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將"crusade"譯為「十字軍東征」算是錯譯

將"crusade"譯為「十字軍東征」算是錯譯
黃春生牧師

1095年11月18日,克萊蒙會議(the Council of Clermont)召開

中世紀信徒的資源有限,為了朝聖就到離家比較近的朝聖地;有辦法的,就去羅馬或西班牙西北角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這是僅次於耶路撒冷的朝聖地。Santiago de Compostela是西歐基督徒防守穆斯林的前哨站。因朝聖路上常有危險,經常會遇上穆斯林襲擊,因此發展出「武裝朝聖」的傳統。

1095年11月18-28日,教宗烏爾班二世(Pope Urban II)召開克萊蒙會議(the Council of Clermont),為解決「朝聖」旅途的危險,因此展開「第一次十字軍東征」(First Crusade)的計畫。會議中議決「任何人因出於敬虔而不是貪慕虛榮或金錢,前往耶路撒冷去解放上主的教會,這趟旅程就算代替所有的罪罰。」(Sacrorum Conciliorum Nova Et Amplissima Collectio)

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十字軍旅程必然導致犧牲的可能,在出發前要先行告解、告解、領受修和聖事,才能作為大赦的條件。參加克萊蒙會議的200名樞機主教通過頒布法令,那些前往耶路撒冷的人將獲得全體大赦。

將"crusade"譯為「十字軍東征」算是錯譯。按照教宗烏爾班二世發表的演說,羅馬公教要發動的,並非「戰爭」,而是「朝聖」,號召西歐基督徒前往君士坦丁堡與耶路撒冷。但那是特殊形式的「武裝朝聖」(armed pilgrimage),要維繫朝聖者的安全。"crusade"的意思是「以十字為標記」(signed with the cross),因為武裝朝聖者是拿著十字架旌旗前往。但後來的「武裝朝聖」就逐漸變調了!

"crusade"在現代英語中也指「熱烈倡導某種信念的行動」,如 "a crusade against poverty"(反貧困運動)。此字應避免軍事化的譯法,譯為「十字架運動」會更為貼切。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Velvet Revolution

天鵝絨革命在捷克斯洛伐克展開

1989年11月17日天鵝絨革命在捷克斯洛伐克展開

1989年11月17日,即柏林牆倒塌 9 天後,320公里外,學生們聚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抗議共產主義政權。這次示威引發了後來被稱為天鵝絨革命(the Velvet Revolution),學生以非暴力推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學生及抗爭者選擇在11月17日行動,是因這一天是「國際學生日」,也是納粹襲擊布拉格大學50週年,那次襲擊造成9人死亡,1200 名學生被送往集中營。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二戰結束以來一直由一個與莫斯科結盟的共產黨統治,幾乎不允許任何反政府言論並嚴厲鎮壓異議,但它批准了國際學生日的遊行。1980年以來,隨著蘇聯集團的經濟衰退以及民主運動推翻了波蘭和匈牙利的共產主義政權,反共黨政府情緒變得越來越強烈。

高呼反共黨政府口號的學生擠滿了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和布拉格(Prague)的街道,他們在那裡遭到警察的暴力對待(官方說法是,沒有人死亡)。儘管有警察鎮壓,抗議活動還是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劇院工作人員開始罷工,將他們的舞台變成了公眾討論的論壇,抗議活動逐漸擴大到包括各行各業的公民。11月20日,50萬抗爭者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廣場舉行示威。

捷克共產黨領導人於11月28日辭職,反共政府於12月10日上台。瓦茨拉夫·哈維爾 (Václav Havel) 是一位作家,也是捷克最著名的反共者,他於 12月29日當選總統,成為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後一任總統。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該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在所謂的天鵝絨革命中和平分割成二國,1993年哈維爾當選為新成立的捷克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Johannes Kepler

Johannes Kepler

以行星運動定律聞名的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1630年11月15日安息,享年 58 歲。作為一名基督徒,他認為宇宙不僅是上帝的創造,更是上帝存在的表達。

克卜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克卜勒定律,這是爾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克卜勒定律對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得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Maranatha Baptist Church Plains

1976年11月14日喬治亞州平原浸信會因再次禁止黑人加入而分裂

美國南方浸信會並不是完全接納有色人種的,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當選美國總統後,期待他所聚會的喬治亞州 #平原浸信會(The Plains (Ga.) Baptist Church)廢止1965年禁止黑人參加聚會並成為會員的規定。

