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8日 星期五

1953年1月28日西螺大橋通車

1953年1月28日西螺大橋通車
⭕西螺長老教會李應鏜推動西螺大橋續建,1953年1月28日落成通車。當時人口只有三萬七千人的雲林西螺鎮,湧進了八萬名遊客,都是為了見證西螺大橋的開通!

⭕當時西螺大橋是遠東最長(1939.03公尺),也是世界第二長的公路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從續建到完工,都是台灣交通史上值得喝采的記錄,也是台灣、美國、日本和菲律賓四國合作的宏偉工程。

⭕李應鏜畢業於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經濟系,旅居京都多年,直至中日戰爭爆發才束裝返台。李應鏜回國後,除擔任家資龍泉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長〕外,并任日本時期米榖組合社長。終戰後,歷任台南縣參議員(戰後國民黨政權將台南州改為台南縣)、官派台南縣虎尾區西螺鎮第三任鎮長(由鎮民代表會選舉產生;1948年8月就任~1951年6月。此後改民選)等職,服務桑梓不遺餘力。在公職任內,有感於西螺、彰化兩地交通不便,大力奔走,獲美國政府援助,促成西螺大橋之續建(橋墩在日本時代完成,太平洋戰爭期間中斷工程)。1951年3月3日成立西螺大橋工程處規劃、興建;1952年5月復工,隔年1月28日西螺大橋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