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約翰‧胡司

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約翰‧胡司
約翰‧胡司殉道600週年紀念

黃春生牧師

今年(2015)7月6日是約翰‧胡司(John Huss, c. 1369-1415.7.6)殉道600年的紀念。約翰胡司被稱為中世紀的施洗約翰」,生於波希米亞(今日捷克)之胡辛茨(Hussintz)的小村莊,是個貧農的兒子;少年喪父,由他的母親撫育成人。 

1393年他完成大學教育,七年後被按立為天主教的司鐸;1401年被委任為母校布拉格神學院院長;皇后蘇菲亞二世更賜他一個榮譽的職任︰「聽皇后告解的神父」。此等榮譽沒有減弱他在屬靈事物上的認真;當時教會種種不道德及歛財的行徑深深困擾著他。兩個教宗爭著要登上教廷最高的寶座,革利免六世在法國的亞威農攝政,而鮑尼法斯九世(Boniface IX)卻在羅馬登位,二者都稱自己是正統的,又罵對方為「賊匪、暴君、國賊、撒但之子」。當時有錢甚至可以買得主教的地位,且四處都可買到贖罪券,藉此欺壓無知的農民,將巨額金錢,送到羅馬教廷。 

當時英國與波希米亞是透過皇室婚姻而連在一起,因此兩國的知識交流使英國奮興家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的作品傳到布拉格。胡司知道威克里夫已被判為異端,卻仍然小心地比較威克里夫與聖經的教導,結果發現這個「異端」才是站在真理的一邊。胡司從威克里夫的作品重新發現聖經的真理︰人不必向神父告解而仍然可以得救,基督比教宗更有權威;而真正有價值的,是人對基督的信心。 

這些來自聖經的真理叫胡司不能緘默了,他把基督白白的恩典告訴同胞,獲得熱烈的 回應。1402年,伯利恆教堂的講壇懸空,這座教堂是一有錢貴胄米爾海姆的約翰(John of Mulheim)專為講道而設立的,他請胡司作教堂的講道神父。成千上萬的平民和貴胄湧到那裡,聽胡司講解基督白白恩典的福音。 

不久反對勢力亦興起來,一個大學教授向布拉格的大主教打小報告,說禍患是由威克里夫的作品引起的;大主教命令胡司帶著威克里夫的作品去見他。胡司答應了,並要求大主教指出威克里夫書籍錯誤之所在。大主教拒絕討論這事,並且把它付諸一炬。胡司說︰「我是蒙上帝呼召的,維護聖經真理是我的責任和目的,就是有生命的危險亦在所不惜。」 

1410年胡司上書羅馬教廷,請求不要再焚燒威克里夫的作品;一個月後,地方主教再焚毀另一套珍貴的書籍,立刻惹來胡司和波希米亞人的憤怒。此時皇后和皇帝溫塞爾都支持胡司,胡司則在他的講台怒吼「火不會燒掉真理,只有小人才拿這些無生命的東西來洩憤」。 

羅馬教廷開始注意伯利恆教堂所引起的聲浪,並且傳召胡司到羅馬去,為溫塞爾反對。樞機主教則宣告胡司被革除教籍,並且停止布拉格一切宗教的職務,事實上整個城巿都被革除教籍了。

此時,羅馬教廷剛由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III)繼位,他對反對教廷的人宣告咒詛,並發一諭旨,要每一個基督徒都以經濟援助十字軍,對付那不勒斯王拉迪斯勞(Ladislaus),並說︰「凡捐助一個月工資的人,均可獲得罪的赦免。」胡司怒不可遏地說︰「叫教宗學習基督的榜樣吧,赦罪完全 是上帝的權柄,贖罪券只是騙錢而已。」他的會友轟然喝采。 

有三個激烈的學生在布拉格的教堂公然指責神父助紂為虐,被抓起來,並且被判死刑。胡司知道這消息後,向司法官求赦免;司法官答應了,卻在胡司離去後把這三個學生處死。胡司宣布︰「從今以後,羅馬的附庸與波布米亞的基督徒不可能再有交通了。」 

1412年,教宗對胡司頒布第二度開除教籍的諭令,說︰「任何布拉格的人民均可逮捕胡司,把他解到主教去焚燒;異端的巢窟伯利恆教堂亦要拆毀,連根基都不留。」但皇后與皇帝仍然支持胡司在伯利恆教堂的工作,胡司與羅馬教廷正面的衝突亦無可避免了。 

當時神學院一群附和羅馬教廷的教授聯合起來控告胡司,其罪狀是︰
1.拒絕尊敬聖徒骸骨及遺物。
2.對聖禮及教會權柄的見解,與羅馬教廷相違。
3.宣告神父不能赦罪。
4.反對贖罪券和十字軍。

胡司向這群教授挑戰︰「我要在一個條件下與你們公開辯論這些問題;你們與我同冒一個險:假如我們任何一方辯論輸了的話,要活活被焚。」他們拒絕了胡司的建議。

胡司在大主教面前申訴
《論教會》就是在這個時候寫成的(1413)。翌年,德國皇帝西基斯門(Sigismund)在康士坦丁召開會議,想平息這場紛爭,並命令胡司出席該會議。波希米亞的貴胄要求西基斯門保證胡司的安全,他們很快就答應了。但胡司知道此行是兇多吉少的,曾寫信給伯利恆的信徒︰「也許你們永遠不會在布拉格見到我的面 了。」 

