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找回 Trick-or-treating 的真正精神!

 ⭕找回 Trick-or-treating 的真正精神!

「Trick-or-treating」這句話在萬聖節傳統中象徵一種選擇性「威脅」與「妥協」的形式。它的字面意思是「給糖果,否則搗蛋」,孩子們拿著空袋子遊走鄰居家門口,要求糖果作為「補償」,否則可能會有「小惡作劇」發生。在非暴力抗爭中,這一表述可以象徵弱勢群體對權力或體制的請求與抵抗,提出一種非暴力但明確的「要求」。

當被運用於面對統治者或體制的抗爭時,「trick-or-treating」變成一種含蓄的社會訴求,意即:「若你選擇公平回應我們的需求,我們願意和解;若你忽視或壓制,我們則將採取抗爭行動。」這種方式試圖在不激化衝突的情況下,展示民眾的訴求和力量,甚至藉著幽默和戲劇化手法揭露不公、引發社會關注。早期的教會的殉道者就是採取愛與非暴力的抗爭方式,促進上帝國的新國度。

總結來說,使用「trick-or-treating」這一概念,便是將抗爭過程表達為一種溫和的、非暴力的「對話」,希望藉此達成社會訴求,而非單純的對抗。

今日我們需要破除商人的詮釋,回到非暴力抗爭的詮釋。

開始有搗蛋 Trick-or-treating 是很近代的,主要是發生在1894年,在美國華盛頓DC有二百多位中小學生拿麵粉襲擊事件(Flour Riot)。

1894年正處於經濟蕭條期,美國社會中貧富差距加劇,底層民眾的生活困難重重,尤其是孩童,他們的處境艱辛,教育和社會資源嚴重不足。這場面粉騷動實際上成為了這些貧困少年的一種無聲抗議——雖然這種行為表面上是惡作劇,但其中隱含著對上層階級的社會不滿。

根據當時的報導,這些男孩選擇的目標主要是穿著西裝、打領帶的上流階層人士,象徵著權勢和富裕。這次行動反映了社會對於權威角色與社會不平等的反抗。警方最終進行了干預,幾位少年遭到逮捕,但許多參與者成功逃脫,留下了一場混亂又具有反抗權力象徵意義的事件。

註:Flour Riot在1837就發生,只是當時並沒有採取丟麵粉的抗爭,也還沒有喊出 Trick-or-treating 的口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