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William Osler

William Osler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歐斯勒(Sir William Osler)

「醫學是一種藝術,不是一種交易;是一個呼召(calling),而不是一個行業,這呼召在你心目中佔有絕對重要的地位。」
最近(2013.6.20)在討論醫師合理鐘點時,不可否認的,醫師過勞問題必須受重視,但也必須考慮到,若將醫師神聖的工作予以「職業化」就會失去此份工作的神聖性。

Medicine is an Art base on Science.
醫療是建立在科學上的藝術.

As is our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
病理乃醫學之本.

We are here to add what we can to life, not to get what we can from it.
我們要盡可能為生活增加一些東西,而不是從中索取什麼。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評《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評《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黃春生牧師

昨日(6/24)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德銘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在上海舉行兩會恢復協商以來的第九次會談,並完成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簽署。「海峽兩岸」一詞不是我個人的價值,我個人會用「兩國」。

根據中國《人民網》報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長達48頁,包括正文和《服務貿易具體承諾表》、《關於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二個附件。協定規定了兩岸服務貿易的基本原則、雙方的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及相關工作機制等內容。協定明確了兩岸服務市場開放清單,在早期收獲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更多優惠和便利的市場開放措施。其中,大陸對台開放共80條,臺灣對大陸開放共64條,雙方市場開放涉及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游、娛樂文化和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但此協定出賣台灣利益,因此各界紛紛質疑(服貿協議 對我配銷業及運輸業衝擊大)。藝文界導演陳玉勳甚至諷刺馬英九 「服貿」不報告,肛門息肉卻昭告全天下

中國的企圖是甚麼?
中國在此次的協議談判,要求臺灣開放的項目,多為「非特許」的行業,如美髮、餐飲、運輸、倉儲、出版、喪葬等產業。這些「非特許」的行業,從來都不是國際經貿談判的要角,主要是因為其產值不高,技術層次低,再加上勞力密集,對一個國家的經貿發展影響極微。除了中國之外,我們無法想像有任何國家,會要求臺灣政府開放類似的服務業,供其國人投資。

其實,中國的企圖極為明顯,因為中國人民或勞工移居臺灣是障礙重重,而這項協定乃是以投資之名掩護中國勞工合法進入臺灣。有了這項協定後,中國勞工就能以投資的管道,取得在臺的合法居留身份。服務業的投資只是個幌子,廉價勞工的大舉入侵才是真正的企圖,最後就會像圖博(西藏)一樣,因大量中國移民而漢化、赤化、中國化。

再者,在中國印書刊要官方准印證,發行雜誌更是困難,台灣印刷業要到中國發展及困難,但未來中國到台灣開印刷工廠卻很方便。但重要的是,印刷是「文宣」的重要工具,掌握印刷也可成為「中國統一」的宣傳喉舌。

寡頭政治,黑箱作業,程序可議
6/13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受馬英九總統所託,前往北京和中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並提出嚴重傷害國家主權的「一個中國架構」主張。海基會及中國海協會隨即安排在6/21在上海進行兩會高層會談,完全呼應中國北京最高領導人將台灣與中國視為「一國」。馬總統毫不避諱以國共會談作為雙方政府的協商系統,並附和北京「一個中國框架」,這完全傷害台灣憲政體制和主權,更對台灣民主政治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在不顧民主政治的運作機制下,國共在寡頭政治、黑箱作業之下,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之簽署,事前既未經完整評估,亦未和產業界充分溝通;甚至,不顧各界質疑和反對聲浪,強行簽署。這種討好中國北京,卻對國內民意強硬的偏差心態,讓台灣社會無法接受。

擦脂抹粉的媒體
兩岸服貿如果對台灣是鉅大利多的話,為什麼不敢事先溝通與宣揚?這一期《商業周刊1335期》的專欄〈搞清楚!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根本是中國讓台灣多〉的「擦脂抹粉」令人不敢苟同。近代世界經濟的二條路線,「全球化」與「本土化」之爭。與精緻的本土化策略相對,資本主義、跨國企業認為營銷策略以全球一致化或標準化可以獲得重大的利益。但二者孰重,似乎已經有了答案,當我們看到台灣景點四處在賣同樣的東西,這是一致化,完全缺乏在地精緻的個別特色。看看台北所謂的全球化,與重視精緻在地文化的日內瓦、維也納、京都等地的比較,就能夠體會到二者的差異點。可悲的是一致化的「EMBA」頭腦只有全球化、標準化、一致化,期待依附大國、大市場,靠著全球化的關係以求輕鬆獲利的商人居然在主導台灣經濟策略與走向。

