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日本導演小松孝英來訪

日本導演小松孝英來訪
2024年8月27日上午10:00

小松孝英出身於宮崎的畫家,他以生態為主作畫,他的畫作「外來種群蝶圖」,在2010年被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紀念館收藏。他的藝術領域很廣,對於臺灣更有深刻情感,他曾拍攝《鹽月桃甫》紀錄片,介紹對臺灣現代藝術具有深遠影響的藝術家。最近也完成另一位在台日本作家《中村地平》的紀錄片。

此次,小松孝英導演來訪是為了製作臺灣現代建築先驅《井手薰》的紀錄片。井手薰是輔助森山松之助設計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的首席技師,而臺北日本基督教會大禮拜堂(今臺北濟南教會)更是井手薰在臺灣設計監造的第一個建築。

臺北日本基督教會大禮拜堂的籌建,始於長尾半平長老(時任總督府土木局局長),但到最後設計階段,長尾調回日本。日本派來技師土生瑾作接替長尾,而土生瑾作也是基督徒,後來被選為教會長老,教會推選土生接續大禮拜堂興建的主委。土生邀請森山松之助作為大禮拜堂的建築顧問,邀請井手薰擔任設計師並監督營造工程。大禮拜堂歷經一年多竣工。

我也向小松導演介紹這幾年有幾位九十多歲的日本「灣生」長者來訪的故事,更加引起小松的興趣,有機會會再邀請「灣生」回臺灣,回顧在這裡發生的故事。

註:「灣生」指日本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戰後返回日本的一群人。他們將出生地臺灣視為生命的「故鄉」。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1920年8月26日,美國婦女獲得投票權

1920年8月26日,美國婦女獲得投票權

1920年8月26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班布里奇·科爾比(Bainbridge Colby)宣告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Amendment XIX)生效,美國婦女獲得投票權。

《第十九修正案》是20世紀初美國婦女參政權運動的高潮。自1917年起,一個名為「沉默的哨兵」的組織連續18個月在白宮門前舉行抗議活動,以喚醒人們對女性參政權的關注。此婦女參政權運動確實也喚起美國人更往進步價值邁出一大步。

1920年8月18日,隨著田納西州議會批准修正案,批准的州份數達到四分之三(36個州)的憲法門檻,完成修憲程序。國務卿班布里治·科爾比於8月26日正式宣告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生效。

《第十九修正案》內容翻譯如下:
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別而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國會有權以適當立法實施本條規定。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1896年8月19日,臺灣總督府展開基隆港築港事宜

1896年8月19日,臺灣總督府展開基隆港築港事宜

1896年8月19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派楠瀨幸彥上校和藤井幸槌上尉赴基隆展開基隆港築港事宜。基隆港的築港工程並不由日本政府行政系統負責,而是由日本軍方主導,並被列為日本海軍列管軍港之一。

臺灣總督府將基隆建設成為臺灣與日本本土的聯絡門戶,日本國會因此從1899年到1944年撥款興建基隆港,正式開始進行現代化港口的建設,共五期的基隆港築港工程;第一期在1899年開工,1903年7月竣工。清除了原本密佈內港區內的礁石,並在外港陸續整建了大型造船廠及軍港、漁港區等設施,從碼頭貨棧到港區鐵路系統皆相當完備。基隆港現存的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即在此時期興建,分別於1932年、1934年完工。

松本虎太在日治時代的築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後基隆港的發展基礎,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都是臺灣第一大港。

(中國國民黨政權則以1886年為基隆港建立之年,當年大清帝國台灣巡撫劉銘傳派人進行基隆港建港規劃,後來因劉銘傳離職而未執行。因此,不宜作為建港之年。)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1945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

1945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終戰日」,日本帝國向盟軍投降,10月25日聯合國成立,而盟軍代表也在全球各地同步舉行受降典禮。

1949年元月蔣介石從重慶致電陳誠就說道:「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託管地之性質。」1950年3月他在革命實踐院發表〈復職的目的與使命〉說道:「所以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而已經滅亡了!」

二戰以後,幾乎所有的殖民地均已「自決」獨立。1950年6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宣佈「台灣法律地位未定」,台海中立化,開啟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

