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活動企劃案的書寫

活動企劃案的書寫
黃春生牧師

有一說法,1880年代美國William Cleaver Wilkinson教授提倡以「Three Ws」,即 What? Why? What of it? (meaning)來查考聖經。雖然這沒有什麼獨創性,但後來卻被廣泛運用在各種層面,並擴大成為「Five Ws」,並應用在學習與教學上。(Henry Clay Trumbull, Teaching and Teachers, Philadelphia, 1888, p. 120.)

舊式的企劃案大都依循「人事時地物」的「Five Ws」,又稱為「5W」。經過人們的不斷運用和總結,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中文又稱為「六何法」。此法,據說源自Rudyard Kipling在1902年的" Just So Stories(原來如此) "中的一篇詩 "The Elephant's Child"(大象的孩子)的內容。這首詩內容是:

I keep six honest serving-men
(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
Their names are What and Why and When
And How and Where and Who.
我有六個誠實的僕人
(我所知道的都是他們教我的);
他們的名字叫做「何事」、「為何」、「何時」、
「如何」、「何地」與「何人」。

在文學上六何法給予作者創作的思考方向,同樣地六何法也可以提供我們在思考方法上一個路徑,也可以說是一種創造技法。是對選定的項目、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WHY)、目的(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員(WHO)、方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可使思考的內容深化、科學化。

「六何法」之後很快有革新的「七何法」即「5W2H」。據說,此法是第二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兵器維修部所創,有助於彌補經費、價值的考慮時的疏漏,也對六何法予以補充。七何法重點如下:(1)WHY為何、原因,為何要這麼做?為何理由?為何原因?(2)WHAT何事、主旨、主題,目的是什麼?主題是什麼?(3)WHO何人、人員、對象,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4)WHEN何時、時間,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5)WHERE何處、地點,在哪裡做?從哪裡入手?(6)HOW如何,如何執行?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如何? (7)HOW MUCH多少,多少經費收支?做到什麼程度?多少數量?多少質量水準?

隨著管理學的精進與價值創新的需求,對於企劃結果的預期就更顯重要,於是就發展出「5W2H1E」企劃法。「E」代表Effect(效果),預期效果。我在神學院教「教會行政與事工」時,也教導學生將「5W2H1E」運用在教會活動企劃上,如此可以幫助教牧同工在領導教會時,進行有果效的會議、企劃、執行、考核與處置。以下就會議、企劃、執行、考核與處置做簡要分享,最後以幾項模擬的企劃案,提供大家參考。

一、會議
在長老教會會議中主要有「小會」、「長執會」。一般來說,事工方向由小會決策,事工執行由長執會執行。在議程中,議案的書寫大都以四項條列:案由、說明、辦法(企劃案)、議決。

二、企劃
「戴明循環」(Deming Cycle):由P計畫(Plan)、D執行(Do)、C查核(Check)及A處置(Action)四大步驟過程所構成的一連串追求改善的行動。
What(什麼)—活動名稱:方案名稱、副標、slogan。清楚界定、方向與目標。
Why(為什麼)—活動說明:方案緣由、目的、沿革。說明原由、意義何在。
How(如何)—活動執行:SOP、工作說明、工作聯繫、執行、總彩排。方法如何做才能達到目標。
How much(多少)—活動預算:收入(報名費、補助款、奉獻),支出(項目、單價、數目、總價、說明,雜支5%)。
When(何時)—活動時間:籌備進度表(dateline list)、執行流程表(rundown list)。
Who(何人)—執行人員:組織架構,分組、職掌、工作說明。
Where(何處)—活動地點:實施場所。方案執行所需場所、動線、人潮、天候、交通。
Effect(效果)—預期效果:人數、目的、漣漪效果。「有形效益」與「無形效益」。
三、執行
1.Dateline list
2.Rundown list
3.SOP

四、考核
依據「5W2H1E」的考核

五、處置

六、參考企劃案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赤裸的救贖

《赤裸的救贖》(The Redemption of General Butt Naked)

