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對「耶穌哭了」的詮釋

對「耶穌哭了」的詮釋

🍀黃春生牧師|傳送門: https://portaly.cc/chunsheng

約翰福音11:35「耶穌哭了」是整本聖經中最短的一節經文,卻蘊含著極深的神學意義。耶穌明知道自己即將使拉撒路復活(參11:4, 11, 23、43),卻仍然「哭了」,這一行為讓許多神學家和讀者都驚訝與感動,也引發了對耶穌神性與人性關係的深層討論。

一、為什麼耶穌會哭?

1. 出於對朋友的愛與哀傷(人性層面)

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耶穌的眼淚反映了祂「真實的人性」。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約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所以祂會如同我們一樣,面對朋友的死亡、面對哀傷的人群而動情。祂愛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約11:5),這份愛是深刻且真實的。

這樣的哭泣,不只是因為死亡的事實,更是對墮落世界、對人類所經歷的痛苦的一種「共鳴」。

神學家D.A. Carson指出,耶穌的眼淚顯示祂「對罪和死亡統治下的世界感到憤怒與哀傷」,這不僅是情感反應,更是一種「神聖的憤怒/義憤」(righteous indignation)。

2. 為眾人的不信與死的現實悲傷(神性層面)

在11:33提到,耶穌「心裡悲嘆,又甚憂愁」。這裡「悲嘆」(希臘文ἐμβριμάομαι , embrimaomai)原文含有強烈情感甚至「憤怒」的意思。

這說明耶穌不只是因為哀悼拉撒路,更可能是對人們對祂的身份缺乏信心、對死亡的恐懼而感到痛心。祂要顯明自己是「復活與生命」(11:25),但身邊的人卻仍陷在絕望中。

神學家N.T. Wright指出:「耶穌的眼淚不是絕望的表現,而是面對這個被死亡與不信玷污的世界時,祂神聖情感的流露。」

二、這節經文對耶穌「神人二性」的神學貢獻

1. 耶穌的真實人性

耶穌的哭泣顯示祂與人完全相同,祂會哀傷、動情、流淚。這對基督論(Christology)非常重要。耶穌不是假裝成人,也不是神穿著人皮,而是完全的人,能夠體恤我們的軟弱(來4:15)。

這也回應早期教會的一些異端,如「幻影說」(Docetism)──否認耶穌有真實人性。這節經文成了對抗此類異端的重要經文。

2. 耶穌的神性與祂的情感共存

耶穌知道未來、掌握生死,這是祂的神性彰顯。但祂仍然選擇與人一同經歷悲痛,這是一種「道成肉身」的奧秘。這節經文幫助我們理解,神不是冷漠的旁觀者,而是願意進入人類痛苦中的救主。

總之,「耶穌哭了」不是神性的缺損,而是神性與人性完美交織的表現。

「耶穌哭了」這句話強調了祂作為神子,卻也願意成為「受苦的僕人」。耶穌不是冷靜策劃神蹟的機器,而是真實愛著每一個人的救主。祂的眼淚,是對我們痛苦最深切的回應。

結論:對耶穌哭了的領受

1. 神了解我們的痛苦:即便祂掌管一切,也不輕看我們的眼淚。

2. 信仰不是忽視情緒,而是在痛苦中仰望盼望。

3. 我們也被呼召成為進入別人哀傷中的「夥伴」,學習耶穌的同理與陪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