的學生,為了理念在校園抗議不斷,最近才因響應占領華爾街運動而出現罷課抗議行動。外界對這些學生的評價不是訕笑,而是稱許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動力。若再進一步從美國歷史上看,20世紀初的進步運動(Progressivism),三O年代的勞工運動及六O年代的民權運動(尤其是牧師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 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所領導的民權運動),都推動了美國跨越式的進步與成長,民眾運動始終是美國自由、民主與制度的「改革者」,是美國不斷進步與克服種種困難的捍衛力量。同樣的,此次的「占領華爾街」不會演變為群眾的暴力運動;相反地,它可能是推動美國自我更新與成長的契機。

二十世紀北美靈修大師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一書說到:「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一位真正靈修者也必定關注政治、社會正義與弱勢關懷。舊約第一位「沙漠修士」摩西,曾在西奈曠野四十年後,返回埃及力抗法老的獨裁。新約第一位「沙漠修士」施洗約翰,他指責罪惡不遺餘力,甚至因指責希律王的不倫婚姻,而身首異處。摩西是少數人,既得觀念不斷埋怨的百姓是多數。卡爾‧巴特的認信教會是少數,擁護希特勒的教會是多數。但是,終究改革是從少數人的覺醒開始的,大數的人是坐享其成。至少,我期許自己不要被結構之惡所牽引就好了。

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關心受壓迫農民,與抗議羅馬教廷腐敗,引起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約翰‧加爾文在日內瓦致力社會的信仰秩序,為日內瓦政府建立起百年大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靈修者,也傳承此信仰精神,關注政治、社會正義與弱勢關懷。當知,從摩西開始,歷代士師與所有先知從上帝那裏領受的使命,都是充滿濃厚的政治性,一個不關懷政治的靈修者,是不配自認是行在上帝旨意裡,更無法見證「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最後,讓我們藉由一段話來反省,參與《巴門神學宣言》的牧師馬丁‧尼穆勒(Rev. Martin Niemoeller)的詩:「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納粹殺猶太人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納粹殺天主教徒時,我沒有出聲,因為我是新教徒;最後當納粹開始對付我時,已經沒有人替我出聲了!」

First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納粹殺共產黨時,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納粹殺猶太人時,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納粹殺天主教徒時,
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是新教徒;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up for me.
最後當納粹開始對付我時,
已經沒有人替我出聲了!

-------
後記:
很多人都知道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在英國國會為廢除奴隸交易所做的努力。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屬靈根基,知道他在英國克拉克鎮的母會;在那裏,他從約翰.威恩(Rev. John Venn)的講道中得到堅固和激勵。我期待上帝在台灣興起更多新一代的約翰.威恩,可以激勵和教導新一代的威廉.威伯福斯。

Martin Luther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1.10-1546.2.18)

驕傲的人受不了被指責。

我們怕親近神,如鳥怕人。


人感覺有需要而來到上帝面前禱告,是一件大事。
「我們若是不關心當代的社會問題,就不是一個真正傳福音的基督徒。」

馬丁路德:「當我們企圖告訴神祂該在什麼時間、地點、用什麼方式採取行動,我們是在試探神。我們同時在考驗祂是否真的存在。這樣做是把限制加之於神,並且企圖要神按照我們的意思行事。這樣的祈禱簡直是剝奪了神的神性。我們必須明白,神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決定時間、地點和方式必須是神。」
Martin Luther, By Faith Alone (Grand Rapid, Mich.: Would Publishing,1998), p.277.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我們無法阻止飛鳥從我們頭上飛過,但卻可以拒絕牠在我們頭上搭窩築巢。」(You can't stop a bird from flying over your head, but you can stop it from building a nest in your hair. 德語 Dass die Vögel der Sorge und des Kummers über deinem Haupt fliegen, kannst du nicht ändern. Aber dass sie Nester in deinem Haar bauen, das kannst du verhindern.  Martin Luther)