「真正的悔改不是因為人害怕地獄的刑罰,乃是因為一個罪人認識了自己的罪惡、認識了神的聖潔。真正的悔改乃是一個罪人願意開始敬畏上帝,並停止得罪創造宇宙的獨一真神!」 
一名極其殘忍的非洲軍閥歸信基督後,徹頭徹底尾地改變了,現在正四處奔走宣傳福音,訴說自己重生的見證,並請求受害者寬恕,令許多人倍感震驚。這名被視為最致命的前賴比瑞亞(Liberia,或譯為利比里亞)軍閥布雷希(Joshua Milton Blahyi),曾經在賴比瑞亞14年內戰期間殺害了將近20000人。 (youtube介紹片)  (PBS介紹片)

美國公共電視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將這個故事拍成一部紀錄片《赤裸的救贖》(The Redemption of General Butt Naked,直譯《光屁股將軍的救贖》)搬上銀幕。影片講述了布雷希成為基督徒後的巨變。 

美國公共電視台製片人埃里克·施特勞斯(Eric Strauss)和丹尼爾(Daniele Anastasion)花了五年時間密切關注布雷希不尋常的生活,他尋求退役士兵和眾多受害者的寬恕。施特勞斯最早是從布雷希的《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Places》一書中了解這位福音傳播者。 

「曾殺害成千上萬人的臭名昭著的軍閥現在穿街走巷宣講真理與和解」,施特勞斯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說。「我不敢相信這世上真有這樣的人存在。」 

「這種轉變極其罕見,可能發生嗎?」丹尼爾補充說:「在現實世界中又如何上演呢?」他們的紀錄片給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赤裸的救贖》突顯出信心和寬恕。 

「只有基督教能幫助這個國家,因為基督教是唯一的信仰:告訴你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接受和原諒傷害你的人」,施特勞斯在美國公共電視台播出的影片介紹中說。 

「在這裏(影片中)你所看到的惡名昭彰的叛軍,只有愛才能讓他們解除武裝,我也是因為愛而停止格殺。只有上帝能夠轉變人的生命。」布雷希說。 

布雷希11歲時成為了族中的大祭司,開始做活人獻祭,直到25歲為止每月都進行。後來他也被任命為已故的賴比瑞亞總統Samuel K. Doe的屬靈顧問,過去他「定時與撒旦見面和他說話」。他還稱,過去在交戰前會以活人向惡魔獻祭。他提起當年說:「祭品通常是無辜的兒童。我們宰殺兒童後,剜出心臟,分而食之。」他的惡名在賴比瑞亞令人聞風色變。 

由於布雷希每次都帶部隊裸體出征,並僅穿鞋並帶把槍,因此獲得「光屁股將軍(General Butt Naked)」稱號。布雷希聲稱,他裸體出征是得到撒旦的指示,在他11歲時,撒旦就告訴他這樣做。他相信這樣做會避免子彈擊中身體。不難想象在這個國家人們仍然害怕他,儘管他已經轉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1996年,布雷希在最殘酷的一次戰鬥期間遇見基督,這被視為與使徒保羅在去大馬士革路上的轉變相似。耶穌在一道眩目光中向他顯現,並且告訴他要為他的罪悔改,否則他會死。 

大受觸動後,布雷希願意接受基督並祈求饒恕他的罪。他隨即放下武器,丟下他的士兵,去了加納(非洲西部國家)的一個難民營,從此開始了轉變歷程。之後,他接受聖殿教會撒母耳主教(Bishop Melvin Samuels of The Holy Temple Church Of The Apostolic Faith)的洗禮成為基督徒。現在,布雷希在他曾經的「犯罪之地」宣講福音,他希望能安慰那些受害者。 

「這是我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看到我過去傷害的人」,布雷希在影片中反思說,「有成千上萬的人能站在這裏說,『他對我做了什麼,他對我的弟兄做了什麼。』我是有罪的,我過去所做的一切事情,100%是有罪的。」 

「對不起,對不起」,他重複地說。儘管許多人相信布雷希的悔罪和轉變,仍有一些人存有疑慮,認為他在撒謊。但布雷希依舊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轉變,不屈不撓地向他遇到的每個人傳福音。 