這一篇《商業周刊》特刊裡,有一段話說:「美髮師以前只能在屏東賺個500塊,將來可以幫習近平主席夫人設計髮型,一次5萬元。」試問,有多少個美髮師可以設計習近平老婆的頭髮,也不是美髮師人人都需要一次賺5萬元。當全球化、市場開放,低廉中國貨傾銷台灣以後,可能連賺個500元都成為苛求,為了一口飯只能削價競爭,最後何來在地化、精緻化、個別化。

尊重民主的立法權機制
如同蔡英文所提出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涉及對中國開放市場的承諾,約有三分之一的項目是超越給予WTO其他成員之優惠待遇,因此必須比照2002年台灣加入WTO的法律程序,交由立法院審查,成為法律文件,絶不能以備查的方式處理。因此,立法院必須負起把關責任,嚴格審查,該刪就刪,該改就改,不可包裏表決,即使迫使政府必須和中國重新談判,亦在所不惜。在中國國民黨佔過半的國會生態,在野黨要發揮制衡的力量確實會有極大困難,因此訴諸輿論與民意時,甚至肢體「抗暴」、群眾運動是制衡腐朽政黨的最終做法。

※《商業周刊1336期》,前後二期專刊內容似乎彼此矛盾。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剪報:震撼全世界的一段碑文

剪報:震撼全世界的一段碑文

Winning with People: Discover the People Principles that Work for You Every Time  作者:John C. Maxwell (22頁)

但似乎證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沒有此碑文,而是美國「心靈雞湯」杜撰!





在倫敦聞名世界的韋斯敏斯德大教堂地下室約安葬3300位,其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

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崗石質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圍那些質地上乘、做工優良的: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國前國王墓碑,以及牛頓、達爾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較起來,它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而且它沒有姓名,沒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僅能推測他是一位韋斯敏斯德大教堂的主教。

但是,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成爲名揚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人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他們都被這塊墓碑深深地震撼著,準確地說,他們被這塊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著。

在這塊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段話: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 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 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 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
From their in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 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譯文: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受限制過,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
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牀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
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爲一個榜樣,
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爲國家做一些事情。
然後誰知道呢? 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據說,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塊碑文時都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

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

回到南非後,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治暴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的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經歷了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綠色小尖兵2013暑期兒童營~通知單

綠色小尖兵2013暑期兒童營~通知單

親愛的家長平安:

歡迎您將寶貝孩子送到重新教會參加「綠色小尖兵2013暑期兒童營」,為服務社區,我們在每年暑期都會邀請專業老師及大專學生一起來辦理暑期兒童營。本教會所舉辦的兒童營每年均有不同的主題,藉由環保教育、生態教育、審美教育、品格教育等多元學習,讓孩子在課業之外,有更多的人文關懷與心靈成長。歷年的主題有音樂營、甲蟲營、蝴蝶營、環保營、科學營、藝術營等。

今年舉行二梯次(7/1-5,7/8-12)內容均不同,每天上午有三節課,以環保、自然生態、藝術為主,下午則是有趣味競賽、聖經故事、品格教育、詩歌歡唱。

您可以在每天晚上與孩子分享兒童營上課的情況,藉由親子之間的分享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為讓孩子融入及學習,以下注意事項請家長協助提醒孩子:

1. 每天上午7:30-8:30報到,下午4:30放學,家長最遲在下午6:00接孩子。
(18:00以後仍有老師會陪伴)
2. 請預備午餐餐具、薄毯子、枕頭,午睡時間在木地板或地墊上打地鋪。
禮拜一報到時,攜帶午睡用具到校,禮拜五放學後帶回家。
3. 請預備鋼杯或塑膠杯,方便孩子飲水使用,勿攜帶手機、貴重物品。
4. 穿襪子容易在地板教室滑倒,因此週一、二、四、五,孩子可以穿涼鞋或拖鞋到校。
5. 禮拜三戶外教學7:30-8:30到校,穿長褲、球鞋,自備午餐、點心、飲水、雨具。
穿著本屆兒童營紀念T恤(參加一梯次或二梯次全天班者,均可獲贈一件)。
6. 7/12(五)下午將在藝術公園舉行大地遊戲,因為有打水球,請學生另外帶一套內外衣褲。
7. 若是政府發佈颱風警報停課時,兒童營也將停課,不另外補課及退費。
8. 請假時,務必來電告知。電話2978-0077。
9. 歡迎禮拜日9:00-11:00免費參加教會「主日學」。
地點:重新社區教育中心(重新路三段128號4樓之2、3)。

