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與苦苓~為祖厝披新衣
黃春生
昨天回到彰化竹塘掃墓,看到荒涼的祖厝,讓我想為祖厝披上新衣。復活節將至,正好提供荒涼地上新契機的異象。蝴蝶是復活節常有的圖像,因此,我想到可以復育及吸引彰化平原一帶的原生種端紅蝶、台灣粉蝶。
如何披上新衣?我想可以種植魚木,作為端紅蝶、台灣粉蝶幼蟲的食草,種植苦苓作為蝴蝶的蜜源,如此就可以為荒涼之地披上復活的新衣,讓祖厝新意盎然。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謝振昭老師早上來到教會,他與我分享,台灣蝴蝶多樣性是世界之冠,台灣應該善用蝴蝶發展生態文化與知性觀光。他也認同我的觀念,利用栽種台灣特有的食草與蜜源植物,來復育台灣特有的蝴蝶。我知道這是一個小小想法,希望在有限的能力下,能夠逐步落實此理想。
關於端紅蝶
端紅蝶 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 Fruhstorfer, 1908)
形狀:
| 外形為酒瓶形 |
顏色:
| 外觀為乳黃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
大小:
| 直徑約為 0.9mm,高約 1.8mm |
特徵:
| 表面有 12-14 數條縱脊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卵寄生蜂 |
成長天數:
| 卵期約為 4-5 日 |
偽裝避敵:
| 無 |
幼 蟲 |
形狀:
|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
顏色:
|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有許多細小藍黑色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有白色短腺毛。中胸體側有一藍色圓斑,後胸體側有一橙色圓斑。氣門藍色,體側氣門線為橘紅色的連續疣狀突起 | |
大小:
|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50-55mm | |
特徵:
| 胸節體側的大型藍色及橙色圓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 |
成長天數:
|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 |
偽裝避敵:
|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並藉由體液壓力使胸節膨大,擬態毒蛇外觀藉以嚇阻敵人,或是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退騷擾者 |
蛹 |
形狀:
|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突起,向前伸出,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翅芽向腹面突出,前緣部位稍微呈弧形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外觀擬態葉片狀 |
顏色:
|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翠綠色或黃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為灰褐色 | |
大小:
| 蛹長 28-33mm | |
特徵:
|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 |
成長天數:
|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 |
偽裝避敵:
|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
成 蟲 |
形狀:
|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後翅卵圓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 |
顏色:
|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端角有一大型三角形橙色斑,前翅前緣、外緣及沿橙色斑四周有一圈黑色帶紋,橙色斑內有數枚黑色小箭紋。後翅外緣及亞外緣翅室亦有不明顯之三角形黑紋。雌蝶外觀、色澤與雄蝶相似,但翅表黑色紋較雄蝶發達,三角形橙色斑內沿翅脈皆有黑紋分布,翅緣之黑色帶紋亦較雄蝶寬大雌雄翅腹底色均為白色,全翅佈滿褐色不規則波狀紋 | |
大小:
|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0-70mm | |
特徵:
| 本種前、後翅表色澤不同,前翅端之大型三角形橙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 |
生長分佈:
| 台灣平原、低海拔 | |
天敵:
|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 |
成長天數:
|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 |
偽裝避敵:
|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 |
季節:
| 四季 | |
其他生態行為:
|
(圖:端紅蝶 謝憫震提供)
關於台灣粉蝶
台灣粉蝶 Appias lyncida formosana (Wallace, 1866)
形狀:
| 外形為酒瓶型 |
顏色:
| 外觀為淡黃色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
大小:
| 直徑約為 0.5mm,高約 1.4mm |
特徵:
| 表面有 10-12 條細微縱脊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卵寄生蜂 |
成長天數:
| 卵期約為 4-5 日 |
偽裝避敵:
| 無 |
幼 蟲 |
形狀:
|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
顏色:
|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密布藍黑色之小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間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長有白色短腺毛,氣門白色,體側長有白色短毛 | |
大小:
|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38-45mm | |
特徵:
|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 |
成長天數:
|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 |
偽裝避敵:
|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或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阻敵人 |
蛹 |
形狀:
|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角狀突起,向前方稍微向上彎曲。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第 3 節腹節背方有角狀突起向兩側伸出,外型非常特別 |
顏色:
|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淡綠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及胸節背線為黃色並帶有藍黑色線條,腹節背方的角狀突起亦為黃色 | |
大小:
| 蛹長 16-20mm | |
特徵:
| 蛹體前方細長彎曲的角狀突起及腹節背方向兩側伸出的角狀突起使蛹的外觀非常搶眼 | |
生長分佈:
| ||
天敵:
|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 |
成長天數:
|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 |
偽裝避敵:
|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
成 蟲 |
形狀:
|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平直,端角稍微尖銳。後翅為卵圓形,外緣至肛角部位略呈方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前翅端角不似雄蟲般尖銳 |
顏色:
|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前緣有明顯之黑色鱗片分布,前翅及後翅外緣有鋸齒型黑色帶紋。前翅翅腹面底色為白色,前緣及外緣有黑色帶紋分布,端角部位有一黃色斑。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外緣有一黑色帶紋。雌蝶翅表底色大部分為灰色,各翅室有些許部分有白色鱗片分布。翅腹色澤與雄蝶相似 | |
大小:
|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50-60mm | |
特徵:
| 本種前翅腹面端角有一小黃斑,翅端不似尖翅粉蝶般尖銳,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 | |
生長分佈:
| 台灣平原、低海拔 | |
天敵:
|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 |
成長天數:
|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 |
偽裝避敵:
|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 |
季節:
| 四季 | |
其他生態行為:
|
中文:
| 台灣魚木 | |
學名:
| Crateva adansonii formosensis | |
科別:
| 山柑科 Capparaceae | |
別名:
| 魚木、臺灣三腳虌、樹頭菜、三腳桌 | |
原產地:
| 台灣特有種 | |
用途:
| 景觀植物、行道樹 | |
生長特性:
|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 | |
型態描述:
|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公尺,樹皮平滑;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互生,小葉長卵形,全緣;花為頂生繖房花序,黃白色,雄蕊暗紅色,突出。 |
關於苦苓
中文:
| 苦楝 | |
學名:
| Melia azedarach L. | |
科別:
| 楝科 Meliaceae | |
別名:
|
苦苓、金鈴子
| |
原產地:
| 台灣生長於平地的河床沖積地。熱帶亞洲。 | |
用途:
|
花果可引蝶誘鳥,一年四季皆可觀賞,木材紋理美觀,適合製造家具。可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果實可供鳥食,供藥用稱金鈴子,為驅蟲藥。
| |
生長特性:
|
陽性植物。性喜高溫,生育強健。耐鹽鹼。
| |
型態描述:
|
落葉喬木,株高可達20公尺。葉互生,2-3回羽狀尖銳,全緣、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圓錐花序腋出;核果橢圓形,熟果黃色。花粉紫色。果實黃色,秋季成熟,果實為核果,外果皮為肉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