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奇妙的信息

奇妙的信息 (2004/12/17)

黃春生牧師 

不少人以為聖誕節是聖誕老公公誕生的日子,而往往基督徒也被問到此問題。或許這篇短文可以幫助你回答此問題,甚至可以幫助你主動向未信主的朋友介紹聖誕節的意義,也再思待降節的意義。 

待降節是以基督(希伯來文:彌賽亞,意「救世主」)的來臨為主題,不僅是基督降生於一個小小村子「伯利恆」的馬槽,也包含了「道成肉身」的信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 

這是一個奇妙的信息,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竟然關心眷愛我們卑微的人類,成為人的樣式,與人一同承擔苦難、救贖世人的偉大歷史事件。這件事實乃是空前絕後的大神蹟,更是人類理性所不能測度的。 

待降節的英文是Advent,其意是即將來臨,有等候、期待的意思。顧名思義,待降節就是紀念主耶穌基督降生,更是等候基督再來的日子。待降節是基督徒靈修、悔罪、等候及準備的節期,藉此節期思想,不只是主的誕生,同時也思考「主要再來」的含意。因此,待降節期所要傳述的信息是:等候與盼望未來的救恩,上帝是可以被世人守候、等待的上帝,上帝也是恩賜盼望的上帝,祂的救恩不只在今天,也在未來。 

而聖誕老人其實是西元第三世紀的基督徒尼古拉斯主教。他曾冒死解救被處殛刑的政治犯、也揭發過貪婪官吏屯糧,使百姓渡過飢荒。在宗教被迫害時,被捕入獄,身上滿是鞭痕、鉗傷與烙印,仍堅持其信仰。而後半生留在米拉,設立孤兒院、照顧病患、貧民。尼古拉斯生平事蹟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他慷慨助人的行徑和對孩童的愛心,這些事蹟後來被兒童文學家,予以豐富的想像而成為我們現在所知聖誕老人故事。尼古拉斯確實是基督徒信仰的人格者,和學習的榜樣,但在商業包裝下,已經嚴重扭曲這位基督聖徒的公義和慈善的信仰良知。 

待降節時,基督徒會用虔誠加上靈修的心來預備聖誕節的來臨,這是要讓基督徒不讓商業廣告及世俗逸樂來影響對主的敬虔之心,而沖淡了聖誕節真正的意義。你是否明白聖誕節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那就是「耶穌為我而生,我能為耶穌作什麼?」 

所以,對每一位基督徒來說,待降節絕不只是紀念和慶祝兩千年前耶穌降生來到世上而已,同時,這節期也是讓所有基督徒重新思想自己的信仰,並求主重新誕生在我們心中的時刻。是基督徒靈性更新的一個好機會。 

我們能為主耶穌做什麼呢?相信祂最希望每一個人所做的事,就是要我們悔改,離棄罪惡,接受福音。聖經記著,當耶穌正式出來傳道的時候,祂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國的福音,祂第一句話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1:15)同時,也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彌迦書6:8)

2004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送「沒藥」給新生嬰兒

送「沒藥」給新生嬰兒 (2004/12/19待降節第三主日)

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3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5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6猶大地的伯利恆阿,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7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8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10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
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12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馬太福音二章1-12節) 

在馬太福音二章11節記載著,東方博士(天文學家)獻給耶穌的禮物中有著「沒藥」。而「沒藥」是人死了才會用到的東西,是博士們觸霉頭,或是當時的文化習俗,或是隱含特別的意義? 

東方博士所送的這三樣禮物黃金、乳香、沒藥都是當時東方世界看為最為貴重的物品。「沒藥」是屬於貴重的香料之一,貴族用來敷在死者的身體上,可以為遺體保存較長久不腐壞。在當時的文化習俗裡,沒人會送這樣的香料給剛出生的嬰兒。因此,送「沒藥」給耶穌,已經在表明耶穌和一般的君王很不一樣;一般的君王將人民當作卑賤,是附屬君王的財富,甚至被以奴隸的態度對待。但是,耶穌卻是一位「受難者」,他背負著人類的罪而死。因此,沒藥是象徵耶穌的死,且是為他的死而準備。在約翰福音第十九章39節記載,亞利馬太的約瑟和尼哥德慕兩個人,在獲得彼拉多的同意後,從十字架上將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然後用「沒藥和沉香混合的香料,約有三十公斤。兩個人用配著香料的麻紗把耶穌的身體裹好」。 

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聖誕禮物,但耶穌收到了。送「沒藥」給新生嬰兒耶穌,表明耶穌基督的卑微降生。人生到底是充滿各種不同的挑戰和苦難,而耶穌就是出生在馬槽裡展開祂道成肉身,和人一起面對苦難的生命旅途。因此,祂能夠體會人的軟弱與處境,但祂不被苦難和死亡所束縛,反到死裡復活,顯明上帝榮耀的本質。使人得以真正認識到上帝和祂的救恩,並使人因著祂得以得到永生。我們當學習耶穌承受「沒藥」,謙卑地與上帝同行。

2004年12月3日 星期五

聖誕節的起源

聖誕節的起源 (2004/12/3)