「最使魔鬼生氣的,莫過於宣講、談論,並歌唱基督,所以我喜歡歌唱基督。每次在會堂內,大聲唱歌的時候,就如同把魔鬼打敗,大唱得勝歌一樣。」 

「當一個婢女烹調或清潔或作別的家務時,由於那裡有神的吩咐,甚至乎如此卑微的工作也當讚頌為對神的事奉,且遠勝於一切僧侶修女的聖潔和苦修。」 

馬丁路德面對國會的審判時,他說:「我站在這裡,除非你們能從聖經中找出我所說的是錯誤,我就承認。否則,願上帝與我同在。」 

三種因素造成一位教會的好領袖:祈禱、默想、試煉。

我們全都是乞丐,依靠神的恩典而活。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轄;基督徒是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受一切人管轄。 

我的手裏曾經有過許多的東西,但是都失去了;不過我放在神手裏的,仍然是被我得著,並且加倍地給我。

苦難是基督徒的神學家;直等到我遭遇苦難,我才明白神話語的意義。

一個真正的信徒,心中沒有「為甚麼」三個字;他的順服,絲毫沒有疑問。

世上只有一本書──聖經;世上只有一個人──耶穌基督。

我的心太偉大,太快樂,不能與人為仇敵。

神絕對不會不聽人在基督裏憑著信心的祈禱,但祂不是按著我們所指定的辦法和時間,把所求的賜給我們,因為祂不會受我們的支配。

我有太多的事情,所以我每天不能不花三個小時的時間去禱告。

禱告是件有能力的東西,神自己也受它的約束!

一隻蜜蜂本是一個製造甜蜜的小動物,然而卻能螫人;照樣,一個傳道人能用最甘甜的話安慰人,然而他動怒的時候,他說出刺人的話。

你若不把苦難吞掉,苦難就要把你吞掉。

神賜給人最高貴的禮物及恩惠,是一個忠順、溫柔、聖潔及善於治家的太太,你可以和她寧靜地共同生活,對她託付一切財產,包括你的身體及生活。

不論學問多大,知識多高,若未蒙召,應逃避傳道的工作,如同逃避地獄的火一樣。

上帝要怎樣對待我們呢?好的日子我們承受不了,壞的日子我們也不能忍受。上帝若使我們富有,我們就會驕傲得沒有人能和我們相處。我們到處要人們頂在頭上,或抬在肩上,受人崇拜如神明。上帝若使我們貧窮,我們就會喪氣難受,對祂怨恨。所以祂待我們,除了把我們埋起來以外,實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1.10-1546.2.18,16世紀宗教改革家)

A Prayer of Martin Luther






Richard Foster

傅士德(Richard Foster)
北美著名福音派靈修大師傅士德牧師

《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作者把十二種屬靈操練分為內在的(inward)、外表的(outward)和團體的(corporate discipline)三大類別詳加說明。傅士德相信基督徒是靠主的恩典而活,而屬靈操練更是靈程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出版首二十年間,這本書便已售出了超過一百萬冊,且銷情一直未減。「今日基督教」月刊(Christianity Today)更推選此書為上一世紀基督教信徒必讀十大好書之一。 

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


《屬靈傳統禮讚》(Streams of Living Water: Celebrating the Great Traditions of Christian Faith,中譯:天道)
書中介紹基督教六大屬靈傳統,包括:靜觀(充滿禱告)、聖潔(充滿美德)、靈恩(充滿靈力)、社會公義(滿有憐憫)、福音(以道為中心)和道成肉身(聖禮的)。
作者深入探討每一傳統的獨特貢獻,並透過聖經人物及古往今來的代表人物,從他們發人深省的生平來把該傳統活現出來。





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

成功才是上帝的賜福嗎?

成功才是上帝的賜福嗎?

黃春生牧師

很多基督徒不加思索就習慣認定「成功」才是上帝賜福的確據,彷彿家庭、事業沒有成功,生命遇到苦難與諸多阻攔是上帝遺棄他。但這樣的想法卻是狹隘的。

最近單獨會主讀到《約伯記》,我們看到約伯受到撒但的試探,但同一件事在上帝的攝理下卻成為試煉。然而,約伯三個朋友在人的有限理解下均認定約伯犯罪,約伯感覺被朋友二度傷害所苦待,被上帝嫌棄,被人藐視。約伯為自己辯護,不認為自己有錯,指出災難臨到他是出於上帝。約伯三個朋友各有專長,他們通過自己專業的經驗領域指出約伯的「罪」終究表現在約伯的「不成功」因而遭受苦難。