1999年,布雷希在加納創辦了「末日列車福音事工(End Time Train Evangelistic Ministries)」,為讓基督之光照亮非洲,多哥(Togo)、貝南(Benin)、幾內亞(Guinea)、尼日利亞(Nigeria)、他的家鄉賴比瑞亞和南美洲的智利(Chile)。 

據他的事工網站上說,2004年,流亡6年後的布雷希返回賴比瑞亞,花了一年時間參與「動員叛軍解除武裝」的工作。後來他回到迦納的難民營,再過3年,布雷希帶著妻子Josie牧師及他們的3個孩子回到祖國利比里亞。2008年,布雷希向「賴比瑞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Liberia's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坦誠他的罪行,雖然他不知道他招供的後果將是什麼。「我想與我的國家和解,使我的良心得到自由」,他在摘錄中說,「最後我的命運被轉變了,委員會的官員們建議對我實行特赦。」 

他被建議特赦後,收到了其他軍閥的死亡威脅信,後來逃離到加納。現在,他已經返回賴比瑞亞,並宣講耶穌基督的真理,見證神對於像他這樣的罪人的無限憐憫和希望。 

這部取材於真實故事的影片於今年2012年1月22日在美國紀錄片頻道(Documentary Channel)播放。2011年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也選擇《赤裸的救贖》作為影展的開場片。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以史為鑑看土地正義

以史為鑑看土地正義
黃春生牧師
最近社會居住及土地不正義的事不斷被提出,從去年苗栗農民抗爭的「大埔事件」,再到今年三月的台北「士林文林苑都更爭議」、台中「南屯天主堂遭都更霸凌」、作家楊逵故居「東海花園」成「殯葬用地」。這些案件,之所以被輿論、良知者關注,乃因為當中充滿嚴重瑕疵與不正義,這也讓我們看到政府部門諸多不義。

歷史上,我們也看到許多居住與土地不正義的事。例如,羅馬暴君尼祿焚城「都更」,嫁禍給基督徒。羅馬焚城是發生在尼祿皇帝在位(54-68)期間。尼祿這位暴君是一位天才建築家,覺得羅馬城太古老,應予改建,但不容易進行,於是使人在64年7月19日縱火焚城,一連六日七夜,把城裡十四區之十區燒去。被捕之惡徒供是尼錄下令縱火,尼錄曾想盡辦法把這謠言除去,但不得效果,於是便散佈流言,宣稱是基督徒縱火的,這樣基督教立刻成為一種非法宗教。歷史家一致認為這場空前大火災是這瘋子皇帝所計畫的。但尼祿把放火焚城的罪名歸咎於羅馬的基督徒,並且說那幾位基督徒的領袖是主使人,其中包括彼得和保羅。

羅馬歷史家塔西圖(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56-117) 詳述羅馬焚城的情形說,他認為尼祿應負全責,歸咎於基督徒是尼祿的詭計。當時基督教勢力在羅馬帝國內擴張得非常迅速,不過信徒多為下級公民,其中也有許多為奴的。尼祿皇曉得歸咎于這些低級公民,是不會有人反對的,他也相信這些所謂基督徒是無能為力起而叛國的,於是縱火計畫成功,基督徒在他手下殉道的,為數甚眾。他們被審受刑,也是非常殘酷的。之前,在尼祿逼害下已經有不少信徒離棄了信仰。 

在聖經中,頗為人知的例子是,以色列暴君亞哈王與耶洗別王后侵奪拿伯的葡萄園。(列王紀上21章)箴言16:12說:「君王作惡是不可容忍的,因政權靠正義堅立。」十誡的第十誡說:「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17)聖經的教導中,很清楚的表明一件事,上帝極為重視土地的不正義,因此上帝必追討審判。

