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賙濟窮人的普珥節

賙濟窮人的普珥節(Purim)

每年基督教大齋節期中,都會遇到猶太人的普珥節,下禮拜日(2月24日),是2013年的普珥節,此節日是所有以色列小朋友最為雀躍期待的節日。連平常打扮拘束的虔誠猶太人,都要變裝上街,飲酒慶祝。《密基拿》(Megillah,五聖卷)吩咐在普珥節當天,必須向朋友贈送禮物,通常是食物,如餅、杏仁、酒和葡萄等,也要賙濟窮人,禮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靈性的。會眾傳統上也會收集金錢,作為紀念當年為修建聖殿而收的半舍客勒。

普珥節的歷史,原自於聖經的【以斯帖記】。
背景為距今約兩千四百年前的波斯王國。當時的波斯國王 Artaxerxes (薛西斯一世) 有位邪惡的宰相哈曼(Haman),發出密令通告與全國,將在猶太月 Adar 13日,撲殺所有猶太人。

然而這位宰相卻不知,國王最寵愛的王后以斯帖(Esther),竟然是猶太人。最後在種種的巧合,全體猶太人絕食祈禱,與王后的巧心安排及說服下,國王將哈曼處死。

不過,撲殺猶太人的聖旨已下,無法收回。於是國王的補救辦法,就是告知所有猶太人,可以全面抵抗。這個日子,成為了猶太人每年慶祝至今的歡樂節日。

故事中的以斯帖與其父親末底改的墓園,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在伊朗境內。

普珥節是猶太曆中最歡樂的民間節日,是記念和慶祝猶太人在波斯帝國統治的時代中,神藉以斯帖拯救他們逃過滅族的危難。

事件詳細記在以斯帖記。那時猶太人被擄到波斯國。以斯帖是一個孤女,她表哥末底改收她為自己的女兒,撫養成人。當時波斯王亞哈隨魯廢了皇后,要立一個新皇后,就招聚許多美貌女子入宮。 以斯帖因為美貌,也被召入宮。 她們經過一年訓練後,就引入宮去見亞哈隨魯王。 王愛以斯帖過於愛其他女子,立她為新皇后。 這期間末底改一直和以斯帖保持連絡,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還沒有將籍貫宗族告訴人。

不久,亞哈隨魯王升哈曼為王的顧問。哈曼地位高過其他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為人高傲,就怒氣填胸,他不但想下手害末底改一人,還要滅絕通國所有的猶太人,他用骰子製籤,決定在亞達月十三日行事。哈曼就對亞哈隨魯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的民中、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與王無益。王若以為美、請下旨意滅絕他們。我就捐一萬他連得銀子、交給掌管國帑的人、納入王的府庫。」 (以斯帖記 3:8-9) 於是王就准許哈曼,將猶太人交給他,可以將他們全部滅絕。 全國的猶太人突然陷入絕望的黑暗中。

末底改知道了,就將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一個太監,給以斯帖看,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但王有個定例,任何人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必被處死,除非王施恩赦免。 而以斯帖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天了。 於是她托人告訴末底改,招聚所有的猶太人,為她禁食三日三夜。以斯帖和她的宮女、也照樣禁食。第三日,以斯帖進王宮的內院見王,王施恩赦免了她。王問她有甚麼要求,她就請王帶哈曼赴她所預備的筵席。 哈曼當然興高采烈赴席。 在酒席間,王又問以斯帖有甚麼要求,以斯帖請王在明天再帶哈曼赴她所預備的筵席,到時她會將要求說出來。

到了明天,王帶著哈曼來到筵席,在酒席間,以斯帖透露她的猶太藉貫,又將哈曼要滅絕猶太人的惡計告訴王。 王便大怒,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 哈曼就伏在以斯帖腳前,求她救命。 王從御園回來,見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以為哈曼凌辱王后,立刻將他處死。 王發出命令,於是人把哈曼掛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 這樣在波斯國的猶太人得以保存性命,而且聚集剪除他們的一切仇敵。 當日製籤 (「普珥」一字的意思) 所定的殺人十三日,成為拯救的佳節。從此猶太人在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慶祝勝利,設擺筵宴,盡情歡樂。今天,猶太人慶祝普珥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件事。

普珥節是其中一個猶太人最喜歡的團體節日。到第二世紀,普珥節已經在猶太人的曆法中佔有重要地位,連收集了拉比律法的最早文獻《米示拿》(Mishnah)中,有收錄《密基拿》(Megillah,五聖卷)的經文,內容是討論守普珥節的正確禮儀。

普珥節的另一個傳統特色,是以斯帖的禁食,它是猶太曆法中法定的四個禁食期之一。這些禁食期若不是跟耶路撒冷被毀有關,便是與猶太亡國的慘劇相連。普珥節前一日(亞達月十三日)的禁食,卻是跟猶太人險被除滅有關。當末底改告訴以斯帖,哈曼計劃殺害所有猶太人的時候,她便請他向族人宣告禁食三天。為紀念這件事,某些猶太人仍然在這一天禁食。禁食之後,便是慶祝、歡宴和快樂的時間。