與約伯三朋友類似的思想,在二十世紀中,有一種危害基督信仰的「成功神學」正在逐步否定「十字架神學」。成功神學認為貧窮是一種咒詛,甚至,此思想認為平凡也是一種咒詛。保羅說他是「罪人當中的罪魁」、「是軟弱的」,但這卻被成功神學視為「消極的言語」的話,他們認為若你如此說,你就成為軟弱、罪人、罪魁;造成許多基督徒信仰的混亂。究其原因,是因他們不是高舉「唯獨聖經」而是高舉「唯獨成功」。聖經中與成功神學理論相合者,他們拿來印證他們的神學;與成功神學理論違背者,他們不是曲解聖經的原意,或者就故意避而不談。

「成功神學」的源頭來至「積極思想」(Positive Thinking)。不是成功本身或積極思想不好,也不是靈恩不好;問題是出在「偏離聖經」。在靈恩運動中,首先運用積極思想而偏離者是1950年代的Kenneth Hagin(甘利夫‧哈金)。「積極思想」主要原理是認為存在人的潛意識裡面,有一種非常龐大的潛能,而「強烈並且堅定的去思想」就是支取這種龐大潛能的方法。所以,一些成功神學領袖認為,上帝在這個宇宙中創造了一些「屬靈」的定律,這些定律好像自然界的定律一樣,人人都可以藉著「強烈的思想」去支取而行神蹟,就如許多行邪術的人,他們之所以能行神蹟,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支取這種存在於宇宙中的「屬靈定律」。總之,他們就是要告訴人們可以運用「積極思想」的能力去行神蹟。

「成功神學」到了50、60年代之後,由Kenneth Hagin開始了「信心運動」,他認為思想若一直維持「積極」的狀態,就會為我們創造出「積極的果效」來。首先,成功神學強調藉由積極思想可產生信心而能使病痛得醫治,甚至強調不用看醫生。第二,人有健康之後,想追求的就是「致富」,因此他們教導如果我們「不斷地想到自己富有」,不斷向上帝祈求「致富」,就會變為富有。第三,當人擁有健康、致富後,就能為自己創造「成功」。這就是某些靈恩運動偏離聖經形成所謂的「成功神學」的開始。這些成功神學的傳道人所傳的福音,又被稱為「健康,致富,成功的福音」(Health, Wealth and Success Gospel)。健康,致富與成功也就成了成功神學的特色。

成功神學的本質乃是人企圖以「積極思想」來操控上帝,使得上帝聽他的使喚與擺佈來使人得醫治或致富,這對上帝是一個極大的褻瀆,企圖讓上帝成為他的奴僕。但使徒保羅的經歷卻讓我們看見疾病有時的確是上帝為了我們或別人生命成長的緣故加在我們身上的。因此,保羅說:「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 12:7)大部份的解經家同意一根刺在肉體上應該指的是身體上的疾病,但是甚麼疾病我們並不清楚,只知道這個疾病的目地是為了保羅生命的益處。更何況耶穌也說過「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9:12)

成功神學認為貧窮是一種咒詛,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在財富上富足。如果按照這標準耶穌算是受到「貧窮咒詛」,因為耶穌說他是:「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8:20)更何況,耶穌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太6:24)

有一位成功神學的擁護者說:「上帝不是說祂樂見祂的僕人處豐富嗎?不要告訴我貧窮是一種祝福。」他又指出哥林多後書8:9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就是上帝要使人「致富」的依據。但是,將哥林多後書8:9的富足解釋為「財富」是有問題的,這裡的富足是指「耶穌」本身。因為耶穌來到世界上的主要目地,不是要叫人發財,乃是要來拯救世人脫離罪惡與死亡,帶給人天上屬靈各樣的福氣,只有在人擁有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擁有從罪中得拯救的富足(太1:21)。因此,耶穌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

美國著名電視佈道家Robert Shuller,一直以鼓吹「積極思想」而著名,他建築了一座世界著名的「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是由數以百萬塊玻璃切成,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美麗的一座教堂,可以用「極其奢華」來形容,單單是講台上,就可以容納千人詩班,這座美麗絕倫的大教堂就是「成功神學」最好的宣傳樣板。但如今水晶教堂的信眾絕大多數無法藉由「咒語式宣告」來使自己得健康、致富與成功,結果會眾開始流失,最後教會也破產,被拍賣。這一點是很諷刺的。