西班牙警句哲學家(Aphorist Philosopher) 山塔雅納 (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 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遺忘往事者終將重蹈覆轍。」(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 但我們的社會卻是放任不正義的政權繼續蹂躪,從早期原住民的土地強行被徵收,被政府欺騙而興建的蘭嶼核廢料儲存場。雖然,後來有三波的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蘭嶼抗爭等,但多少人重視到土地正義的事呢?我們真的能夠以史為鑑嗎?英國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則說了一句極為諷刺的話:「我們從歷史學到的最重要功課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從歷史學到什麼功課。」(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we never learn from history.)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曾說:「我們若是不關心當代的社會問題,就不是一個真正傳福音的基督徒。」二十世紀北美著名福音派靈修大師傅士德牧師(Richard 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也這樣說:「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因此,除非我們覺醒、反抗,否則我們將是遺忘往事者。除非我們覺醒,與苦難者站在一起,讓他們感受正義未死。除非我們覺醒,不再放任政客的不義,用選票推翻不義政黨,用禱告、行動對抗不義的作為。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記參加新北市城市禱告祭壇

記參加新北市城市禱告祭壇

黃春生牧師

今晚7:30-10:20在三重埔長老教會參加「新北市城市禱告祭壇」,由烏干達宣導師Jean傳講信息。她一開始以烏干達推動轉化祭壇的慕約翰牧師第一任妻子死後復活的經歷作為開場,描述上帝要慕約翰的妻子將她所見天堂、地獄的情況向烏干達宣講。重點在於「主的時間快到,末日將至」,上帝要她傳講悔改的信息,好預備迎接主的再來。接著,講到烏干達如何回應上帝的信息?這方面的重點有四:
1.各階層的悔改,包括政府與民間都有代表參加國家悔改禱告祭壇。
2.統治者的悔改,包括現任總統為過去血腥阿敏統治時期的悔改。
3.各地、各機關興起禱告祭壇,人們養成祈禱習慣。
4.基督徒受差遣向國外傳遞「祭壇」的異象。(「祭壇」簡單說起來就是祈禱會)

這一段的開場白頗長,接著宣導師Jean引用以西結書22章傳講信息。這段經文是上帝通過以西結先知控訴耶路撒冷的過犯,以及上帝將行的審判。她指出這段經文適用在過去血腥阿敏統治下的烏干達,因為個人、教會、社會、國家各階層全面的悔改,才使得這國家不致遭受更大審判。也因著各地、各機關的祭壇分設,使整個國家完全翻轉,烏干達不再是受詛咒的,不再是血腥阿敏的極權國家。因此,她期待台灣也能夠「拷貝」悔改祭壇,進而推開黑暗權勢,使得國家全面的轉化歸主。(「拷貝」是我的理解。)

宣導師Jean引用以西結書22章是很有意思的,這一章經文是很政治性的。在Jean的詮釋下也是,只是她不暸解台灣的過去與政治歷史,因此,她只能透過烏干達的改變來說,但偶爾會帶到台灣的「罪」。

以西結書22:25提到「先知同謀背叛」,宣導師Jean是採用七十士譯本的經文,「先知」是指「領袖」。簡言之,這段經文描述社會領袖強奪百姓一事,頗令上帝生氣。對一個外國人要針對台灣處境深入反省確實不容易,因此,Jean只能以烏干達的社會情境分享。其實,這種例子在台灣俯拾皆是,就以幾天前士林王家被建商及市府強行拆除一事來看就是。

以西結書22:26提到祭司曲解上帝的律法,使人無法分辨何為潔淨。換言之,所指的就是屬靈領袖的墮落,使上帝的百姓聖俗不分。Jean在此提到過去烏干達屬靈領袖(巫術)只顧諂媚血腥阿敏,宣稱他是將取代英國成為「偉大的日不落王」。這就像過去台灣宗教領袖(包括基督教領袖)諂媚蔣中正為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一般,但我卻沒見過這些諂媚的宗教人士悔改。外國講員不知道台灣有這項「罪」,但本地的傳道人就不能不知道吧。

以西結書22:27講的就是政治領袖流無辜人的血,又得不義之財。在這一點上,烏干達的過去是舉世皆知。但台灣的真相卻是被掩蓋,甚至是歷經「政治洗腦」。很簡單來說,二二八事件大屠殺,到如今還被指稱只有少數衝突,死的人不多;難道要像中國一樣嗎?乾脆宣稱「六四沒死半個人」,反正政治是高明的騙術,獨裁統治者的瀰天大謊是政治洗腦的毒素,毒癮越深的人都會宣稱自己沒有中毒。要我多舉幾個例子嗎?復活節將到,義光教會將要紀念設教30周年,稍有公義與良知者,都會知道這間教會的前身是前省議員林義雄先生滅門血案的住家。還要我舉例子嗎?台大陳文成教授命案、白色恐怖,許多的政治冤獄。但國民黨政府卻讓這些罪惡被掩蓋不見天日。箴言21:3就如此說到:「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