根據二次世界大戰後正式的國際條約,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個國家的代表所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日本僅明白表示「放棄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權利根據與要求」,卻未規定日本放棄之後,台、澎主權的最終歸屬。按照《聯合國憲章》來看,主權地位是屬於住民自決權。

自從1996年,台灣人民透過國會改選、總統直選等多次執行「有效自決」,向全世界彰顯台灣「主權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ty)屬於全體住民。如今國人仍須努力,再根據《聯合國憲章》及《國際人權公約》所宣示人民自決的基本原則,台灣人民共同決定自己的「主權國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 state),制定台灣憲法、國家正名,奠立永續台灣國。


有人拿中日和約(台北和約)來解釋「中華民國」政權的合法性,是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陰謀。
中日和約(台北和約)是日本與戰後聯軍託管的蔣家政權簽訂,不是與1949已經被推翻死亡的中華民國簽的。而且台北和約是在舊金山和約的前提下簽訂,主要內容:日本放棄自1941年12月9日以前在中國之一切特殊權利及利益。和約不涉及、不推翻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而且中日和約(台北和約):日本於1972年9月29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廢止。

另外所謂的「開羅宣言」根本不值得一提,那只不過是一場

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玉蘭莊 創立者、堀田久子先生インタビュー

玉蘭莊 創立者、堀田久子先生インタビュ

台湾にある、日本語で活動する高齢者福祉センター「玉蘭莊」は、令和6年度、外務大臣表彰を受賞しました。なぜ日本語で活動するセンターが必要だったのか、創立者、堀田久子先生へのインタビューを公開しましたので、ぜひご覧下さい。



信義宗與正教會發表《尼西亞信經》聯合聲明

信義宗與正教會發表《尼西亞信經》聯合聲明

2025年是《尼西亞信經》1700年週年,普世教會2025年10月將在埃及亞歷山大(科普特教會)召開普世紀念大會,在此之前,2024年5月時在埃及開羅舊城聖喬治宗座牧首修道院召開神學專家會議,6月13-18日於日內瓦再次召開會議。信義宗與正教會就《尼西亞信經》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共同根據尼西亞(325年)及君士坦丁堡(381年)大公會議之議決認信,涉及「和子說」建議採用希臘原文版本,即聖靈僅是「從父而出」。重申《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o-Constantinopolitan Creed)在三一上帝的教義中,父是生子和聖靈發出的「因」(αἴτiος)。

1700年前,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在公元325年召開,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召集召開,按羅馬元老院的形式組織大會的進行。北自日耳曼、南至埃及尼羅河上游,東從伊朗、西到伊比利安半島,共有318位主教參加。君士坦丁一世身穿耀眼的金邊紫袍進場,恭敬地坐在主教們之後,作為會議的觀察員。

會議主要是為了解決聖父與聖子在神學上的理解。會議同時制定了20條教會法規,擴大正統派主教的權力,並對羅馬帝國全境教會具強制性約束力。

《尼西亞信經》寫成,埃及亞歷山大的亞他那修(Athanásios Alexandrías)是最重要的人物。不過,該次會議所認定的,並非尼西亞信經的原始版本,而是君士坦丁堡會議(381年)所作出的修定版本,因此現今通稱之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o-Constantinopolitan Creed)。

另一項歷史發展是,在原本的條文中有關聖靈的起源只有提到「對父出」,但是西方教會在第六世紀時私自加上了「和子」(filioque)的字眼,最早在西班牙地區的西方教會流通,以致於今日西方通用的版本變成了「對父和子出」。這個爭論點也造成羅馬大公教會與東方正統教會之間長久的猜忌與紛爭,導致1054年東西方教會的大分裂(Schism)。

2025年紀念《尼西亞信經》1700週年活動就是選在埃及第二大城亞歷山大的科普特正教會(Coptic Orthodox Church of Alexandria)聖馬可宗座牧首真道中心(Papal Logos Center)舉行。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Lutheran-Orthodox Joint Theological Commission at work in the Patriarchal monastery of St George in the old city of Cairo, Egypt. Photo: George Adib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8月8日,多瑪斯.阿.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紀念日