西基斯門的保證顯然是陷阱,當胡司被召到大主教面前,並沒有獲得答辯的機會,只是聽大主教宣告罪狀。胡司說︰「我沒有在黑暗中說過什麼話,因此我希望在光明中回答控告我的人。」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大主教把他關在道明會修道院的監牢。1414年11月3日,西基斯門來到康士坦丁,宣判胡司傳播異端。1415年7月6日,胡司被判火柱刑;火熄滅後,劊子手還用一根棍子敲碎他的頭臚。他的死訊傳到布拉格後,布拉格大學宣告他是殉道士,立刻成為國家的英雄,並且以七月六日為紀念他的節日。捷克數百年來都以約翰胡司為國家獨立與勇氣的精神象徵,7月6日Jan Hus Day更是捷克全國的紀念日。直到今天,莫拉維亞弟兄會(Moravian)仍然以他們的創始人胡司而自豪。

註:莫拉維亞弟兄會

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屬於今天的捷克地區,與德國的薩克森交界。主後836年,君士坦丁堡(希臘正教)CyrilMethodius前往莫拉維亞宣教。他們為莫拉維亞的語言發明了字母,並以此繙譯了聖經。他們的工作種下了深愛真道的種子,熱情地將上帝的話放在口中,並甘心為這道捨命。這種子在幾世紀後,在約翰胡司和其跟隨者身上開出花朵來。但隨後進入此地宣教的羅馬教會,在14世紀已經掌握莫拉維亞和波希米亞等地區

1415年7月6日波希米亞宗教改革領袖約翰‧胡司,被判為異端燒死。那些忠心者聚在波希米亞東北肯瓦(Kurlwald)山谷中的一個村莊裏。1457年他們教會組成之後,被稱作聯合弟兄會 (Unitas Fratrum),有時稱為波希米亞弟兄會。他們以胡司為該會的創立者。

胡司殉道後,教廷對改教者的逮捕仍舊不懈。1515年教皇和皇帝聯合起來攻擊他們,幾乎消滅殆盡。1548年,皇帝的敕令把人趕到波蘭,他們在當地成立了一個大教會。1556年新皇帝就任,比較開明,於是教會重斬建立,分佈在波希米亞、莫拉維亞和波蘭。到了16世紀末葉,他們有了自己的聖經,也辦教育,以致於學校聞名全歐,波希米亞是全世界公認教育最好之地。

1609年他們有波希米亞憲章,首先給人 完全的信仰自由。1616年,他們出版《教訓的章則--教會的組織》。1620年Frederick I 即位,布拉格有27位領袖被處死。後來的6年當中,波希米亞有36,000個家庭被迫離開,人口從三百萬遽減至一百萬,教會被迫解散。十七世紀只能在暗中敬拜上帝,成了隱藏的種子。

雖然今日捷克仍以天主教為主,但是莫拉維亞弟兄會仍是當地受人尊重的一群,同時也是普世教會協會(WCC,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會員之一。莫拉維亞弟兄會(MUB, Moravian Unity Board)散佈在歐洲、非洲、北美、中南美、南美、東西印度群島,信徒人數約有80萬人。

莫拉維亞弟兄會代表人物:親岑多夫

親岑多夫(Nicolo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1700-1760) 出生在Dresden,一個敬虔的貴族家庭。父親在他六週時就過世了,母親改嫁。他幼年在祖母與姑媽的教導下長大,姑媽Henrietta是位神學家,家中常有聚會。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奠定信仰基礎。17世紀末,路德宗興起敬虔主義(Pietism),強調敬虔生活。領袖Philip Spener (1635-1705)受清教徒影響很深,呼籲信徒追求靈命復興,而施本爾是他的教父。1710-16年他進入敬虔運動領導者 August Francke 的 Halle 學校就讀,他成立芥菜種團契 (Order of the Mustard-seed),這個組織振興許多教會。1716年進入威登堡大學,攻讀法律。

1722年親岑多夫回到領地Bertheldsorf,並提供場地給弟兄會,成立了著名的Herrnhut(主護城,主的避難所),在弟兄們的努力之下,發展成教會復興中心。後來隨著教勢漸長,信徒眾多,紛爭日現。他一直以愛心按著真理教導、牧養他們。後來與他們立一個公約︰ 「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大愛;重聖靈充滿;將生命奉獻給上帝。」

莫拉維亞弟兄會的特色

1.重視靈修
摩拉維亞每日箴言2015他們注重個人靈命的更新,親身經歷信仰,與及彼此建立的團契生活。1731親岑多夫伯爵出版第一本靈修小冊《每日箴言》,迄今已有284年不曾間斷,今日的編輯總部,仍在主護城(Herrnhut)的古樓「福閣」(Vogtshof)。

2.重視宣教
他們非常重視海外的宣教工作,強調所有人都能成為宣教士。他們的宣教士都是一些平信徒,經訓練後,成為佈道者,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佈道。1736年親岑多夫被下令逐出Dresden,為此他說:「我們要把福音帶到世界各地。」他曾在西印度群島及俄國佈道。1747年執政當局解除了他的驅逐令,終得重返家園,他回到Dresden並繼續推動教會事工。

3.重視未得之民
他們看重福音未傳到的地區,特別是以群體傳福音到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例如進入印第安人居住的幽深叢林等。
向印地安人宣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