以西結書22:28說到屬靈領袖只會逢迎拍馬,掩飾罪行。這一點在過去的烏干達是相當嚴重,導致百姓不信任屬靈領袖。台灣卻不是這樣,當屬靈領袖起來糾正政府的惡行時,另一些屬靈領袖就宣稱「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不然就是說「基督徒不要參與政治」。這些話就好像是宣告說:「上帝管不到政治,管不到不義的統治者。」這種說法就好像告訴以西結先知說:「少管閒事,免得惹禍上身。」但我卻沒有聽到這些「屬靈領袖」反省過什麼。但至少,我知道當這些受難者家屬在面對獨裁、血腥的統治者時,仍有一群秉著信仰公義性格的基督徒與教會站在破口上,成為保護的城牆,護衛著苦難的人。

這讓我想到,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關心受壓迫農民,與抗議羅馬教廷腐敗,他成為堵住時代破口的先驅者,引起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他曾說:「我們若是不關心當代的社會問題,就不是一個真正傳福音的基督徒。」上帝通過祂的靈不斷呼召「堵住時代破口的先驅者」,在世界各地帶來改變。

18世紀時,年僅21歲的 威廉.威伯福斯 (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一生致力於廢除黑奴,他與七個朋友組成「克拉朋聯盟」(Clapham Sect)除了解放奴隸以外,他們在訂定財稅與糧食政策、改善刑法、革新監獄管理、提出社會福利政策、推動禁止虐待動物法案、堅持宗教容忍法案、徹查政府貪污、呼籲議會制訂道德法案、持守外交道德、促成陽光法案、推行法案審查公開化、推行平民教育法案、訂立落後地區公平法制、廢除殘虐死刑屍首…為整個國家立下穩定不搖的根基。使英國在19世紀成為法制、科技、信仰復興、教育、商業的中心,更成為近代社會公義制度的先驅。

近代美國六O年代由人權運動領袖牧師馬丁‧路德‧金恩博士(Rev. Martin Luther King, Jr.)所領導的運動,都是透過信仰帶來改革的力量。甚至我們看到二十世紀末歐洲共產國家的瓦解,也是源自聖經運動(參閱《蠟燭的政變》)。二十世紀北美著名福音派靈修大師傅士德牧師(Richard 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就這樣說:「生命本身就充滿政治性,若我們拒絕影響公共政策,自有其他人試圖左右它。」換言之,一位真正靈修者或「築祭壇的人」也必定關注政治、社會正義與弱勢關懷。舊約第一位「沙漠修士」摩西,曾在西奈曠野四十年後,返回埃及力抗法老的獨裁。新約第一位「沙漠修士」施洗約翰,他指責罪惡不遺餘力,甚至因指責希律王的不倫婚姻,而身首異處。摩西是少數人,既得觀念不斷埋怨的百姓是多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信仰良知者卡爾‧巴特(Rev. Karl Barth) 的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是少數,擁護希特勒的教會是多數。但是,終究改革是從少數人的覺醒開始的,大數的人是坐享其成。因此,我們不要以管窺天,以為上帝只在烏干達行大能,其實上帝在每個時代、每個地區都通過祂的選民進行翻天覆地的更新與改革。

接著宣導師Jean以以西結書22:29來說明,不僅統治階層、屬靈領袖的墮落,還包括底層人民都欺壓搶奪。此現象普世皆然,只是按件多寡而已吧。但感謝主,烏干達的轉化,確實在民間有極大的改變,就連犯罪率都下降許多。去年更聽到烏干達講員說,連愛滋病都不藥而癒,且下降幅度高達70%,若是如此,真是世紀醫療奇蹟。

