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日本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1923年4月16日到27日展開「臺灣行啟」

日本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1923年4月16日到27日展開「臺灣行啟」

在1925年日本統治臺灣30週年之前,日本攝政宮皇太子裕仁親王1923年4月16日到27日展開「臺灣行啟」,裕仁皇太子後為昭和天皇。裕仁皇太子滯臺前後計12天,參訪行程由北而南,跨海至澎湖後再轉回政經中心的臺北。除巡視各種現代化的政治、軍事、經濟、教育及文化等日本治臺建設成果之外,總督府也特意安排多種具有臺灣特色的人文活動供裕仁皇太子觀覽。從日本治臺的內外環境來看,裕仁皇太子這次臺灣行啟具有對外、對內的雙重意義。

對外意義上,日本自1867年明治維新後,想向世界展示已擠進了世界列強行列。對外呈現「日本統治下現代進步的殖民地臺灣實況」,如何宣導「日本成功統治臺灣」等信念,遂成為日本社會的一種共同期待。

在對內意義上,「行啟」具有「皇室(天皇)撫恤子民」之宣導功效。展現「政經現代化」、「內臺一體」即將臺灣視為國土的延伸。



圖:1923年4月16日,騎兵於臺灣總督府前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親王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1985年4月11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1985年4月11日,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基督教的信仰告白,始於門徒們對於耶穌的認識所作出的信仰確認,並奠基在聖經的真理上早期教會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條,也是根據對聖經真理的宣認與見證。信經也是早期教會的神學思想、教訓、生活的準則,以及基督徒共同的協約,堅定其信仰來對抗異端邪說,防止惡劣的 行為,進而對世界見證其信仰的真理。

在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因為要教派間的神學或信仰認識,開始有大量的信條出現,加爾文在 1537 年所著的教義問答,和法惹勒所寫的信條。除此之外,巴色信條(1534)、瑞士笫一個信條 (1536)、蘇黎克信條(1549)、法國信條(Gallican,1554)、蘇格蘭信仰告白(1560)、比利時信條(1561)、海德堡教理(1563)、瑞士第二個信條(1566),以及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1646,或稱西敏信條)等等。

隨著神學的發展,二十世紀信仰告白轉向以人類存在的處境、族群或國家苦難經驗,反映出教會期待在時代中的信仰實踐與反省。

傳統信經有三段式的告白:第一段是對上帝的告白;第二段是對基督是主的告白;第三段是對聖靈的告白。1985年4月11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年會通過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則分為五段式。第一段:對上帝、耶穌、聖靈的告白;第二段:對聖經的告白;第三段:對教會的告白;第四段:告白人人當將榮耀唯獨歸給上帝;第五段:對人的尊嚴、鄉土、世界、公義的社會當有責任的告白。

我們是怎樣的一群基督徒群體?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法規序文揭示,本教會奠基在上帝的話語,誠以使徒信經、尼西亞信條、韋斯敏斯德信仰告白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為信仰告白。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1546年4月8日 武加大譯本 Vulgate

 ⭕1546年4月8日,羅馬教會宣布採用耶柔米於 405 年完成的武加大譯本,作為教會唯一的官方聖經。

耶柔米(Jerome, 約342-420年)生於達馬太(今日的南斯拉夫)。他早年在羅馬修習古典文學,後來在羅馬受洗。他旅行各地,見聞廣博,文學才華洋溢。後來參加修道團体,過禁慾生活。374年立志不再跟隨西賽羅(Cicero,古典文學大師),專心跟隨主基督,潛心修道,以希臘文與希伯來文精讀聖經。

耶柔米在敘利亞的安提阿受按立聖職之後,於380年赴康士坦丁堡,在尼撒的貴格利主教門下受教。382年赴羅馬,成為羅馬主教聖達瑪穌一世(Damasus I)的秘書。
達瑪穌一吩咐耶柔米翻譯拉丁文聖經,以取代當時流傳但不準確的古拉丁文譯本。耶柔米遵命,開始根據希臘文新約與《七十士譯本》(舊約希臘文譯本)新譯拉丁文聖經。