黃春生牧師 

教會在開始三個世紀中,除了每個主日及每年的逾越節慶祝主的死亡與復活外,並沒有其他節慶。但到了第四世紀初,這種情形就有了改變。第四世紀開始基督徒為紀念基督救贖的行動,設立節期來紀念,並藉此來教育信徒。 

開始時是在復活節週期設立各項紀念活動,而聖誕節及聖誕週期也逐漸引進。使得耶穌的苦難、復活、升天等事件有了獨立的節慶,而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降生人間的神蹟也成為藉節慶來紀念的時間點。 

耶穌在哪一天降生,無人確知。聖經上沒有記載,教會的傳承也不清楚。在使徒時代和初代教會,並無慶祝耶穌聖誕的事實。從史實得知羅馬教會在君士坦丁大帝信主後(主後313年),就逐漸習慣在12月25日慶祝主的降生。為何將此節慶定在12月25日,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是護教性的。此節慶的引進是為了對抗當時羅馬皇帝訂定的一個外教人的大節慶。奧來里安皇帝於主後274年以當時風俗為全帝國定立了「不敗之太陽神誕辰」大節日,命令全國在12月25日慶祝。因為12月24日是歐洲的冬至,就是夜最長晝最短的時刻,古歐洲人害怕冬至使得太陽光芒不再,因此在12月25日第一道太陽光出現時,認為太陽不被長夜所擊敗,而有了為太陽神慶生的民俗(註:台灣的冬至是在每年12月21或22日)。而羅馬皇帝希望藉此節日團結與鞏固全帝國百姓。當君士坦丁大帝信主後,明訂此節期為救主耶穌基督的聖誕節,指出耶穌才是真正的「不敗的太陽」,因為瑪垃基書4:2已預言基督為「正義的太陽」,新約中,耶穌自稱為「世界的光」(約翰福音8:12),約翰稱其為「照亮全人類的真光」(約翰福音1:9)。 

第二,根據一種假定來推知耶穌的生日。第三、四世紀的人特別注意象徵意義。基督為太陽的象徵深深扎根於當時基督徒的意識中,因而也使他們注意到晝夜的平分點(春分、秋分)與至點(夏至、冬至)變化的象徵意義。有一意見認為施洗約翰是在秋分時(9月25日)受孕,在隔年夏至時降生;依照路加福音(1:26),耶穌之受孕是在約翰以後六個月,故耶穌受孕應是在春分時(3月25日),而在12月25日降生。春分時,太陽開始新的歷程,而耶穌開始世界上的生命,這兩事件的巧合,古代的人認為這是上帝智慧的安排,這一天實在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日期:象徵「真的太陽」、「世界之光」進入了充滿了罪惡的黑暗世界,逐漸放射光芒、驅逐黑暗。當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基督教另一傳統的教派東正教,就是以1月6日為耶穌的降生。 

以上兩種意見的正確性雖仍不能斷定,但事實上,這新的節日—聖誕節,在第四世紀結束前,以驚人的速度普及於整個西方教會,以及許多東方教會。其理由或許是由於教會反對當時(第四世紀)的亞流異端(否認耶穌的人性,強調耶穌的神性),此時引進耶穌聖誕節正是通過禮儀來表達耶穌是上帝之子的信仰確信。尼西亞大公會議(325年)再次駁斥亞流異端,編訂「尼西亞信經」,鄭重告白基督教會的信仰,「阮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祂在一切的世代以前由父生的,由上帝出的上帝,由光出的光,由真神出的真神,是生的,不是受造的,與父同質同體。……」這種信仰告白正好在聖誕節的禮儀中表現出來。 

聖誕節慶祝的主要內容,是在紀念上帝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恩典,包括紀念祂的受孕與降生。此節日原來的拉丁文名稱為「Natale」,此字原指生日的週年,但當代宮廷的用法也指君王登基榮耀的日子。因此,古代基督徒也把這層意義應用到基督的Natale,即聖誕節不僅慶祝耶穌降生在伯利恒的日子,而且也紀念祂顯現給曠野牧羊人、東方博士,以及希律王殺害嬰孩的事件。在第四世紀末葉,羅馬教會開始慶祝由東方引進的「主顯節」(Epiphania),才把東方博士來朝拜嬰孩耶穌的事情移到1月6日慶祝,聖誕節只保留了耶穌降生及牧羊人來朝的記載。

主顯節的時間推算是聖誕節後第十二日,即1月6日。有文獻記載的是從385年伯利恆及耶路撒冷教會開始慶祝。主顯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向世人(外邦人)顯現的節日,那日東方博士來到嬰兒耶穌的馬槽前獻上黃金、乳香、沒藥。一月六日隨後共有六個主日,強調在此期間,信徒要加倍奮發傳揚福音,促使基督的光普照世界。

主顯節的主要意義是紀念耶穌接受外邦人(東方博士)的敬拜,也紀念耶穌的受洗、成長、被上帝與聖靈充滿開始的傳道生涯,甚至相傳耶穌在迦拿第一次行神蹟也在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