在普珥節時,猶太人會在會堂誦讀舊約聖經的《以斯帖記》,早上晨禱後誦讀一次,晚上晚禱後誦讀一次。傳統上,每當讀到哈曼的名字時,猶太會眾便發出呼喊和輕蔑的聲音,或撥動特製的噪音產生器,使噪音掩蓋他的名字。猶太人通常會擺設筵席,大家高興快樂,彼此贈送禮物,賙濟窮人,甚至狂歡豪飲。

此外,大多數現代猶太人會為兒童舉行嘉年華會,兒童裝扮成紀念普珥日事件中的各名歷史人物、唱歌、甚至以諷刺式話劇來講述《以斯帖記》原來的故事。

傳統上,特別是在艾希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即東歐猶太人)的群體中,跟普珥日有關的食物是呈三角形的酥餅,裹著的餡多數是罌粟籽,也有李子乾(dried plums)和其他水果蜜餞。這些酥餅的意第緒語(Yiddish)解作「哈曼的口袋」,希伯來語意是「哈曼的耳朵」(Hamantaschen),其三角形狀可能是仿照古插圖中哈曼,其頭上呈三角形的帽子。每逢過普珥節,焗製這些酥餅成為受歡迎的家庭活動。

比起其他猶太節日,普珥節是人們感到最為歡樂舒暢的日子,它突出了纏繞猶太人多年的問題,就是在大流散時期,如何保持猶太民族的身份。它叫人留意那些既軟弱又受剝奪的一群,如何憑著勇氣和謹慎,勝過那些當權卻對猶太民族不懷好意的人。因此,猶太人在這個節日歡宴快樂。

註:《密基拿》(Megillah,五聖卷)是《以斯帖記》、《路得記》、《傳道書》〔book of Ecclesiastes〕、《雅歌》〔book of Song of Songs〕及《耶利米哀歌》〔book of Lamentations〕的註釋及補充書。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大齋節期體會耶穌曠野40天

大齋節期體會耶穌曠野40天 

大齋節期亦稱四旬期(Lent)是復活節前的四十日(扣除主日)。大齋節期從聖灰日至復活節前夕為止,共46天,如果扣除六個主日,則是40天。第七個主日就是復活節主日。

大齋首日是從聖灰日(Ash Wednesday)開始的,傳統上稱為聖灰日、撒灰日、或塗灰日。從聖灰日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直到受難日(Good Friday)前,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大齋期的首日是從聖灰三(Ash Wednesday)開始的,傳統上稱為聖灰日或聖灰三,今年(2013)是在2月13日。從撒灰節開始就進入大齋節期(Lent),前後共有五個主日接著進入受難週,在此期間教會的佈置也以象徵懺悔的紫色為主。

聖灰日當天傳統教會都會舉行塗灰禮,據說要把去年棕枝主日祝聖過的棕枝燒成灰,在禮儀中塗在信徒的額頭上,作為悔改的象徵。神父或牧師為每人塗灰時會唸創世記3:19下「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或唸馬可福音1:15「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守這聖禮的教會除了天主教,還有很多新教的宗派,包括路德會、長老會、聖公會、衛理公會等。每年能夠有機會認真為自己的過犯悔改也該算是一樁美事。

據說第三世紀教父特土良的時期,誰犯了嚴重的罪就要在這日披麻戴灰,表示謙卑懺悔和贖罪。初代教會以來,信徒在這段時間必須潔淨、齋戒,以撒灰懺悔的態度等待受難週的來臨。塗灰禮是1091年由教宗烏爾班二世定為給予全體基督徒的儀式。

聖灰日後面跟著四十天的苦修、齋戒期,目的也是希望效法主耶穌的受苦。通過為期四十日之久的齋戒,一方面是體驗耶穌在曠野受魔鬼試探四十日的精神,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信徒在受難週來臨前,過個警醒與悔改的生活。雖然今日長老教會不要求信徒禁食嚴守四十日的大齋節期,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懺悔、靈修,體驗耶穌在曠野四十天的操練。過去,我們教會也曾經舉行過「四十天靈性更新運動」,今年雖然沒有特別舉辦類似的運動,但牧師希望我們也能夠在這段期間,按照教會讀經的進度,一同來更新我們的靈性。 

除了找回大齋節期的靈性傳統之外,我們各人仍應以懺悔的心志來面對受難週的到來。今年的受難週是在3月24日棕樹主日開始,甚在受難週期間,也讓我們一起來思考耶穌為人類的救贖所受的苦難。因此,在受難週期間我們應該避免參加喜慶宴樂,也不要外出旅遊,一起和全世界的教會兄姊一起守節。

今年三重區教會聯合會在受難週的週間3月25-29日晚上將舉行聯合祈禱會,在3月29日(禮拜五)耶穌受難日當天晚上更會舉行受難日聯合聖餐禮拜。但願,我們全體兄姊一起來記念耶穌基督受難的救贖。