重新社區教育中心
重新教會--綠色小尖兵2013暑期兒童營
黃春生 牧師
王建華 營長
2013/7/2敬啟
------------------------------------------
現今社會有許多單親、雙薪家庭父母親極為辛勞,無法兼顧孩子的課業,無法陪伴閱讀與遊戲。為分擔家長的辛勞、服務學童,歡迎參加本會「喜樂成長學園」。

喜樂成長學園秉持用「愛心」、「耐心」、「細心」來幫助孩子在課業中輕鬆學習,在遊戲中快樂成長,並開啟孩子的多元視野。藉由專業師資及良好學習環境培養孩子多元發展,豐富孩子團體生活,幫助孩子人際關係的發展,讓孩子在喜樂中學習與成長。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人文的馬偕 台灣子婿‧馬偕歌仔戲 活化淡水藝文

人文的馬偕 台灣子婿‧馬偕歌仔戲 活化淡水藝文
2013年6月(馬偕院訊325期)

馬偕院訊編輯部
今年的馬偕日特別「有戲唱」!
由新北市淡水區公所主辦,由馬偕紀念醫院出資邀請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演出的「大湧來拍岸─台灣子婿‧馬偕」歌仔戲,於6月1日(六)晚間6點30分隆重上演,為今年的「馬偕日」揭開序幕。

「大湧來拍岸─台灣子婿‧馬偕」歌仔戲,是以馬偕博士為主題,透過傳統戲曲的創新演繹,生動呈現當年馬偕博士醫療傳道的事蹟,將馬偕博士從年輕到老在臺灣這塊土地的奉獻一一呈現,為馬偕日活動掀起第一波高潮。



今天的演出包括淡水區公所蔡葉偉區長、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黃春生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楊育正院長、張文信副院長、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張瑞濱校長及教界人士、地方士紳等均到場與會,也期盼以不同面向闡述的馬偕精神得以深植民眾心中。

蔡葉偉致詞時表示,馬偕博士來台宣教,帶來先進現代化的醫療與教育,在當年女性地位卑微的時代,創建第一所女子學校,讓女性也可以有受教機會,如果換作是現代社會,想必應該可以封為 「榮譽市民」,台下響起一陣掌聲。

楊育正則說,淡水是健康樂活的城市,人文色彩也頗具特色,馬偕紀念醫院是一所具備信仰、人文、科技的醫院,以創新的方式來醫療傳道,正是醫院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希望能以此劇讓民眾重溫當年馬偕博士登陸淡水與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的感動。

加拿大籍傳教士─馬偕博士,1872年隻身來到台灣,他努力學習語言、融入當地民眾的生活,憑藉著堅定的基督信仰,不辭辛勞四處宣教,足跡遍及全台,撒下福音的種子,共設立60餘所教會,施洗信徒達4000餘人。

馬偕博士在臺期間為病人拔牙達二萬一千餘顆;娶臺籍婦女張聰明為妻;引進植物種子教導民眾種植;努力辦學並傳遞西方醫學知識等;終其一生致力為這塊土地奉獻,這段夾雜著歡笑、淚水與喜悅的點滴,正如同在他登陸淡水當天在日記中所記載的,「感謝讚美我的主!我的心極為歡喜,同時極為激動。」

表演在淡水捷運站後方廣場演出,吸引數百位民眾到場觀賞,台下座位區一位難求,許多民眾索性席地而坐,有人表示,看歌仔戲,這樣才有fu啦!

一名常年住在淡水的老淡水人表示,隨著淡水旅遊人潮絡繹不絕,馬偕博士的故事或許大家耳熟能詳,但以歌仔戲的方式呈現,這真的還是第一次,而在淡水河岸旁看「野台戲」,故事還是描述來自加拿大的馬偕博士,這意想不到的火花,讓周末的晚上充滿了濃濃的懷舊味道,「馬偕醫院就甘心吶!」

而來自加拿大的旅客,則是對用臺灣傳統戲曲演出他熟悉的馬偕博士,大聲叫好,手中拿到的馬偕紀念醫院特別為紀念馬偕博士而製的明信片,更是愛不釋手。

為紀念馬偕博士一生在台傳福音、提升醫療及教育奉獻,淡水區公所特別將馬偕博士逝世紀念日,每年6月2日訂為「馬偕日」,除紀念這位北臺灣第一位傳教士,並舉辦系列文化活動,邀請民眾一同緬懷馬偕博士「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