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好親切
黃春生
我的外公陳文章在日本時代讀「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醫科,後來讀「臺南神學校」神學系。1931年(昭和6年)23歲時自臺南神學校畢業,並受派於屏東溪州(今南州)教會牧會。後來,離開牧職工作,1946年擔任首屆高雄縣參議會秘書(舊制高雄縣-包括高雄縣市、屏東縣市)。1947年3月6日,國民黨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高雄市政府禮堂對參議員及民眾掃射大屠殺。阿公因為在辦公而躲過一劫,躲在市政府一天一夜之後,連夜回到屏東里港。那一年阿公39歲。1950年阿公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第一屆屏東縣里港鄉鄉長,日後連續當選三屆民選鄉長。小時候回到里港時,客運站甚至街道上的人都會叫說:「鄉長伯的臺北孫回來了!」
我3月9日在屏東里港出生,屏東里港是馬偕牧師來臺灣的首站,他在此與李庥牧師同住二個月。之後,李庥牧師陪同馬偕牧師出發前往北臺灣,3月9日在滬尾登陸。
阿里港與3月9日,這地點與時間,讓我感覺好親切。
~~~~~~~
1871年12月28日,馬偕從汕頭搭船來臺灣的目的是要找宣教師李庥牧師,當時李庥牧師在屏東阿里港教會,換言之,他來臺灣的首站目的地是「阿里港」。
當年馬偕12月30日抵達打狗,當時打狗旗後醫館由萬巴德醫生(Dr. Patrick Manson)的弟弟萬大衛醫生(Dr. David Manson)接管,而馬雅各醫師已經在當年11月返回英國述職及休假。臺南二老口醫館(即舊樓醫院)則由1871年2月10日抵台灣的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接替。
1872年1月1日,初抵臺灣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首站就到阿里港(今屏東里港)找同為長老教會宣教士的李庥(Hugh Ritchie)。馬偕在日記裡描述:
“大概下午四點進阿里港,然後我出門到他們推測李庥訪視結束要回來的路上。沒多久,我就看到一個穿黑色外套跟褲子、戴一頂白色大遮陽帽的人。
「我想你是李庥先生吧。」
「是的,」他說,「馬偕先生是嗎?」
「對,」我答覆、或說是直接回話。
我們來個溫暖的握手,....晚間有美好的會面。”
~~~~~
李庥牧師與馬偕牧師在阿里港初次見面時,這時的李庥又在想什麼呢?根據2019年9月臺史博出版《李庥與伊麗莎白.李庥宣道書信集》,就能一窺李庥的感受了:
“禮拜一晚上從阿里港回農家的路上,我看見一位外國人遠遠的朝我走來,要與我相見,您可以想像當我發現這位陌生的外國人正是我們的加拿大弟兄馬偕先生,我是如何喜出望外。”
1 則留言:
Amazing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