聖達瑪穌一世教宗於384年過世,耶柔米原先希望繼任羅馬主教職位,但是並未獲選,並且新任羅馬主教(教宗)並非其友。耶柔米就遠赴東方,最後於386年落腳於伯利恆,領導門生在修道院中生活,潛心翻譯聖經。當他完成新約翻譯後,就著手翻譯舊約。在耶柔米當時,所有現存的拉丁文舊約譯本,都是根據 《七十士譯本》來翻譯的,並非根據希伯來舊約,所以品質不佳。熟悉希伯來文又住在聖地的耶柔米,認為根據現存的拉丁文譯本來修訂,是徒勞無功。於是他從希伯來原文翻譯舊約。

在405年,耶柔米完成舊約的拉丁文譯本。經過23年的光陰,他終於完成西方教會第一本根據原文直譯的拉丁文新舊約聖經全書。雖然在當時遭到不少人的批評反對,但是其內容品質的確高人一等,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中世紀最普遍流行的譯本,所以被稱為武加大譯本(Vulgate, “武加大”為拉丁文譯音,意思是普遍通用”)。

天主教會的“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於1645年宣告其為天主教的官方譯本,具最高權威,任何爭議必須訴諸此譯本。

1546年4月8日,在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第四次會議上,宣布採用耶柔米於 405 年完成的武加大譯本拉丁文聖經譯本,作為羅馬教會唯一的官方聖經。


圖:英國威爾特郡馬姆斯伯里修道院典藏武加大譯本手抄聖經,這本聖經1407年於比利時寫成。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1984年3月12日,《自由時代》創刊

 ⭕1984年3月12日,《自由時代》週刊,創刊號發刊!

1983年,擔任自由記者的鄭南榕,因對黨外雜誌感到失望,下定決心要自己創辦雜誌。但是在戒嚴時代,言論監控、出版審查,要創辦雜誌絕對是困難重重。

鄭南榕因拒修「國父思想」無法畢業,沒有大學畢業證書,在當時是無法擔任發行人,於是他就跟親友借證書去登記。又因為,異議言論很可能隨時就被停刊,因此他就準備好幾張「出版事業登記證」。同時也準備一旦雜誌被情治單位、警備總部(戒嚴司令部)抄家時,就把相關書信、文件焚燒。

《自由時代》週刊發行至第四年,發行量已達六百萬份,為黨外運動宣傳提供了曝光的管道,黨外運動也帶給雜誌社新聞的報導價值。

https://hunteq.com/ftimenewc/ftimenew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1748年3月10日,約翰·牛頓(John Newton)悔改皈依

1748年3月10日,約翰·牛頓(John Newton)悔改皈依

1725年7月24日,約翰·牛頓出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是從事地中海貿易的船長。母親是敬虔的基督徒,以基督教的信仰來教育他,為的是希望約翰·牛頓長大後能夠從事聖職,所以他從小就懂得背誦教會問答。但長大後走歧途,走私販賣奴隸、惡事做盡。

1748年3月10日,一艘奴隸船的船長約翰·牛頓(John Newton)在海上的一場巨大風暴中皈依了基督教。在此嚴重風暴中,船幾乎沉沒。牛頓半夜醒來時,船已經進水,此時牛頓大聲地向上帝呼喊。奇妙的是,在牛頓呼喊之後,船上的貨物倒下來,恰巧堵住進水的洞,船隻不再大量進水。牛頓深受震撼,開始認真尋求母親遺留給他的信仰,戒掉了賭博、酗酒等惡習。

之後,約翰·牛頓一直在閱讀托馬斯·肯皮斯(Thomas a Kempis)的《效仿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並被其中關於「生命的不確定延續」的詩句所震撼。他最終獻身進入神學院受造就,成為英國聖公會牧師、著名讚美詩《奇異恩典》的作者和一位熱心的廢奴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