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5月29日,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aidlaw Maxwell)抵臺
大清帝國於1858年(咸豐8年)與俄、美、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規定臺灣必須開放雞籠(基隆)、滬尾(淡水)、安平(臺南)、打狗(高雄)為通商口岸,並允許「在租界內自由傳教」。基督教因而被視為「蕃仔教」,是殖民勢力的一部份,宣教師和本地基督徒也被視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同夥人」。
臺灣開港後,羅馬教廷傳信部命令馬尼拉道明會神父洪保祿(Fr. Angel Borfurull, OP)領導,年輕神父郭德剛(Fr. Fernando Sainz, OP)陪同於1859年抵臺。在艱困的環境和民眾敵視下建立前金庄(高雄市前金區)和萬金庄(屏東萬鑾鄉)等天主堂,並於1887年(光緒13年)在北臺灣的和尚洲(蘆洲)設立教堂,為今日臺灣的天主教會奠定基礎。
隔年1860年,英國長老教會駐廈門宣教師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和駐汕頭的金輔爾(Hur Libertas Mackenzie)抵達淡水、艋舺探勘,提議以「醫療傳道」的方式開拓臺灣宣教。距離天主教會來臺7年後,長老教會首任宣教師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aidlaw Maxwell)於1865年5月29日來臺,6月16日在府城(臺南)開設醫館行醫及傳道,後因民眾反對撤至旗後(旗津),1866年建立首間禮拜堂和第一所西式醫館,有漢人信徒高長等受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