對成功神學家而言,所謂的成功是指在各行各業中「居上不居下,居首不居尾」,成為各行各業的領導人物,有影響的人物。做任何的事都是凡事順利,不遇挫折或。對成功神學的擁護者而言,成功才是最好的見證,成功的教會就是豪奢的建築。甚至,「成功神學」教導人要吃最好的,要穿最好的,要開最好的車,理由是我們是萬王之王的兒子。可是我們看見萬王之王的耶穌在世上卻是過一個清貧的生活。因此,我認為這種教導不但不是出自真理,事實上是教人貪財與貪愛世界。聖經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西3:5),因為大部份拜偶像的人,其目的不外是為想要得到更多財利,是一種功利主義。

「成功神學」的思想使人輕看窮人,視他們為「羞辱上帝的人」。從聖經來看,我們知道這不是真理,因為耶穌自己成為貧窮,門徒也不是富有之人,反倒耶穌來世上的目的之一,是要與社會邊緣人站在一起。而彌賽亞著名的就任詞就這樣說:「主的靈臨到我,因為他揀選了我,要我向貧窮人傳佳音。他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救他子民的恩年。」(路4:18-19)當耶穌說到財主與拉撒路的故事時,不要忘記那位得救蒙上帝寵愛的是乞丐拉撒路,而在陰間裡受苦的卻是在人眼光看為極「成功」的財主。

不是成功本身或積極思想不好,也不是靈恩不好;問題是出在「偏離聖經」。當我們擁有「健康、致富與成功」時,應該要清貧與謙卑,好好管理上帝給你的恩典與恩賜,成為萬民的祝福。不要忘了,好的職位、好的事業是為了「現今的機會」(以斯帖4:14),讓我們能夠藉此恩典來榮耀上帝,領人歸主;因為,豐厚的財物則是為了奉獻和賙濟貧窮,為了結交天上永存的朋友。

若我們沒擁有「健康、致富與成功」,也不要以為上帝遺棄你或不祝福你。當我們貧窮,遇見苦難,就如約伯的遭遇一般時。不要忘了保羅的見證「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我們能夠說:「夜是有福的,因為夜裡有星。」照樣,我們也能夠說:「憂愁是有福的,因為憂愁裡面有上帝的安慰。」因為,耶穌在世上也是清貧,與社會邊緣人為友。我們在世上要如同保羅一樣「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4:12)我們都應該喜樂地,竭力追求天上的事,盼望將來從上帝而得的賞賜。

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

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
※再讀《追隨基督》摘錄重點

廉價的恩典是教會的死敵。今天我們必須力爭昂貴的恩典。」

「廉價的恩典只是罪的稱義而不是罪人的稱義。恩典成就了一切,他們說,因此一切可以照舊。那麼就讓基督徒像其他的人一樣生活,在每一樣事情上以世界作標準,不必狂妄地立志在恩典中過一種跟以前在罪中完全不同的生活。」 

廉價的恩典是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的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懺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的懺悔。廉價的恩典是不要付上作門徒的代價的恩典,是不需要背十架的恩典,是不要那道成肉身永遠活著的基督耶穌的恩典。」 

「這樣的恩典是昂貴的,因為它呼召我們去跟隨。它是恩典,因為它呼召我們跟隨的是耶穌基督。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叫一個人付出他的生命,而它又是恩典,因為它給予人唯一真正的生命。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判決罪惡,而又是恩典,因為它使罪人稱義。在這一切之上,它是昂貴的,因為它叫神付出了祂兒子的生命:『你們是用重價買來的』,而讓神付出那樣重價的,對我們不可能是廉價的。在這一切之上,它是恩典,因為神沒有吝嗇祂兒子的生命,而為我們的緣故把祂交出來。昂貴的恩典就是神是道成肉身。」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小組長訓練講義

小組長訓練講義


小組關懷網

小組關懷網

小組聚會每週計畫表

小組聚會每週計畫表

小組聚會帶領(5G)

小組聚會帶領(5G)
黃春生牧師



安德烈行動(5S)-生命冊講座

安德烈行動(5S)-生命冊講座
黃春生牧師
安德烈行動 
‧安得烈領彼得見耶穌(約翰福音1:30-42) 
‧安得烈領小孩見耶穌(約翰福音6:1-14) 
‧安得烈領希臘人見耶穌(約翰福音12:20-22)

Step1.設定對象(決定):
專注關懷在兩三個人身上 
使用《生命冊》
個人練習:更加了解你的親友或社群 

Step2.代禱(受孕):
可使用《3X3禱告》 
代表人來到上帝面前 
禱告,進而在靈裡孕育出拯救失喪者的異象與負擔。 
堅持禱告,直到看見果效!
P.U.S.H.=Pray Until Something Happens! 