1976年11月14日,喬治亞州平原浸信會(The Plains (Ga.) Baptist Church)投票再次禁止黑人參加聚會並成為會員。這也導致支持卡特總統改革的弗萊德·柯林斯牧師(Rev. Fred Collins)離開平原浸信會。

卡特的堂兄休·卡特(Hugh Carter)帶領五十幾位信徒脫離平原浸信會,另立一間新的博茨福德浸信會(Botsford Baptist Mission,幾週後改名為「瑪拉拿他浸信會, Maranatha Baptist Church Plains」),他們接納黑人的加入,並邀請弗萊德·柯林斯牧師擔任新教會的牧師。

退休後的卡特總統回到喬治亞州平原鎮,選擇在開放的瑪拉拿他浸信會(Maranatha Baptist Church, Plains, Ga.)聚會,並持續擔任成人主日學老師

瑪拉拿他浸信會 https://mbcplains.org
「瑪拉拿他(Maranatha)」意思是:主必再來。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Synod of Dort

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1619年11月13日召開 

十六世紀加爾文所開展的紀律及組織精神,很快擴展到歐洲各地,形成所謂的「國際加爾文傳統」。在荷蘭,加爾文派的發展和荷蘭獨立運動平行邁進,並共同對抗西班牙的專制勢力。在迫害中,荷蘭改革宗信徒流亡英、德等地,受迫害者於1571年在德國北部艾姆登(Emden)召開第一次大會接納《比利時信條》。

荷蘭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沉默者威廉在1573年成為加爾文派,1581年宣告獨立後的荷蘭就和蘇格蘭(1560年)並列為最早的改革宗國家。其後因預定論爭議而於1619年11月13日召開國際性的多特會議(Synod of Dort),並深深影響及塑造後世一部分具有強硬保守性格的改革宗傳統。

多特會議將阿民念主義(Arminianism)在教會中制造了許多紛爭,他們認為預定論會導致上帝成為罪惡的源頭,故主張上帝是基於預知這人得救,而揀選、預定這人得救。因此,他們不接納加爾文的救恩神學觀點,不認為上帝在人的救恩上有絕對主權。

多特議會為保守加爾文信仰傳統,判定阿民念主義的五項主張為錯誤,並完成《多特信經》,規定加爾文派教理五項,是加爾文預定論全備的推演:

1.全然敗壞;
2.無條件的揀選;
3.有限度的救贖 (他們認為基督的救贖工作,原本只為選民,而不是對普世的);
4.不可抗拒的恩典;
5.並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圖:多特會議,中間坐著阿民念派的主張者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John Bunyan

本仁約翰(John Bunyan)

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60年11月12日因信仰入獄。

英國清教徒傳教者本仁約翰(John Bunyan,1628~1688)因不願遵奉英國國教會,亦不放棄傳教,於1660年11月12日因信仰入獄,直至1672年英國國王下達「信仰寬容令」(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始獲釋,前後繫獄12年。

本仁在獄內,從事製飾帶(Laces)的工作,勉強養活家族。所勤讀的就是《聖經》及《福克斯的殉道者列傳》(Foxe's Book of Martyrs)。他背誦聖經、深得安慰,他也分享福音給獄友,並撰文著書。他的告白體自傳《對罪魁的豐盛恩惠》(Grace Abounding the Chief of Sinners) ,就是在獄內所完成的。世界文學經典之一《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的首部,也在出獄前就開始撰寫,直至1677年始刊行。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1899年11月8日出任鐵道部技師長

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

臺灣鐵道之父~長谷川謹介1899年11月8日出任鐵道部技師長。

臺灣於大清國時期劉銘傳擔任巡撫任內初次建設99公里的輕便鐵路,基隆到新竹。但除了20公尺內急速上升1公尺的陡坡路線之外,最小曲線半徑為80公尺,最為窘迫之處僅有56公尺,導致火車必須減速急轉彎,無論速度還是運送能力皆不足,無法對於臺灣的近代化做出實際貢獻。

樺山資紀成為首任臺灣總督後,發現原鐵道設計不良不堪使用,從防衛與統治兩個層面認知到建設縱貫鐵路的重要性,故決定全盤重擬路線,1895年8月,請求日本政府建設臺灣鐵路。