8月8日,多瑪斯.阿.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紀念日

1471年8月8日,多瑪斯.阿.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荷蘭神秘主義和虔誠的《效法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一書的作者,去世,享年91 歲。他名字裡的「à」本意為「of」,因此其名的意思是金碧士的多瑪斯,在德語中,他又稱為「Thomas von Kempen」。

多瑪斯在他的經典著作《效法基督》中寫道:「如果我們要真正受到啟迪和堅定,我們就必須效法基督的生活和道路。讓我們擺脫內心的黑暗。那麼,反思耶穌基督的一生就成為我們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1221年8月6日,道明會創始者聖道明紀念日

 ⭕1221年8月6日,道明會創始者聖道明紀念日

聖道明(Dominic,多明尼加,西班牙文為 Domingo de Guzman, c.1170-1221) 是西班牙人。在巴倫西亞攻讀神學,對貧苦者大慈大悲。1196~1197年成了奧斯瑪教區的詠經司鐸。因喜愛祈禱與擅長管理,被擢陞為副院長(1202年)管理詠經團團務。

聖道明以神貧的榜樣及道理上友誼的交談,在教宗依諾森三世的贊助下,提供了闡述信仰的新方式。在宣傳福音的工作上,他也非常注重婦女們的參與,並在普義給她們建立了隱修院(1206年)。該處成了她們祈禱和修德的處所、宣道工作的助力、或宣道士需要時的避難處。

1215年土魯斯主教富爾克核准此種宣道方式。道明並親自收錄了幾個同伴的獻身加入「宣揚耶穌基督」的行列。同年,在土魯斯成立了第一座男會院,就此奠定下了新修會-道明會的基礎。1221年8月6日,道明會創始者聖道明過世。

道明會修會最有名的會士,多馬亞奎那(Thoma Aquino, c.1225-1274),是建立羅馬天主教系統神學的人,也是著名哲學家。他的著作Summa Theologica (神學大全)被教廷定為正統教義和倫理學權威。




2024年8月2日 星期五

1560年8月2日,蘇格蘭國會決議進行宗教改革

⭕1560年8月2日,蘇格蘭國會決議進行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31日,宗教改革運動正式在德國發生。宗教改革蔓延到蘇格蘭,主要的改革者約翰·諾克斯(John Knox)。1553年英國女王瑪麗一世(Mary I,1516.2.18-1558.11.17,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繼任王位,下令燒死約不符合羅馬天主教的300名宗教改革者,此舉動為她得來「血腥瑪麗」的稱號。當時,許多宗教改革者逃到日內瓦依附在加爾文門下。

約翰·諾克斯1554年逃到德國,並轉至日內瓦,在此受加爾文影響很大,作了他的門徒並翻譯英文聖經,稱日內瓦譯本,因此也得到英國清教徒的敬重。

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9.7-1603.3.24)繼位為英國女王,她採取復和政策,強調英王是英國教會的首領,並免去宗教爭議和逼迫。原本逃到日內瓦的改革者,就帶著加爾文的觀念,歸回英國。他們期望英國教會將會被徹底潔淨,因此這些人就被稱為「清教徒」(Puritans)。

約翰·諾克斯1559年5月2日回到蘇格蘭,諾克斯的講道充滿能力,使得所到之處如烈火燎原,他擔任愛丁堡上議院議長,帶領蘇格蘭以長老教會體制1560年進行宗教改革,8月2日國會決議廢除天主教體制,進行宗教改革,採取加爾文從聖經所示長老制度的議會制度,將加爾文所訂的教會體制實際的執行於蘇格蘭全國。1560年是蘇格蘭教會創始之年,也是基督長老教會源頭之年。

蘇格蘭議會並制定「蘇格蘭信仰告白」(Scots Confession of Faith)。繼而有《紀律一書》(The First Book of Discipline),《紀律二書》(The Second Book of Discipline),《國民合約》(National Covenant),正如加爾文的要求,信徒需要更高的紀律規範。與此同時,諾克斯也擔任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的主任牧師,直到1572年11月24日安息為止。




🎞圖:【全世界長老教會共同的母會】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蘇格蘭愛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