Step3.建立關係(懷孕) 
代表上帝與人交往 
與你所設定的對象建立關係 
向他們施予基督無條件的愛 
滿足他們的切身需要:向對方徵求禱告事項
實行關懷行動─實行關懷活動─實行關懷見證 
個人練習:制定一份建立關係的行動計畫 

Step4.決志(生產):
可不斷的帶領決志。
個人談道—說問聽話主應信 SALT 
S說:說一些話 
A問:發問 
L聽:傾聽 
T話:扭轉話題,使對話進入更深層面 
• 主:介紹主耶穌或與基督信仰有關的信息 
• 應:觀察對方的反應 
• 信:領他/她決志信主

Step5.栽培(啟蒙):
四個目標—關鍵在於關係,藉由穩定的聚會來栽培。 
與上帝的關係 (單獨會主、祈禱)
與其他信徒的關係 (小組生活)
與教會的關係 (主日禮拜)
與親友的關係 (進行安德烈行動5S)

屬靈家長訓練講義

屬靈家長訓練講義 
主講/黃春生牧師


小組與團契的差異

小組與團契的差異

小組組織
團契組織
牧區會議:牧師督導
領袖小組:區長督導
同工會議
區長:財務審核主管
會長:財務審核主管
小組長()/小組長、屬靈家長
靈修組、活動組、總務組、會計、出納


小組特色
團契特色
區長:從倍加的小組長中遴選,由小會任命
會長:普選產生,由小會任命
同工:先受訓,經督導,再任命
同工:普選或會長邀請
同工多:師徒傳承
同工固定
聚會型態:按小組階段安排
聚會型態:按同工會安排,多元
清楚的使命、異象、策略與步驟
無明確策略,容易成為俱樂部
上傳下達的督導連結
各自為政,自由性高
貫徹性強,環環相扣,有直屬督導
不易貫徹,無有效督導
有利於成員的轉換:整組異動至新牧區
轉換時,人員容易流失
個別關係連結度高
人數多時,場面熱絡

重新教會:團契轉型小組之過程







    2004      →     2006     →       2008       →     2009
2008.3社青牧區、2009壯年牧區、2010松年牧區、兒童牧區,2011青少年牧區

核心價值、使命、異象、策略

核心價值、使命、異象、策略

◆核心價值—Why?為何服事? 

‧核心價值(Core Values):是我們教會根基於聖經的核心信念,是我們所領受上帝心意的第一優先。通過核心價值,我們被提醒、被激勵在生活中實踐,從個人、家庭以致於社區中,並且代代傳承直到主耶穌的再來。 
‧核心價值幫助我們看清方向,驅使我們有共識、方向,可一起完成使命與異象。 
‧核心價值是教會的目標,小組是達成目標的主力。 
‧核心價值是我們教會做出決定、解決問題、處理危機、設立目標、建立團隊、運用經費等帶動事奉的根據。 

我們的核心價值 
我們是救主耶穌基督的肢體,是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改革宗教會及普世基督教會的一份子。我們遵守主耶穌所吩咐的大誡命,並致力完成祂吩咐門徒的大使命呼召。因此,我們藉由五大核心價值來回應救主耶穌的恩典。 

一、我們委身於滿足上帝心意的敬拜 
1.上帝話語所激勵的敬拜 
2.上帝的靈所帶領的敬拜 
3.在生活中可實踐的敬拜 
‧啟示錄14:2-3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 
‧以弗所書5:19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 