最後,宣導師Jean引用以西結書22:30-31說,在以西結先知的時代,上帝要找重修城牆的人,要找堵住破口的人,但都找不到,因此耶路撒冷就毀滅了。Jean強調時間迫近,我們要成為代禱者,成為重修城牆的人,成為堵住破口的人。當然她引用許多信仰人物,說到他們在他們的時代都成為代禱者,成為堵住破口的人。但我的理解是,堵住破口不僅包括祈禱,也應包括行動。過去長老教會就是以祈禱、公義行動成為受苦者的保護城牆,很可惜地,所謂的「祭壇」卻沒有看到過去曾經有一群堵住破口的人的努力。

我擔心所謂的「祭壇」禱告,若無落實公義的行動,信仰就會變成「傑克的魔豆」。套用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耶穌真貌》所描述歷史上的耶穌,祂的一生充滿政治性,祂是一位祈禱者,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改革的行動者。若要建立合神心意的「祭壇」,我倒有一個盼望就是彌迦先知的信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迦書6:8) 

個人悔改、成聖(轉化)的重生,確實可使得國家重生。不僅烏干達如此,英國也曾如此過。在美國獨立革命戰爭中,英國敗給尋求獨立的美國人之後,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Nelson)領導海軍卻戰勝法國,英國人為勝利歡欣鼓舞。英王喬治三世(George III)發表了一篇祈禱和懺悔。他的祈禱文靈感來自《奇異恩典》(約翰.牛頓,1725-1807)這首詩歌。當他寫到「我罪已得赦免」時,他在這裡看到「國家的罪」,他發現英國犯了殺害弟兄(迫害其他基督徒)的極大罪惡,因而敦促同胞悔改。由於,英王個人悔改,並敦促國人全面的悔改,因而使國家重生,不至於發生類似法國大屠殺式的大革命。

若要說到個人如何轉化?我個人比較喜歡用「成聖」一詞,因為「成聖」是聖經用語,「轉化」是近代用語。烏干達講員強調「轉化」是從「悔改」開始,這是對的,因為上帝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1:15-16)除了悔改之外,接著就必須藉著上帝的話與祈禱使人邁入成聖的生活(參約17:17;徒20:32;弗5:6;提前4:5)。希望我們個人也能從個人追求成聖開始,大量的讀經與祈禱,相信堵住破口、重修城牆的應許是指日可待。

螞蟻-辛勤的勞工


螞蟻-辛勤的勞工
黃春生牧師
今天早上靈修讀到箴言14章。
箴言14:23「辛勞工作,生活無憂;終日閒談,必然窮苦。」讓我想到一首法國的寓言詩〈知了和螞蟻〉,作者是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收錄在他的《寓言詩》第一卷。詩中描述勤勞而知未雨綢繆的螞蟻,與幸災樂禍的知了(蟬兒),藉此譏諷在逸樂中虛度光陰的蟬兒。

〈知了和螞蟻〉寓言詩,螞蟻成了十八世紀法國新興布爾喬亞階級的代言人,充份表現了這個社會階級的工作哲學及反逸樂的道德觀。但對蟬來說,卻攸關生死,寒冬將至,存糧滿倉的螞蟻只認為蟬兒活該,沒別的,更別提同情了。這一則名氣響亮的寓言詩,都出現在許多的兒童刊物中,藉此寓言,讓孩子知道要學習螞蟻,蟬兒下場該自己負責。
願上帝祝福辛勤的工作者,「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126:5)

※拉‧封丹曾改寫多篇主前六世紀古希臘奴隸伊索(Aesop)的寓言故事,例如〈龜兔賽跑〉(Le Lièvre et la Tortue)。拉‧封丹的《寓言集》(Fables)是法國文學的經典之作,一共有兩大冊韻文寓言集,兩百四十二篇故事分為十二書,是 拉‧封丹集諸多古典寓言傳統於大成所撰寫的傳世之作。

拉‧封丹的寓言詩留給我們許多箴言:
1.總要有人愛聽,拍馬屁者才活得成。(... Tout flatteur/ Vit aux dépens de celui qui l'écoute.)
〈烏鴉與狐狸〉("Le corbeau et le renard"),《寓言詩》卷一第2篇
2.寧吃苦不願死,世人莫非如此。(Plutôt souffrir que mourir, c'est la devise des hommes.)
〈死神與樵夫〉("La mort et le bûcheron"), 《寓言詩》卷一第16篇
3.吾躬能屈,風吹不折。(Je plie et ne romps pas.)
〈橡樹與蘆葦〉("Le chêne et le roseau"),《寓言詩》卷一第22篇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蝴蝶與苦苓~為祖厝披新衣