1898年2月,兒玉源太郎就任第4任臺灣總督。該年3月,後藤新平就任民政長官,邀請日本鐵道技師長長谷川謹介,以高等官2等、年俸3500日圓的待遇,於1899年4月1日派遣至臺灣,11月8日出任鐵道部技師長,正值45歲的壯年。

在日本政府挹注資金,長谷川謹介主持執行下,臺灣縱貫鐵路總長度達到405公里,1908年全線通車。原本南北動輒費時好幾週的旅程,縮短到一日之內就能到達。臺灣整體發展由交通開始,在經濟、產業、生活與文化上徹底改變臺灣交通運輸,長谷川謹介也被尊稱為「臺灣鐵道之父」。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Dante Alighieri

Dante Alighieri

1315年11月6日,但丁被佛羅倫斯地方法官缺席判處死刑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他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他的史詩《#神曲》留名後世。他在義大利被稱為至高詩人以及詩人,是義大利語之父。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1315年11月6日,但丁被佛羅倫斯地方法官缺席判處死刑。當時,佛羅倫斯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降伏軍人政府,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
但丁當時正在威尼斯創作他的喜劇,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麽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斯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斯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從此,但丁再也沒有回到佛羅倫斯。



圖:站在煉獄之山和弗洛倫斯城之間的但丁( Domenico di Michelino 1465年畫)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The Council of Constance

康士坦斯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Constance)

教會的暗黑歷史,1414年11月5日,康士坦斯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Constance)在今日德國召開。
康士坦斯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Constance)是15世紀天主教會授權並舉辦的大公會議,於1414年11月5日起,至1418年在今德國的康士坦斯主教區舉行。大會接受了教宗額我略十二世(Gregorius PP. XII)的請辭,廢黜了兩位對立教宗並選出新的教宗馬丁五世(Martin V),結束了天主教會大分裂。
但該大會還宣布捷克的宗教改革者揚·胡斯(Jan Hus)為異端,將他處以火刑。並詛咒十四世紀的英格蘭宗教改革者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並掘墳鞭屍。
大會還在國家主權、異教徒權利和正義戰爭等問題上作出裁決,以應對立陶宛大公國、波蘭王國和條頓騎士團之間的衝突。該大會開啟了「大公會議至上」和「教宗至上」。


圖:瓦茨拉夫·布羅日克(Václav Brožík) 畫的揚·胡斯在康士坦斯大會受到宗教裁判的譴責。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Act of Supremacy

 《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

⭕1534年11月3日英格蘭議會通過《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英國國王是亨利八世(1491,在位1509-1547),當時他是忠誠天主教徒,1521年還寫「確信七聖事」來反對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教宗 Leo X封他為「信仰的維護者」。

後來亨利八世為了和Anne Boleyn (1507- 1536) 結婚,欲與無子嗣的妻子Catherine of Aragon (1485-1536)離婚,因得不到教宗格肋孟七世(Clement VII, 1523-1534)之批准,而怪罪當時的大法官兼英國大主教托馬斯·沃爾西(Thomas Woosley, 1475-1530),沒盡力疏通,而換上托馬斯·克蘭默(Thomas Cranmer, 1489-1556)為大主教。

在克蘭默的支持下,1534年11月3日英格蘭議會通過《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宣布英國君主亨利八世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元首(頭)」(Supreme Head)。該法案標誌著英格蘭宗教改革的開始,與羅馬天主教會正式分離。在此之後聖公會逐漸成形,而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袖一頭銜也被加給了英國君主。

伊莉莎白一世於1559年由國會再度發佈重編的《至尊法案》,伊莉莎白選擇了「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這個詞取代了原先其父王所通過的「最高元首」一詞,如此才不會逾越了聖經中對耶穌基督所作的「教會的頭」稱呼。「最高領袖」的頭銜便一直沿用至今。

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是英國君主的頭銜之一,代表英國君主對英格蘭聖公會的象徵性領導權。最高領袖可以用簽署英國首相轉達教會議會所提出的人選的方式任命教會的主教與大主教。但君主並不擁有執行教會禮儀的神職人員身分。

但英格蘭的《至尊法案》不及於蘇格蘭,蘇格蘭教會是長老會,只承認耶穌基督是「國王和教會的元首」。英國國王名義上仍具有蘇格蘭教會的信徒身份,還必須宣誓要「維護和保存新教和長老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