二、我們委身成僕人來傳達上帝的愛 
1.以僕人的謙卑在教會中彼此服事 
2.以僕人的謙卑向社區傳達主的愛 
3.以僕人的謙卑凡事都是為主而做 
‧馬太福音25:34-40 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三、我們委身於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1.宣揚耶穌基督是我們得救與蒙福的救主 
2.宣揚耶穌基督賞賜給我們的使命和權柄 
3.宣揚耶穌基督與門徒同在與永生的盼望 
‧詩篇 67:1-3 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神啊,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 
‧馬太福音28:18-20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四、我們委身於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 
1.彼此真誠相愛的團契 
2.彼此光中相交的團契 
3.彼此生命建造的團契 
‧約翰福音13:34-35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壹書1:7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 

五、我們委身能改變生命的聖經教導 
1.按正意講解聖經真理 
2.遵行真理生命得改變 
3.裝備門徒生命更成熟 
‧提摩太後書2:15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提摩太後書3:16-17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以弗所書4:11-13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遵守大誡命(The Great Commandment)
Worship敬拜
Ministry服務
22:37    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情、全意愛主你的上帝。』
22:38    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誡命。
22:39    第二條也一樣重要:『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
22:40    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
完成大使命(The Great Commission )
Evangelism傳揚
Fellowship團契
Discipleship教導
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28:20    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跟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

◆使命宣言—What?什麼服事? 
‧使命可歸納出教會的任務,並勾勒出所要達到之結果。 
‧使命可落實核心價值,提高事工效率、確保永續經營、協助事工評估,會眾知道方向才更願多走一里路。 

我們的使命宣言 
為了遵守大誡命、完成大使命,我們的屬靈家庭—重新教會,每位弟兄姊妹致力於「愛主、屬主、跟主、事主、傳主」的使命。 
一、藉著火熱敬拜,使我們來愛慕主 
二、藉著小組牧養,使我們來歸屬主 
三、藉著門徒訓練,使我們來跟隨主 
四、藉著僕人服事,使我們來事奉主 
五、藉著福音宣教,使我們來傳揚主 

◆異象宣言—What?什麼服事? 
‧異象或目標是事工的未來,具挑戰性,並可落實、必成之事。 
‧長期異象聚焦至短期異象來落實。 

我們的異象宣言 
一、成為健康教會: 
為落實「愛主、屬主、跟主、事主、傳主」的使命,我們將致力建立一間擁有八項優良特質的健康教會。 
1.信任授權使同工得力的領導 
2.發揮各人恩賜與才幹的事奉 
3.栽培門徒使其靈性充滿熱忱 
4.可落實核心價值的健全組織 
5.火熱並得以激勵人心的敬拜 
6.全面兼顧與關係連結的牧養 
7.以社區需要為本的佈道事工 
8.彼此相愛、互相鼓勵的關係 

二、成為倍加教會: 
2015年台灣宣教的第三個禧年即將到來,我們檢視教會的核心價值與使命時,我們期待接下來的五年,來落實下列四項目標。 
1.人人有屬於自己的支派(小組) 
2.開大門,關後門的招待與牧養服事 
3.設立門徒訓練學校栽培門徒 
4.新倍加復興先從祈禱開始 

◆執行策略—How?如何服事? 
‧策略必須合理、可操作、可履行、可接受的方法。 
‧藉由組織、團隊服事來執行策略。 

我們的執行策略 
一、藉著火熱敬拜,使我們來愛慕主 
策略執行:敬拜部門 
近期方案:
1.開大門,關後門的招待與牧養服事(招待組) 
2.新倍加復興先從祈禱開始(祈禱組) 

二、藉著小組牧養,使我們來歸屬主 
策略執行:牧養部門 
策略步驟:疼愛您、服侍您、支持您、成全您 
執行方案:
1.5S《生命冊》:設定對象、代禱、建立關係、決志、栽培 
2.單獨會主:靈修分享、見證 
3.5G聚會 
4.落實屬靈家長、關懷聯絡網 
近期方案:
1.人人有屬於自己的支派(小組) 
2.開大門,關後門的招待與牧養服事 
3. 門徒訓練學校(配搭裝備部門) 

三、藉著門徒訓練,使我們來跟隨主 
策略執行:裝備部門 
策略步驟:聽道、信道、學道、行道、傳道 
執行方案:門徒訓練學校 

四、藉著僕人服事,使我們來事奉主 
策略執行:行政部門 
近期方案:建堂事工、奉獻倍增 

五、藉著福音宣教,使我們來傳揚主 
策略執行:社區部門 
策略步驟:鬆土、栽種、澆灌、收成 
執行方案:社區事工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