蝴蝶與苦苓~為祖厝披新衣
黃春生
昨天回到彰化竹塘掃墓,看到荒涼的祖厝,讓我想為祖厝披上新衣。復活節將至,正好提供荒涼地上新契機的異象。蝴蝶是復活節常有的圖像,因此,我想到可以復育及吸引彰化平原一帶的原生種端紅蝶、台灣粉蝶。
如何披上新衣?我想可以種植魚木,作為端紅蝶、台灣粉蝶幼蟲的食草,種植苦苓作為蝴蝶的蜜源,如此就可以為荒涼之地披上復活的新衣,讓祖厝新意盎然。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謝振昭老師早上來到教會,他與我分享,台灣蝴蝶多樣性是世界之冠,台灣應該善用蝴蝶發展生態文化與知性觀光。他也認同我的觀念,利用栽種台灣特有的食草與蜜源植物,來復育台灣特有的蝴蝶。我知道這是一個小小想法,希望在有限的能力下,能夠逐步落實此理想。
關於端紅蝶
端紅蝶 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 Fruhstorfer, 1908) 
形狀:
外形為酒瓶形
顏色:
外觀為乳黃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大小:
直徑約為 0.9mm,高約 1.8mm
特徵:
表面有 12-14 數條縱脊
生長分佈:

天敵:
卵寄生蜂
成長天數:
卵期約為 4-5 日
偽裝避敵:


形狀: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顏色: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有許多細小藍黑色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有白色短腺毛。中胸體側有一藍色圓斑,後胸體側有一橙色圓斑。氣門藍色,體側氣門線為橘紅色的連續疣狀突起
大小: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50-55mm
特徵:
胸節體側的大型藍色及橙色圓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成長天數: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並藉由體液壓力使胸節膨大,擬態毒蛇外觀藉以嚇阻敵人,或是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退騷擾者

形狀: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突起,向前伸出,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翅芽向腹面突出,前緣部位稍微呈弧形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外觀擬態葉片狀
顏色: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翠綠色或黃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為灰褐色
大小:
蛹長 28-33mm
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成長天數: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形狀: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後翅卵圓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
顏色: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端角有一大型三角形橙色斑,前翅前緣、外緣及沿橙色斑四周有一圈黑色帶紋,橙色斑內有數枚黑色小箭紋。後翅外緣及亞外緣翅室亦有不明顯之三角形黑紋。雌蝶外觀、色澤與雄蝶相似,但翅表黑色紋較雄蝶發達,三角形橙色斑內沿翅脈皆有黑紋分布,翅緣之黑色帶紋亦較雄蝶寬大雌雄翅腹底色均為白色,全翅佈滿褐色不規則波狀紋
大小: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60-70mm
特徵:
本種前、後翅表色澤不同,前翅端之大型三角形橙斑為主要辨識特徵
生長分佈:
台灣平原、低海拔
天敵: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成長天數: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偽裝避敵: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季節:
四季
其他生態行為:


(圖:端紅蝶 謝憫震提供)









關於台灣粉蝶
台灣粉蝶 Appias lyncida formosana (Wallace, 1866) 
形狀:
外形為酒瓶型
顏色:
外觀為淡黃色或橙黃色,表面具有光澤
大小:
直徑約為 0.5mm,高約 1.4mm
特徵:
表面有 10-12 條細微縱脊
生長分佈:

天敵:
卵寄生蜂
成長天數:
卵期約為 4-5 日
偽裝避敵:


形狀:
幼蟲外形為細長圓筒狀
顏色:
初齡幼蟲體呈淡黃色,體表密布細毛。隨著幼蟲成長,體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終齡幼蟲頭部綠色,表面密布藍黑色之小突起。體呈翠綠色,各體節間又細分數個環節,每一環節密生藍黑色小突起,突起上長有白色短腺毛,氣門白色,體側長有白色短毛
大小:
終齡幼蟲體長約為 38-45mm
特徵:

生長分佈:

天敵:
小繭蜂、寄生蜂、寄生蠅、食蟲椿、鳥類、蜥蜴等
成長天數:
幼蟲發育期約需 20-25 日不等,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剛孵化之初齡幼蟲停棲於寄主葉表中肋,攝食寄主嫩葉,老熟幼蟲喜愛停棲於寄主植物成熟葉面,幼蟲吐絲造一簡單蟲座,平時棲息其上,進食時離開此葉並取食其他葉片。幼蟲受到驚嚇或騷擾時,會抬起頭做威嚇狀或由口中吐出綠色汁液,嚇阻敵人

形狀:
蛹為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蛹體藉通過後胸之絲帶及尾部之懸絲器懸掛於固定物上。頭部前方有一細長角狀突起,向前方稍微向上彎曲。中胸背方稍微隆起,第 4-10 腹節逐漸變尖。第 3 節腹節背方有角狀突起向兩側伸出,外型非常特別
顏色:
絲帶為灰色或白色,蛹體呈淡綠色,頭部前方之角狀突起及胸節背線為黃色並帶有藍黑色線條,腹節背方的角狀突起亦為黃色
大小:
蛹長 16-20mm
特徵:
蛹體前方細長彎曲的角狀突起及腹節背方向兩側伸出的角狀突起使蛹的外觀非常搶眼
生長分佈:

天敵:
寄生蜂、寄生蠅、蜥蜴、鳥類等
成長天數:
蛹期約為 15-21 日不定,視溫度而定
偽裝避敵:
老熟幼蟲於寄主植物枝條或附近隱密之植物枝葉間尋找適當地點吐絲化蛹


形狀:
雄蝶前翅外觀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平直,端角稍微尖銳。後翅為卵圓形,外緣至肛角部位略呈方形。雌蝶翅形較為寬圓,前翅端角不似雄蟲般尖銳
顏色: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前緣有明顯之黑色鱗片分布,前翅及後翅外緣有鋸齒型黑色帶紋。前翅翅腹面底色為白色,前緣及外緣有黑色帶紋分布,端角部位有一黃色斑。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外緣有一黑色帶紋。雌蝶翅表底色大部分為灰色,各翅室有些許部分有白色鱗片分布。翅腹色澤與雄蝶相似
大小:
本種為中大型蝶種,展翅約為 50-60mm
特徵:
本種前翅腹面端角有一小黃斑,翅端不似尖翅粉蝶般尖銳,後翅腹面底色為黃色
生長分佈:
台灣平原、低海拔
天敵:
蜘蛛、螳螂、青蛙、蜻蜓、鳥類及蜥蜴等捕食性天敵
成長天數:
成蟲壽命約為 1-2 個月
偽裝避敵:
成蟲飛行迅速,捕捉不易
季節:
四季
其他生態行為:



(圖:台灣粉蝶 謝憫震提供)









關於魚木


中文
台灣魚木
學名:
Crateva adansonii formosensis
科別
山柑科 Capparaceae
別名
魚木、臺灣三腳虌、樹頭菜、三腳桌
原產地
台灣特有種
用途
景觀植物、行道樹
生長特性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
型態描述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公尺,樹皮平滑;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互生,小葉長卵形,全緣;花為頂生繖房花序,黃白色,雄蕊暗紅色,突出。
關於苦苓


中文
苦楝
學名:
Melia azedarach L.
科別
楝科 Meliaceae
別名
苦苓、金鈴子
原產地
台灣生長於平地的河床沖積地。熱帶亞洲。
用途
花果可引蝶誘鳥,一年四季皆可觀賞,木材紋理美觀,適合製造家具。可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果實可供鳥食,供藥用稱金鈴子,為驅蟲藥。
生長特性
陽性植物。性喜高溫,生育強健。耐鹽鹼。
型態描述
落葉喬木,株高可達20公尺。葉互生,2-3回羽狀尖銳,全緣、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圓錐花序腋出;核果橢圓形,熟果黃色。花粉紫色。果實黃色,秋季成熟,果實為核果,外果皮為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